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伟兵的博士学位论文《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在“城乡一体化”的研究视角下探索农民工养老险政策的出路和模式建构问题,该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城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分析和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提出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模式应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现收现付为运作机制的“大账户”制度模式,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和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论文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文字流畅,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内容推荐

张伟兵的博士学位论文《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是在“城乡一体化”的研究视角下,对当前重要的社会政策问题——“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所进行的一项理论探索和政策模式构建工作,试图破解这个多年来困扰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政策难题。

与其他有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政策问题相比,城市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相当复杂,解决起来也非常艰难。首先,城市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完全打破了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只面向正规稳定受雇劳动者的格局;其次,由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缴费基数、缴费率和缴费年限有较高的要求,城市农民工很难从该制度中获得有效的养老保障。一些城市虽然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政策,但因为养老金权益在地区间不能转移,也不能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而且对将来不同制度的统一形成了阻碍,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建设面临着一个“碎片化”的制度体系。怎样建构一个全国统一的政策模式并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和接续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难题。

由于这些问题多年来得不到合理的化解,我们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一方面,在城市中为农民工单立一个养老保险制度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将农民工强行“统一”到当前城镇基本社保制度的框架之内,显然又难以做到,否则就不会出现农民工参保率低和农民工连年的退保潮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建设究竟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严峻的政策难题。

解决的思路在于“城乡一体化”,在于深刻理解十七大报告开篇重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于寻找实现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形式、新机制。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指打破社会保障相互分割的壁垒,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在制度设计上把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以及流动的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通盘考虑。通过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消除体制性障碍。城乡一体化首先追求的是制度之间的协调,其次是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之间的基本差别,最终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或统一。

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重新理解中国十几年前制定的统账结合制度的初衷和理念,重新审视统账结合的内涵,而不在于统账结合的形式和表象。仔细考虑一下,我国实行的统账结合制度只是部分积累制实现的形式之一,而不是全部。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当我们发现原有制度并不能适应农民工和人口流动的需要时,就要积极予以完善,而不应抱残守缺。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和认识世界范围内社保制度的创新成果,不拘一格,为我所用。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的研究正是围绕上述政策思路和研究立场所进行的探索工作。在认真分析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特点、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世界范围内养老金制度体系的改革状况等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一个过渡性的新型“统账结合”的“大账户”式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方案。这一政策方案不仅符合农民工的特点,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统账结合”制度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这一政策方案是符合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发展方向的政策方案。

具体而言,本研究所设想的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模式是社会统筹账户(空账)+个人账户(空账)与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种政策模式在制度形式上可称之为新型“统账结合”的“大账户”制度模式。可以说,建立过渡性的“大账户”式新型“统账结合”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模式,意图不仅仅在于降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而且在于既创造了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接口,在制度形式和制度理念上保持一致;又按照名义账户制的思路改进统账结合的运作机制,增加其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对农民工参保的激励机制,适应农民工流动就业和转移保险关系的需要,能够有效促进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和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人。

围绕着上述核心政策理念和制度安排,本书对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具体运作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筹资手段只能是费而不是税,“费改税”不利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运转。这是由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物品属性和制度模式所决定的,同时,保留缴费制有利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其次,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主体的缴费能力不同,费率的测算必须实事求是,在企业缴费能力、农民工的缴费能力与农民工就业之间取得平衡。再次,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财务机制方面,必须选择能够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和消费价格变动风险的运转机制,“名义账户制”的思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第四,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转移机制方面,本文借鉴了欧盟在养老金转移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工作地缴费、分段计算、养老地统一支付”的政策思路,并对这一政策思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本书的最后部分,对不同的利益行动者及其他社会政策对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书指出,中央政府的协调能力、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农民工就业素质的提高、农民工的话语权和集体行动的能力以及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走向都是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重大外在环境因素。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建构和发展,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符合几亿农民工流动就业特点的社保制度。

目录

摘要/1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1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重要“政策议题”/1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框架下亟待化解的“政策难题”/3

 第二节 政策实践及研究取向的评述/5

一、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模式及评估,5

二、何去何从: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走向的争议/12

 第三节 分析思路与基本框架/16

一、分析思路:如何破解农民工养老保险难题/16

二、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18

 第四节 资料来源、分析方法及重要概念/21

一、资料获取与分析方法/21

二、重要概念阐释/23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24

第一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建立的必要性分析/26

 第一节 城市农民工与农村社会的养老制度安排/26

1.1.1 土地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日趋弱化/27

1.1.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适合城市农民工/30

 第二节 城市农民工在就业地的养老保险状况/32

1.2.1 参保的基本情况/32

1.1.2 参保意愿和参保特征/34

1.2.3 总结与启示/38

 第三节 建立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意义/45

1.3.1 获得养老保障权是城市农民工的基本权利/45

1.3.2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6

1.3.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内需的需要/47

1.3.4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48

1.3.5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需要/49

第二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模式选择/51

 第一节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51

2.1.1 农民工偏低的“城市化能力”与非正规就业状况/51

2.1.2 全球化的挑战/56

2.1.3 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总量和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本/57

 第二节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模式的确立/59

2.2.1 政策模式/59

2.2.2 与现行制度的比较/62

 第三节 政策模式的思路来源及思想原则/65

2.3.1 国际经验的启示:筹资机制与给付机制的多种组合模式/65

2.3.2 解放思想:寻找统账结合的“新形式、新机制”/69

第三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筹资手段分析/72

 第一节 养老保险的双重征缴体制及税、费之争/72

3.1.1 养老保险的双重征缴体制与问题/72

3.1.2 圭张养老保险“费改税”的主要理由与观点/74

3.1.3 坚持养老保险“缴费”的主要理由与观点/76

 第二节 税、费的含义及本质区别/78

3.2.1 税与费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区别/78

3.2.2 缴费还是征税:他国经验的启示/81

 第三节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筹资手段:费及其政策意义,82

3.3.1 缴费制能够体现缴费和待遇之间联系的原则/82

3.3.2 缴费制符合农民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政策框架/82

3.3.3 缴费制为进一步改革留下了“弹性”空间/83

3.3.4 缴费制符合社保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和政治环境的要求/83

第四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费用分担分析/85

 第一节 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分析/85

4.1.1 农民工的劳动力成本与企业竞争力/86

4.1.2 企业利润与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测算分析/89

 第二节 城市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分析/93

4.2.1 城市农民工的收入状况/94

4.2.2 城市农民工的消费状况/96

4.2.3 城市农民工缴费能力测算/99

 第三节 政府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财政能力分析/102

4.3.1 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103

4.3.2 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104

4.3.3 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109

 第四节 政府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财政投入量估算/110

4.4.1 相关技术参数的确定/110

4.4.2 财政补贴水平的测算/114

第五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财务机制选择/119

 第一节 DC型基金积累制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面临的挑战/120

5.1.1 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存银行的弊端/120

5.1.2 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国债可能产生的问题/123

5.1.3 讨论和思考: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何去何从?/125

 第二节 名义账户制:欧亚七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126

5.2.1 “名义账户制”的特点/127

5.2.2 名义账户制与DB型现收现付制和Dc型基金积累制的比较/132

5.2.3 “名义账户制”的运行效果和政策启示/135

 第三节 名义账户制:农民工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选择/137

5.3.1 提供了良好的过渡性政策思路/137

5.3.2 符合“统账结合”的制度内涵/138

5.3.3 解决缴费“搭便车”现象和支付的“失控”现象/139

5.3.4 目前“最优化”的融资制度安排/140

第六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转移机制探索/141

 第一节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及人社部的解决方案/142

6.1.1 属地化分割与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142

6.1.2 人社部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政策思路/144

 第二节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国际经验:欧盟的政策思路/146

6.2.1 欧盟公民资格制度:社会保障权利的共识/147

6.2.2 工作地主义: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的具体协作规则/151

 第三节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政策建议/154

6.3.1 借鉴欧盟经验的现实性与可行性/154

6.3.2 农民工养老保险实现转移的具体政策思路/156

 第四节 政策建议的讨论/160

第七章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力量及运行环境/162

 第一节 价值与立场:相关政策行动者的影响/162

7.1.1 政府间的博弈行为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163

7.1.2 工会组织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166

 第二节 关联与促进: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外部优化/169

7.2.1 城市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169

7.2.2 中小企业发展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174

7.2.3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176

参考文献/181

后记/19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伟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73079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42.6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6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