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王岳川学术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岳川编著的《文化输出》内容介绍: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必得向海外输出传播中国文化,以避免文化冲突升级而导致的文化战争,还要在国内学术界和国际文化领域寻求双重对话,将20世纪的“全盘西化”转化为21世纪“中西互体互用”。

东方和谐和平文化精神可以遏制西方丛林法则的战争精神,用和谐文化减弱冲突文化的危害。在战争频仍而恐怖主义遍布世界的今天,在人类文化在西化主义中面临“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情态下,在人类精神生态出现价值空洞和生存意义丧失的危机中,在全球遭遇地缘战争威胁和核战爆发危机时,我们必得思考人类未来究竟应何去何从?!作为东方大国应该深思,中国文化应该怎样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输出!中国应该站在人类思想的制高点上来思考人类未来走向,文化创新和超越应该成为新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坐标!东方文化守正创新必然使西方文化单边主义和军事霸权主义遭到质疑并走向终结!

目录

绪言

 一 国家形象排名背后的反思

 二 文化热背后的文化失败主义

 三 全球化的代价是全球美国化

 四 亚洲价值与大国文化竞争力

 五 重视文化输出重塑大国形象

 六 孔子学院、世宗学院与日语中心的角逐

 七 后霸权时代的中国艺术文化精神

 八 大国形象与中国文化输出

第一编 文化输出

 东方思想应该世界化——与季羡林先生的对话

一 东方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互动和对话

二 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主义

三 玄奘精神与中外文化交流

四 文化输出的重要环节——东方书法的世界化

五 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身份

六 人间情怀与和谐生命观

 大国文化与正大气象——与李泽厚先生的对话

一 从美学本体论到情感伦理学的演进

二 中国了解世界与西方了解中国

三 向海外推介中国现代性经验和思考

四 超越后现代重新厘定大国文化形象

五 汉字文化在新世纪的重要价值

六 美学观照下的中国书法文化精神解读

 大国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创新——《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主编胡淼森博士的访谈

一 重新确立传统与经典的意义

二 太空文明时代的中国文化

三 文化输出的理念与实践

四 守正创新的大国底蕴

五 大国崛起的文化软实力

六 文化立场与文化自信

七 中国文化身份呈现

八 形象中国与思想中国

九 艺术的文化提升

十 中国文化的世界化

 文化生态时代与中国文化自觉——艺术家沉睡的访谈

一 何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与危机

二 走向文化对话

三 人文意识与形象重塑

四 文化境界与精神提升

五 文化差异与文化生态

六 以人为本的发展

七 中国文化境遇

八 知识分子的责任

九 走向世界的精神路标

 中国文化精神的远游——与周瑾博士的对话

一 超越表象而直指人心的艺术

二 挺立生命的尊严

第二编 中国立场

 “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论现代转换问题审理——《中国艺术报》何瑞涓的访谈

一 文论对话的当代性与历史性

二 文论复兴的主体创造性

三 东方文化复兴的独特价值

四 文论研究的中西互体互用

五 文论研究的人文性与世界性

 文论研究的中国立场与世界性价值——时胜勋博士的访谈

一 文艺理论研究的多元视界

二 西方文论研究的前沿视野

三 发现中国文论的世界性价值

 文化缺失与文化自审——《解放日报》曹静的访谈

一 文化断根

二 古今冲突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三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

四 警惕美国化的危险

五 文化中国的输出

 西湖是有魂的:文化遗产的精神阐释——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的访谈

一 西湖是有魂的

二 西湖的再发现

三 西湖申遗与文化精神阐释

 当代电视文化与大国形象——央视网《电视批判》的访谈

一 国际电视理论批评态势

二 图文时代的电视文化

三 全球化与中国电视走向

四 电视文化的理性观照

五 电视批判的文化内涵

六 生态文化批评

七 电视批评的价值立场

八 电视需求的精神维度

九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十 电视文化现象透视

十一 电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 电视文化与中国形象

 文化偶像盲视与个体自觉——与中国人民大学学术网网友的对话

一 文化偶像的黄昏

二 文化世俗化与精神化

三 发现东方的知识分子意识

四 超越偶像的思想自觉

 当代语境中的“文化李敖”——新浪网的视频访谈

一 颠覆性的思维方式

二 思想传承与发展

三 置之死地而后生

四 文化之旅与文化之思

第三编 艺术对话

 超越现代性之弊提升艺术原创力——《山花》主编何锐先生的访谈

一 现代性审视与中国艺术身份

二 后现代多元话语

三 文化的整体性创新

四 文学的表征与处境

五 艺术的精神生态

六 艺术的文化立场

七 东方的文化精神

八 艺术的文化底蕴

九 东方艺术的谱系

十 东方经验与人类经验

 当代艺术的海外炒作与中国身份——与画家丁方先生、《文艺研究》金宁先生的对话

一 中国当代艺术海外炒作的文化身份危机

二 现代性话语霸权中艺术精神消散的世界性

三 历史表象中东西方文化艺术精神的本源性清理

四 大国艺术形象建立必须坚持文化生态创新

五 海外炒作的意识性与中国艺术经验的对话性

 人类危机的呈现与救赎——与画家刘亚明先生的对话

一 艺术穿透人类良知

二 人类灾难的艺术警醒

三 大文化绘画的人类情怀

 当代艺术症候的文化检视——《中国教育报》记者的访谈

一 电影文化形象

二 建筑试验与本土立场

三 奥运文化中的中国意味

 书法申遗与中国形象——《中华文化画报》记者的访谈

一 中国书法在当代的兴衰

二 书法申遗与中国书法未来发展

三 中国书法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态意义

第四编 学术心路

 孤岛境遇中体验天地人通感——北京文艺台黄集伟先生的访谈

一 孤岛——精神的理想憩园

二 自然——天地人的通感

三 跨度——学术之路

四 音乐——知识与情趣的和谐

 西方理论旅行的文化话语——山东电台金小凤记者的访谈

一 德里达:怀疑—解构—宽恕

二 荆棘鸟:痛苦与超越

三 肖斯塔科维奇:生命的反抗

 精神契约与话语力量——《中国教育报》记者的访谈

一 永无止境的个人修为

二 学术方向的选择

三 学问总结的十六字

四 北大精神与人生信念

五 知识与心性的双飞

六 当代人文学者的使命意识

 人间情怀与思想探险——《新远见》记者的访谈

一 童心凝悟与人生体验的敞开

二 慧眼清明与中外文化观照

三 侠骨担当与思想探险

四 柔肠之爱与人文境界复归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王岳川学术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岳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62699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6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5-53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