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你了解中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吗?你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气象各自的特点吗?你知道不同的节气民间有哪些习俗、节日甚或哪些宜忌吗?你知道如何利用二十四节气巧妙养生和保健吗?……

李金水主编的这本《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将全面引领我们进入中华传统节气文化的知识宝殿,让我们充分领略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掌握有关的知识为我们生活所用。

内容推荐

李金水主编的这本《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有关的农事气象、生活提示、民间禁忌、养生保健、营养药膳、习俗大观、农历节日、诗词歌赋、时令谚语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介绍和详尽的解说评述,集生产、生活、娱乐、礼仪、饮食、养生于一体,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生动画面,颇具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十四节气在讲述气象变化的同时,也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更是在讲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文图结合,充满着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既可日常阅读,又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更可居家收藏。

目录

前言

导读

 一、先说说历法/1

 二、二十四节气的形成/7

 三、二十四节气与历法的配合/13

 四、二十四节气常用名词/16

 五、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28

 六、二十四节气与四季风/31

 七、二十四节气与花信风/32

 八、各地二十四节气歌/33

春季六节气

立春

 立春农事气象/37

 立春生活提示/38

 立春民间禁忌/39

 立春养生保健/39

 立春营养药膳/40

 立春习俗大观/41

 立春农历节日/48

 立春诗词歌赋/66

 立春时令谚语/68

雨水

 雨水农事气象/70

 雨水生活提示/71

 雨水民间禁忌/72

 雨水养生保健/72

 雨水营养药膳/73

 雨水习俗大观/74

 雨水农历节日/75

 雨水诗词歌赋/83

 雨水时令谚语/84

惊蛰

 惊蛰农事气象/86

 惊蛰生活提示/87

 惊蛰民间禁忌/88

 惊蛰养生保健/88

 惊蛰营养药膳/89

 惊蛰习俗大观/91

 惊蛰农历节日/94

 惊蛰诗词歌赋/98

 惊蛰时令谚语/100

春分

 春分农事气象/102

 春分生活提示/103

 春分民间禁忌,/103

 春分养生保健/103

 春分营养药膳/104

 春分习俗大观/105

 春分农历节日/106

 春分诗词歌赋/109

 春分时令谚语/109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j

 清明农事气象/111

 清明生活提示/112

 清明民间禁忌/112

 清明养生保健/113

 清明营养药膳/113

 清明习俗大观/115

 清明农历节日/121

 清明诗词歌赋/124

 清明时令谚语/126

谷雨

 谷雨农事气象/128

 谷雨生活提示/129

 谷雨民问禁忌/129

 谷雨养生保健/129

 谷雨营养药膳/130

 谷雨习俗大观/132

 谷雨农历节日/135

 谷雨诗词歌赋/137

 谷雨时令谚语/139

夏季六节气

立夏

 立夏农事气象/143

 立夏生活提示/144

 立夏民间禁忌/145

 立夏养生保健/145

 立夏营养药膳/145

 立夏习俗大观/146

 立夏农历节日/148

 立夏诗词歌赋/151

 立夏时令谚语/152

小满

 小满农事气象/154

 小满生活提示/155

 小满民间禁忌/156

 小满养生保健/156

 小满营养药膳/157

 小满习俗大观/158

 小满诗词歌赋/160

 小满时令谚语/162

芒种

 芒种农事气象/164

 芒种生活提示/166

 芒种民间禁忌/166

 芒种养生保健/166

 芒种营养药膳/167

 芒种习俗大观/168

 芒种农历节日/169

 芒种诗词歌赋/177

 芒种时令谚语/178

夏至

 夏至农事气象/180

 夏至生活提示/181

 夏至民间禁忌/182

 夏至养生保健/1 82

 夏至营养药膳/183

 夏至习俗大观/184

 夏至农历节日/185

 夏至诗词歌赋/186

 夏至时令谚语/187

小暑

 小暑农事气象/189

 小暑生活提示/190

 小暑民间禁忌/190

 小暑养生保健/190

 小暑营养药膳/191

 小暑习俗大观/192

 小暑农历节日/193

 小暑诗词歌赋/195

 小暑时令谚语/195

大暑

 大暑农事气象/197

 大暑生活提示/199

 大暑民间禁忌/199

 大暑养生保健/200

 大暑营养药膳/201

 大暑习俗大观/202

 大暑诗词歌赋/203

 大暑时令谚语/204

秋季六节气

立秋

 立秋农事气象/209

 立秋生活提示/210

 立秋民间禁忌/21I

 立秋养生保健/211

 立秋营养药膳/212

 立秋习俗大观/214

 立秋农历节日/217

 立秋诗词歌赋/224

 立秋时令谚语/226

处暑

 处暑农事气象/228

 处暑生活提示/228

 处暑民间禁忌/229

 处暑养生保健/229

 处暑营养药膳/231

 处暑习俗大观/233

 处暑农历节日/233

 处暑时令谚语/239

白露

 白露农事气象/241

 白露生活提示/241

 白露民间禁忌/242

 白露养生保健/242

 白露营养药膳/243

 白露习俗大观/244

 白露诗词歌赋/245

 白露时令谚语/246

秋分

 秋分农事气象/248

 秋分生活提示/248

 秋分民间禁忌/249

 秋分养生保健/249

 秋分营养药膳/250

 秋分习俗大观/251

 秋分农历节日/252

 秋分诗词歌赋/259

 秋分时令谚语/260

寒露

 寒露农事气象/262

 寒露生活提示/263

 寒露民间禁忌/263

 寒露养生保健/263

 寒露营养药膳/264

 寒露习俗大观/265

 寒露农历节日/266

 寒露诗词歌赋/272

 寒露时令谚语/273

霜降

 霜降农事气象/275

 霜降生活提示/276

 霜降民间禁忌/276

 霜降养生保健/276

 霜降营养药膳/277

 霜降习俗大观/278

 霜降农历节日/279

 霜降诗词歌赋/280

 霜降时令谚语/282

冬季六节气

立冬

 立冬农事气象/287

 立冬生活提示/288

 立冬民间禁忌/289

 立冬养生保健/289

 立冬营养药膳/290

 立冬习俗大观/292

 立冬农历节日/294

 立冬诗词歌赋/296

 立冬时令谚语/297

小雪

 小雪农事气象/299

 小雪生活提示/300

 小雪民间禁忌/301

 小雪养生保健/301

 小雪营养药膳/301

 小雪习俗大观/303

 小雪诗词歌赋/304

 小雪时令谚语/305

大雪

 大雪农事气象/306

 大雪生活提示/306

 大雪民间禁忌/307

 大雪养生保健/307

 大雪营养药膳/308

 大雪习俗大观/309

 大雪诗词歌赋/310

 大雪时令谚语/312

冬至

 冬至农事气象/313

 冬至生活提示/314

 冬至民间禁忌/314

 冬至养生保健/315

 冬至营养药膳/315

 冬至习俗大观/317

 冬至诗词歌赋/322

 冬至时令谚语/324

小寒

 小寒农事气象/326

 小寒生活提示/327

 小寒民间禁忌/328

 小寒养生保健/328

 小寒营养药膳/329

 小寒习俗大观/330

 小寒农历节日/331

 小寒诗词歌赋/333

 小寒时令谚语/334

大寒

 大寒农事气象/336

 大寒生活提示/336

 大寒民间禁忌/337

 大寒养生保健/337

 大寒营养药膳/338

 大寒习俗大观/339

 大寒农历节日/340

 大寒诗词歌赋/344

 大寒时令谚语/345

 主要参考书目/347

试读章节

3.阳历

阳历全称太阳历,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和民族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

阳历是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所出现的规律制定的。它把地球绕太阳一圈所用的时间,定为—个回归年。回归年是太阳历的基本周期,这个周期起始定为365 13,后来经过精密计算确定为365日5小时48分48秒,约合365.2422日。

太阳历最早形成于古埃及。4000年前,古埃及人根据天狼星的出现和尼罗河泛滥的日期规律,计算出一年是365天,分12个月,每月30天,多余的5天为年终节13,这就是古埃及的太阳历,也是西方最早的太阳历。

近2000年以来,古埃及的太阳历经过两次修订,才形成当今世界广泛应用的阳历。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6年,古罗马的儒略·凯撒大帝主持修改历法,他以古埃及的太阳历为基础,修改后实施四年一闰,这个历法后人称为“儒略历”、“凯撒历”。第二次是在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组织人员修改历法,这次修改的历法称“格列历”。格列历规定每400年减去3个闰年,也就是当今世界通用的阳历。

阳历有月大月小之分,每年12个月的月天数不规则,月大31天,月小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除2月有平年闰年之分外,每年各月的天数都有一定数目:7月以前,单月是3l天,双月30天;8月以后,双月是31天,单月30天。为了记忆方便,人们编了一首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每逢此月全是大;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13,一定准在二月加。”歌诀里的冬即十一月,腊即十二月。

4.阴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4200年前就有阴历的叫法,它是根据月亮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为“朔日”,朔13定在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望13定在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一个朔望月的天数是29天12小时44分2.8秒,约合29.5306天。

阴历一年12个月,单月是大月共30天,双月是小月共29天,全年共354天,12个朔望月总计354.367天,二者一年相差0.367天。如果不调整,40年后,朔望日期就会发生颠倒。所以阴历需要安排“闰年”,办法是每30年给规定的11年中的每年最后一月加1天,阴历经过这样调整以后,每30年和月亮绕地球的步调只差16.8分了。

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运转和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速度不均匀,为保持朔日必在阴历每月初一,也要进行调整,因此有时出现一连两个阴历大月或一连两个阴历小月的情况。

5.阴阳合历

把阳历和阴历二者配合起来的历法称为“阴阳合历”。阴阳合历在我国夏代时就已制定,所以历史上长期称其为“夏历”。这种历法安排有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而且主要在广大农村使用,因此称为“农历”,又叫旧历、中历,民间也有称为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和阳历的性质,因此说它是一种阴阳两历并用的历法。

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也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在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多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又具有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7日,和阳历比起来,前后要相差11天。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1个多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1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闰年时为383天或384天。

我们来看看农历是怎样编制的。

(1)农历的历年。农历的历年长度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回归年)为准。但是一回归年是365.2422日,这个数目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的日数少。如果农历固定每年都是12个月,则一年只有354天左右,和一回归年相比就差ll天左右。

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如初一都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圆的月亮),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了“十九年七闰”的方法,使它和回归年吻合。在19年当中有12个平年,每一平年为12个月;有7个闰年,每一闰年为13个月。经过推算,19年加7个闰月较符合实际,因为:19个回归年=365.2422日×19=6939.6018日;而19个农历年加7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19×12+7)=235×29.5306日=6939.6910日。这样两者就差不多相符了,所以农历的月份季节可以在长期内保持大体上一样,不会发生寒暑颠倒的现象。

(2)闰月的安插。农历闰月的安插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此种规定。正确的现行农历是“中气置闰”法,更准确地说是“定冬至”法(定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法)。所以农历的平均历年长度就是最新的回归年数(这个数也是变化的),利用这种置闰法的好处就是能永远与回归年对应,而不会产生误差。

(3)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地位。在推算农历时,“冬至”是处于首要地位的,确定了冬至也就是确定了农历的年长(是12个月还是13个月),“春分”(回归年是以它作为起点定义的)也非常重要。12中气是农历历月的标志,都是农历置闰的重要依据。12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我国传统四季的正式起点。农历节气是直接以黄经度数计算的“真节气”,其精度很高。

(4)农历的三要素。日(太阳日)、朔(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气(农历中的阴历成分)。

(5)农历的循环规律。阳历以回归年为准,而且每年的长短都差不多:每年总是十二个月(365日或366日),各月的大小(除2月外)也很有规则,而且年年相同。所以在阳历里各节气和中气的日期大致上是固定的。但农历就不这样,每年月份的大小极不规则,有的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平年是353—355天,而闰年是383—384天。这样一来,在农历里各节气和中气分布的日期就不能年年大体上固定了。从上述情况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很复杂,但实际并非如此,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因为在农历19年里所包含的日数和19个回归年差不多相等,这样就使农历在每隔19年里,月份和每月初一日、节气和中气日期、闰月的循环保持大体相同的情况。

农历是我国古代伟大创造之一。它的特点是:任何一日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利用农历日期可以推算潮汐(潮水是月亮的吸引力造成的)。几千年来,我国农村习惯使用这种历法,所以称它为“农历”。

我国现行农历的版本,是明末清初的《时宪历》,于1645年农历乙酉年正式使用的。

P4-7

序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而智慧的华夏儿女在漫长的7--D史岁月里,从亲身实践中认识总结出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为后入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文化遗产中,二十四节气堪称一朵奇葩。

节气既是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的科学认识总结,也是古代历法的创造之一。节气将一年内太阳运行的位置变化并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秩序,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每段约隔半个月时间,然后分配在十二个月里。每个月的月首称为“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月中的称为“中气”,分别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利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定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以后,通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时,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条件中,吃饭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气候变化而祈祷丰收,冀望消灾纳福。因此围绕着各种农事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有的节气甚至成了节日,如“立春”就是古代的春节,即“元旦”。由此发端,节气之外还派生出了若干新的年节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除了与生产有关,还增加了商业、交际、应酬、娱乐等活动形式。节气习俗和节日活动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岁时节令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历代传承。

本书《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从农事气象、生活提示、民间禁忌、养生保健、营养药膳、习俗大观、农历节日、诗词歌赋、时令谚语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介绍和详尽的解说评述,集生产、祭祀、娱乐、礼仪、饮食、养生于一体,通天、地、人、文于一身,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生动画面,颇具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有一首题为《偶成》的诗,诗中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苦,男儿到此是豪雄。”这是用自然的法则来表达人生的哲理。无论是“静观万物”还是享受春夏秋冬“四时佳兴”,人生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即便是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也要求人的生产、生活与它相适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在讲述气象变化的同时,也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更是在讲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正是这些资料和图片,丰富了本书内容,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二十四节气知识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金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0437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7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16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