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为徐苹芳先生的友人、学生为纪念徐先生而撰写的论文汇集,囊括了城址类、手工业类、考古类、佛教类、文献类等五大研究方面。文集中的各位作者都是活跃于国内外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所写的文章反映了当代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发展动向、讨论热点,其中既有精彩的历史考古个案分析,也有深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历史考古学界的最新动态,读者必从中获益匪浅。本书由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
图书 | 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下)(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为徐苹芳先生的友人、学生为纪念徐先生而撰写的论文汇集,囊括了城址类、手工业类、考古类、佛教类、文献类等五大研究方面。文集中的各位作者都是活跃于国内外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所写的文章反映了当代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发展动向、讨论热点,其中既有精彩的历史考古个案分析,也有深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历史考古学界的最新动态,读者必从中获益匪浅。本书由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 目录 始创期的高度: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考古述评 中国早期文明中“城市”的发展阶段 西汉帝陵的门阙与“门阙制度” 关于唐两京城坊建筑的著录问题 明代卫所城选址与形制的历史考察 藤原京、平城京的兴建和古坟的削平——与唐大诏令集对比研究 辟支塔考稿 原始社会聚落内部分化与文明起源 彩陶:庙底沟与半坡文化的渊源 试论广富林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石带功能的探讨 “整体保护”理念下的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之关联——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考古工作需求 平城地区北魏墓葬研究 唐代壁画墓与唐代礼制 试论两汉时期岭南类型陶瓷器的北传及影响 辽代釉陶的类型与变迁 试论早期阶段海上贸易的模式——9~10世纪的文献记载及沉船资料 关于明代钧州官府窑厂的探讨——兼及陈设类钧瓷的生产时代 元朝刻丝二题 明代金银首饰的纹样设计与制作工艺 在韩国发现的明清瓷器的分期与特征 高僧形像的传播与回流——从“玄奘负笈图”谈起 十八罗汉与五百罗汉:罗汉造像的中国化 北朝石窟寺院出现的龙纹类型与其历史意义——云冈、龙门、响堂山石窟为中心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墙体构造 克孜尔部分中心柱窟与《长阿含经》等佛典 试论龙门石窟擂鼓台的宝冠一佩饰一降魔印佛像 论《史记》“十篇缺”发生时代及其原因 汉魏时期的溅人与貊人 王翦南征百越战事钩沉 汉代边塞的助吏、省卒、士吏、候长和精兵产地——读《居延新简》札记 关于敦煌书仪与书状的辨读和再认识 明太祖的教化性敕撰书 名留青石——赵孟烦的碑铭楷书 西亚、北非和中国的三体文字石刻 信古、疑古与释古——《春秋》经、史意义的现代诠释 从帝王到孝子——汉唐间图像中舜故事之流变 从往来书信看傅斯年与夏鼐的关系——两代学术领袖的相知与传承 宜兰中药行文化现象初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下)(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626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8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8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7 |
宽 | 198 |
高 | 5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