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人传(上)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庆铁人传写作组编著、孙宝范、卢泽洲执笔的《铁人传(上)》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用纪实手法,比较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了铁人一生的战斗生活和工作、学习情景;对铁人形象做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刻画;披露了一些新内容,填补以往宣传中的空白,也匡正了个别不实之处,有较强的文献性和史料价值。是教育广大干部、工人,特别是青年和学生的好教材。如果大家能从中受到教益,那正是我们所企盼和令我们感到欣慰的。

内容推荐

大庆铁人传写作组编著、孙宝范、卢泽洲执笔的《铁人传(上)》以王进喜同志的生平为写作线索,着重刻画了英雄成长的动力及其种种感人事迹。全书以翔实的资料,朴素的纪实手法,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了铁人王进喜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堪称一部穷人治穷甩掉落后帽子的历史,也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心灵历程,歌颂了铁人不朽的业绩,诠释了铁人精神。

《铁人传(上)》既可作为思想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史料性传记供读者阅读。

目录

苦命的油娃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一 祖上留下的是贫穷

二 人生第一课

三 嫩肩也要挑重担

四 惹事的娃子没活路

 第二章 长工血泪

一 “油娃”传奇

二 进矿如进“鬼门关”

三 穷人也有钱的故事

四 要把仇恨记心间

五 “小绵羊”的怒吼

钻井闯将

 第一章 征程“人之初”

一 欢天喜地迎解放

二 这就是共产党

三 我要当钻工

四 人生又一课

五 要像他们那样干

 第二章 主人的风采

一 主人不能干长工活

二 好钢要在炉里炼

三 打它一个翻身仗

四 “你们没有晒钻杆”

 第三章 标杆立祁连

一 争上白杨河

二 一 颗心全在并上

三 对手之间

四 “咱们不冲叫谁冲”

五 从未有过的大干

六 上5千的时刻

七 西出阳关天外天

八 闯将之歌

 第四章 群英会上

一 难得的人才

二 幸福的时刻

三 泪洒沙滩

四 粮草先行

五 离开玉门

会战先锋

 第一章 赤金之子志在疆场

一 意义非凡的大会战

二 一 路急行军

三 下了火车三 句话

四 “大油海”

五 “弼马温”

 第二章 英雄铁人冲锋在前

一 “有也上,无也上”

二 人拉肩扛

三 “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四 “有了这样的一批人,困难再大也能打上去”

五 从实际出发学“两论”

六 主要矛盾是什么

七 “尿尿也要开钻”

八 “铁人一 口并”‘

九 面对万人宣誓

十“拼命也要拿油田”

十一 乘胜前进

十二 争的是大红旗

十三 一旗高举万旗红

 第三章 民族脊梁在饥寒中决战

一 “天下刀子也不撤”

二 “艰苦奋斗一辈子”

三 誓与老天抢时间

四 钢筋铁骨战饥寒

五 “我们是中国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为英雄立传,第一笔要写传主生于某年月日甚至时分。从大庆到哈尔滨,再到中央组织部档案局,查遍了王进喜同志的所有档案,所有材料都写的是:“生于1923年9月”,没有日更没有时分。1993年,大庆要召开一个“纪念铁人诞辰70周年座谈会”,因无确切的日期,只好定在9月1日。报道这次座谈会的一篇新闻稿的导语这样写:

9月的天,高高的、蓝蓝的……

9月的情思,浓浓的、深深的…“

有一个伟人,在他生前的履历上尚查不出诞生的日期,只写着9月。过去的9月里,他从没给自己吹过生日蜡烛,也没让别人唱过“祝你生日快乐”…一然而,就在他逝世后的第23年,人们又聚集在一起,缅怀着他,思念着他,仰视那座高高的丰碑。

是呀,想想我们今天的孩子满月就摆酒,周岁就切蛋糕,我们不是更加怀念和敬仰我们那“赤条条一身来,空荡荡两手去”的英雄吗?!

为了有一个确切的纪念日,党组织派铁人弟弟王进邦回家乡问乡亲,查文献,历时一个月,考证出王进喜同志的生日是:民国34年(己亥年)农历8月28日,公元1923年10月8日。

本书遵从家属及乡亲们的考证,用这个时日给铁人计年。

一祖上留下的是贫穷

1923年10月8日,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王家屯庄降生了一个婴儿。王金堂而立得子,非常高兴,把婴儿和“筛子”(一种包新生儿的器物)上秤一秤整十斤,于是起名“十斤娃”。

名字很雄壮,孩子却十分瘦小。迎接他到世间的没有鲜花、蛋糕和歌声,而是黑漆漆的光炕、空荡荡的破屋以及凄凉和冰冷。就连喜得贵子的爸妈的笑脸也含着苦涩。

这都是因为:贫穷!王家祖上留给新一代的惟一的遗产就是这能压死人的两个字:贫穷!

王家祖籍是陕西省铜州府大荔县焦家村。据说是从十斤娃起往上推五代那个时候,大约是清道光年间吧,迁到河西赤金卫。迁徙原因也许是由于清政府“引民开发”的政策,也许是过不下去了只好走西口。

赤金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石油河(古称鸦儿河)从境内流过,是戈壁荒滩中的一块小绿洲,自古以来就适于人民生息和劳作。王进喜的先祖们来到赤金以后,.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全家辛劳。经过几辈人的努力i到王进喜祖父王博学当家时,王家不仅有地上百亩,房屋连成片,还开起一处当铺。据王进喜的一位叔祖和几个叔叔回忆,当年的王家土地很多,房子分里外院,门楼是石砌的,当铺叫“壹圆堂”。人们几乎忘了主博学的大号,都管他叫“王典当”。

谁知好景不长。同治年间,河西地区发生了兵变和回民出走,引起匪患。一股土匪袭击了赤金,把王家洗劫一空,然后放把火烧个精光。“贼打火烧当日穷”。被打成重伤、烧坏双眼的王博学只好变卖地产还债和度日,等1 894年王进喜的父亲王金堂出世时,王家已经彻底衰败。但王博学不甘心就这样穷下去,他和叔伯兄弟们苦撑苦熬,供王金堂念私塾,学认字,还送到富人家里学管账,准备让他“子承父志,重整家业”。

王金堂是个坚强的西北硬汉。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但浑身有股倔巴劲。他不负父望,勤勉好学,不仅精明肯干,还练得一手好字,一副精算盘,还会玩乐器。然而,这些对穷人来说无济于事。尽管他下田种地、上山砍柴,进窑挖煤……啥活都干,一心想让一家老小过得好些,但苦干硬拼十几年,仍然是家徒四壁,两手空空。待他的长子——十斤娃降临人间时,王家仅剩下十几亩沙土地、三间破草房,这在当时的河西已是赤贫一个,除了穷没别的了。  十斤娃一出世,面对的就是贫穷、饥饿和寒冷!

二人生第一课

十斤娃长大了。王金堂按其堂兄王进财往下排,给他起大名“王进喜”,准备让他也欢欢喜喜地上两天学,学点本领。可社会给他安排的却是另一种课堂。盼着“进喜”可天天进的全是愁。

王进喜幼年生活的时期,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被“三座大山”压迫最重的时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还太幼小。民族资产阶级尽管有革命愿望,但太软弱。而受美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左右的各派军阀各据一方,.常年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春风不度”的塞外,封闭而又落后,盘据甘青一带的地方军阀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如狼似虎;而在赤金这块小小绿洲中的地主也如虎似狼;和王家祖先一样从河南迁来的大地主张武寅家,不仅有大片的土地,大群的牛羊,还开有油坊、药铺,可谓独霸一方。当地的大地主黄汉青人称“丢丑黄扒皮”,仗着有房有地有钱财,养着一帮恶奴走狗,整天鱼肉乡里,为非作歹。就连同族的王家,也变得穷富对立,相煎太急。

对这种形势,稍有文化的硬汉王金堂是一无所知oI凭着勤劳农民要过好日子的愿望,凭着艰苦劳动造就的坚强性格,他不甘受穷,有机会就想为实现老父的梦想做一次拼争。他觉得这样才能上对祖先,下慰儿孙,给十斤娃留点基业。

1928年,赤金“春夏空前大旱,饥民号寒,哀鸿遍野”。农民孙天宝为一家人活命,要卖自己的五亩地。这地紧挨着王金堂的地,按当地规矩,卖地必须首先征询地邻的意见,近邻不买才能卖给别人。可王金堂的连襟“农方”王永福不管这些,他得到消息就抢先交定钱把孙天宝的地买下了。王金堂知道以后也要买,可是王永福有钱有势,根本没把王金堂放在眼里,过了年就同孙天宝把地契写下,那五亩地就变成王永福的了。

30几岁的王金堂正血气方刚,他不服输,就到玉门县去告王永福。哪想县府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王金堂不仅没争到理,要回地,反被关进玉门县的监牢。县大牢又阴又黑,时值盛夏,苦热难挨。烈性子王金堂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一股急火攻心,两只眼睛肿得有桃子大。3天后左眼眼珠冒出眼框,右眼红肿,也几乎没了视力。等3个月后,家里卖地换钱托人赎他时,他已经双目失明,回到家就一病不起了。P3-6

序言

站在世纪之交,想起40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大会战,我们无限怀念老英雄——铁人王进喜同志。

在温饱不愁的今天,过于年轻的我们,也许已经忘记了先辈们“头项青天,脚踏荒原”、“野菜包子黄花汤”的征战岁月,无法想象当年铁人“创造条件上”的艰辛,甚至难以理解老英雄“宁可少活20年”的无私境界……

这本《铁人传》,首先是作为最好的追忆和纪念,来表达我们对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让那些曾经战斗过的老一辈再历征程,回忆过去战斗的快乐。也希望帮助那些正在“二次创业”的新一代,特别是青年和学生们,走进一次创业的艰难岁月,走进铁人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些教育和启迪!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王进喜47岁的短暂人生,有26年在旧社会受穷受苦。是穷是苦,在他心中种下了改变生存环境的种子,给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性格;而那长达10年的“黑油娃”苦难生活,则让他爱上了被人比做“老虎”的钻井,爱上了比金子还宝贵的石油,确立了人生坐标。

解放后,王进喜怀着爱党、爱国、爱领袖、爱社会主义的无比深情,以无法遏制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投身壮丽的石油事业,一心要多打井、多出油,为祖国抱个“大金娃娃”。在玉门,他苦斗10年,把标杆立上了祁连山,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成为“钻井闯将”;在大庆,他又苦斗10年,为甩掉石油落后帽子、结束“洋油”时代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英雄的铁人。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既有老工人的情感,又有大英雄的风骨。

他,职位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把祖国的贫穷落后当作自己的耻辱,立下“要甩掉落后帽子”的雄心大志,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奋力拼搏。这种工人阶级的使命感和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支配了他一生的行动,成为他“革命加拼命”的动力。

他,身材并不魁梧高大,甚至有些瘦弱单薄。是凭着一腔爱国真情,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和冲天的干劲,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体现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他,文化不高,但渴盼知识,追求科学,在“两论”指引下,把冲天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在一起,使智慧与勤劳齐名。“人拉肩扛”中的巧点子,“干一看三想着五”的谋划能力,“大填满”式钻井法和能看千米地下的绝活,给人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他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无压力轻飘飘”、“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等等至理名言,不知被多少人当成座右铭!

他,钢筋铁骨,满腹柔肠。粗犷中透着细腻,严格中浸着关爱。对艰苦困难和错误思想,横眉冷对;对党和人民,俯首为牛。在动员人们拼命苦干的同时,特别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整天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工人们说他“爱骂人,不整人。工作上真严格,生活上真关心,动的是真感情”,把他当成真朋友。他对自已和家人却一直严格要求。他定下的“公家东西一分也不沾”的家规,至今还被亲属们严格遵守着。作为人民的“老黄牛”,好公仆,铁人有无穷的凝聚力。

他,功高名显,但时刻注意夹着尾巴做人,始终乐观积极,昂扬向上。在不惑之年,立志艰苦奋斗一辈子,提出了“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宏伟目标,并为之奋斗到最后一息。

翻开厚重的历史,雄风扑面。我们看到了一面旗帜,感受到激情。这位打井巨匠,也是精神巨人。他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国家积累了财富;同时也创造了思想,创造了理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作为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人格化了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两论”和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晶,是贯彻党的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方针,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和大庆石油会战的精神成果;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大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将永放光辉。

一个人有了精神价值,他就变为永恒。

党中央在肯定大庆经验、号召“工业学大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王进喜同志的功绩,高度评价铁人精神,使“铁人”的名字传遍全中国,甚至走向世界。

毛主席接见他,宴请他,称赞他“干得很凶”,是“工业的带头人”;

周总理关怀他,爱护他,说他是“大庆的优秀代表”;

邓小平同志两次接见他,并给予高度赞扬;

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把他同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等5名共产党员列在一起,作为建国40年的优秀党员,号召全党学习;

大庆人民爱戴他,学习他,唱着“踏着铁人脚步走”,高歌前进。从“五面红旗”到“十大标兵”到“十佳”“百强”,直到“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都是铁人的传人;

全国人民崇敬他,学习他,出现很多动人的故事。

建在“一口井”上的“铁人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四面八方来大庆的人,包括国际友人,第一个任务是“看铁人去”。他们要透过历史来看现在,探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神奇力量。他们看后纷纷留言,称赞铁人是“时代英雄”、“民族脊梁”;说铁人精神是“国魂”、“民族魂”。

199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时一下火车就到铁人家里去看望铁人老伴王兰英及其子女。他亲切地说:“王进喜同志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铁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不仅石油战线要学习,全国的工人都应该学习,知识分子应该学习,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有了这种精神,任何人想压垮我们,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视察中,江泽民同志为大庆题词:“发扬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1995年,江总书记再次为大庆题词:“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

邓小平同志曾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提了出来。江总书记又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出发,号召我们发扬传统,再创伟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的意义。

现在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外有全球一体化冲击、世界大市场挑战和霸权主义的威胁;内有资源接替困难、改制转型阵痛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二次创业之艰难丝毫不亚于当年。我们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跟上党中央的要求,继承会战传统,发扬铁人精神,保持铁人当年那种精神那股劲,才能顶住压力,战胜困难,夺取伟大事业的胜利。二次创业,以人为本。靠人才、靠人的素质的提高。如果我们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千万个铁人汇铁流,建成一支钢铁大军,那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勿庸讳言,时代前进了,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铁人当年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不一定完全适用了,但其基本精神并不过时。

铁人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铁人精神的实质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工人阶级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共产党员甘当黄牛、清正廉明的公仆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把“三个精神”归纳在一起,那就是:一个人只有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才是幸福的,才活得有意义。

铁人超越功利,超越自我,用终生实践,用生命告诉我们的这条根本道理,具有跨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具有凝聚人心、激人奋进的永恒力量。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今天的视角回过头去看铁人,发现他的许多思想,理念和意识,都具有很强的超前性,甚至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比如,自觉加压,为国分忧的忧患意识和“只能上,不能等”的紧迫感;从不服输、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敢想敢干、积极向上的开拓进取精神;渴盼文化,勤奋学习的刻苦劲头和一切经过实验,“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的科学务实态度;想问题、办事情不忘国情,明显的“人均占有”思想;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关心群众疾苦的物质利益观念;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喊口号,不搞形式主义的务实作风;清正廉明,“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的公仆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大讲特讲,认真学习,好好发扬的。

事实证明,铁人精神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在新的千年继往开来,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二次创业,完成跨世纪重任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时代呼唤英雄,改革开放需要铁人。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是压力。因此我们更需要有铁人那种为国分忧,自觉加压的精神。像他那样树立“要甩掉落后帽子”的雄心大志,把满腔爱国之情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特别是在承认和尊重个人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形势下,更要像铁人那样胸怀祖国,心忧天下,不忘人民,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而那些小有所成就摆阔享乐,不思进取的人,也应像铁人那样居安思危,把“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换成工人阶级的远大目光。

与当年相比,二次创业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也有种种压力、重重困难和竞争的风险。我们要像铁人那样,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英雄气概,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牺牲精神,有“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得到”的必胜信念,在苦斗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像第一次创业那样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次创业既是经济仗,又是志气仗,更是高新科学技术仗。我们要学习铁人渴盼文化,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务实态度,去攀登科学技术新高峰。

总之一句话,为“搞好二次创业”,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像铁人那样: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铁人精神威力无比。正如江总书记所说:“有了这种精神,任何人想压垮我们,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位香港教授参观完铁人纪念馆写道:“如果全中国人都效法铁人精神,那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天下。”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用纪实手法,比较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了铁人一生的战斗生活和工作、学习情景;对铁人形象做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刻画;披露了一些新内容,填补以往宣传中的空白,也匡正了个别不实之处,有较强的文献性和史料价值。是教育广大干部、工人,特别是青年和学生的好教材。如果大家能从中受到教益,那正是我们所企盼和令我们感到欣慰的。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人传(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大庆铁人传写作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30794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0-11-01
首版时间 2000-11-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1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04
13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