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学术前沿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学术前沿研究)》(作者魏永芬)分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与度量;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学术前沿研究)》内容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中央银行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一向以神秘著称的各国中央银行,纷纷主动进行货币政策信息披露,通过《通货膨胀报告》、《货币政策委员会纪要》、会议新闻公告、研究报告、内部资料、经济金融数据、中央银行负责入讲话等向公众提供货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货币政策取向;及时向公众提供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投票记录与会议记录;在货币政策决策会议之后立即宣布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利率,是否变化、变化的幅度及其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与幅度,等等。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只有保持神秘性,中央银行才能够适时与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动摇了这一传统观点,对中央银行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产生了政策可信度问题,政策可信度是决定政策有效性的关键,而提高政策透明度是降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增强其可信度的重要方法。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不仅给公众与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还可能会引起中央银行的道德风险。而提高政策透明度,可以消除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的稳定性,防范中央银行的道德风险。

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客观上要求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20世纪后期,为了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实现币值稳定,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改革,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各国在普遍赋予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同时,也制定了责任制和透明度条款。责任制和透明度是独立性的一种平衡机制,它可以确保中央银行不至于在独立性的掩护下演变为追逐私人目标的官僚机构。责任制要求中央银行对其行动承担责任,而透明度有助于外界认识、理解与监督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从而在允许中央银行独立运作的同时,确保其追求实现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福利的货币政策目标。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提高货币政策_的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减少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本;有助于中央银行建立信誉,从而为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畅;提高公众和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可预测性,降低私人部门的不确定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缩短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最终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模式有所不同,各有特色。有的国家政策目标、决策过程、中央银行预测、经济信息数据发布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透明,而有的国家在某些方面则有所保留,如对政策目标不进行量化,不公开中央银行的经济预测、投票记录与会议记录等。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央行不同的组织架构以及目标,而各国金融市场不同的发展程度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有者重要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2001年年末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货币政策日益增加其透明度,我国中,央银行的威信得到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得到了改善,经济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9年颁布的《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守则》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国外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透明度仍较低,尚不能有效引导公众与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我国中央银行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当然,透明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而应该根据我国政治、经济与金融体制的特点,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框架。现阶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透明度:一是对货币政策主要目标给予量化,即确定一个适宜的通货膨胀率控制目标;二是提高经济信息透明度,公开中央银行经济模型与预测,提高金融数据编制与公布标准,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并且可以及时方便获取的金融统计数据;三是提高决策透明度,明确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地位,增加决策信息的披露;四是提高操作透明度,解释控制误差产生的原因,对操作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学术前沿研究)》的作者是魏永芬。

目录

导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研究方法

 0.3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0.4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1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与度量

 1.1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

 1.1.1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

 1.1.2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容构成

 1.1.3 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内容构成的主要争论

 1.2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

 1.2.1 E&G指标体系评估打分法

 1.2.2 A&H市场指数法

第2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

 2.1 基于理性预期理论的分析

 2.1.1 理性预期理论的基本假设

 2.1.2 理性预期与货币经济周期

 2.1.3 理性预期的“政策无效性”假说与货币政策透明度

 2.2 基于时间不一致性理论的分析

 2.2.1 时间不一致性的基本思想

 2.2.2 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影响

 2.2.3 降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重要方法:声誉约束政策透明

 2.3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2.3.1 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及表现

 2.3.2 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4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2.4.1 政治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行为

 2.4.2 中央银行的行为动机

 2.4.3 中央银行实行政策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

第3章 中央银行独立性、责任制与透明度

 3.1 中央银行独立性

 3.1.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3.1.2 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的演变

 3.1.3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趋势

 3.2 责任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平衡机制

 3.2.1 中央银行责任制的含义

 3.2.2 中央银行责任制形式

 3.2.3 中央银行责任制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3.3 透明度:实行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第4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

 4.1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可信度

 4.1.1 政策可信度及其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4.1.2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可信度的影响

 4.2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公众预期

 4.2.1 预期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4.2.2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公众预期的影响

 4.3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政策时滞

 4.3.1 货币政策时滞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4.3.2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政策时滞的影响

 4.4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

 4.4.1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应

 4.4.2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再贴现政策的调整效应

 4.4.3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公开市场操作效应

 4.4.4 公告操作的透明度及效应

第5章 国外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

 5.1 代表性国家中央银行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做法

 5.1.1 关联储

 5.1.2 英格兰银行

 5.1.3 加拿大银行

 5.1.4 欧洲中央银行

 5.1.5 新西兰储备银行

 5.2 货币政策透明度模式比较

第6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

 6.1 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现状

 6.1.1 货币政策的作用、职责和目标比较明确

 6.1.2 在公开和报告货币政策决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6.1.3 在货币政策信息发布方面进步较快

 6.1.4 中央银行责任性和诚信保证方面的制度建设尚需加快

 6.2 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E8LG指标分析

 6.3 中国中央银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分析

第7章 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框架选择

 7.1 目标透明度的选择

 7.1.1 中国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与实际目标

 7.1.2 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多重目标的必要性

 7.1.3 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多重目标的可行性

 7.2 经济信息透明度的选择

 7.2.1 公开中央银行的经济模型

 7.2.2 公开中央银行的经济预测

 7.2.3 向社会公布更多的经济与金融统计数据

 7.3 决策透明度的选择

 7.3.1 明确决策过程与程序

 7.3.2 公开会议记录与政策倾向

 7.4 操作透明度的选择

 7.4.1 及时公告操作工具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7.4.2 进行操作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学术前沿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永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16942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2.0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5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