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教授在这本《时间与自由意志》里首先讨论意识状态的强度。他指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有大小的东西,就是说,在最后的分析里,只适用于空间;他又指出强度自身完全是质量性的。在讨论个别意识状态之后,他研究它们所构成的众多体;他发现众多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性的,或无连续性的,它意味着人们对于空间有了直觉;一种是意识所构成的,而它完全是质量性的。这个在开展着的众多体就是绵延;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出现,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而这些因素是那样地各式各样,以致过去的状态无法重新出现。
图书 | 时间与自由意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柏格森教授在这本《时间与自由意志》里首先讨论意识状态的强度。他指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有大小的东西,就是说,在最后的分析里,只适用于空间;他又指出强度自身完全是质量性的。在讨论个别意识状态之后,他研究它们所构成的众多体;他发现众多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性的,或无连续性的,它意味着人们对于空间有了直觉;一种是意识所构成的,而它完全是质量性的。这个在开展着的众多体就是绵延;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出现,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而这些因素是那样地各式各样,以致过去的状态无法重新出现。 目录 英译者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心理状态的强度 数量差异适用于大小而不适用于强度 企图用客观原因或原子运动以估计强度 各种不同强度 根深的心理状态:愿望、希望、欢乐、悲愁 审美感:优美,美,音乐,诗歌,艺术 道德的情感,怜悯 意识状态涉及物理朕兆 肌肉努力 注意力与肌肉紧张 强烈情绪:愤怒、恐惧 情感性感觉:快乐与痛苦,厌恶 表象性感觉:与外因,音觉,强度,音调,肌肉努力,冷觉热觉,压力感觉与重量感觉,光觉,测光实验,德尔波夫的实验 心理物理学:威伯尔与费赫涅,德尔波夫,把感觉当作大小的这个错误 表象性状态与情感性状态的强度,强度与众多性 第二章 意识状态的众多性 关于绵延的观念 数目及其单位,数目与相伴随的空间直觉 两种众多体,物质东西与意识状态,物质的不可入性,纯一的时间与纯绵延 空间及其内容,经验派的空间学说,对于空虚纯一媒介的直觉为人类所独有,时间作为可还原为空间的纯一媒介 绵延、陆续出现、空间,纯绵延 绵延可测量吗? 运动可测量吗? 伊里亚派的僻论 绵延与同时发生 速度与同时发生 唯有空间是纯一的,绵延与陆续出现则属于有意识的心灵 两种众多性,性质式的与数量式的,表层心理状态具有其外因的无连续性,在这些状态被去掉后真正绵延被感觉为一种性质 自我的两方面,表层意识状态轮廓清楚,深层意识状态互相渗透并构成一整体,语言对于感觉的凝固化影响,分析歪曲情感,深层意识状态是我们自己的构成部分 只有借助于具体的、活生生的自我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章 意识状态的组织 自由意志 动力论与机械论 两种决定论 物理决定论:物质分子论,能量守恒律,若守恒律普遍有效则生理的与神经的现象是必然受决定的, 但意识状态也许不然,可是守恒律果真普遍有效吗?这律未必适用于生物与意识状态,普遍有 效这观念来自对于具体绵延与抽象时间之混淆 心理决定论:它假定联想论派的心灵观,这又涉及对于自我的错误看法 自由动作:自由作为基本自我的表现 真正绵延与偶然性:已做好动作能是另外一样吗?做出决定过程的几何图形,这图形使决定论者与自由论者所陷入的错误 真正绵延与预知未来:保罗预知彼得动作的条件是(一)保罗即是彼得与(二)保罗已经知 道彼得的最后动作,所涉及的三种错误,天文预测依靠运动的想象加速,绵延无法这样加速 真正绵延与因果关系:“前件同则后件同”的定律,因果关系作为陆续出现,因果关系作为预存而预存有两种,(一)数学式的预存,意味 着没有绵延,可是我们持续下去,因而可能是自由的,(二)预先设想式的预存,设想一种经过努力而得以实现的未来动 作,并不涉及决定论,决定论来自对于这两种意义之混淆,自由是实有的却是不可被界说的 结论 自我的种种状态是通过从外界借来的种种形式而被知觉的 强度作为性质 绵延作为性质式的众多性 外界没有绵延 必得把广度与绵延分开 唯有基本自我是自由的 康德错误认为时间为纯一的,所以他把自由的自我放在时空二者之外 绵延是多样性的,心理状态对于动作的关系是独特无二的,动作是自由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时间与自由意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柏格森 |
译者 | 吴士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7773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83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