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亭编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集中显示一个年青学者曾经走过的路程,此间充满了勃勃生气。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研究在这里平分秋色,互动互助互相辉映,各有天地,这样的学术结集是少有的,很别致的。其杂取作家学人的典型,并不依据目前地位的大小,而是从研究者的感悟出发,将创作、理论、乡土、民俗、语言各尽收眼底,铺展出本来就应当是多色彩的文学景观来。
图书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赵焕亭编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集中显示一个年青学者曾经走过的路程,此间充满了勃勃生气。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研究在这里平分秋色,互动互助互相辉映,各有天地,这样的学术结集是少有的,很别致的。其杂取作家学人的典型,并不依据目前地位的大小,而是从研究者的感悟出发,将创作、理论、乡土、民俗、语言各尽收眼底,铺展出本来就应当是多色彩的文学景观来。 目录 序一 热情与理性的结合 序二 跋涉在文学与教育的途中 上编 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一章 现代文学研究 一 茅盾童年经验对《春蚕》的影响 二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的人物与方言 三 从《牛棚小品》论丁玲晚年创作的个性 四 丁玲与冯雪峰的“德娃利斯”情谊 五 陈明眼中的丁玲 六 海外丁玲研究(2004-2008) 第二章 当代文学及学人研究 一 吴祖光奇人奇事 二 吴福辉人生与学术的“多棱镜” 三 刘思谦的女性文学研究 四 欧家斤的作家传记创作 五 《逃墨馆主——茅盾传》对文学史的补充价值 六 王一川的“修辞论美学 七 韩石山《悲情徐志摩》中的胡适日记 八 林蓝《童年泪》中的河南地域文化特色 九 评胡少璋的《香港的脑和手》 下编 文学教育研究 第三章 文学教育的理论探讨 一 “文学教育学”构建初探 二 学习古典诗文,培养人文素质 三 诗歌和散文的教学法 四 语文教学中“讲授法”的运用 五 河南语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特色 第四章 文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 《背影》教学史 二 《背影》的创新阅读 三 《背影》创新阅读课堂教学案例 四 张富义“逍遥日下舞长袖” 五 中州多名士,古都放光彩 附录 一 在陈明先生的书房里 二 走进《背影》解读的秋日时代 沉入书斋与走出书斋(代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焕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0657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12-02-01 |
首版时间 | 2012-02-01 |
印刷时间 | 201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