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雨潇潇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会在她清秀的侧脸转过来看这一侧时立刻掉过头去,只在确定了她不会发觉我在看她的时候才怀着激动的心情偷偷地朝她那边瞥几眼;我会在走廊里看到她远远地迎面走来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然后转身若无其事地从另外一个较远的楼梯下楼……

这就是我,一个对自己在感情上的羞涩几乎感到绝望的我。

《风雨潇潇》的主人公夏雨是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高中生——他追求内心的安宁却又带有过分自责的倾向,情感丰富却又患有严重的“表白障碍”……

内容推荐

《风雨潇潇》内容介绍:主人公夏雨是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高中生——他追求内心的安宁却又带有过分自责的倾向,情感丰富却又患有严重的“表白障碍”。在一次阴差阳错之后,他与自己一直喜欢的女孩欧阳潇潇之间产生了几乎无法弥补的裂痕。夏雨希望找到潇潇对自己反目的原因,却又在一连串的机缘巧合下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然而,真相大白之后并没有给他带来喜悦,反而把他推向了一个关于友情、爱情和伦理的更为艰难、也更为痛苦的选择……

《风雨潇潇》的作者是廖元辛。

目录

焉逢

端蒙

游兆

强梧

徒维

祝犁

商横

邵阳 

横艾

尚章

第917号列车

后记

试读章节

在男生里,莫风可以算是我最好的朋友了——说实在的,这的确不容易。因为不管别人同不同意这一看法,我其实一直怀疑学生时代的男生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至少不会像女生那样情同手足。我们的关系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是一起长大的——莫风长我一岁,却和我同一年入学:同一所小学,同一个初中,中考时又一起升入了这所“百所全国优秀高中”的实验中学。我们住得也很近,事实上只相距一个街口,于是每天放学后一起骑车回家,他向我谈起代表学校篮球队打客场时的艰难岁月,我和他讲到在学生会工作的点滴心得,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

当然,我们也有不同之处。就拿篮球来说吧,我总是提不起什么兴趣(我喜欢的运动是足球和网球),而莫风却视之如生命——不仅肩负着校队队长的重任,在学校的网络论坛上还被评为了“实验史上百位篮球高手”第二名。再比如我高二时从理科实验班转到了新组建的文科班(事实上,我知道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我的这一举动大惑不解),而莫风则留在了理科班里,一如既往地展现着他在物理学习上不可撼动的优势。然而,这些还远不足以在我们俩人身上打上截然不同的烙印。

事实上,莫风是没有爸爸的。

这么说似乎有点过分,但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生父在莫风还未出生时便与一个上海的风情女子交往甚密,只是碍于莫风尚未出生,不便提出离婚,才遮遮掩掩把事情蒙混过去。然而好景不长,莫风出生不久,此事便东窗事发,其父竞鬼迷心窍,追随此女去了上海,从此音信全无。每当提及此事,莫风都咬牙切齿,气愤填胸。 不过好在我的父母和他母亲关系不错,再加上两家住得又近,常相往来。他的母亲叫莫茹,纯朴善良,品行端庄,然而每次见到她,我都仿佛能从她微笑的面容下看见她早年的苦痛,心头也不由得一酸。我曾经问过莫风,他是否是在父母离异后才改姓莫。他说他也几番向母亲问过生父的姓名,可每一次她都三缄其口。我又问他是否看过生父照片,他说以前的照片都被母亲处理掉了。有一次,莫风告诉我,她母亲前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莫风丢了,惊醒后抱着莫风就哭了——他说这话时,几乎潸然泪下。而每一次听他谈起这些,我也只能长叹一声,默然无语。

我好像有点扯远了。

“我们下去看吧,嗯?”潇潇转过头,对我说。

“啊?”

“走吧走吧。”她拽着我的袖子,拉着我向楼梯方向走去。

刚到楼下,我们迎面碰上了我初中时候的班主任苏老师。其实我一出楼门就看见她向这边走来了——我本来是想躲的,可情急之下又无藏身之处,只好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哟,小叛徒来了。”苏老师见我过来,招呼道。

我“噗哧”一下笑了——我知道教数学的她一向是不看好文科生的,尤其是我作为她一手培养出来的佼佼者,竟然弃理从文,自然会被看作是离经叛道。所以每次碰见她,我总免不了被奚落几句。虽然并不知道也并不在乎她这是调侃还是肺腑之言,久而久之也习以为常了。

“您过奖。”在她面前我一向是嘻哈风格。

“老师好。”我听见潇潇说。呵,我都忘了她们彼此还不认识呢。

“你好呀。”苏老师见了潇潇好像挺高兴。

“您慢慢聊。”潇潇毕恭毕敬地说,然后转头跟我说了一句“等我哦”,便跑开了。

我不禁“啊”了一声,目光也随着她的身影向食堂方向远去。

苏老师笑了,“嘿,你女朋友?”

“怎么会?”说着,我也笑了,“刚转到我们班的,我爸和她爸是同事,所以我也就把她当做妹妹来照顾。”  潇潇是一个半月前——也就是高二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转过来的。她刚来的那一天,班主任黄老师在把潇潇介绍给全班认识前,先把作为班长的我叫到了办公室,嘱咐我要“照顾好新同学”——后来在安排座位时,就让她坐到了我旁边的座位上。那时潇潇也在办公室,我刚见到她时,只是觉得人长得漂亮有灵气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就在她张口说“你好”的那一刻,我却突然被一种莫名而来的情绪笼罩住了,整个身体仿佛要凝固,想张口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因为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这个人仿佛在哪儿见过——而且好像还不止是“见过”那么简单。

我们确实见过——潇潇后来证实了这一点。而事实上,我们不仅见过,我们还曾经一起玩过——只不过,那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我们见过,是因为我们的父亲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我父亲小时候家境不好,上大学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而大学时代结识的朋友后来也都和父亲成了莫逆之交。潇潇的父亲正是这其中一位——不仅如此,我还听父亲说过,当初学校分配工作时,只有他们两人被分到了北京,进了机关。来京后两人一起打拼,同寝同食,情同兄弟,就连后来娶妻生子的日期都只相隔不到一年。其交情之笃厚,可见一斑。可惜后来兄弟殊途,潇父辞去了在机关里的公差,到他乡另作良图。其间我们一家也去看过他们一次,然而毕竟路途遥远,后来也就渐渐生疏起来。

没想到这一晃便是十二年。潇潇刚来到我们班没几天,潇父就带着潇潇前来拜访父亲了。此番他们北京相见,兄弟重逢,自然是分外激动,就连一向不怎么喜欢潇父的母亲也为他们张罗了一桌酒菜。潇潇刚进来时还有些拘谨,她一口一个“伯父”叫得父亲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我却因想入非非而心花怒放。酒过三巡,潇父和父亲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父亲把他请到书房,后来还关上了门。而我和母亲就带着潇潇去了美术馆,看难得一展的拉斐尔名画去了。P4-7

后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呈现在这里的是一篇并不完整的后记。写完这样一部对我来说意味深长的小说,我自然有很多话要说。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意味深长,让我深切地感到这其中有太多的感觉难以名状。个中滋味,或许也只有自己才体会得到吧。

从篇幅上来说,这是一部很短的小说,短到我只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就写完了它的主体部分(在写这部小说的同时,我还在准备托福和GRE)。然而,它又真的很长,长到仅仅是构思故事的提纲,我便花去了三年的时间。

当然,正如我在《第917号列车》中写到的那样,“小说的写作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自传体的小说”。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就在半年前那个热到几乎令人窒息的夏天,我坐在学校对面咖啡馆凌晨两三点钟昏黄的灯光下,为了完成这部尚不知最后的命运如何的小说而奋笔疾书。而在写完整部小说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仿佛再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太久的独处让我几乎失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当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在社团的活动中找到生活的动力,当我已渐渐习惯了那种每天都见不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人的生活,当我已沉浸在小说中夏雨那种极度挣扎和纠结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我真的以为我会就此辍笔了,我也真的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和这种感情说再见了。

然而幸运的是,我最终还是写完了它。我写完它,因为我怀念那段每天放学后伫立窗前凝视远方的日子,怀念那段每天中午都要到四层最中间那个教室向里探望的日子,怀念那段每周一都要向右后挪一个座位以至于我有时会坐在第一排的日子,怀念那段在楼道里一见到某个女生就会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日子,怀念那段和我左边的那个有事没事就把垃圾往我抽屉里塞的宣儿和我右边的那个有事没事就站起来双手合十一遍遍地念叨着谢谢谢谢的钟灵同桌的日子。怀念那段——我们在高中的日子。

所以我要写完它。因为我希望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寄托我对高中时代那些美好情感的怀念。因为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那段时光里我认为最宝贵、最美好的东西展现给读者,展现给每一个怀念那段承载着无数欢笑与泪水的岁月的人。

而这,也恰如我在不久前参加的北大“剧星风采大赛”中饰演的那个角色说的那样:对待回忆,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它——面对它然后记录下来,记录下来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把它做成一部放在成长中的纪念……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一些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才让我冲破了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这部小说。我要感谢朱晓丹、刘梦婷,感谢她们给了我最初的构思启发和写作动力。我要感谢涂琳,感谢她在《昭阳》一章上对我的莫大帮助。我要感谢张宇、管萌、陶沁、孙兆轩、蒋如洋、杨寒晓,感谢他们对文本提出的诸多富有见地的建议。我要感谢元培学院的沙丽曼老师,感谢她一直以来对我的爱护和支持。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始终鼓励着我,鼓励我做到最好。

最后,我还要感谢身边所有关心这部小说的朋友——正是他们,让我一直想把它写得更好!

廖元辛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雨潇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元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62256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3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