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4辑)
内容
编辑推荐

胡晓明主编的《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4辑)》是编者为弥补理论、批评与创作之间的脱节,而进行的实践。在我们的意识里,“情境”指的就是这个土壤,即中国文论发生、发展、演变的特定情境,它更多地指向文学文本与文论文本。

郑伟的《论嵇康与六朝临终文学现象》一文,它将文士临终之际的文学创作以及生命意态称之为“临终文学现象”,认为嵇康的临终一曲对六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魏耕原《王昌龄五古风格与(诗格)之关系》,考察王昌龄五古诗歌的创作风格与其《诗格》的关系,认为王昌龄诗的风格与《诗格》的审美主张极为合拍,未有错迕悖逆之处。日本学者土谷彰男撰写、独孤婵觉翻译的《顾况文学及其文学观对中唐苏州文坛的文学理论形成之影响》一文,仔细考察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变迁的过程中。乔东义《王禹偁与杜诗》指出:王禹偁在诗歌内容和诗歌风格上向杜甫靠近,他还对杜诗作出了很有创见的评价,他称“杜甫且为诗宰相”,不仅概括了杜诗内容上的政治色彩与爱国情怀,而且提炼出了杜诗艺术上的“集大成”特点。

目录

编辑部报告

论坛

卑之无甚高论:儒家对文学的思考重心与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大传统

风骨与意象主义的“精确”诗学

一至五世纪文学观念的嬗变——兼论“文学自觉时代”之命题

“成竹在胸”说的理论拐点与古今际遇

石不能言最可人——以印章为例谈中国文论中的几个议题

思想

再论《易传》的生生之美——以几组范畴的本体化为视角

论晚年王世贞的“三教合一”思想

古典松动与明清诗论的内在突破

从“载道”到“经世”——从易堂文论看明末清初文章观念之嬗变

以诗补史阙,借史唤诗心——赵翼的“诗史”

意识

真善美思想与黄人文学理论的构建——兼论黄人

文学理论的矛盾表现

马一浮与同光体

林黛玉的政治悲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乌托邦角色

文本

论嵇康与六朝临终文学现象

论《魏晋胜流画赞》中的“对”

王昌龄五古风格与《诗格》之关系

顾况文学及其文学观对中唐苏州文坛的文学理论形成之影响

共性的描摹,个性的表露——花间词和李璟李煜词语言比较

王禹偁与杜诗

黄庭坚散文理念与创作分期试探

岿然典刑:楼钥的诗歌成就及诗学思想

雪月风花共剪裁——浅析《金瓶梅》中的女性意象体系

毕沅与乾嘉诗坛

有意义的声音——乾嘉诗学谈声韵

《名媛诗话》与乾嘉道时期的闺秀文学活动

文献

《世说新语》刘辰翁评点辑录

《诗人玉屑》版本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4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95514
开本 32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9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