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音乐文化入门
内容
编辑推荐

音乐是人类思想、审美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人们利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不同的文化和理念,由此可以说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名。从距今约四千年的“十二律”,到河南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距今八千多年的骨笛,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震撼,使我们对古代人们智慧结晶非常敬佩。

张超主编的《中国音乐文化入门》为您开启音乐之门,走进艺术殿堂,让您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中国音乐。

内容推荐

《中国音乐文化入门》由张超主编。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沉淀、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格。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形态特征、传承方式和文化底蕴,在世界音乐殿堂中绽放光彩。《中国音乐文化入门》将带您在中国音乐的海洋中遨游,见证它的独特魅力,使您轻松踏入中国音乐殿堂的艺术之门。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百兽率舞”:原始时代的朦胧艺术

 伶伦:十二乐律的创造者

 《大夏》:歌颂大禹的歌舞

 巫乐:商代音乐的巫文明

 《大武》:西周大型的史诗乐舞

 国风:周代传统民歌

 师旷:敢用琴砸国君的乐师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对

 《九歌》、《离骚》:赋予音乐精神的作品

 《幽兰》:孔子的郁愤之作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的女歌唱家

 伯牙:琴逢知音第一人

 编钟:古朴凝重的远古乐器

第二章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弦鼗:三弦的前身

 乐府:宫廷中的音乐部门

 相和歌:汉代流传的民歌集

 百戏:最早的曲艺综合

 京房:发明六十律的乐律学家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的歌者

 蔡邕:博学多才的艺术家

 蔡文姬:一曲《胡笳》动千古

 《广陵散》:嵇康在刑场上弹的曲子

 桓伊:吹笛第一手的将军

 戴逵:碎琴不为侯门伶人

 苏祗婆:来自西域的大音乐家

 曹妙达:以琵琶绝艺封王的音乐家

 《梅花三弄》:咏梅花之高洁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音乐

 教坊:唐玄宗的歌剧院

 梨园:唐玄宗的音乐学院

 唐十部乐:唐乐的集册

 李隆基:大兴音乐而荒废国事的皇帝

 《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所作之曲

 许和子:大唐第一金嗓子

 李龟年:盛唐教坊第一名手

 白居易:用诗歌描写音乐的高手

 踏歌:边唱边跳的歌

 曲子词:唐新兴的艺术形式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

 蔡元定:十八律的创造者

 姜夔:依声填词的佼佼者

 郭沔: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琴家

 《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

 诸宫调:艺术性最高的说唱艺术

 孔三传:诸宫调的创始人

 《伐檀》:熊朋来的古朴情结

 唱赚:宋代的说唱艺术

 鼓子词:宋代最早的民间歌曲

 散曲:结构自由的歌曲形式

 《海青拿天鹅》:描绘海青的琵琶名曲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

 魏良辅:“昆腔”鼻祖兼曲圣

 张野塘:三弦的改良者

 朱载墒:十二平均律的发明者

 华秋苹:江南的采谱人

 花鼓:走四方的民间歌舞

 吹打、十番、鼓吹:民间红白事乐队

 《浣纱记》:革新后的昆山腔

 《牡丹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清初昆曲:爱国主义精神的萌芽

 《平沙落雁》:“写逸士之心胸”

 《懒画眉》:带你穿越时光的古曲

 《流水》:被送往太空的音乐

 《十面埋伏》:波澜壮阔的垓下之战

 《霸王卸甲》:谱写项羽之悲壮

第六章 近现代音乐

 学堂乐歌:承上启下的音乐运动

 刘天华:近代民族音乐的开创者

 《病中吟》:近代第一首二胡独奏曲

 《空山鸟语》:赞美大自然的二胡名曲

 阿炳: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

 《二泉映月》:打动日本指挥家的二胡独奏曲

 沈心工:近代乐界开幕的第一人

 李叔同:一轮圆月耀天心

 弹词:流传于南方的说唱音乐

 江南丝竹:风格精细的江南曲调

 广东音乐:盛极一时的民间合奏

 黎锦晖:首创中国儿童歌舞剧

 《渔舟唱晚》: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乐

 《鹧鸪飞》:南派经典的笛曲

 《幽兰逢春》:对幽谷中兰花的赞美

 《渔樵问答》:旋律飘逸潇洒的乐曲

第七章 中国革命时期的音乐

 “五四”:构筑新中国爱国乐

 萧友梅: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奠基者

 赵元任:中国的舒伯特

 左翼音乐:树立革命音乐的旗帜

 王光祈:近代音乐的先驱者

 聂耳:新中国音乐的开拓者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大合唱的开创者

 《黄河大合唱》:里程碑式的大型合唱

 电影音乐:中国新音乐成熟的标志

 抗日歌咏:掀起全民抗战的热潮

 《金蛇狂舞》:喜庆时节舞动的巨龙

第八章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藏族音乐:世界屋脊上的音乐

 蒙古族音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音乐

 傣族音乐:来自西双版纳的风情

 侗族大歌: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

 维吾尔族木卡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纳西古乐: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

 苗族音乐:寨寨相连唱民歌

第九章 中国戏曲音乐

 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豫剧: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评剧:曾经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黄梅戏:明快抒情的地方戏曲

 京剧:中国“国剧”

 粤剧:具有岭南特色的地方剧种

 秦腔:梆子腔的鼻祖

 二人转:东北特色小戏

 京韵大鼓:半说半唱的曲艺

第十章 中国宗教音乐

 佛教音乐:中国的梵呗之音

 道教音乐:斋醮仪式之音

试读章节

蔡文姬:一曲《胡笳》动千古

蔡琰,字文姬,又字明姬,汉末诗人、琴家。她是大名鼎鼎的蔡邕的女儿。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而且长于音律,尤善弹琴。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

蔡琰一生十分悲惨。幼年时,父亲被诬陷,全家充军,在外流浪了十几年。蔡文姬六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琴房弹琴,“崩”的一声,琴弦断了一根。文姬听见了,就大声对父亲说:“爸爸,断的是第二根琴弦吧!”蔡邕一看,果然是第二根弦。他很吃惊,女儿能够听出断的是第几根弦是很不容易的。他又想这可能是被她无意猜中的,就故意又把第四根弦弄断,然后问女儿:“文姬,你再猜一猜,这是断了第几弦?”文姬应声回答:“我听出来了,这次断的是第四根弦。”

蔡文姬很快练出了一手好琴。她从小跟着父亲,还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成了一个才女。可是,聪明的蔡文姬的命运却很悲惨。

公元192年,16岁的蔡文姬嫁给了河东卫仲道。不久,她父亲在长安被司徒王允杀害,接着,母亲也死了。就在父母死后的第二年,文姬的丈夫又去世了,她一下子失去了世上所有的亲人,变得孤苦伶仃。

兴平年间,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匈奴人乘机掳掠中原一带,战乱之中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她成了左贤王的妻子。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12年。并生下了一双儿女。

曹操在军阀混战中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和蔡邕是忘年之交,后来,曹操命令董祀出使南匈奴,用黄金玉器、锦缎绸罗,赎回在南匈奴生活12年的蔡文姬。曹操要文姬回来,是要重用她,发挥她的才智,要她继承父亲蔡邕的遗业,帮助撰述《续汉书》。

蔡文姬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她非常想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非常想完成父亲未完的事业,但是,她割不断与左贤王12年的夫妻之情,尤其舍不得一双亲生儿女。回到中原以后,她写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就是以她的悲惨经历为题材写作的,由于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所以在历史上颇有盛名。

在诗中,她写道:“越汉国兮人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蔡文姬把它写成琴曲,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蔡文姬回到故乡陈留郡,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校尉董祀,这年她35岁。

曹操也是著名的大诗人,他特别爱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4000卷书,曹操很羡慕,但蔡文姬又告诉他,几经战乱,父亲的藏书已经全部遗失了,曹操深感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400篇时,又大喜过望。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400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的才情之高。

琴曲《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带有深沉的倾诉性,虽流于平辅直叙,仍耐人寻味;琴歌《胡笳十八拍》始则深沉隽永,继而慷慨悲歌,原诗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艺术歌曲。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成一体。

P48-50

序言

音乐是人类思想、审美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人们利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不同的文化和理念,由此可以说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名。从距今约四千年的“十二律”,到河南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距今八千多年的骨笛,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震撼,使我们对古代人们智慧结晶非常敬佩。

中国音乐从远古到古代历朝的积累、发展和传承中,出现了精彩的篇章。从那些古代歌舞中、乐器中、名人纪事中、人文现象中我们拾起颗颗璀璨的明珠,并以此想象那时人类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例如原始时代的“百兽率舞”,是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敲击着石头化装成各种野兽歌舞祭祀的生动写照,它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说明从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萌发用音乐表达原始的情感。例如秦代出现的弦鼗,它在我国器乐史上有非常高的地位,是两汉时期的常用乐器,也是现代常见乐器三弦的前身。由此可见,中国的乐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再比如,在乐律方面,明朝时期的朱载堉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了几十年,传到西方以后,曾引起极大轰动。

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同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远古时代反映部落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始乐舞,多是朴素情感的原始萌发。到奴隶制时代,乐舞是奴隶主对王权和国君功德的歌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像编钟这样的音律丰富的乐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的转变为音乐文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秦汉魏晋时期,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至隋唐时期,唐玄宗对音乐的喜好,成就了那个时代音乐的盛世,《霓裳羽衣曲》的创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宋元时代,是中国戏曲、民间小调成熟的时代,诞生了《窦娥冤》、《西厢记》等经典名作。明清时期,是音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的时期,涌现了很多曲种。

到了近代,西方国家的传道士带来了丰富的新奇的西方音乐,它们以柔和舒畅为特色,引得很多人纷纷学习和模仿。中西音乐文化在交流、碰撞中,擦出很多火花。后来由于日本侵略我国,国内又涌现了很多抗日歌曲,还有抗日咏歌会、左翼音乐等组织,人们以团结抗战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聂耳、冼星海就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音乐人。

中国戏曲音乐中,京剧成为集大成者,被称为国剧。昆曲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除此之外,还有宗教音乐,在提倡信仰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中国宗教音乐也出现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总之,中国音乐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沉淀、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种类和风格,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形态特征、传承方式和文化底蕴,在世界音乐殿堂中绽放光彩。本书将带您在中国音乐的海洋中遨游,见证它的独特魅力,使您轻松了解中国音乐基础知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音乐文化入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3095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9.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