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路狂奔(美女主播闯美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杨珂的《一路狂奔(美女主播闯美国)》讲述美女主播的精彩跨洋日记。

本书用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了作者跨洋生活的真实经历,将其中的幸运与坎坷汇集成了这本故事版的“赴美须知手册”。

内容推荐

《一路狂奔(美女主播闯美国)》简介:谁都无法想象今夜你会梦到什么,谁都不能预知命运轨迹的方向,谁都难以计算下一个转弯处等待你的是幸运还是不幸……

不仰视,不俯视,不浮夸,不极端,不道听途说,不听风是雨,《一路狂奔(美女主播闯美国)》作者杨珂亲身体会了从签证到赴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以一个平视美国的角度,通过点点滴滴的故事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

目录

序 错过一道彩虹

第1章 相识之初

 Chapter 1 同学会

 Chapter 2 突然的幸福

 Chapter 3 跟“电脑”的恋爱

 Chapter 4 决定

 Chapter 5 我为美国狂

 Chapter 6 比总理忙

 Chapter 7 三进“宫”

第2章 初来乍到

 Chapter 1 不哭

 Chapter 2 劳村

 Chapter 3 旗袍与派对

 Chapter 4 逛街那些事

 Chapter 5 网购达人

 Chapter 6 从餐馆到我的厨房

 Chapter 7 房子房子房子

 Chapter 8 那些美国人

第3章 尘埃落定

 Chapter 1 搬家

 Chapter 2 又臭又硬的铜豌豆

 Chapter 3 考驾照

 Chapter 4 买车

 Chapter 5 倒霉的卡卡卡

 Chapter 6 他们是基督徒

 Chapter 7 万圣节去鬼屋

 Chapter 8 宠物

 Chapter 9 F2的烦恼

 Chapter 10 120和262

第4章 生活的花儿

 Chapter 1 大拱和潮州菜

 Chapter 2 在芝加哥过圣诞

 Chapter 3 一路向南

 Chapter 4 童心未泯奥兰多

 Chapter 5 庭院深深棕榈滩

 Chapter 6 闹哄哄的迈阿密

 Chapter 7 基韦斯特的蔚蓝之旅

后记 总有遗憾

试读章节

Chapter 1 同学会

2009年8月,我的一段为期两年的感情到此画上了省略号。两年前,这段感情以浪漫的相识展开,两年后,它以冷战和沉默走向尾声。两个人有默契地僵持着,结果悬而未决。

我一如既往地被动,唯有等待。同时,开始找各种理由加班,也流连于朋友的饭局和聚会,用忙碌和热闹填充自己的生活。

8月的一天,下班后依然是饭局。这天一起吃饭的是一个我许久未见的曾经的小学兼初中同班同学。他现在在上海念经济学博士,是我一直保持联系的为数不多的同学之一。

和老同学吃饭是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把那些儿时发生的趣事一一拿来细数,无比怀念过去的时光。

“还记得Jerry吗?”他突然问我。

“记得啊。”在众多的同学中,Jerry虽然跟我没什么交集,但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我印象深刻。

当我们还是小屁孩儿的时候,有两种方法能让自己出名:要么,成绩优异;要么,做至少一件轰动的事情。Jerry的名气来自后者。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Jerry分别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时从楼上摔下,摔得很惨,全校皆知。

第一次是在校外,他从大概是居民楼二楼的高度掉下来。摔伤的原因说来好笑。据说那时他妈妈出差,于是忙碌的爸爸肩负起了照顾他的重任。这天中午放学,由于他爸有饭局,就顺便带上了Jerry。Jerry那时小啊,啥都不懂,饭局上觥筹交错的都是实打实的江津老白干,他哪儿分得清楚白干和白水?一口渴,就稀里糊涂地喝了一大口。

等他爸发现的时候,这家伙已经一口下肚,脸涨得通红。饭局后Jerry爸爸没敢让他再去学校,就把他带在身边回单位了。

Jerry晕晕乎乎地在他爸工作的偌大的工程实验室里晃悠,不知道怎么就爬上了实验梯,后来又不知道怎么一下从那梯上摔了下来。

第二次发生在校内。听他后来回忆,当时他就站在教学楼三楼的楼梯上往下看(有什么好看的),忽然就栽下去了!

他感觉有人推了他一把,但现场没有发现其他可疑人员。怪只怪那时科技落后,换做是现在,推没推的,看下监控器,查查衣服上的指纹什么的也许就清楚了。

这次摔伤颇有些不明不白,原因蹊跷,等到老师赶到现场,他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当住了许久院的Jerry再返校时,他的手臂上赫然出现了一条长约15厘米、像蜈蚣一样的伤疤。同学们之间风传,他的手臂里有一根钢筋!接着,大家开始发挥各种想象,把手臂和钢筋进行了多元化的组合。自然,他的两次“壮举”和这听上去的确够酷的钢筋手臂,让他名声大噪。

“他刚从加拿大回来。他以前是个小胖墩儿,你还记得吧?可现在,人家是帅哥一枚。”同学的话把我从记忆里拉了回来。

“是吗?看来男大也十八变!”我嘴上说,但内心里却无法把当年那个胖墩儿Jerry和帅哥联系在一起。

“这样,咱搞个同学会呗,小型的。就咱们几个人,吃个饭唱个歌什么的,或者拉出去泡个温泉打打牌?”他兴致勃勃地提议。

“行啊!”这建议对于近段时间的我来说吸引力巨大,所以忙不迭地附和。

同学会就这么说定了。这天晚上,我一如往常地开车行驶在灯火辉煌的重庆的夏夜,脑海里不住地浮现小时候的那些画面。怀旧心理作祟,我开始期待这次同学会。

大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期待,当我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已经到了30日却仍没有等到电话时,忍不住主动打了过去。电话那头的同学连说抱歉,他说因为自己临时出了趟远门。

“那你啥时候回上海?”我语气里已有些埋怨。

“明天啊!”他倒答得爽快。

“明天?你这不是让我白忙一场吗?”换做平时,我也许不会这样责备朋友。毕竟,就一个小聚会而已。但正所谓期待越高,失望越大,我的无名火怎么也压不下去。

“哎呀,真不好意思!这样,我刚和Jerry吃的晚饭,跟他提了的。我让他跟你联系咯?”朋友的语气里带着歉意。

“那好吧。”我觉得自己刚才有些失态。

电话放下没多久,电脑右下角就出现了一个闪烁的小喇叭图形。点击打开,是Jerry发来的QQ身份验证请求。

那是8月30日晚上8点30分,Jerry和我取得了初中毕业后的第一次联系。

P2-4

序言

错过一道彩虹

徐鹏

给杨珂写这篇序言之前刚刚下过雨,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当空雨却突然下起来,雨水急促。这样的太阳雨通常不会下很久。我躲在海边一个小店铺里等待这突如其来的春雨停下来。很快雨停,我提了东西回酒店,一路快步行走。走到大厅遇到一个女孩,问我有没有看到刚才东边天空出现的两道大大的漂亮的彩虹。她的声音那样兴奋,甚至简直是幸福洋溢。我抬头向东边天空看,除了湛蓝如洗的干净之外已什么都不剩,像个偷偷做了坏事后孩子无辜的脸。看来我错过了她说的那道华丽彩虹。为此遗憾,并唏嘘:不知从哪一刻开始我已经习惯于低头赶路而遗忘了曾经那样依恋的美丽天空……

少年时候形容自己是个灰色小孩。曾经要把林夕《单行道》里那一句“一路上那青春小鸟掉下长不回的羽毛”祭献给自己的青春时代。说着“我爱我”其实一点儿都不珍爱自己,难过呀眼泪呀不择时就冲出来,空气凉凉的夜里跑到十几层的楼顶去吹冷风。那时候固执地追随一个人,是明知道那个人一定和自己无关的。于是哭了笑了的像个小疯子,会说心中的那个女孩快乐时候“像一只就要飞起来的蝶”,伤心了觉得“的确荒凉,在只剩自己一个人的古堡里,不会再有人来,城堡主人再不返回”。然后很没信心又非要高傲的宣称“做我们自己的王子”。

这个季节很多地方的梧桐树应该已经开了花。白色配浅紫,一大树一大树的,香气阵阵,树下也会落一圈的钟形花朵。自己很喜欢这种高大开花的乔木,曾经在一篇小说里把它悄悄放了进去,欢喜那一树干净优雅的热闹。前一阵子的杨絮漫天,整天高高低低飘散着,在没有方向的春风里打着旋儿。有点儿温柔有点儿恼人。于我,春天的好处就是偶得的慢条斯理从容悠闲。

作为在重庆的异乡人,有时难免会为前程未卜而惴惴难安。感觉还是一路行走一路张望的路人。虽然立业却未成家,偶然也会缺乏安全感。朋友说“你还是去流浪吧,到不同的城市,为生即可,唱歌、行走。”以前我会很高兴的和他聊去哪里,现在却会拍拍他的肩说“明天还要上班。”我做不来三毛式的流浪,宁愿穿宽宽大大的表服待在家里,用精神与心灵去流浪,听听唱唱清朗的佛经。不够勇敢?似乎不是。曾经身体力行地体验风尘、窘迫、奔波,面对太过真实的生存面目,恶劣、苦痛都实实在在的,搁在眼前身上就是切实的疼。我尽量不选择触碰这些。就让我形而上吧,在还可以的时候。

谈了这么多自己,有些不合情理了,还是回归到本书作者这里。杨珂是在一次出差的时候认识的,认识的时候她做主持人,还是重庆卫视科教频道的当家花旦,我在一家媒体做记者。偶尔联系,有时会同我说些听来真切的话,出门旅游总会带一份小礼物给我。还会为了感情上的点点滴滴在我耳边说个不停。我总是一本正经或百无聊赖地等她把话都说完。问她为何总喜欢找我倾诉,她说我是她的男性“闺蜜”,也不管我对这个词感不感冒。她现在的状态挺不错,在美国为自己老公做伴读的同时也在积极的申请学校,每日过得很充实,还有一条可爱的小狗,应该是值得一些人羡慕的了。少了她在耳边唠叨,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去年偶然在网上遇见她,聊起了写作,看了看她的文字无意中说“文字很不错,你也可以写一写你的故事。”说完后自己就忘记了,谁知道半年后,杨珂从美国给我邮寄了一本厚厚的文稿,我很惊讶地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她静静地说“很多事情,想到了就去做。”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想,值得我们都学习吧。

这是杨珂的第一本书。我也曾经历过出版处女作的紧张、惶恐、期望,还有幸福。很理解这本书对于她的重要性。她在这本书里面写到的是自己为了美国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我很为她开心。以前自己常想,年轻嘛,怎样也是要勇敢甚至猖狂地做一些自己理想的事儿的。否则等到彻底的成年了、老了再做?不合时宜了,后悔亦不及。

一个电视台的优秀主持,一个为梦想而奋斗在大洋彼岸的女子,一个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文笔美丽的杨珂,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这些背后的故事和经历,令我很有感触,如同今天在酒店遇见的那个女孩一样,感概她虽然失去了青春的雨季,但却留下了记忆的彩虹。还记得离开重庆时,她对我说要为自己年轻时的经历留下最美的印记,很高兴,她做到了。

2011年 于海南三亚

后记

总有遗憾

刚刚结柬丹佛的旅行,回到劳村,继续“享受”这又热又闷的天气。这天气像极了重庆的三伏天,即使到了傍晚,尽管晚霞很美,但室外的热浪仍能把人逼退到空调24小时不停歇的室内。

夏日炎炎,什么也不想做。高温极大的唤起了入骨子里的惰性,就算平时掩藏得够深,此刻也暴露在阳光下,无所遁形。去了一趟落基山脉脚下的城市,才发现,原来“海边、沙滩、阳光”这样的度假,最适合的是冬季。夏天,最惬意的还是躲进森林里,踩着还有积雪的山路向大山深处进发,水也冰凉,风也冰凉。于是,体会到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心静,登高,远眺,好多想法不自觉地就蹦出来,想得多了,思考也更加深刻。

我问编辑,能不能把丹佛的这次旅行也写成一篇文章,加到书里?题目我都想好了,叫《7月丹佛雪》。

但由于我之前拖延了交稿时间,编辑很是为难,担心我回国后看不到自己的新书,所以没有答应我的请求,并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艺术,总有遗憾。”

“艺术,总有遗憾。”这是上大学的时候听到的话了。那时候上专业课,无论我准备得有多么充分,最后的表现都不及预期。常常是刚刚把稿子播完,就自贵其中的一些失误。然而专业老师却没有因为那些失误批评我,相反的,他们总是宽慰我,“艺术嘛,总是有遗憾的,没有什么完美。”

我想把丹佛之行补充到书里,但半个月之后,我还要去阿拉斯加或者纽约,再过几个月还有秋假,或许还要去别的什么地方,那么我是不是要一直不停的补充呢?前几天看了纪录片《海豚湾》,了解到了一个隐藏在欢乐背后的残酷和血淋淋的真相,于是想把那篇关于奥兰多海洋世界的文章拿来删改……最近要搬家了,小区办公室里Tony那帮人对于即将搬出小区的人的嘴脸越发的丑恶,我又恨不得在讲述搬家故事的那些章节里,记录下他们现如今的种种……照这样下去,这本书的“结稿”应该遥遥无期。

我不得不告诉自己,这本书已经告一段落了,只是生活,仍在继续。我在美国的游记,在劳村的点点滴滴,在申请学校这条道路上的摸爬滚打,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自己未知的领域上演。

我想把这里的一切,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给国内的朋友们,让他们不再误解,不再拔高,不至于偏激,不至于夸大……但是我忘了,这本身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过程。我走一点,积累一点,在这个过程里,没有任何一个环节会是完美的,就像编辑说的一样——总有遗憾。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过去可能有很多人,都有过想把自己在国外的经历写一本书的愿望,可是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幸运,能够把它实现。

我还记得去年初冬的一天,我跟徐鹏聊起这个想法,他听后,鼓励我赶紧写一份企划案,行动起来。后来,他更是义务当起了我在国内的委托人,也义务当起了我的专业指导。

别看平时有不少人都说喜欢我洋洋洒洒颇有“珂式文体”的文字,但那些文章自己写写看看还行,真要拿出手见人,还得充分体会和消化徐鹏的“鱼的理论”。徐鹏以前也算是站在我博文的“赞赏者”一方的,不过这次真枪实弹的要出书,有好几次,我觉得他都差点儿打破往日的儒雅和好脾气,恨不得从Skype那头跳到我面前,训导我这个冥顽不化智商卡壳的徒弟。

我的书也忙坏了封面设计师们。由于我的挑剔以及远距离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封面来来回回折腾了7、8版,连劳动节、端午节他们都在加班。我和这些设计师们素未谋面,但我内心里感激他们对我这个门外汉指指点点的包容和对这本书的负责。

当然还有Jerry,他没有找我征收一分钱的图片版权费,还得忍受我时不时放着音乐而且通宵达旦的写作,忍受我在旅行时,对着录音笔事无巨细喋喋不休……最重要的是,在还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之前,他就成了我书里的绝对男主角,让我把他的“隐私”公之于众。

写书之前,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更何况,是写我这样的书。但事实上,我有一长段时间,卡在中间进退不是。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文笔好差,觉得这些文字毫无趣味可言;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些屁大点儿的事儿,毫无意义。思想就陷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的否定自己,打击自己,动摇自己。这就像下雪的时候,车陷在了雪里一样,不管你怎样努力,但它就是卡在那儿,车轮打滑,进退两难。

是朋友们的鼓励和不知情的“催促”给了我蛰伏许久后埋头往前冲的勇气和力量。他们也许不知道,那句“我等得花儿都谢了”让我不得不重新拿起笔;还有那句“在美国开车肯定要比在国内容易”和“在美国上大学好轻松哦”再次激起了我心里想要去“澄清真相”的念头。解答这些疑惑,不就是我写书的目的吗?

时至今日,厚厚的一叠文稿终于交出了手,也终于等到了写《后记》的时候。看着这一篇篇的仍然有着大大小小遗憾的文字,它们似乎昨天还是纸上的一个“企划”,一个“提纲草案”而已,今天,它们都有了自己的内容。那是我的眼睛和手,对这一年来的美国生活的捕捉和记录。好的坏的,甜的酸的,辣的苦的,它们就要去等待所有人的阅评了。

我的心,突然有种当妈的不舍,同时混杂着初生生命面对这个世界的惶恐和忐忑。然而,我只能放手让它们去编辑那里,去校对那里,去编审那里,去印刷厂里,去书店里,去货架上,最后去到你那里……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遗憾,让我有了想要继续写下去的期待。正如同完美可望不可及,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人愿意穷尽一生去追求一样。那些艺术殿堂里的经典,谁又说不是这追求过程中进发的一道道灵光呢?

最后,不能免俗的把这一段留给所有我感谢的人。首先感谢明尼苏达州的Jason和Lori夫妇以及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Jenny,尤其是Lori和Jenny,如果没有你们一开始的支持,也就没有当初的“企划案”,如果没有你们后来的理解,我也无法安心完成所有稿件。其次,感谢我的父母、外公外婆,你们总是鼓励我去完成我的梦想,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和信心,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毫不迟疑;同时也感谢Jerry的父母,是你们的支持和信任,让我能够跟Jerry携手踏上美国的土地。另外,感谢我所有的朋友们,不论你们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不论你们是否看得懂中文,你们都给予了我最真诚的友谊,信任我,支持我,鼓励我并且倾尽全力的帮助我。最后,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侯钰小姐,她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无数个通宵和节假日的辛劳,只为我能在回国后看到自己的新书出炉。同时还要感谢封面设计师,感谢给这本书提供点点滴滴帮助的所有人!

JoannaYang于Lawrence

2011/07/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路狂奔(美女主播闯美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6761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