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五章,以柔力球运动本质特征为视角,诠释柔力球概念;以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等基础理论为方法和理论依据,研究柔力球竞技及柔力球套路教学和比赛规则。本书在柔力球界同仁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柔力球科学理论,为柔力球运动从中老年教师群体向大学生群体辐射,从社会自发研究进入学界理论研究作了铺垫工作,为柔力球爱好者、科研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这一民族体育项目更好、更科学地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为今后的柔力球科研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书 | 柔力球入门与提高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五章,以柔力球运动本质特征为视角,诠释柔力球概念;以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等基础理论为方法和理论依据,研究柔力球竞技及柔力球套路教学和比赛规则。本书在柔力球界同仁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柔力球科学理论,为柔力球运动从中老年教师群体向大学生群体辐射,从社会自发研究进入学界理论研究作了铺垫工作,为柔力球爱好者、科研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这一民族体育项目更好、更科学地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为今后的柔力球科研提供了新的视角。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柔力球的基本理论构架和技术发展,以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等基础理论为方法和理念依据,探索了这项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柔力球界同仁前期成果上,为丰富柔力球科学理论贡注入新的内容。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精练简洁,深入浅出,易学好懂,可作为柔力球爱好者自学的辅导用书,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体育选修课的参考工具书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柔力球运动概况/1 第一节 柔力球运动的起源与技术特点/1 第二节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2 第二章 柔力球运动场地、器材及装备/4 第一节 柔力球运动场地和器材/4 第二节 柔力球运动装备/5 第三章 柔力球的基本技术/7 第一节 握拍法、基本站位与发球/7 第二节 原地体前平弧球/10 第三节 原地体侧球/12 第四节 原地体侧转身球/15 第五节 原地水平球/18 第六节 水平转身球/21 第四章 柔力球运动的基本战术与运用原则/24 第一节 柔力球运动的基本战术/24 第二节 柔力球运动战术运用的基本原则/25 第五章 柔力球运动的辅助训练及表演套路/27 第一节 柔力球运动的专项辅助训练方法/27 第二节 柔力球规定动作表演套路(一)/31 第三节 柔力球规定动作表演套路(二)/46 第四节 柔力球规定动作表演套路(三)/72 第五节 自编套路的创新原则/99 附录A 柔力球运动的比赛通则 /102 附录B 柔力球运动的裁判职责及手势/109 附录C 柔力球运动的竞赛用表/113 附录D 柔力球套路比赛规则/115 附录E 柔力球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条例/118 附录F 柔力球运动的仲裁委员会及工作职责/119 附录G 柔力球运动的评分方法/122 附录H 柔力球运动套路比赛的各种用表/12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柔力球入门与提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宏//石大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9632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49.9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8 |
宽 | 17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