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踪(8)
内容
编辑推荐

《花溪》杂志十五年唯一全年连载的长篇作品。这是集体回忆之作,也是另一个【小时代】!青春文学程碑式实验长篇,少年必读书。

艾成歌编著的《跟踪8》是一本青春小说,关于友情和年少时轻狂的爱恋。

内容推荐

艾成歌编著的《跟踪8》讲述发生在烟城的几段故事,书里的故事似乎是没有尽头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无数种的变化。

《跟踪8》从烟城“一王”段小弗带着男友戚小双跟踪马路上的一个陌生男人开始说起,间接引出了一连串的往事。段小弗对陌生男子抱着一种莫名的迷恋状态,这也导致戚小双的黯然离去。但是在段小弗这段故事的结尾却意外揭露了陌生男子与其母亲的旧事,于是第二个故事“南方舞厅”便紧接着延续下去……每个故事都有着微妙的联系,五个华美少年,惊艳六载,一生牵缠。

最风流的少年,最美好的女孩,最残酷的青春,最求不得的永远。

这是我们流连的时代。友情在左,爱情在右,中间是飞驰而过的时光……

目录

01 马路天使

02 南方舞厅

03 双城故事

04 蔓珠莎华

05 你的样子

06 十字街头

07 致艾丽丝

08 莫呼洛迦

【番外篇】明朗

【后记】 写作就像开口梦

试读章节

如果用烟城话来讲,段小弗这个人会被人称为“一王”,所谓“王”,也就是人精,地头蛇。在烟城,说不清楚这称谓的好坏,类同地痞、流氓、赌徒,算得上是烟城一大特产。段小弗的出众之处在于她彼时还是个少女,还是一副无瑕的模样,后来她成为我的女朋友,我频频后悔却已经欲罢不能,段小弗把我的生活推翻、分裂,把我十几年的平静燃烧开来,我才看到平静之下,全是暗涌。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直相信段小弗就是我的天使,有一天会在我面前张开巨大洁白的翅膀叫我瞠目结舌。还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在出演一部错综复杂的悬疑电影,我们的故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结尾什么样却无从知晓,我作为英俊倜傥的男主角,被类似王家卫这样的导演玩于股掌,也只剩下卖力演出这条路可走。

段小弗显然是所有故事的源头,毫不夸张地说,是她拉开了烟城未来二十年的时代序幕。我始终记得那时的她,身体幼小,一九九八年,十八岁,还在十四中读书。她有两个外号,学校里她叫做“食神”,与班上另一个“睡神”苏娅齐名。她从早读课开始吃零食,一直吃到傍晚放学,放学了路边摊再一路吃过去,令人咋舌。奇怪的是她从来都吃不胖,据她自己说她的体重从来都在九十斤以下,这点我倒是可以作证,我每次抱她都感觉到两根木棒“咣”地撞到一起,还伴有回声。段小弗的另一个外号叫做“四平街差王”,“差”在烟城话是欠的意思,段小弗在四平街欠了很多人很多钱,杂货铺、饭馆,甚至是布店、寿衣店。我跟段小弗在街上逛的时候,她会随便指着四平街的一家店铺说,我欠他们家钱。她说得那么理直气壮仿佛这是一种荣耀,而我则无数次在梦里被各种人凶残追债。我醒过来,想明天我就跟段小弗分手算了。这念头通常持续不了半分钟,那时候的我,心智渐失,几乎痴恋上了段小弗。

段小弗整个人总是很有戏,她总有本事让事情不落入俗套。其实我也很有戏,只是我希望待在小地方小角落小空间在两个人身上发掘出潜在的胶着,像一出文艺片,而段小弗希望一切都大鸣大放喧哗过街像热闹的动作片。段小弗说她喜欢我年纪轻轻就整天板着脸不爱说话,那叫一个酷。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回溯从前,回到我跟段小弗突然又必然的相恋。

我们其实早就彼此认识。拥有共同的交际圈子,混迹于同样的公共场所,甚至去酒吧喝酒搭过同一张桌子。我对段小弗最初的印象就是非常与众不同,那时候我周遭的女孩子全都披红戴绿,打扮得像是要登台演出的三流歌星。我却总见到段小弗穿一件黑T恤、一条黑牛仔裤,在舞厅里只看到两只眼睛忽闪忽闪。我曾经有意无意观察过她,段小弗的脸上总有一种不可捉摸的表情,叫人非常有兴趣去探究她的存在,她写在脸上却又藏住大半的故事。跟她恋爱之后,我才渐渐找到了答案,其实段小弗是时时刻刻都在琢磨,她在想如何标榜自己与众不同,还有就是怎么样把一件平凡无聊的事情变得充满趣味。

有一天晚上我们终于说上了话,在一个叫“蓝月”的歌舞厅。开场跳舞大约十分钟,我听到有人叫我,扭头一看竟是段小弗。段小弗手上夹着一根摩尔,黑衣黑裤像个杀手。她问我有火没有,我说有,然后翻遍全身上下的大小口袋之后又说没有。说来也是离奇,我那时候烟瘾极大,本来平时口袋里至少也装两个火机,我说没有之后段小弗抿嘴一笑,顺势坐到我面前,把目光放到舞池上,也不再跟我说话。

我跑到朋友的桌子去借了个火机,再跑过来给她把烟点上,她说谢谢,然后又扭过头去。我们彼此都没有再说话。

我开始期待,一阵忐忑,之后变成了惋惜,这么好的搭讪机会眼看就错过了,懊悔不已。

却不想临舞厅散场的时候发现段小弗在门口等着我呢,她说:“我觉着你挺好的,你做我男朋友吧。”

我在门口的台阶上突然站住,歪头笑了笑,竟答应了。之后又问:“你知道我是谁吗你?你敢找上我?”

“你不就以前三中小霸王嘛,我早就认识你的,你还是我们班上那个楼静的初中同学。”

我没有再说什么,黑暗里我眨眨眼,咧开嘴,那意思就是,与您一样,久仰大名。

之后我们跑到街边的长椅子上聊了半天,大约到了凌晨两点,我们手拉手从长乐路走到万福桥,我说坐车回去吧,段小弗说你就这么想跟我分手啊,不行,你得送我回家,用走的。

我只得答应,于是我们开始从城市的一边走到另一边。我们走了很久很久,走过一条条马路,一道道巷子,走过漆黑黑沉睡的一幢幢房子。我牵着她的手,她每过一条路都能说一个故事。走了不能计算的一段距离,走到最后我都不再觉得累,一直走到段小弗生长的四平街。那时候的我,第一次知道城市是这么的大,而走路是一件这么重要的事情。

我跟段小弗很快就陷入到美妙的恋爱之中。实际上跟段小弗这样的女孩子恋爱,会觉得每一天都像是过圣诞节,每一天都会有人送神秘的礼物给你,虽然这在别人眼里被看作怪异,不合情理。但我那时候前途黯淡、心事重重,有段小弗整天逗我开心,伴我发疯,就像失意人抽上了鸦片烟,我上了瘾。

我也渐渐熟悉了段小弗,我的生活又渐渐变得像一部韩国电影:比如她在学校的食堂大声朗诵我给她写的肉麻情书;她上课的时候我翻墙摸进她的学校就为了给她送一包面巾纸;她帮我介绍新女朋友结果搞得人家女孩子发誓再也不理我,却跟她成为闺蜜;还有诸如流连童装店、去百货公司买光历年的库存气球、在广场的蓄水池里养金鱼等等,太多的情节,我本以为我会终身不忘,却难免逐渐模糊,蒙上一层又一层时间的灰尘,叫我永不能忘怀的,只是一条条的马路,只是马路天使段小弗。

我叫她马路天使,是因为我发现她对马路或者说是走路有着特别的喜好。从我们认识的那天晚上开始,每天晚上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她总是拖着我在大街上,在一条条马路上来回地走,还不时出点状况以吸引别人的目光。我们像这样手牵手,从人民路走到黄山路,从冷清的秋天走到寒冷的冬天,走到深夜城市里像空了一样,那时候,我还以为我们能_直走下去,走到所谓的未来又或者是地老天荒去。

某一个晚上,我们在饭馆吃完饭,段小弗拉着我的手要出去走走。我陪着她一路有说有笑走过几条街,在长平路中间,三蓝超市门口她突然停住不走,我们的电影突然出现了突兀的转折。

我看到她停住不走,于是也停下来,她望着刚走过的一群人似乎有点出神。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了?

我问了好几声她才回过神,她眼珠一转,说:“小双,今天我们玩点不一样的?”

我诧异地问:“什么不一样的?”

“你跟我来就知道了。”她拉起我的手,一阵小跑之后突然停下,然后对我说,“你看到前面那个男人了吗?”

我看到前面一个男人,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背微微驼,穿一件灰蓝色大衣,一个人在前面默默地走。我问:“怎么了?你认识?”

P12-16

序言

身为一道彩虹 艾成歌

“虹”小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我二○○八年的某次旅行的沿途风景。它原本定位于我主编的“花风”书系的旁支,主要以发现、策划、出版优秀的原创小说为内容主旨,是“有糖”提倡的“轻文艺”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以自然现象来为“花风”系列命名,比如已经出版的《橘月·初梦》(风)、《文月·青岚》(闪电),尚未出版的音乐特辑《时间雨》等,我们努力临摹自然之美,诚意带给读者些许自然之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花风”系列进展缓慢,也导致“虹”小说的无限期滞后。

这像极了“虹”本身的特质,彩虹是苦等不来的,它总会不经意地出现。我们终于得到了机会,让“虹”小说从“花风”独立出来,跟广大读者见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虹”小说呢?它不应该像风(太过柔软又太过激烈),也不应该像闪电(跟着就是雷人!),更不应该像雨雪(连绵漫长,缺少变化,“跟风”而动。),“虹”小说,如同字眼本身的涵义,美丽乍现,短暂易逝,但只要你得以一见,见识过那种美丽,便再也不会忘记。

“虹”小说的概念雏形是:以数个不同风格的文艺作者的个人风格(魅力)、每本故事气质的代表一种象征色,组成系列,故名“虹”。以包容不同风格,易于阅读,故事性强为基准的文学书系。后来,我们又给它加了一个后缀——Corssover,至此,“虹”小说终于有了完整清晰的面目。

虹:光的现象,是由小水球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彩色圆弧,由外圈到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

Crossover:跨界、跨越、超越、交叉和融合。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对立的元素,擦出灵感火花和奇妙创意。

虹的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小说的某种特点、气质、情绪,代表了每个作者最纯粹的颜色。

Crossover不仅是跨越在生活之上的彩虹,它更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宛如彩虹的一座桥。

当魔幻、青春、言情、冒险、悬疑等数个类型包含在同一个故事之中,当电影、剧集、音乐录影带、流行歌曲通过文字呈现在同一个平面之下,当新潮思想前卫生活与经典故事永恒主题碰撞之际,小说再不能单纯地被类型化模式化,它将在新理念的作者笔下呈现出“进化”之势。

这就是“虹Corssover”书系。身为一道彩虹,只想把最好看的小说,就这么不经意地带给你。

后记

写作就像开口梦

如果有一天,被人问及年轻时候的际遇,有一件事情虽然至今仍像一个梦,但不能不提。当书本翻到这一页,写作者与读者产生了这种联系,或者说当阅读这本书成为你的际遇,这其实是从另一个际遇开始的。

2003年春天我十九岁,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变成一个时常绝望的人。两年前我坚信读书无用,待在学校里百无聊赖,我勇敢地跟他们说拜拜,转过身却发现人生更大的难题——似乎没有路可走了。

好吧,没有路可走就慢慢自己走出一条新的路,或者直接飞到天上去,抱着这个念头我开始渐渐了解这个世界或者我自己,我挠破脸皮或者戴着不同的面具,混迹不同的地方,遇见烟花少年,遇见粉红女孩,遇见一个又一个自己,遇见梦想让我离开了故乡。

我去了南方,像一个囚徒一样,整天画画,一条直线画一个星期,另一条又是一个星期。在南方常常落雨的夜里,我常常想念家乡与过去,想念在街头奔跑的日子,那时候我有一本黑色的日记本,我每天都在上面与自己交谈,告诉自己为了梦想要坚持,后来有一天,有个姑娘写信告诉我,家乡的桃花开了,我打算逃跑,在漆黑的路上,我不知道能去哪里,只能又逃回去,咬牙再坚持。

在我的人生里,因为我不再生长,所以我总是逃走,又不知道能去哪里,只能又逃回原地。

后来南方不能不告别,也等于宣告着我画漫画的梦想破灭。我带着三百块钱和那本黑色日记逃了回来,用三百块钱请了来帮我洗尘的兄弟们吃饭,黑色日记连同读书时候写的几本,一齐烧掉在河岸边。

我又掉进黑暗里,又回到本来的人生,每个白天都在梦里唱歌,每个夜晚都在黑暗里燃烧,凌晨的时候不在喝酒,就在推牌九,我在床下藏了一把刀,我以为我的人生大概也就如此了,这把刀我终有一天要用到的,我觉得。

那把刀后来搬家的时候被我妈当废铁卖了几块钱,我大概今生都用不到了。2003年的春天非典之前的某一天,我去一个女朋友家玩,寒暄中我说我要出次远门,借本书看看,她借了我—本《南风》,我翻了翻,咕哝了一句,这些小东西,我也能写。

说者无意,听者也无心。我就带者那本《南风》去了邻边的城市,旅途中翻了翻,发现自己真的能写,但也还是没想起去写。去那个城市住了十天,我们一行人花光了当时的一笔巨款,回城的时候正赶上非典,全部被隔离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一个月,简直是要疯了。

其中的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不如写写小说吧,我找来纸和笔,想到一个故事,写了三天,写了出来。

这个故事就是《小彩》,讲一个男孩拯救一个女孩的故事,那不能分辨数目的车票,来自我一个爱集邮的同学。

一个月后我出来,又见到那个女朋友,闲聊中我说我也写了一个,比上面发表的有些可好多了,她说吹牛,拿来看,我再带给她时,她说,还成,没吹牛,这文我收下了。

再过一个月,有天晚上我在某处打牌,输得不想天亮起来,突然接到这个女生的电话,她说中了,中了。  我说中什么啊,输得裤子都穿不上了。

她在电话那头快吼出来,我至今仍记得那狂喜,虽然不是来自我本人。她说,你的小说中了啦,《南风》编辑来信了。

我哦了一士,继续打牌,继续输,继续昏睡到第二天黄昏。我并不知道我的人生可能就此被改变了。

过了几天我又见到这个女孩,她说她用我的电子信箱投稿的,现在对方正在质疑这文章是不是你抄台湾谁谁谁的,确定原创后要给你发稿费呢。

我心里当时好笑,胡乱写的居然还成抄袭名家的。我给那个编辑回了封信,再过一段时间,我看到了杂志,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拿到了稿费。

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我已是成年人,懂得行路难,懂得实现理想不太易,面前突然出现一条看似平坦的路,当然毫不犹豫踏上了去,我也开始真正明白自己的梦想,并非只是单纯的画画,而是创作,好想要创造一个世界,邀请别人来玩。

因为发表了《小彩》,我陆续写了一些东西,再后来我去广州,做了动漫杂志编辑。这一段时间陆续写些短篇,少年的情与爱,青春的痛与愁,大抵风格不是杂志喜欢并接受的,就—直放着,或者放到网络上。

我离开广州!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有一天在舞厅里突然很想写一个关于两个好朋友与一个女孩的故事,这个横跨三十年的小说《落水森林》写到了我的将来,我成了一个独自居住没有声响酌外地中年男人,在一个昙花开放的夜晚遇见一个跟当年爱人很像的女孩……

这个故事我十七岁被关起来的时候写在纸上七万多,后来找不到了,在广州又写了六万,又丢了。后来的每一年,我都有重写的计划,但都无法实施,关于未来,我忐忑不安,不知道如何落下笔去。

在家里过了爪年,发现事过境迁,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在,一代精英散到四面八方,出来吃个饭一桌人都聚不齐。

其实有的时候,我总觉得出来寻找梦想倒像个借口,只是旧地衰落,年华枯败,我无所适从,不得不逃出来,而逃出来总要找点事干,总要给人生打一针强心剂才能继续活下去。

我又去了杭州,拉了一帮人,开始做青春文学杂志,每天加班到凌晨两点,后来病倒,人生—直肆意放纵,偿还的时候到了。

回老家住院,小护士以为我是外地人,我半夜常常溜出去打牌,过几天听说杂志社解散了,家乡的舞厅里许多消失的人又突然出现,在南方湿冷的夜里,我喝醉了酒,决定要写下去,要写下去。

病还没好我又跟父母吵架,自己搬出来住。我住在一幢旧公寓的六楼,三室一厅,但是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两个布沙发。日子变得有些艰难起来,盖的被子是我表哥的,手套是别人送的,穿着段况白的AD外套。花的是朋友的钱,我每天都处在一种绝望而又哀伤的情绪中,为我的倔强与不妥协付出代价。

甚至没有电脑,开始重新手写的日子。我在A4纸上蘸着黑色英雄墨水写,冬天太冷,没有暖气,伸不出手,我写几个字停一会,就这样写了一个小说,名字叫《跟踪之马路天使》。

这时候绝境逢生,我的另一本长篇《四城》得以出版,午后落了一场雪,我一个人坐在肯德基,突如其来的喜悦竟然无从与人分享。

从《小彩》到《四城》到《破碎之花》,再到《跟踪之马路天使》,我真正开始了写作生涯,—直到今天,我二十二岁,辗转各地,生活支离破碎,惟有笔耕不辍,算是人生的一点亮色。

跟踪系列是这期间的产物,从2005年初来到上海,到至今仍未离开这浮城。我攥着那张手稿在一个深夜里无法入睡,这本是一个简单不花哨的故事,正因为简单,它也来自内心,无数条过去的街道与夜晚,还有女孩闪亮的眼睛。

我终于发现自己与过去的距离,知道再也回不去从前,只徒有怀念。有一个故事在我的心里,有如这本书里的“我”的计划,开始悄悄蔓延开来。

首先都是关于跟踪的故事,它是支离破碎的,却又是完整无缺的。它开始在某一页,也可以在任何一页完结。

然后它是关于秘密的故事,它是神秘的,隐晦的,它充满了奇妙的符号,却都有同样的解答,它可能要让你反复揣测,秘密它来自人的心,人的心虽然千曲百折,却只容得下单纯的自己。

它也是关于青春的故事,在不了解这个世界之前;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之后,我们为什么快乐,为什么痛苦,我们为什么会哭,青春太像有去无回的旅行。

并没有想好故事的起承转合,人生总有巧妙的契合,这是编造不出来的。从1998年到2006年,这几个故事,这些人,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组合,“我”通过回忆去寻找自己,每个人其实都在寻找自己,或者做个最真实的自己。

陆陆续续写了一年半,改了三个月,终于打通整个故事,也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写什么,是想说些什么。

当然,其实当这几个小说变成一本叫《跟踪8》的书,当它拿到读者的手止,其实我怎么想,我也许想过读者怎么想,已经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就好像过去无法留住,青春只能纪念,人生必须向前一样。这个后记的初衷,也不过想混乱地诉说我曾经的处境,写作的心境,好让人能有个揣测的框架,不至于扭瑚它真实的面貌。

我一直认为创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品并不是桥梁,而是屏障。创作者肯定有所想表达,但他又未必知道是谁在屏障的另一端,读者肯定是能在作品中读到什么,但那多半来自于他自身的认知,这是奇妙的东西,也正是创作的奇妙所在。我们一定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联,也许被忽略,但它们一定存在。

一想到这些存在,其实写了什么也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某个夜晚,你因为这本书无法睡去,或者某个瞬间你读这本书有片刻的出神,又或者读完的某一天,书中场景出现在梦中。

这一切就好像我十七岁在家写《落水森林》,我不知道我在写小说,我只是内心苦闷,无法排解,学校像我的一个噩梦,我必须在梦里面对它。

就好像我十九岁每个夜里的夜游,街道上开过车,天上落下的雨,不知道从哪飘来的雪,天一亮它们再也寻不着,好像梦醒了。

好像我三十二岁深夜因为一个梦突然醒过来,梦的内容太离奇,可是里面的人却如此真实,我是见过的,我是爱过的,我是失去了的。于是我知道,我是在一个梦里醒过来。

就好像这本书,跟踪也是一个梦,当你发现真相,就是一个梦醒了,但同时,你又在另一个人的梦中。

这种连环,好像数字8“睡”过来,无限大,是无限的事情。  我在第二本书里说过,小说是没有尽头的事情,每一个故事都有无数种的变化,每一个变化都能无限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到了这里,我又觉得写作就像开口梦,你无法得知你会做什么样的梦,只能在醒的时刻说给别人听,或者是你不记得,只记得你有个梦。

我们都是说梦的人,或者听梦的人。

小说是这梦的本体之一,让我们得以相互联系,哪怕隔着屏障,只要有某一时刻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就已经是幸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踪(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成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3962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7
14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