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卓越。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这样一个看似偏激,实则朴素的理念,那么,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企业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在工作时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本书更多地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职业化员工的最佳培训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职场乃至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卓越。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这样一个看似偏激,实则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离开食业的好平台,其实你什么都不是/1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3

为自己打一个最客观的分数/7

企业是舞台,你是演员/10

利欲蒙眼,必掉陷阱/13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16

职场定位决定人生地位/20

第二章 认同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一致,更好发挥个人潜能/25

企业文化是员工敬业的精神动力/27

认同企业文化才会忠于企业/30

优秀员工必认同企业文化/33

让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共振”/36

如果不认同企业文化,怎么办/39

第三章 和企业一起成长:把企业当家业,把职业当事业/43

像老板一样热爱自己的企业/45

与企业同命运,共患难/48

和企业一起成长、成功/52

饱含热情地投入工作/55

用心工作,更要用脑工作/58

八小时工作,二十四小时思考/62

灵感不会在规定的时间敲门/66

第四章 你在为谁工作:懂得企业的价值,珍惜工作的机会/71

工作是需要用生命去做的事/73

静下心来,请盘点工作带给你的好处/75

接受工作的全部/78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81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84

工作无激情,能量在浪费/88

第五章 企业是最好的学校:心态归零才能成为“三好生”/93

懂得“归零”,你可以拥有更多/95

以“归零的心态”服从领导的命令/98

倒空你的“优秀”/102

别让“高见”成为绊脚石/106

倒空你的“成功”/109

归零不是结束/112

第六章 这是你的船:做该做的工作,承担该承担的责任/117

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119

维护企业的利益是员工的天职/122

不找借口,不卸责任/125

有困难不上交,让问题到此为止/128

把积极主动培养成一种习惯/131

要想成为最好,先努力承担责任/134

第七章 忠诚胜于能力:把忠诚捧在头顶,把背叛踩在脚下/139

员工不忠不诚,老板不喜不爱/141

“契约精神”是职场立足之本/144

忠诚胜于能力/147

永远忠诚于自己的企业/150

忠诚一定有回报/154

职场有规则,做人有底线/159

第八章 怀感恩之心去工作:在内心深处对企业说声“谢谢!”/163

感恩是生命的智慧之光/165

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感恩/168

感谢企业给你的第一次工作机会/171

企业给你的不仅仅是薪水/173

学会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176

感谢那些折磨你的人/179

第九章 水滴离不开大海:不做“独行侠”,积极融入团队/183

个人往往因团队而强大/185

团队合作的奇迹:1+1=3/188

沟通是团队和谐的润滑剂/192

享受融入团队的快乐/195

不做团队中的“烂苹果”/199

第十章 慎对跳槽:“豪迈”地离开,不如智慧地坚守/203

跳槽是最无奈的一种选择/205

你要明白,跳槽的隐性成本非常大/208

这山看着那山高,结果山山低/211

学会“智慧”地坚守/214

跳槽前必备的降落伞/217

工作换了,情谊依在/221

试读章节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工作中,难免遇到困难重重。失意时,千万不要悲观、沮丧,而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才能跨过人生的一道道险滩,取得事业的成功!

职场竞争犹如赛场,每一个员工都是赛车手,车轮飞驰,你随时都有被抛出赛道的危险。身边人既是你的伙伴,也是你的竞争对手。当你倒下,别人就从你身边超了过去。你是选择立刻想办法修复赛车,还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给自己找一大堆推脱责任的理由?

凡事只找借口的人注定了下一次仍将失败,只有迅速找到赛车抛锚的原因并加以修复才可能迎头赶上。抱怨只会增加你的消极和失望,而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

在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后,一位犹太老人终于在法国一个小城定居下来,希望从此能过上安静的晚年生活。但是,自从他搬过来以后,每天傍晚放学后,总有一群孩子在他的窗前吵吵闹闹地踢球玩。无论他怎样呵斥、规劝,这些孩子充耳不闻,照踢不误。

老人一直很苦恼,后来想出一个办法。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玩得这么高兴,让我感到自己仿佛也回到了童年。非常感谢你们给我这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决定每天给你们每个人一法郎。”孩子们都很开心,他们不但可以快乐地玩,还可以得到一些钱,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于是,他们踢得更起劲了。

一星期以后,老人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最近由于物价飞涨,我的钱不多了,每天只能给你们半个法郎。”孩子们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每天都来玩。又一周过去了,老人说由于自己的投资受到影响,每天只能给他们20生丁。这时,有些孩子觉得钱太少了,决定不再来玩了。又一周过去后,老人说他手头越来越紧,实在没有能力给他们付钱了。剩下的孩子很生气,一哄而散。

从此,再也没有孩子来这儿踢球了,老人终于过上了他想要的安静生活。

生活中的智慧是无穷的,善于寻找方法的人总是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苦恼和困惑。他们比一般人活得要精彩,即使烦恼敲开了他们的大门,他们也能轻松地把它请出门外。职场上,每个人都可能面对工作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有人知难而退,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有人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对个人职业生涯产生的影响大不一样。

前者永远在低层次的岗位上徘徊,难以升迁,因为他们不具备接受更高职位挑战的能力。试想一份更好的工作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一定会不自信,产生畏难情绪:“这个我没做过,我也不会做……”

后者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勇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面对新职位的挑战,他们会说:“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一定能想到解决的办法。”这种人很自信,也更容易成功。

195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优越、款式新颖、价格合理的新车。但这款新车的销售业绩平平,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任凭公司的经理们焦急万分、绞尽脑汁,仍然没有找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

刚毕业的见习工程师艾柯卡是个有心人,他了解完情况后就开始琢磨怎样能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标题是:“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这是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很多人纷纷打听详细的内容。其实艾柯卡的意思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5%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分期付清。

他的建议迅速被公司采纳,而且成效显著。“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深入人心,它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艾柯卡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不久他就被调往华盛顿总部任地区经理,并最终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这个极富创意的广告不仅解决了福特的销售危机,更成为艾柯卡成功人生的起点,这就是寻找方法的妙处。不惧困难,相信自己,找到最佳方法,令你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为你的事业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相反,不找方法,只找借口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设身处地地想,如果你是老板,给员工布置了一项任务,员工不仅没有完成,反倒为自己找了一大堆借口,你可能也会忍不住要炒他鱿鱼了。

任何工作的最低要求都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找借口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错了就错了,勇敢承担起来,从自身找原因,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如果你总是为失败找借口,那你永远都不会成功。成功一定是垂青善于找方法的人,而疏远一味找借口的人。

如何才能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1.构思你自己成功的形象,牢牢印在脑海中。想象自己非常有自信,能够坦然面对一切困难,勇于解决疑难问题。

2.每当消极的想法浮上心头,马上采用一个积极的想法来与之对抗。

3.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有意忽视每一个所谓的障碍,把阻力缩小。研究分析、看透你所面临的困难,千万别因恐惧而把问题看得太严重,或许偌大的困难只是一只纸老虎。

4.别过度敬畏别人,培养自信心。没有人能比你更好地扮演你的角色。记住:大多数人虽然外表看来很自信,其实往往跟你一样害怕,或许比你更畏惧困难。

5.遇到困难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拿出一张纸列出所有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可以让你变得积极,还能使自己冷静、客观地面对问题。

6.与周围的同事和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向他们征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意见。

以上建议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重在告诉你如何在失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现实中的问题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岗位、职位都会有自己特有的问题,解决它们的办法肯定也不尽相同,而相同的是,积极主动的心态是不变的:你必须迎难而上,不找借口,只找方法。

要想解决具体问题,还必须不断学习。你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系统知识、逻辑知识、统筹方法等。不要看轻这些知识积累,它们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地发挥重要作用。好方法的灵感来自平日的知识积累,它从来不会凭空产生。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好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其费尽心思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不如下工夫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做一个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人。

职场金言

不找借口,只找方法,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克服的。

P16-19

序言

任何个人的发展,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他成功的起点往往始于他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只是起点,远远不是终点,员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是企业锻炼了员工的专业能力,给予了员工大展拳脚的机会,而员工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发展自己。

有这样一个现象:在这个世界上,不乏才华横溢和能力出众的人,但他们有些却穷困潦倒。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依附于一个好的平台,或者没有把这个平台当回事,再有才华的人,一旦失去了依托,离开了可以成就他的好企业,他都可能一无所有。

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把自己放在和企业对立的位置,认为自己只是在为老板打工。他们经常抱怨福利待遇不好、工资太低,对工作敷衍了事,稍有不顺心就辞职,离开企业后却又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没有了发挥个人才能的企业平台,他们只是一个“有才华的穷人”。

有人说:“离开了企业,我还可以自己创业。”是的,你可以选择创业,但创业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经验积累,这些往往是从工作中取得的。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最初都为别人打过工,他们更懂得企业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是一个舞台,老板只是负责搭台,员工才是主角。做个职业化的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一旦离开企业,你将发现成功变得难于上青天,你极有可能穷困潦倒一生。

企业在个人成长中具有巨大作用。它为你提供物质回报,工作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把你锻炼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人士。有了企业的平台,你的梦想才能插上翅膀,工作经验的获得让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对个人的回报是丰厚的,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和报酬的换取关系。个人从迈进职场的那天起,企业就一直在塑造你、成就你,你的成功是与企业分不开的。离开企业的人,他们无处获得生存的经验和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机会,经济上捉襟见肘,最终只能在生活中沉沦,成为一个失败者。

其实,生活完全可以更精彩,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心态。你完全可以和你的企业和谐共处,实现彼此的互利。老板不是总板着脸的,很多时候,他也希望能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

如果你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老板会对你重用有加,不会将你的功劳全部吞没。对一个人才而言,走到哪儿都会发光。不要担心你的努力会白费,努力工作一定能获得你想要的。

古人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修养的第一步便是“正心”。心态决定命运,所谓“正心”就是改变过去一些不好的心态和行为,正确看待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员工也需要企业的平台来获得报酬,发挥个人才能。企业只是一个舞台,而你是演员,是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卓越。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这样一个看似偏激,实则朴素的理念,那么,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企业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在工作时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本书更多地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职业化员工的最佳培训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9566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2-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