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范儿
内容
编辑推荐

龙种与跳蚤更替,人格与国格消长。回望民国,就是回望一段离我们最近的“大历史”——虽已“绝圣弃智”,却又气息延绵。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但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民国前后出来举事的家伙,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成败不论,忠奸另说,譬如汪兆铭,诗词了得,美少年,居然弄炸弹,搞暗杀(蔡元培也干过同样的事),捉住判死,清朝官员念他才俊,给他免了——清朝的范儿也是性情毕露啊——再譬如胡兰成,浙江乡村穷孩子,学历背景全没有,出来指点江山,有学问有文采。现在嵊县胡村出来个穷小子,也就是打打工,写写手机短信吧……

——陈丹青(画家,公共知识分子)

1.在这里,读懂民国。

2.民国范儿,颇类《世说新语》,每条风致嫣然。

3.《新周刊》专题讨论“民国范儿”,特别推荐。

而这里指的就是朱平编著《民国范儿》。

内容推荐

《民国范儿》: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莱布尼茨亦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历史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晚清民初和春秋战国就非常类似:二者都时逢乱世,衮衮诸公拥兵自重,雄踞一方,厉兵秣马,却又彬彬有礼,小心翼翼地谨守着邦交礼仪,即便征伐讨杀,亦必师出有名——这种政治上的松懈直接催生了文化的繁荣,前者孕育出了决定中国思想走向的诸子百家,后者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际会,诞生了一批学贯中西、会通古今的大师。究竟是什么让那个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为什么长袍马褂的晚清遗老能和西装革履的留洋博士同台授业竞技?为什么物质极端匮乏的西南联大能培育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北洋军阀屡动兵戈却又礼佛有加?为什么三一八惨案之后段祺瑞终身食素?为什么曹锟明明可以以武力逼宫,却非要以选举的方式问鼎总统——哪怕是使用贿赂的手段?为什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明知道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会沦为阶下囚,却宁愿孤身犯险?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决策,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做派和行事方式?

有一个时代叫中华民国,有一种精神叫民国范儿。打开记忆之门,闲说民国逸事,重温民国风尚,细品民国范儿。

此《民国范儿》来自朱平之手笔。

目录

文风

武人

政事

世相

试读章节

张勋复辟失败后,最先逃跑的是康有为。他落发为僧,想去北京的法源寺隐姓埋名。传说这天晚上康有为剃了光头来到街上,正遇一队警察巡逻而至,康有为怕被认出,急忙避入路旁的厕所。黑灯瞎火,康圣人眼神又不济,“扑通”一声跌进粪坑。警察走远后,他爬将出来,穿着污渍之衣,顶着一头秽物,跌跌撞撞逃到了法源寺藏匿起来。风声过去之后,康有为逃出北京,第二次流亡日本,过起了漂泊生活。

康有为不但发辫短,胡子也因为化装入京、掩人耳目的需要给剃掉了。复辟大功告成之后,康夫子希望获得首揆(首席内阁大学士)一席,张勋向宣统请示的时候,瑾太妃以为不可,说本朝从未有过没胡子的宰相。康有为得知后,极为懊丧,急忙从药店买来生须水,一小时内抹上两三次,且时时揽镜自照,不啻农夫之望禾苗也。

张勋复辟时,众多遗老的辫子都很齐整,唯独康有为的辫子既短又秃,垂下来也不过六七寸,蓬蓬然如蒲草一般。当有人指斥他不像个复辟派时,康辩解道:“我自从戊戌年后亡命海外,不得不剪发易服。自从辛亥国变后,这才返回祖国,重新蓄发,距今五年有余,所以长不盈尺耳。”众人问他:“辛亥年后,别人都剪发,为何你反而要蓄发?”康有为得意地说:“我早料到必有今日也!”

康有为年轻时科考屡次不中,心中非常苦闷,就跑到山洞里去修行。据他自己说,在山洞修行时,某一天“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欣喜而笑,忽思苍生之苦,则闷然而哭”。他出山后,果然按照圣人方式行事,开设万木草堂,收弟子都按孔子七十二门徒取号,而他自己,则自号为“长素”。在京城宣言变法时,他也是雇个大骡车,被褥都放在后面,游走于各王公贵府,颇有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的风采。

康有为和梁启超原本为师生关系。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以清遗臣自居,以复辟为己任,曾撰《为国家筹安定者》,鼓吹清室复辟。梁启超则撰《辟复辟论》,斥责康有为:“吾既惊其颜之厚,而转不测其居心何等也。”张勋复辟时,康有为积极参与策划,并代拟复辟登基诏书,对此,梁启超发表反对复辟通电,斥康为“大言不惭之书生”。后来,梁启超回上海拜见康有为时,连叩几个头,康有为气得连礼都不还。

康有为在光绪初年(1875)风流得一塌糊涂。因急于赶往北京,直到搭上招商局的轮船,他的嫖账都还没有还上。债主们追到船上来索债,“康圣人”急中生智,躲到了船顶上的救生船里,居然得以赖过债。这段记载来自马相伯的《六十年来之上海》,当时马正奉李鸿章之命,在上海轮船招商局查账。

辛亥革命爆发时,康有为正远在日本。当他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心里很是惴惴不安,他说:“积四千年君主之俗,欲一旦废之,甚非策也。”他认为可以用“旧朝旧君”,或者孔子嫡裔来做“虚君”,实行“虚君共和”。

康有为写得一手好字,人称“康体”,然而他却从不帮人在扇面上写字。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有些人会拿着扇子上厕所,他怕字被熏臭了,所以从不帮人写扇面。

1901年时,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学特班读书,与黄炎培、邵力子是同学。当时这个班的学生几乎都是秀才举人,根本不睬国文老师,校长没有办法只好请来翰林蔡元培,总算镇住了这班秀才学生。辜鸿铭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辜鸿铭在英国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想点着他那支一尺长的烟斗,但忘了带火柴。当他看到前排位置上是个光头时,他就开始摆起谱来。看得出那是一位苏格兰人,辜鸿铭还没让苏格兰人领教过他的厉害,于是,他用烟斗和蓄有长指甲的手指敲敲那个苏格兰人的光头,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请点着它!”那个苏格兰人不明就里,还以为遇到了中国黑道上的老大,自忖开罪不起,只好乖乖地掏出火柴,为辜鸿铭点着了烟锅。辜鸿铭深吸一口,坐在一团蓝色烟雾中,宛如一尊神像。

辜鸿铭至死都不忘与人斗法,他想刻一枚图章,在上面印上自己的履历:“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还说一定要把康有为的那枚“周游三十六国”闲章比下去。

有一天,辜鸿铭在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亮,辜鸿铭笑说:“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他的这一套所谓东方哲学还真能唬住那些洋人。

辜鸿铭虽然娶妻纳妾,却非常怕老婆。他讨了一位中国太太,又讨了一位日本姨太太。她们对他很好,但有时也会联手对付这位古怪老头,因此辜鸿铭多少有点惧内。当年的北京多叫化子,有一次叫化子又来到门前,他照常例又给了钱,结果被他的太太拿饭碗向他的头颅掷去,因为他的太太反对这种无度的慈善事业。辜鸿铭也并不隐瞒这些,和学生们谈到这些事的时候,便用带着自嘲的口吻说:“老婆不怕,还有王法吗?”

1913年,袁世凯向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六国银行团搞“善后大借款”。六国银行请辜鸿铭做翻译,辜鸿铭狮子大开口,要六千银元。银行团考虑到他是难得的语言天才,只好答应他。辜鸿铭聘期一到,就立即走人,临走时他说:“所谓的银行家,就是晴天千方百计地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

张謇和唐绍仪想拉拢辜鸿铭加入效忠袁世凯的队伍。1911年冬,两人在上海宴请辜鸿铭,苦口婆心地劝说辜鸿铭,并以孟子的“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语试图说服辜鸿铭。但辜鸿铭并不为所动,当场讽刺这两位说:“鄙人命不犹人,诚当见弃。然则汝两人者,一为土芥尚书,一为犬马状元乎!”言毕,遂扬长而去。(张謇曾为清末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唐绍仪1910年曾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

辜鸿铭对“改良”二字极为厌恶。刚入北大那年,在开学典礼上,他借题发挥说:“现在的人作文用词极为不通,譬如说‘改良’一词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现在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闻听此言,台上台下哄笑一片,场面大乱。

辜鸿铭曾劝西方人若想研究真正的中国文化,不妨去逛逛八大胡同。因为从那里的歌女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端庄、羞怯和优美。对此,林语堂说:“辜鸿铭并没有大错,因为那些歌女,像日本的艺妓一样,还会脸红,而近代的大学女生已经不会了。”

辜鸿铭欣赏小脚的美妙,也有其一套奇论:西方女人总是以掩藏她们的乳房来突出她们的乳房;日本女人则以掩藏其下腹部而突出其下腹部;新几内亚女人则掩藏起她们的双腿;萨摩亚女人藏起她们的肚脐;阿拉伯女人掩着她们的脸部;中国女人却把双脚藏裹起来。掩盖得越深,越令人着迷。缠了小脚的女人走起路来,婀娜多姿,甚至可以与西洋女人穿高跟鞋相比,套上裹脚布后,更显一种神秘的美感。缠了脚之后,走久了,使人腰椎骨向前屈,会产生一种柳腰款摆、婀娜多姿的魅力体态。如此习惯之后,自然产生出仪态万方,款摆腰肢,如所谓“莲步”。丰姿婀娜中,足以撩起男人的遐思。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有一次,他祭祖时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

有一年,辜鸿铭在北大主讲英文课。当时男女刚刚实行同学,他忽然看见座位中有女生,大吃一惊,有人告诉他这是新招的女学生,他怀疑别人听不懂。当女生读给他听后,他仍以音不对把人赶出教室。下课后,辜鸿铭立即找到蔡元培报告,说“教室中忽发现女性,男女授受不亲,请辞去教职”,一时传为笑柄。

有一次,辜鸿铭突然对学生们说:“今天,我教你们洋离骚。”他拿出一本英文诗,原来这“洋离骚”正是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一首悼亡诗,为悼念诗人淹死的亡友而作的。这首长诗,学生们从第一页翻开起,直到这一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仍然翻的是第一页。辜鸿铭在课堂上却节节课都滔滔不绝,不是骂洋人就是骂一班坏了君臣大节、礼义廉耻的乱臣贼子,要么就是骂那些自命有大学问的教授诸公,嘲笑所谓民主潮流。他说:“英文demo-cracy(民主),乃是demo-crazy(民主疯狂)。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乃是Dosto一Whiskey(Dosto威士忌)。”如此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们倾慕不已。

辜鸿铭说:“当日秦始皇所焚之书,即今日之烂报纸;始皇所坑之儒,即今日之烂报纸之主笔也。”

章太炎嗜学,对于饮食衣着从不讲究,时人谓之颇有王安石之风。他住在龙泉寺时,每次厨子请示做何菜时,章只能想到两种:一是蒸蛋糕,一是蒸火腿。因为鸡蛋乃寻常之物,最容易想到,火腿则为南方常见食品,故亦能想起。除此二种之外,再无第三种,于是顿顿皆是蒸火腿蒸蛋糕。

章太炎先生早年曾师从朴学大师俞樾,后向往革命,在学术认识上与老师产生分歧,于是章太炎作《谢本师》一文,否认与俞樾的师生关系。周作人旅居东京时,跟从章太炎学古文,后来章太炎入了军阀孙传芳的幕府,周作人效仿老师,也写了篇《谢本师》诋毁章太炎,并发表在《新语丝》上。抗战时,周作人在北大任教,因娶的是日籍妻子,舆论对他颇多谴责,他自己也无法为自己辩白,他的学生效仿他当年写给章太炎的文章,也写了篇《谢本师》痛斥周作人。

章太炎于人情世故毫不知悉,出门即不能自归。他在东吴大学的同事黄人也是一个痴人。这两个痴人一次在茶馆小坐,结账时才发现都没带钱,遂决定将章留下做人质,黄回去取钱。不料黄人回家后,正巧收到朋友寄来的书,于是一看成痴,将章抛诸脑后。

民国时,章太炎曾一度在湖北主持县长考试。应试的人多为清代的读书人。章太炎出了两个试题:“宰相出自州郡”、“区田荒旱之法”。考生都不知出自哪部经典,有一位应试的老夫子,站起来请主考官大人对题目加以解释。章太炎大怒曰:“这样简单的题目还不能做,怎么能做父母官、百里侯,你们自己去想一想!”

章太炎自被袁世凯羁留在京后,便时常以怪异行为发泄自己愤世嫉俗之意。他曾传令寓中全体仆役,颁示条规,其中有“仆役对本主人须称大人,对来宾须称大人或老爷,均不许以先生相称”。因前清时,即使主人官至极品,所用仆役亦只以“老爷”呼之,何况民国初建时,南京政府就曾下令取消“大人”、“老爷”称呼,而改称“先生”。于是钱玄同好奇地问其何故,章回答说:“吾之为此,唯以大人、老爷均前清称谓。若先生者,吾辈革命党创造民国,乃于南京政府规定以代大人、老爷。今北京仍为帝制余孽所盘踞,岂配有先生之称谓乎?此所以示北京就是大人、老爷之世界耳!”

章太炎因为看过几大箱中医书,写过些医学著作,便自认为医术高明,所以很爱替人医病,他不仅为亲属或友邻开过药方,还曾为革命家邹容和孙中山先生开过药方。但因他缺少临床经验,故虽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却根本治不了病。但他总扬扬自得。朋友如果到他家去,偶尔说起患牙痛或发胃病等,他立刻便要替人诊视,开好药方,并且逼着人家照方服药。而他用起药来,动不动就是一两八钱,因此谁也不敢吃他的药。

历史学家顾颉刚去拜见章太炎时,大谈西方的科学实验,强调一切事物必须亲眼看到,才算真实可靠。章太炎很不以为然,问顾颉刚:“你有没有曾祖?”顾回答说:“老师,我怎么会没有曾祖呢?”章太炎说:“你真有吗?你亲眼看到了你的曾祖吗?”

章太炎早年醉心革命,晚年痴迷于书。他家里满是书。卧室里,除了床之外,也全是书。有次他半夜睡醒,忽然想及某书某事,即起床在书架上翻阅起来。他就这样站着看书,一站直到天明。第二日一大早,仆役带着满身寒气开门洒扫,这才发现章太炎手持书卷,赤身裸体,呆若木鸡。仆役大惊:“老爷!你没有穿衣服啊!”一个冬夜下来,章太炎感冒了。

章太炎嗜吃臭东西,以臭为美味。有一次,画家钱化佛带来一包紫黑色臭咸蛋,章竟然大乐,开口说:“你要写什么,只管讲。”隔了两天,钱化佛又带来一罐极臭的苋菜梗,章更是乐不可支,说:“有纸只管拿来写。”钱要他写“五族共和”四字,他竟一气写了四十多张。后钱又陆续带来臭花生、臭冬瓜等物,让章又写了一百多张,而且提出落款不要署章炳麟,只署章太炎。章居然无不听从。

……

书评(媒体评论)

总的来说,民国,尤其是北洋时期的民国,是个色彩斑斓的时代。人人都特立独行,有时特立得崇高,有时特立得猥琐。牛人被埋没不了,没人因为你牛而压制你,压也压不住。但凡有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分尊重,除非,你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后劲没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但施展的前提,是你有这个本钱。这是个连小偷、流氓都有个性的年代,大家各有各的道,没有绝活,就别想混好。

——张鸣(人大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范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105881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8.0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11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