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民族学专业性集刊,创刊于2003年,刊登民族学、人类学、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研究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本书是《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0辑),由何明主编,内含民族文化解读、旅游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法律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民族艺术研究、跨境民族研究、族群问题研究、研究述评9个栏目。
图书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民族学专业性集刊,创刊于2003年,刊登民族学、人类学、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研究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本书是《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0辑),由何明主编,内含民族文化解读、旅游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法律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民族艺术研究、跨境民族研究、族群问题研究、研究述评9个栏目。 目录 ☆民族文化解读 哀牢山区哈尼族鱼塘的生态人类学分析——以元阳县全福庄为例 “化赉”与纳西族文化自觉 白族人精神世界中的山 云南迪庆藏区的农村电影放映和社会空间生产 ☆旅游人类学 作为观光资源的宗教建筑——关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考察 照片中的“风景”:大众旅游中摄影行为与影像的后现代解构——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景区为例 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 ☆宗教人类学 藏传佛教在滇西北的传播及对玛丽玛萨文化的影响 从巫师传承机制看傈僳族文化的地域差异性——基于对泸水与腾冲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巫师的调查 从宗教上推动政治:国民政府对藏宗教政策视野下的汉僧事务 苗族巫师考论 ☆法律人类学 试论藏族盟誓的特点 试论藏传佛教对藏族习惯法的影响 ☆教育人类学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与公民教育——以西南地区为考察对象 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 ☆民族艺术研究 从造型艺术与空间构成角度解读傣族民居 延续与创新——北班榜村瓦猫工艺的变迁 ☆跨境民族研究 边民“非法过牧”深层原因探析——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曲水乡为例 生计选择与社会建构——滇越边境难民村的个案 老挝跨境“云南人”语言生活调查 ☆族群问题研究 当中国人遇到中国人——从田野工作经历看泰国北部云南籍汉人的族群认同 回归:凝聚抑或疏离——对云南边疆回族亚族群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走向的反思 复杂的馨香:茶经济发展中的芒景村布朗族与景迈村傣族 ☆研究述评 云南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述评 南诏国、大理国民族史研究与反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2129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0.7-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84 |
宽 | 21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