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读孙中山遗嘱/走近孙中山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这次随孙中山北上的人,除他的夫人宋庆龄外,还有中文秘书汪精卫、邵元冲、连声海、黄昌毂,英文秘书陈友仁,法文秘书韦玉,德文秘书朱和中,参军邓彦华、赵超,副官黄惠龙、马湘,高级参谋喻毓西,书记张乃公以及邓、黄两秘书夫人共10余人。当日随“永丰舰”恭送孙中山一行赴香港的人有廖仲恺、何香凝、伍朝枢、梅光培、罗翼群、李纪堂、李朗如以及古应芬等人,还有连声海夫人、朱执信夫人等。午夜12时,孙中山等搭乘的“永丰舰”抵香港港口。第二天,孙中山等转登“春阳丸”之后即开赴上海。在香港登轮欢送者络绎不绝。17日晨3时,孙中山一行搭乘的“春阳丸”安全抵达上海吴淞口。国民党要人李烈钧、于右任、居正、戴季陶、石青阳、杨庶堪、宋子文、叶楚伧、蒋作宾、茅祖权以及冯玉祥的代表马伯援、段祺瑞的代表光云锦、齐燮元的代表凌铁庵前来吴淞欢迎孙中山。孙中山还对上海《字林西报》记者发表谈话,对于外国人不让孙中山人沪租界表示愤慨,声明“中国人民早已不能忍耐外国侨民在中国领土之飞扬跋扈”。后孙中山等一行转乘“堡尔登”号火轮,至上海黄浦滩法租界码头登岸,受到中外各界人士及国民党员、工团代表4000余人热烈欢迎。欢迎者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孙中山登岸后对欢迎者颌头微笑致谢。旋乘汽车赴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休息。

在寓所孙中山接见了上海记者,强调他北上是为力求实现和平统一国家的目的,他说:“现在武力统一的政策既已打破,和平统一之期相去非遥。”希望国民关注时局的发展,努力反对帝国主义,尤其希望舆论界要尽力声援他解决时局,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

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支持孙中山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是的主张。国民党人还在共产党人办的《向导》杂志发表文章,对孙中山北上解决国是表示热烈欢迎。

是日下午3时,孙中山在莫利爱路寓所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讲时局主张。孙中山说:“这回曹(锟)、吴(佩孚)的武力统一,被国民军推翻了,兄弟以为到了讲和平统一的机会。……这次单骑到北京去,就是以极诚恳的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至于要达到这个目的,还要有办法。”

什么办法呢?

孙中山说:大概讲起来,是要开一个国民会议,用全国已有的团体做基础,派出代表来共同开会,在会议上公开讨论解决全国大事。

孙中山又说:“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所以,“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只有)打破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中国以后能不能统一,能不能和平统一,关键在于国民会议能不能开成。中国前途之一线生机,在此一举。

P6-7

目录

引语/1

一、伟人仙逝/1

(一)抱病北上/3

(二)生命最后时刻/16

(三)乡村里走出来的民主革命家/32

二、《国事遗嘱》/49

(一)临终立遗嘱过程/51

(二)“求中国之自由平等”/55

(三)“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63

(四)“和平、奋斗、救中国”/68

(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71

(六)珍贵的思想遗产/74

1.《建国方略》——国家建设的宏观规划/75

2.《建国大纲》——国家建设的具体实施纲要/82

3.《三民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87

4.《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国共首次合作的共同政治纲领/105

5.“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家统一的根本出路/114

三、《致苏联遗书》/119

(一)《致苏俄遗书》的起草与签订/121

(二)寄望国民党与苏联“合力共作”/124

(三)寄望国民党的“民族革命运动”得到苏联的援助/127

(四)期盼中苏“两国在争取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的大战中,

携手并进”/130

(五)期盼苏联以“良友”及“盟国”的态度支持中国的

发展/132

四、《家事遗嘱》/135

(一)“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138

(二)“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

以为纪念”/141

(三)“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147

五、继承和怀念/155

(一)宋庆龄对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事业的继承/157

(二)国人的无限的怀念/161

结语:传承孙中山的宝贵精神遗产/171

主要参考书目/176

内容推荐

《重读孙中山遗嘱》由林家有所著,中山思想最称丰富,民国以前之民族革命宣传,与民国成立后所标榜之三民主义,成为世人所称道,而后者尤富有平民政治之精神。世人论之者,辄惜中山先生理想太高,每为事实所不能行,故理想恒多于事实。其实中山之所谓理想,恒能在国民希望心理之中,其所以不能实现,并不在中山自身之不能力行,而在环境与时会之关系。中山平常对于国际问题及政治问题之见解,大抵皆超越常人,与欧西名政治家不相上下。惜时会未熟,致即有主张,亦多无由实行。中山自身所抱主义至坚久,惟少事务材与驾驭部下之术,左右复缺和衷共济之精神。

《重读孙中山遗嘱》:中山之为人,自其思想上观察,殆为最新之人物,自其性格上观察,则慈爱仁厚。年来躬亲政务,饱经艰辛,于猛进之中,已有稳健之觉悟。使彼以新派最高领袖之资格,调节新旧思潮,作用、至大。今失此一老,则新旧潮流,无缓冲之机能。将来各以盲人瞎马之势,相激相荡,祸之及于国家社会者,殆不堪设想。此更吾人对于先生之死,引为大憾者也。

编辑推荐

《重读孙中山遗嘱》由林家有所著,认识“真正的”孙中山是有着许多困难的。“国父”孙中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学界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伟人。其生时,有人对其他咬牙切齿,有人对其冷嘲热讽,有人对于顶礼膜拜。在其逝世后,对领袖的“神化”运动更加深了对孙中山的评价难度。韦慕庭认为:孙中山本人的想象力和他的改造中国的雄心,大大地超越了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和他所能集中起来的力量的具体现实。在他的主观愿望和屡次挫败他的客观形势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有关一个人的个性构造问题,而这种个性构造,驱使着孙中山去追求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读孙中山遗嘱/走近孙中山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家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73323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