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甲午战争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

寇伟所著的《甲午战争史话》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叙述了甲午战争前后与此战有关的一系列事件、战役和人物,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谋划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史话》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叙述了甲午战争前后与此战有关的一系列事件、战役和人物,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示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像以往历次战争一样,清政府除赔偿巨额军费外,又加割地,使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次战争的失败也深深地震动了中国社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史话》由寇伟所著。

目录

一 战云密布日本阴谋侵略扩张1

 1 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1

 2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4

 3 清政府仓促备战7

二 不宣而战日军发动侵略战争12

 1 东学党起义13

 2 蓄意挑衅攻占汉城15

 3 突然袭击挑战丰岛18

 4 激战成欢驿22

三 中日宣战清军奋起痛击日寇25

 1 平壤保卫战26

 2 黄海大海战34

四 激战辽东日军侵入中国东北45

 1 虎山激战45

 2 鸭绿江防全线崩溃49

 3 辽阳东路争夺战51

 4 海城争夺战54

 5 金州陷落65

 6 土城子大捷69

 7 旅顺喋血73

五 鏖战山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77

 1 日军登陆荣成湾77

 2 南北帮炮台陷落79

 3 殊死搏斗87

 4 悲壮的结局92

六 连战连败清军再失辽河下游96

 1 牛庄失守96

 2 再丢营口、田庄台99

七 奴颜婢膝李鸿章签《马关条约》103

 1 急病乱投医103

 2 中日议和交涉105

 3 日本广岛拒使108

 4 李鸿章赴日签丧权辱国条约111

八 见利眼红三国联盟干涉还辽121

 1 三国迫日还辽121

 2 清政府“赎回”辽东半岛122

九 保卫家园台湾军民奋起御侮125

 1 台湾民主国诞生126

 2 日军进犯台北129

 3 新竹争夺战131

 4 保卫台中137

 5  浴血台南143

参考书目149

试读章节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中国人到达日本列岛。以后,两国人民往来不断。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达,国富民足,中日交往也空前密切。中国鉴真大师东渡扶桑,日本遣唐使到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华夏民族的风俗、服饰、饮食以及丰富绚丽的思想文化,都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即使是今天,大和民族在服饰、饮食习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也还留存着华夏民族的遗风。两国政府间与民间的交流几乎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等所有领域。纵观两国交往的历史,尽管也有过不愉快的时期,如明代以日本人为主的“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一度严重威胁了明朝的社会生活秩序,迫使明政府调整对外政策,实施了海禁。但总的来说,和平友好仍是中日两国交往的主旋律。

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

历史的车轮进入19世纪,世界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野蛮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和大规模的贩卖黑人做奴隶为代表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家聚敛了大批财富,而随着英、法、美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得到确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的不断增加,促使资本家们将目光转向国外,以期开拓海外市场,掠夺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倾销产品。要实现这些目的,在他们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因此,他们不惜通过欺骗、收买甚至动用武力等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疯狂的掠夺殖民地狂潮。列强们的眼睛早就盯上了在传说中充满黄金和其他财富的中国和日本。

此时的中日关系,已纳入了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国际关系之中。在资本主义列强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气焰下,中日两国既面临外部的压力和冲击,又经受着自身内部各种矛盾的冲突和变化,如何面对这个新的世界环境,怎样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成为中日两国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浑浑然以自己为天下万邦的中心。清朝皇帝虚骄自大、目空一切,朝臣更是孤陋寡闻,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有的大臣在给皇帝的奏章中,竞称来华朝贡的西洋人所说国名、地名都是假的,其实都是来自一个地方,不过想借此多骗些天朝的回赐罢了。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清王朝的君臣们愈加妄自尊大,麻木不仁,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根本不需要与西洋人通商贸易,而天朝生产的丝绸、茶叶等又是外邦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天下唯我独尊的统治者们仅在广州开埠,接受海外各国的“朝贡”,设点互市。清王朝长期以来实行自给自足、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之水旱虫灾,粮食连年歉收,国库空虚。各级官吏为满足骄奢淫逸的生活,变本加厉,巧取豪夺。他们滥设名目,将沉重的地租、赋税、徭役压在广大农民头上。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昔日的繁华市镇、千里沃野,已是路见白骨,野有饿殍。广大民众不堪忍受苦痛的生活,铤而走险,揭竿起义。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八旗兵及绿营兵,由于长期疏于训练,军纪松懈,斗志涣散,战斗力极差。为确保漫长的海岸线的安全,清朝也曾组织水师,但因长期奉行海禁政策,只在近海缉“匪”捕“盗”,且战船多以薄板钉造而成,年久失修,连正常出海巡逻的任务都难以应付,更何谈出海作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凭借船坚炮利,击垮清王朝脆弱的防御力量,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勒索巨款,强开商埠,取得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随后,美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瑞典、挪威、荷兰、西班牙、普鲁士、丹麦等也接踵而至,要求“共同分享”侵略权益。战败的清王朝则抱定“一视同仁”的态度,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架势,统统予以满足。对内,昏庸腐朽的清朝统治者,死抱着“祖宗成法”,拒绝一切变革,不思进取。一个曾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居世界前列的强盛的中国,此时已是危机、四伏,内外交困。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

当清朝皇帝做着天下唯我独尊美梦的时候,英、美、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已得到飞速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疯狂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它们在世界各地强占领土,开拓殖民地,掠夺资源,倾销产品,加紧殖民奴役和经济掠夺。此时,东邻日本也蠢蠢欲动。原本,差不多同一时期,同样处于封建统治下的日本,实行的同样是封关锁国的政策。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只允许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在长崎通商,对其他国家的通商要求一概拒绝。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舰队闯入江户湾(今日本东京湾),以武力打破日本的封关锁国政策。次年,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胁迫日本对美国开国。日本被迫“开国”后,英、俄、荷等也纷至沓来,掠夺了一系列特权。日本与中国一样,都面临着被压迫、遭奴役的命运。面对这一局面,日本统治者做出了与清王朝皇帝完全不同的选择。1868年,在结束了幕府统治后,天皇睦仁改元“明治”,开始进行维新,逐步解决了各地藩主的封建割据,在全国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

P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甲午战争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寇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1185
开本 32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6.306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