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果是你的子女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本香港时事评论文集,由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编著。评论文话题涉及十一大类,包括:阶层矛盾、贫穷问题、最低工资、房屋和土地资源、社会和经济发展、愿景、青年、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国际、两岸三地。适合广大对香港政治感兴趣者阅读。

内容推荐

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近年来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分析香港深层次矛盾,综论香港的贫富问题、房屋问题、最低工资问题,并提出建议,一针见血,引来社会各界的回响。

本书精选了梁振英九十多篇具代表性的文章,分十一大类,视野宽阔,立论精辟,值得大家细读。

目录

代序:如果是你的子女……

阶层和矛盾

 除旧迎新虎年三愿

 今天香港社会的阶层流动性是愿望不是现实

 社会问题不会自动消失,繁荣共享,恶果共尝

 数字说明:阶层差距远超想象议事施政慎防误区

 重新认识香港的阶层情况重视中层低层的政治力量

 照顾中下阶层的政策和香港固有的经济理念没有矛盾

 社会要走在形势前面矛盾热点要标本兼治

 从港英“刮栊”到特区的“官商勾结”——香港经济矛盾转向阶层化

贫穷问题

 解决贫穷问题人心工程是当务之急

 贫穷问题:人心肉做有心就有办法

 贫穷问题已经到了危机临界点

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看资方代表的数据

 最低工资立法是为了兼顾基层生计和全局的和谐稳定

 在逆境中争取成绩,照顾员工

 是否为最低工资立法,未来一年是关键

房屋·土地资源

 以边境发展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海港

 居屋停建私楼的供应量成为关键

 楼价升,空置少,租户比例增,自置居所比例跌——政府的角色仅是兴建公屋吗?

 政府协助解决住屋和自置居所问题并不违反市场经济理念

 投资不是买楼自住的全部本质

 我们对于住屋问题的三种态度——自住的、投资的和投机的

 我们是怎样过来的

 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要认真面对土地资源问题

 领汇加租何时是头?

社会和经济发展

 下一代的三十年,香港回归渔村?

 严肃面对香港经济的中长期问题

 为经济营造新的增长点

 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须建立自主力量

 没有永远的模式——破除迷信,只有永远的利益——香港为主

 应对香港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发展香港的海事法律及海事金融服务业

 全社会以多种形式支持港人在内地就业经营和创业

 加强人才流动意识扩大香港人才的内外发展空间

 维持教育规模扶助人才外闯,避免基层厚化

 配合形势调整大专教育内涵加强年青人的爬升能力

 香港经济高效发展要以人才政策支撑产业政策

 金融只看眼前,政府只看民望,后果堪忧

 重新调整对经济问题研究分析的态度

 历史转折给中国和香港的机遇和使命

 十五年前,十五年后——谈速度问题

 国民身份地方认同

 研究成立地区行政体系,提高行政能力

 积极培养政治体制人才

 提高政治体制延揽人才的竞争力

 西九龙文化艺术区的发展

 从周口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发展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

愿景

 百载机遇,共同掌握

 社会有期望,政府有担当

 中国加油,香港加油

 奥巴马的“改变”和“希望” 在大官位置上勇敢做大事

 看奥巴马对人民的担当

 香港有没有未来岁月所需的政策愿景?

青年

 给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上)

 给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下)

 青年·改变·世界

 一百周年国庆的中国——给香港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青年成为弱势社群我们就没有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

一国之内·两制之间

 “阿爷”

 合作要推动,竞争不能回避,要正确面对

 广东是香港的重点合作对象

 港粤经济合作中的基本态度问题

 周全具体设计港深共同发展新模式

改革·开放

 司法人员是社会公义的最后希望

 抓老鼠的香港猫

 改革尚未成功,香港仍可发挥

 改革不是形式是内涵

 改革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为山九仞坚持到顶

 土地制度改革应立足于建立全国性的产权制度

 房改因势利导举重若轻

 深化改革要以细致法律处理好利益问题

国际

 后金融海啸的世界经济:双赤问题仍然是主导因素

 美国政府的巨额债务是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主导因素

 鉴中外,知古今,捕捉大趋势

 美国的金融问题消减实体经济问题恶化

 迟来的沉重账单西方社会的过度消费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国际关系中“富”和“强”的转化和较量

 5个茶杯2.5个盖:经济好?不好?

 访美行之二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访美行之三 初探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香港的影响

 局势稳定亚洲大有可为

 金融仍然是亚洲经济的弱门和隐忧

 金融风险中的人和制度问题

 公开数据,重视数据——减低金融风险

 双赤是主导世界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岸·三地

 渡尽劫波兄弟在

 周末包机,陆客登台

 客观务实评估通航对香港的影响

 历史轨迹和现实动力超过人的因素

 第三届“两岸论坛”发言讲词

试读章节

周末包机,陆客登台

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吴伯雄前日访京,胡锦涛在会谈中除了表达基本立场外,还表示“两会恢复协商后,首先要解决当前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

“周末包机,陆客登台”是两党最高负责人会谈中最具体的两件事,也是近期议程上首先要解决的两件事。做好这两件事,不仅对两岸的交流有利,也有利于加强互信,争取更多台湾人民。

两件事怎样进行?大陆方面虽没有明确,但两周来,台湾领导人和主事官员都有公开和具体的说法,台湾媒体也广为报道。大陆方面只做不说,台湾方面洋洋洒洒,看来是现阶段两岸新关系的操作模式。

两岸的交往曾经完全隔断,近年,“三通”中的“通航”开了个头。2006年,两岸签订四项项目包机协议。一年后,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期间,共有包机162班,旅客近六万人直接往返两岸。船运方面,2001年起金门和马祖有渡轮往返厦门和福州,去年共有54航次。至今为止,海空通航只是开了头,作用有限。

马英九在5·20的就职演说中说:“台湾是一个海岛,开放则兴盛,闭锁则衰败,这是历史的铁律。”大陆是台湾最主要和潜力最大的经济伙伴,目前的节日包机,不能满足两地的需要。绝大部分台湾人往返大陆,都要在香港转机,对香港来说,是经济收益;对两岸来说,是虚耗时间和旅费。由于两岸往返不便,不少台商在香港中转,继而居留,以香港作为管理两岸业务的基地,因此在机场和酒店服务以外的经济环节,香港也有所得益,这个现象大概马上要起变化。

目前,港、台的航空客运量极大,大部分为中转客。根据下个月的定期航班时间表,一周共有350班从香港飞台北和高雄,平均每天单向50班。从港台的航班时间编排,也可以看出香港机场的中转角色:香港飞台北最晚的一班,开午夜11:55,方便来自大陆的乘客转乘,而台北飞香港最晚的一班,则开晚上9:15,因为更夜的航班抵港后已无北上大陆的航班可接。

两岸空中交通的正常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意义重大。台湾人口2300万,是香港的三倍多,全岛各主要城市均有可供大型客机升降的机场,而且地处大陆东海岸的中部,航机进出上海、北京、天津、福建和江浙等华北、华东重点省市,距离上比香港更有优势。加上大陆近年的空运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因此两岸空运正常化值得高度重视。

马英九竞选时提出的“国政白皮书”,就已经把准备向对大陆开放的机场名单列出,当中包括台北松山和桃园机场、台中清泉岗、高雄小港、花莲机场、台东机场、马公机场,后来再追加金门机场。

马英九就职翌日,“行政院长”刘兆玄指出,院会可望通过三大举措:“周末包机及陆客来台方案”、“加强地方建设扩大内需方案”及“当前物价稳定方案”,借此“振兴国内经济,并稳定民生物价”。

台湾报章报道,刘兆玄在就职前一天的国民党午餐会中表示,7月4日包机“大致”可以成行,两岸已做好充分沟通,到时台湾将开放八个机场,至于对口飞的机场,则由大陆选择。刘强调,选后已透过业者与对岸沟通,双方乐于7月完成,相关文件也已准备好,等两岸领导人同意后陆委会尽快授权给海基会,让海基会将业者的协商延续下去。台湾民航官员也表示:台湾将开放八个包机直航机场。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四日前在欧洲商会演讲时透露的信息也相当一致,江表示目前初步规划两岸各六家航空公司将参与周末包机直航作业,台湾将开放八个机场,大陆方面原则比照现行假日包机做法,至少会开放北京、上海、广州与厦门四个机场。台湾报章同时报道,台湾方面已规划“两岸空运通航准备工作计划”,认为桃园、小港两个国际机场,以及曾飞过国际包机的台中、马公、花莲、台东、金门等机场都有飞两岸包机的条件,而台北松山机场则须进行整建改装。不过,“国防部”在立法院表示,考虑的重点在“国家安全”,政府虽预计开放八座机场,但“国防部”目前优先规划桃园与小港两座。

现行节日包机只限台商、在大陆念书的学生和台湾观光客。台湾的消息认为,未来大陆旅客不限身份都能搭包机来台,外籍乘客也能搭乘。“交通部长”毛治国表示,两岸周末包机飞航时间为周五至周一、四个整天,一周36个航班,两岸航空公司对飞,航路依现行节日包机,经香港飞航情报区往大陆。台北航空公会三天前开会,建议两岸每周至少各飞48班,认为目前36班额度无法满足初期每天三千大陆观光客和其它地方旅客的需求。

因应7月开放陆客来台观光,毛治国一周前表示,来台观光的大陆旅客,身份审核由大陆负责,“台湾不设限”,初期每天开放三千人,须采团进团出。

由于大陆客来台、包机直航,海基会将优先扩增经贸服务处、法律服务处、旅行服务处的人力,并在台中、高雄、花莲三个现有地区服务处,规划各设一个主任,总管地方性实务工作。台湾报章引述台北消息人士透露:随着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大陆有意在台湾设点,直接在当地接受和批核台湾民众的台胞证申请,并相信大陆不会拒绝台湾提出类似的要求,即在大陆设点接受及批核民众的赴台签证件申请。

海运直航方面,江丙坤强调,海运直航是下一阶段协商重点,目前台湾方面规划开放基隆、台北、台中、高雄、花莲、安平、布袋等为直航港口,除现已对台开放的厦门与福州外,将积极向大陆争取开放广州、天津、上海、青岛与大连等五大港为直航港口。

两岸关系正面发展,所有中国人都乐见其成。近期会有什么进程,对香港有什么影响,香港应如何评估和应对?下次再谈。

(2008年5月30日,《明报》·《笔阵》“两岸三地篇之二”)

P396-399

序言

如果是你的子女……

一班朋友晚饭闲聊,谈起部分青年人的困难:不少人中七考得不够好,重读,然后读副学士,再转读学士学位,在学的时间比正常长了两年,而且家境不好,要借钱读书。毕业后找工作并不顺利,找到工作后,收入和晋升不如理想,自然有点怨气。副学士以外,还有不少人上不了大学,念文凭、念毅进或其它大专课程,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走。

一位朋友说:“这样辛苦,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坚持念大专?”

我冲口而出,说:“如果这是你的子女,你会这样问吗?”大家听后静了好一阵子,场面有点尴尬。

真的,社会的每个阶层,都有考试成绩中下的子女,中层、基层家庭的父母对子女不放弃,一如上层家庭的父母不放弃一样。

幼,吾幼。

换个角度,易位思考,对问题就有不同看法,立场决定态度。香港社会的收入和财富相当集中,在社会上话语权较大的上层人士,能够换个角度看社会的现象和社会议题,看法就可以更为全面。

什么是社会议题?社会议题就是由无数个个人问题集结而成的题目,教育问题如是,房屋问题如是,经济问题也如是。因此谈社会议题,不能只从个别阶层出发。

香港人对自己子女用情颇深,任劳任怨。在这个七百万人的小社会,我们对全社会的下一代,也需要用点感情。

近日,大家谈青年家庭的住屋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青年人应该自力更生,有能力的就买楼,没有能力的就租,能力再差的,租一个一百平方英尺判房也算是二人世界。但当我们反思一下,会发现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只要自己能力许可,当子女成家立室,都会替子女付首期,让儿媳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能力的父母不会说:“先租十几年,储够钱再买吧。”易位思考,可以看出在下一代拥有自己住所这个问题上,不应有理念上的差异,差异是“幼,是否吾幼”。

回归后,中央和特区政府都要求香港人爱国爱港。十二年来,我们在爱国方面做了一些宣传和教育工作,在爱港方面显然做得较少,而且有一种无从入手的感觉。爱港是什么?就是爱香港这片土地,爱香港的人民,爱香港的文化。爱是双向的,我们的政府和全社会,要求香港人爱香港,就首先要爱自己的人民,让香港人有荣辱与共的感情。在社会议题上,香港有用情吗?

当然,家是家,社会是社会。再无私的人,都有远近亲疏的观念,问题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其他人,比起我们对自己的子女,要有多疏,多远。

我们为香港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是第二步,我们对香港人的态度是首要的第一步,也是凝聚社会的关键一步。

近年大家忧虑香港的长远发展,我认为我们不缺机会,不欠资源,香港人更不乏聪明才智,我们欠缺的是心,是如何看待我们和其他香港人的关系。

五十年前,我们的父母经常想着回乡,后来,香港这个暂居的地方成了家的所在,那时候,我们说家“在”香港,因为不走了,香港人和香港地开始有了长远关系,有了感情。但一家香港人和其它香港人之间仍没有凝聚成一个大家。回归前、回归后,我们在这方面没有改变、没有进步。

家“在”香港,是要把人留住;家“是”香港,是要把人凝聚。过去几年,我每周写评论文章,为香港想问题找答案,几年下来,有一个总结:七百万香港人不成一家,是众多问题的源头。

梁振英

2010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果是你的子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振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75946
开本 16开
页数 4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09.9-53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