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报鸟
内容
编辑推荐

1938年6月,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叛国投敌,出卖了抗联的军事秘密,使抗联蒙受重大损失,抗联隐匿在长白山中的抗联密营几乎全部遭到破坏。抗联将士被迫风餐露宿,陷入艰难境地。杨靖宇司令带领部队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作战,处境十分险恶。

薛涛编著的《情报鸟》中满山的故事的历史背景、时间跨度是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叶,也就是东北抗联最艰难的时期直至抗日战争胜利。这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杨靖宇司令殉国、苏军出兵、抗联教导旅回师东北等,它们都隐含在本书中。

内容推荐

《情报鸟》由薛涛编著。

《情报鸟》讲述了:

1938年6月,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叛变以后,杨靖宇率部转战长白山腹地,队伍在一次次突围中大量减员。抗联陷入危急存亡之际,杨司令交给满山一份情报,命令满山离开战区进入奉天,把情报交给抗联联络站。

满山进入奉天后,发现联络站的接头人已经去向不明,他不得不留在奉天,一边做饭馆的小伙计,一边继续寻找接头人。满山为保护情报费尽心思,与日本兵斗智斗勇。他为了把情报带出日本宪兵队,在马戏团师父的帮助下,把它藏在表演节目的鸽子的翅膀下。没料到,即将飞出大院的鸽子却被宪兵队长一枪打中,掉在宪兵队楼顶。从此,满山日复一日看守宪兵队的楼顶,历经几个春秋,迎来了胜利,情报又回到满山手中。满山带上情报找到了接头人,才知道自己带出的情报不讨是一份抗联的殉国名单,杨司令交给满山的是一个莫须有的任务,目的是让满山脱离战争险境,隐藏在奉天活下来。

目录

引子

上卷 在山区

 一 艰难的处境

 二 孤雁

 三 深山马戏团

 四 飞刀

 五 森林火车

下卷 在奉天

 六 小伙计

 七 第一次接头

 八 藏

 九  小乞丐

 十 重逢

 十一 绝活儿

 十二 落难的格格

 十三 为肉疯狂

 十四 正月前后

 十五 乌鸦造访

 十六 无奈的小兵

 十七 人·鸦·鹰

 十八 奉天空战

 十九 情报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艰难的处境

密营一个接一个被日本讨伐队捣毁,囤积的粮食和弹药都落到敌人手里,让人心疼。

满山还清晰记得最后一顿饱饭:一碗玉米糊糊,满山就着一头野蒜吃的。吃完之后,满山躺在营房的屋顶数星星。有一碗热糊糊在肚子里,深秋的冷森成了一种惬意。清爽的空气夹带着秋草、桦树皮的香味儿扑向满山。刚才的激战在东边的椴树林子里进行,现在东风把余留的硝烟吹过来,硫黄的香味便也搅拌进来。这些香味混合在一起,填充了空荡荡的长夜,这让满山很满足。

秋风把天上的浮云吹得一干二净。天空很干净,星星一颗不少都出来了,密密麻麻挤在一起。

满山一边数星星一边跟端午说:“子弹把天打漏了,全是眼儿……”

端午绷着脸:“咱的子弹全打在鬼子身上。谁往天上打枪谁是二百五。”

满山说:“讨伐队的子弹多,是他们打的,他们是二百五。”

满山知道端午在嘲笑自己的枪法,但满山今天吃饱饭了,不想跟任何人吵架。

满山是个左撇子,杨司令偏让他改用右手使枪,你说枪法能准吗?杨司令却说得头头是道,说枪械不是给左撇子设计的,只有用右手使枪才安全。满山不敢不听杨司令的,就改用右手了。本来满山就不喜欢用缴获来的王八盒子,改用右手以后就更难受了。

满山说:“我也是二百五……”说完便睡着了。

一阵枪响,满山从屋顶滑下来。满山下滑的时候瞥一眼夜空,只见几串枪弹闪着刺眼的光朝天空打去,留下一串枪眼儿。

满山自言自语:“又是个东洋二百五!”

满山跟着队伍继续向老林子里撤退。后半夜,队伍撤到一个新营房,满山的肚子又咕咕叫了。满山去找炊事班长李双田要吃的,被李双田狠狠骂了一通。满山只好睡觉。睡着了也就不饿了,要是梦见大饼子和猪肉还赚了。

第三天早上,李双田满脸忧愁地宣布部队断粮了。

李双田宣布断粮,大家都没言语。朱文范本来在擦枪,现在朱文范继续擦枪;黄生发本来在挠伤疤解痒,现在黄生发继续挠痒;满山本来在想念玉米糊,现在满山却不能继续想念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了。满山站起来想说什么,却闭紧嘴巴又坐下了。

李双田看了满山一眼,从满山腰里抽出弹弓,再从营房门旁拎起一把铁镐朝林子里走去。大家都知道,李双田是给大家打鸟去了。

李双田在老林子里摇摇晃晃一上午,一根鸟毛都没带回来。那些胆小怕事的鸟,都被这几天的枪炮声吓坏了,一有风吹草动就飞,狡猾得要命。还有更狡猾的,认准这一带的山林不能久留,于是一齐飞走,寻找安生的地方去了。

李双田带回一筐草根,嘴里骂着程斌和岸谷隆一郎的八辈祖宗。

满山把草根塞进嘴里嚼了嚼,说:“甜的!挺好吃。”

大家一起嚼草根。安静地嚼着,很有力量。  李双田腾地站起来,还要进老林子。端午拦住他,提醒他那边的林子刚才飞起一群山雀,怕是巡山的敌人。李双田甩掉端午的手,说他在回来的路上下了套子,现在他去捡那个倒霉的兔子,咱们半个月没尝到肉味了。李双田说着用力拍拍满山的肩膀,出了营房。

满山去换岗,爬上营房外面的一棵老杨树。金黄的林子布满山岭,在不远处嵌着一片白桦林。那应该就是李双田下套子的那片林子。那片林子看上去很宁静,不像端午说的那样凶险。

端午是个侦察兵,过于谨慎。满山不喜欢端午的性格。

满山几下爬到树梢,希望能看见李双田的影子。满山看不到李双田的影子,他在那些绚烂的叶子下面呢。茂密的草木把长长的山岭包裹得严严实实。假如那些叶子下面没有敌人的讨伐队,这里真是一片美景啊。

可是那些美景下面暗藏杀机。

“啪!”一声枪响。整个山谷抖动一下。是敌人的三八大盖,满山一下子就能听出来。满山急忙从树上滑下来,重重掉在地上。

这一声枪响,把李双田永远留在那片白桦林。

突围的时候,满山看到李双田倒在一棵桦树下面。李双田手里紧紧抓着一个套子,一只雪白的兔子活蹦乱跳,被套子牢牢套住。

满山扯下一根野玫瑰枝盖在李双田身上,然后帮兔子解开套子。就这样恢复了自由,兔子一下子呆住了,充满万千疑问地望着满山,蹲在李双田身旁不肯走。

满山大声喊道:“傻子,快走啊!你俩得活下来一个!”

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弹片切下几根树枝,落在兔子身上。兔子一惊,蹦跳着钻进茂密的灌木丛。

满山回头再看一眼野玫瑰枝下面的李双田,心里说:“双田叔,过两天我来埋你。”

满山朝后面的几个影子打了两枪,其中一个影子摇晃着倒下。满山趁机追上端午。

“我给双田叔报仇了!”满山大声说。

端午却说:“可是你打出两发子弹。”

端午又说到满山的疼处了,满山不再说什么,冲到端午前面。一发炮弹呼啸而来。满山被端午推倒在地,然后被崩起来的土埋住了。谁都不愿意在土里待着,两人同时从里面钻出来,继续向林子外面冲。无数颗子弹呼啸着从身后追来,打在前面的树上。树枝断了,撒落在四周。

林子像一张过滤网。冲出林子以后,上百人的队伍被过滤下去二十多人。他们都倒在那片金黄色的林子里,给李双田做伴去了。这让战友们很难过。

清点人数时,杨司令深深叹口气,大声问:“满山还活着吗?满山呢?”

满山实在太困,一头扎进一堆落叶,还没睡着就听见杨司令喊他。满山只好从一堆树叶子里站出来:“报告司令,满山还能喘气!”

悲愤的队伍终于爆发出一阵笑声。杨司令那张严肃了整整一年的脸也露出一丝笑意。那笑容很难看。杨司令不会笑,这连日本人都知道。  满山说:“杨司令你就别费劲了,你笑的样子不好看。”

队伍彻底从悲愤的气氛里突围出来,又爆发出一阵笑声。这些天,整个队伍都不会笑了。队伍只是不停地战斗、突围,然后开始新的战斗、新的突围。

杨司令收起笑意,继续严肃着。他靠在一捆树枝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一队大雁急切地向南飞去。它们肯定是最后一批南飞的雁了。按照往年的节气,长白山快下雪了。

满山又一头钻回树叶里,睡着了。满山希望自己变成一头熊,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睡上几个月。

这一次突围,把讨伐队甩出很远。经过连续的追击、战斗,敌人也疲惫到了极点。远处的枪声渐渐稀落,偶尔响起的一两声冷枪把整个山谷带出寂寞和宁静。队伍没能找到最新的密营,只能在这个隐蔽的山谷露营。

满山在树叶里面足足睡到第二天中午。

P5-10

后记

1

作为《满山打鬼子》的兄弟篇——《情报鸟》,我酝酿了很久很久,今天终于完稿了。虽然两部作品之间的人物关系和背景是连续的,但是故事却是非常独立的,我称之为“兄弟”之作,是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只不过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而已,即使你没有读过《满山打鬼子》,也不会对理解这部作品有丝毫影响。相比较而言,在《情报乌》一书中,故事内容、思想深度、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我都作了更为成熟的思考与绝妙的处理。

《情报鸟》中满山的故事的历史背景、时间跨度是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叶,也就是东北抗联最艰难的时期直至抗日战争胜利。这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杨靖宇司令殉国、苏军出兵、抗联教导旅回师东北等,它们都隐含在本书中。不过我使用了“小说家的特权”,在本书中时间的跨度被我缩短了。

为了故事的紧凑性,这部小说的开篇我没有过多地讲述这个历史背景,而是直接提到抗联的密营、杨司令以及叛徒程斌。程斌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杨司令的部下,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一直追随杨司令从事抗日斗争,曾经立有战功。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于1938年6月叛国投敌,出卖了抗联的军事秘密,使抗联蒙受重大损失,尤其是隐匿在长白山中的抗联密营几乎全部遭到破坏。抗联将士被迫风餐露宿,陷入艰难境地。杨司令带领部队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作战,处境十分险恶。1940年2月23日,日本讨伐队和程斌的叛军终于将杨司令包围在濛江县(后改名为靖宇县)保安村的三道崴子。杨司令断然拒绝劝降,最后死于叛徒张奚若的机枪点射。将军战斗到最后一刻,把最后一滴血流在他挚爱的黑土地上。抗战胜利后,叛徒们如丧家之犬,程斌却侥幸混入山西的八路军队伍,居然还混上一个指挥员。历史是公正的,不会放过罪恶的叛徒。1951年4月的一天,程斌在伞下避雨,伞下突然挤进来一个人,两人睁眼一看,彼此认识:都是叛变投敌的抗联干部。两人很“默契”,第二天同时揭发对方,也双双被政府枪毙。枪杀杨司令的张奚若却只蹲了两年的监狱,没有得到足够的惩罚。几十年后才走完罪恶的一生,去另外的世界找杨司令谢罪去了。

在本书的结尾我提到一支部队:抗联教导旅,这支部队就是抗联的余部。由于程斌的叛变,抗联在日军的严酷进攻下蒙受巨大的损失,余部被迫撤入苏联境内建立野营进行休整,伺机反攻东北。后来经过中苏两党协商,部队暂时编入苏联红军建制,但是保持了抗联的独立性,命名为抗联教导旅。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出兵东北。这支部队作为先遣部队终于打回东北,在对日最后决战中建立了功勋。

2  其实,小说的主人公满山没有具体的原型,不过却有一个真实的群体形象,那就是抗联队伍中的少年营。少年营由一批十几岁的少年组成,他们奋勇作战,屡建奇功。后来因师长程斌叛变,少年营一度随之解散。杨司令于1938年8月在辑安县重新组建了一支少年队伍,名为抗联一路军少年铁血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14岁。他们小小年纪,却个个都是男子汉,和其他抗联战士一样浴血奋战在雪原林海。1940年冬杨司令牺牲前,铁血队保持了顽强的民族气节,与杨司令战斗到最后。可以说,满山是我有感于少年营群体形象塑造出来的一个文学形象,作为一名抗联小战士,那种执拗的劲儿里有对抗战的执著,也有儿童的天性和男孩子的勇敢、承担,今天的男生能从满山身上体会到什么是男子汉!

在这部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日本小兵,在这一人物形象上我是花费了一定心血的,因此,他也是我在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一个日本兵形象。写小兵的时候我兴致勃勃,虽然他也是满山的“敌人”,但他又有一种基于童年的单纯和软弱,是一个被迫卷入战争的悲剧性人物,其实他更像一个战争中的普通孩子。小兵的软弱与无奈,是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挣扎,战争的背景让成长的道路充满悲剧的色彩。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时代传媒多元化挑战的宏观背景,由于市场运作诸多因素的影响,战争题材作品创作相对式微,现今的读者大多热衷于阅读“身边的校园故事”,阅读生态严重失衡,呈现“阴盛阳衰”之势。那些轻浅的校园故事固然能陪伴他们度过快乐的一天。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仅是“快乐的今天”,等待他的还有很多“明天”,“明天”并不一定仅仅是快乐,也会有责任、艰难、坎坷。无数个丰富的“明天”才构成一个人的未来。这个七十年前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好玩的故事,它通篇都在铸造一种刚健的人格,通篇都在书写一个男孩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担当起道义和责任。可以说这是一部男生的成长之书。我谨把这本书献给所有的男孩,也献给我侄子薛尚庸,一个喜欢吃肉的十二岁男生。他不喜欢读嘻嘻哈哈的校园故事,一直要我写他这样的男生喜欢读的书。这本书是他的期待,每次见到我都问满山的新故事什么时候写完。现在他终于能看到这本书了。我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也送给所有想成为真正男子汉的男生们!

如今,我们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和平,战争远了,尤其离儿童更远了(尽管战争的危险一直存在,这个星球上每天都在进行战争)。当下的生活太繁华、丰富了,再来表现战争状态下的童年生存,反倒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何况表现战争中的童年生存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它难就难在战争的本质是毁灭童年,而你的作品必须去铸造一个属于童年的城堡,来捍卫童年的尊严与完整。遗忘加偷懒,导致了目前这个领域的“失语”状态。这样的写作是具有挑战性的,我喜欢这种挑战!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却惊喜地发现,童心的力量非常巨大,它在战争的环境中仍然具有活力,就如同墙缝里的一棵草,在挤压下伸出头来,绽放出花儿的本色。童心的力量让战争中的童年生存产生了悲壮、隐忍、达观的美学效果。这样的美学效果足以丰富儿童文学的表现领域。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战争年代的平常生活。烽烟与战火是战场上的意象,而战场只是战争的一个“角落”。除去战场,战争主要依存于平常生活。战时的童年生存状态大概就隐藏在战时的平常生活里面。因此,本部作品与《满山打鬼子》正面描写战争不同,这部小说中几乎没有烽烟和战火,故事主体在孩子(满山、小乞丐、怀着不同目的达成“同谋”的日本小兵)、鸽子(情报)和乌鸦之间展开,是一场外表稀松、平常却内里紧张的战斗,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事关大局甚至生死的念头。从正面的战争描写转向关注战争中的日常生活,对我本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超越。

3

很多读者会好奇我怎么会想起用乌鸦来推动故事的情节?沈阳城现在还有很多乌鸦吗?实际上,乌鸦是东北城乡最常见的鸟,它代表着一种神秘和灵性。让它们飞进作品,能让作品弥漫一种特别的色彩。沈阳城里确实有很多乌鸦,当年很多,现在也很多。当年的城墙和街道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乌鸦也已经不是当年的乌鸦。不知为什么,乌鸦们尤其喜欢栖落在几条固定的街道,引起沈阳市民的各种猜测。乌鸦自有它的道理,却不肯说出来,只管得意地欣赏人们迷惑的表情。

我是一位东北作家,而且生活在东北,可以说,我是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我的生活理应是地道的东北生活,可是现代文明把所有的生活都“同质”了,创作的生活资源便出现了问题,我时常感到自己活得不明不白。在创作这两部“兄弟”作品时,我有意识地想对我自己做一下改变,希望把这两部满山抗日的故事创作为典型的“黑土地”小说。之前,我的作品并没有如此鲜明的地域特征,也没有写过这种历史题材,而是表现出一种普遍性的诗意、美感和想象力。而在两部小说的故事中,我从过去的仰望星空转而回归大地,开始注视脚下的黑土,所以在《情报鸟》中你不但能看到东北常见的乌鸦,而且东北林区的林海雪原和东北人的热血衷肠都在小说里有着一定的表现。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再把今年出版的当代题材《虚狐》也算上,我便通过这些作品在大地上做了一个匍匐的动作,我的心也紧紧贴在了滚烫的大地上。  东北的春、夏、秋、冬分明,这部小说中的故事,自秋天始,经历冬天、春天,最后又到秋天止。季节不同,温度和风景就不同。这些不同都会投放到书中人物的胸怀和性情之中,也造就了书中人物的独特人格。东北处于我国纬度最高的区域,北面临近北半球的寒带,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鲜明的四季,并形成了大面积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还有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也养成了东北人爱憎分明、敢做敢当的鲜明、豪爽的性格。

4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我有心做了这样一个处理:满山费尽心思要保护的“情报”原来是一份战士们提前写好的“捐躯名单”,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保护满山活下去的“计策”。其实这份不着太多笔墨的名单,却暗示着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完结。当然,这份名单的“玄机”迟早会揭晓。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了,满山与日本人的斗争看似也结束了,但是满山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故事肯定还发生在这白山黑水、平原山地之间,还跟抗日有关。东北抗联的斗争是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最艰苦卓绝的部分,理应产生与之匹配的伟大作品。我会为之努力!

2011年3月20日改于沈阳西瓦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报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52471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