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动人的世界史(我们的起源之谜)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利用现代的知识对我们的起源进行全面阐述的第一部作品。宇宙,生命,人类……是这部用通俗晚懂的对话叙述的伟大的历史剧中的三幕。从前有些什么?生命是怎样从无生命的状态中产生的?这种进货是否会继续下去?它与信仰能否相容?于贝尔·雷弗、若埃尔·德·罗斯内、伊夫·科佩恩、多米尼克·西莫内所著的《最动人的世界史(我们的起源之谜)》呈现给我们的当然是最动人的历史,因为这是我们的历史。

内容推荐

于贝尔·雷弗、若埃尔·德·罗斯内、伊夫·科佩恩、多米尼克·西莫内所著的《最动人的世界史(我们的起源之谜)》分为三个部分: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最动人的世界史(我们的起源之谜)》中采取由作者之一多米尼克·西莫内与三位最权威的科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于贝尔·雷弗、生物学家诺埃尔·德·罗斯内和古人类学教授伊夫·科佩恩进行问答的形式,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尤其是回答了读者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出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类既天真又普遍的问题。因此全书看起来既浑然一体又通俗易懂,在科普读物的撰写和出版方面称得上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成功尝试。

目录

序幕

第一幕 宇宙

第一场 混沌

第二场 宇宙的构成

第三场 地球

第二幕 生命

第一场 最初的浓汤

第二场 生命的构成

第三场 物种的爆发

第三幕 人类

第一场 非洲的摇篮

第二场 我们的祖先

第三场 人类的征服

尾声

试读章节

每一门学科都在寻找一种起源:天体物理学家追寻宇宙的起源;生物学家追寻生命的起源;古生物学家追寻人类的起源。所以我们的历史就像一出戏剧,分为三幕——宇宙、生命、人类——来演出,以此将大约150亿年的时间一扫而过。每一幕包括三场,这段漫长的奇特经历里的一切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演员,都按照年代顺序被召唤上场。书中的三位知名人士,是法国研究这些问题的最优秀的专家,我们就是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注视着这些演员。几年前,我们四个人曾为《快报》杂志写过第一篇对话,这份杂志因此大受赞赏。这次尝试引起了我们更大的愿望。花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开了一些夜车,我们满怀激情并且愉快地描述了世界的奇特经历,但愿读者能够接受它。

第一幕 我们的历史就开始了……然而真的能说“开始”吗?人们会看到开端这个概念不是无关紧要的,远非如此。它处于形而上学的辩论的中心,并且提出了迷惑人的时间问题。我们通过科学所能达到的最遥远的过去来涉及它:公元前150亿年,著名的大爆炸,这种在恒星之前的黑光。于是像孩子一样,人们会提出这个合乎情理的问题:在这之前有些什么?

从这个“开端”开始,炽热的物质在至今仍然主宰我们命运的惊人的力的作用下组合起来。这些力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它们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而它们却永恒不变呢?在本书记叙的全部过程中,都是它们在操纵着巨大的宇宙装配工程,而随着宇宙的变得缓慢和冷却,它们启动了一些奇特的组合、恒星、星系,直至在其中之一的周围产生一个大有可为的行星。这些神秘的力是什么呢?这种不可阻挡的复杂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是否在宇宙之前就存在?

于贝尔·雷弗帮助我们看清了这个问题。他是天体物理学家,在这方面发表过一些出色的著作,把科学的精确和普及者的通俗融合在异常亲切的笔调之中。这难道是因为在远离他的专业生涯里的许多电子计算机的时候,他还会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用一台廉价的天文望远镜凝视布列塔尼的天空的缘故?难道是由于注视遥远的宇宙,也就是遥远的过去,使他懂得了时间的真正尺度?无论如何,他是直截了当地做主要的事情:一个方程式的美,一个星系的亮度,一把小提琴的呜咽,一杯法国夏布利产的白葡萄酒的芳香……凡是有幸与他亲密相处的人都不会怀疑:他的睿智不是装出来的。于贝尔·雷弗是一个正直的人,即一个正在消失的一类人的典范:这类人固执地在科学与艺术、文化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并且懂得对我们的起源的寻找会使人感受到一种任何公式都无法把握的、任何理论都不能包括的尺度:那就是我们面对神秘和美的惊叹。

第二幕 在45亿年以前,在这个离太阳既不太近又不太远的奇特的一个位置恰当的行星上拉开了。物质继续着它狂热的聚集过程。在地球的表面上,在一些新的坩锅里开始了另一种炼金术:分子合成了可以繁殖的结构,由此产生了奇特的小滴,接着组成有机体的最初的细胞越来越多,大量繁殖,占领了整个行星,开始了动物的进化,显示了生命的力量。

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状态中产生的,这种观点肯定不容易被人接受。在若干世纪里,生命的世界被看得太复杂,太多样,总之是太“有智力”,如果不是上帝用拇指推一下的话是不可能出现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明确了:生命的世界同样来自物质的进化,不是偶然造成的。那么是怎样从无生命状态过渡到生命的呢?进化是如何“发明”繁殖、性以及死亡这个不可分离的伴侣的呢?

若埃尔·德·罗斯内无疑是最适于回答这类问题的人。作为理学博士,前巴斯德研究所所长,现在科学和工业区区长,他是最早在一部影响了一代人的著作里对我们关于生命起源的知识进行综合的人之一。他是训练有素的有机化学家,但也是志愿的科普工作者、不知疲倦的鼓动者,在全世界总是领先十年,并且收集着最新的观点。他是系统论的使徒,垒球联络的先锋,他也始终力求把生态学与现代性、生命的世界与技术调和起来.似乎他懂得保持必要的距离,因而对这个行星看得比他的同胞们更加清楚。所以他保持了对一切起源的热情和研究者的严密性。

第三幕 在一幅干燥的萨王纳植被的动人背景下,生命最后的变形占据了整个舞台。这就是人类,真正的人,是哺乳的、有脊柱的灵长类动物……我们都是非洲的猴子,这一点从此已确定无疑了。因而我们是猴子的后代,或者不如说是这个从前在非洲第一次用后腿站立、以便比他的同类更高地观看世界的古人的后代。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什么样的冲动刺激了他呢?

不用说,在一个多世纪之前,人们就知道了猴子是我们的直系亲属,并且不大乐意地试图接受这种观点,但是近几年来关于起源的科学探索了我们的系谱树,使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某些有毛的种类甚至掉了下来……

P4-7

序言

人类的起源与未来

吴岳添

我们现在要读的是一本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感到兴趣的书。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宇宙和人类的起源,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世界是怎么回事?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些看似幼稚,其实在文学作品、在每个人的内心里时时出现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不错。各种宗教对此有过形形色色的说法,其中有些并非迷信,而是或多或少与人类起源有关的传说,但毕竟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难以置信。哲学也作过种种假设。可是关于精神和物质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说又过于深奥和玄妙。相比之下,只有科学提供的答案最为可靠,因为科学研究的都是观察到的现象,即使是合理的推论,也必须要有事实的验证才能成立。

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也就是纪元第三个一千年的时候。人类更是前所未有的需要解答这些问题。因为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已不愁温饱,对自身以外的事情就更为关心;另一方面主要是科学发展的速度和地球环境的变化,在迫使人类面对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短短的一百来年,我们就从电话、天文望远镜、电视发展到国际联网,早就超出了祖先关于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梦想,再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呢?与科学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化、臭氧层的空洞、地球气温的升高,人类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未来?

然而要回答宇宙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问题,需要涉及多少学科啊!人类的文明史虽然短暂,科学却已经分门别类,发展得非常复杂了。所谓隔行如隔山,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课题,都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只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才在想象中把各门学科结合在一起。因此即使每门学科的专家都来仔细地解释,绝大部分人也会感到莫名其妙和无法理解,我想这方面迄今为止没有一本理想的科普读物的原因就在于此。

读者手里的这本书可以说解决了这个难题。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书中采取由作者之一多米尼克·西莫内与三位最权威的科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于贝尔·雷弗、生物学家诺埃尔·德·罗斯内和古人类学教授伊夫·科佩恩进行问答的形式,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尤其是回答了读者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出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类既天真又普遍的问题。因此全书看起来既浑然一体又通俗易懂,在科普读物的撰写和出版方面称得上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成功尝试。

我们的宇宙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亿年的历史了。从宇宙的演变到生命的进化,总的来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产生既是无数巧合的偶然产物,又是进化规律的必然结果。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的身上带有宇宙诞生之初的基因,它们在地球毁灭之后,最终都将回到宇宙中去。但是作为种族的人类能否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人类本身。人类处于宇宙演变的最末端,与整个演变过程相比微不足道;然而人类又是这个漫长过程的最进化的生命,具有认识和利用大自然的能力。现在人类的历史才刚刚开始。无论人类起源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我们都有共同的祖先,我们是只顾自己的私利,用破坏自然、污染环境、耗尽资源乃至核子战争来毁灭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呢,还是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利用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智慧,走向无限美好的未来呢?相信读者在看了这本书以后,一定会在解决疑问和引起遐想的同时,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本书出版后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印数达二十余万册,并成为1996、1997年的畅销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动人的世界史(我们的起源之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于贝尔·雷弗//若埃尔·德·罗斯内//伊夫·科佩恩//多米尼克·西莫内
译者 吴岳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56653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193
13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