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荀子精粹/国学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题解】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它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旨在劝勉人们勤奋学习。本篇辞藻丰富、比喻繁多,是《荀子》中最美丽的篇章,更为重要的是对后世儒家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原文】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是它的颜色比蓼蓝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用火烤使之弯曲做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烘烤暴晒,木材也不会挺直了,这是由于经过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斗划线加工就变得挺直,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明白道理而行为上没有过错了。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

【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的高度:不走近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地的厚度:不聆听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哭声都是相同的,而长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大后习俗却不同,这是教育使他们成为这样的。《诗经》上说:“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职位,爱好正直的德性。神听到这些,将会给你大福气。”所以说,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假③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④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学习一会儿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去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听见的人听得很清楚。乘坐马车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别的事物罢了。

【原文】

南方有鸟焉,名日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日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

【译文】

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蒙鸠,它用羽毛做成窝,然后用毛发编在一起,系到芦苇上。风吹过,芦苇折断了,鸟蛋就会摔破,小蒙鸠也会死亡。并不是窝不完善,是由于所系的地方使它成为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叫射干,茎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之上,却能俯瞰百仞的深渊。射干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长。是由于它所生长的地方使它成为这样的。蓬草生长在蓖麻之中,不用去扶持就能生长的很直;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⑦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清,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白色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叫芷,如果将它浸泡在脏水中,君子就不会靠近它,百姓就不会佩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而是浸泡的脏水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往的人一定要是有道德学问的人,以此来防止自己走上邪路而保持中庸正直。

【原文】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译文】

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原因:荣辱的降临,一定与人的德行相应。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枯死了就会生虫子。人若是怠慢骄傲而忘乎所以了,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受约束。邪恶肮脏的东西存在于身上,就会造成人们对你的怨恨。(给火)加柴草好像一样,但火总是向干燥的柴草烧去;平整的土地好像一样。但水总是向潮湿的地方流去。草木按类生长,禽兽合群活动,万物都归附于它们的同类。所以箭靶张开了,箭就向这边射来;森林茂盛了,斧子就跟着来这里砍伐了;树木长大成荫了,鸟类就在这里栖息生活了;醋发酸了,螨虫就会聚集过来。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应谨慎地立身处世啊!P1-3

目录

劝学

修身

不荀

荣辱

非相

非十二子

仲尼

儒效

王制

王霸

君道

臣道

致士

义兵

正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宥坐

哀公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i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内容推荐

《荀子》一书内容广博,它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教育、科技、历史、文艺等方面,既是研究苟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又是我们当代人学习借鉴的第一手材料。所以今天我们编著了《荀子精粹》一书,书中选录了《荀子》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整书内容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五个部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深入地解读了荀子的思想。

《荀子精粹》由陈才俊编著。

编辑推荐

《荀子》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思想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它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反映了这一时代儒家学说的特点。

由陈才俊编著《荀子精粹》以实事求是、批判继承为指导,以思想性、历史性、文学性、通俗性并重为原则,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古代思想与当代需要的统一、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书中有许多精辟的名言警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荀子精粹/国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国)荀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9879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