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天才名帅阴谋夺权,叛国出逃,横尸大沙漠。林彪叛逃事发突然,震惊海内外,而历史的偶然性,让原本迷雾重重的事件,带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这个被称为“20世纪最大谜团”的事件中,让我们一起去读解党内激烈的斗争与共和国艰难前行的历史。

作为军事家的林彪,曾得到很多赞誉。毛泽东就曾说:“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斯大林称他为“天才战将,常胜将军,常胜元帅”;罗斯福把林彪称为“雪地之狐”这样一个深受毛泽东器重,立下过赫赫功勋的军事家,如何在政治斗争中落得机毁人亡的下场。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这本书着重分析“党内斗争,以史为鉴”,作者王海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查阅、研读大量史料以及亲自采访的基础上,首次对“文革”中林彪反革命政变的背景、经过与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客观的分析,解读详尽、严谨,力求真实还原历史。我们可以从那段开国的历史中,读解中共高层关系内幕、窥探政治形势的瞬间骤变、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复杂多面。

内容推荐

1971年9月,在共和国大地上传出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难以置信、目瞪口呆、惊愕愤怒,也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的副主席、写进党章的党中央主席毛泽东接班人林彪副统帅,妄图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谋害毛泽东主席。林彪阴谋败露后, 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人亡,史称“九·一三”事件。

林彪,这个被毛泽东中誉为“一代天才”的传奇名将,曾参加过北伐、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因平型关战斗大捷而蜚声中外;在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是指挥三大战役的主将。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最后登上副统帅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写入党章。

林彪表面极力扩大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背地里却工于心术,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最后阴谋破产,慌乱中叛国出逃。《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第一次全面讲述和分析了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勋的军事将领,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元帅,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林彪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为什么要叛国出逃?中央党校党史研究专家王海光教授,收集详实的材料,在《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中对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作出了详尽可靠的阐述,对建国后与林彪相关的党内斗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目录

一 从军事元帅到“政治元帅”

 1.辉煌战绩与元帅军衔

 2.真病还是“权力饥渴症”?

 3.“紧跟”姿态背后的真实内心

 4.党内斗争的“大赢家”

二 攀升权力顶峰

 1.谋求“副统帅”和“接班人” 的新身份

 2.利用“文化大革命”煽动天下大乱

 3.登峰造极的个人崇拜

 4.“接班人”堂而皇之地写入党章

三  宗派体系的形成

 1.栽培自己的政治势力

 2.扑朔迷离的“升一批、倒一批”

 3.家族内部的微妙关系

四 毛家湾与钓鱼台的矛盾

 1.林彪、江青集团的勾结与冲撞

 2.毛家湾来了个“老夫子”

 3.“接班人”的地位开始松动

五 盛极而衰

 1.设不设“国家主席”引发斗争升级

 2.毛泽东的“一点意见”扭转乾坤

 3.陈伯达、叶群犯下大忌

六 密谋政变

 1.借批陈矛头直指林彪

 2.林立果密谋政变

 3.南方巡视,毛泽东敲山震虎 8

 4.“联合舰队”谋害毛泽东

七  九一三事件的分分秒秒

 1.阴谋败露,准备南逃

 2.借女儿婚礼掩人耳目

 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

八 折戟沉沙

 1.追查与清理工作

 2.机毁人亡经过的客观分析

 3.“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身影慢慢消失……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八 折戟沉沙

“我们很快便找到了飞机的残骸。一群野狼已在那里筑了窝。士兵们对天鸣枪驱走了狼群……尸体共有九具,全都烧得面目全非并已高度腐烂。我在两具尸体的口中发现了做工相当精细的金齿桥和金牙……”

1.追查与清理工作

2.机毁人亡经过的客观分析

3.“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身影慢慢消失……

1.追查与清理工作

禁航令下达后,又从北京沙河机场跑了一架直升飞机。周恩来感到情况严重,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力劝他搬到人民大会堂暂住。毛泽东住到了大会堂的北京厅。

林彪乘飞机叛逃,中央领导人对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十分担心,当时都估计是逃到苏联去了。周恩来协助毛泽东,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好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准备。

周恩来亲自通过电话向各大军区负责人、省市自治区主要领导人通报了情况,并发布命令:“庐山会议上第一个讲话的那个人,带着老婆、儿子叛国逃跑了!从现在起,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以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周恩来讲得既含蓄又清楚,各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立即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到人民大会堂开会,通报情况,商量对策。9月13日凌晨3点多,许多政治局委员是从睡梦中被叫醒,来到大会堂的。周恩来环视了到会的人,说:“今晚发生的事,你们几位不会感到突然吧?”本来就不安的会场气氛更觉紧张。周恩来接着宣布林彪乘飞机叛逃的消息。大家都被这突然的消息震慑住了。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演员出身的江青,她尖声叫喊:“林彪是个镇压我的人!我一向是同他作斗争的……”周恩来在会上还讲了林彪历史上的问题,说林彪在井冈山时就怀疑红旗能打多久,受到毛泽东的著文批评。

周恩来立即通知外交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林彪已经外逃,密切注意外电报道,研究并提出在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周恩来还通知各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确定近期内关于林彪的宣传策略。9月13日,各有关部门紧急磋商,部署应付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一切准备。毛泽东、周恩来一天都没休息,观察事态的发展,紧急安排各项应急措施。但一整天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14日上午,外交部党组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研究林彪出逃后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

(1)由林彪出面公开发表叛国声明;(2)由林彪或其他人通过外国广播或报纸发表讲话;(3)林彪及其追随者暂不露面,也不直接发表谈话,由外国通讯社客观报道林彪等已到达某国某地;(4)暂不发表消息,以观国内动静。

紧急党组会还讨论了在各种情况下对外交涉和如何表态的问题。

中午12点20分,外交部收到驻蒙古共和国大使馆通过封闭两年的专用电话线路报来的特急报告:今天上午8时半,蒙古副外长额尔敦比列格约见许文益大使,通知有一架中国喷气式军用飞机于13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在肯特省贝尔赫矿区10公里处坠毁。机上共9人,全部死亡。蒙方向我提出抗议,许大使已向对方提出到现场勘查的要求。这时,外交部紧急党组会还在紧张讨论对付最坏情况的措施,报告马上送到代部长姬鹏飞手里。姬鹏飞看后,面露笑容,额首称庆,说:“机毁人亡,绝妙的下场!”正绞尽脑汁谋划如何应付林彪外逃后对策的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外交部决定马上把报告呈报给毛泽东、周恩来。

周恩来两天两夜没合眼,14日中午午饭后服用了安眠药刚刚入睡。下午2点,秘书把周恩来叫醒,送上外交部的特急报告。周恩来看了后,立刻要汪东兴报告给毛泽东。下午5点多,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报告了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事关重大,连年事已高、一般不参加会的董必武也来了。

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周恩来及政治局的多数同志心里都一块石头落地了。这是出人意料最理想的结果了!

汪东兴给毛泽东报告这一情况时,毛泽东似乎也有些意外。他问汪:“这个消息可靠不可靠?为什么一定要在空地坠下来?是不是没有油了?还是把飞机看错了?”他还问道:“飞机上有没有活着的人?”

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事先对林彪集团图谋不轨,要谋害毛泽东,发动政变的阴谋活动一无所知。林彪的突然逃跑,祸起萧墙,毛、周及其他中央领导备感震惊。林彪叛逃未遂,机毁人亡,是历史提供了中共中央从容处理事件的良机。

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从现在起,指定专人译办驻蒙使馆来的电报,密封后送总理亲启;今天的报告,凡经办和知道的人都要打招呼,要绝对保密。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查明事实真相,周恩来指示外交部要驻蒙大使馆,详细勘查现场,为慎重起见,要大使偕员亲自前去。驻蒙使馆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周恩来还指示有关部门,要把事件保密得尽可能长些,要尽可能赢得时间处理“善后事宜”,以防不测。为把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更稳妥,让证据更确凿,事实更准确,以便为党内外做好承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林彪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宣传舆论方面没有做很大改变,颂扬林彪的语言还是不绝于耳。

在审慎地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对林彪集团的追查和清理在日夜紧张地进行着。

13日,李伟信被抓获。根据他的供词,在他的住处查抄出大批材料。

在12日深夜转移到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待命的空军司令部技术情报处副处长王永奎、空军办公室外事秘书陈伦和、空军司令部雷达兵部副部长许秀绪、空军司令部管理局副处长兼汽车队队长王琢等人,等了一夜,杳无音信,认为林立果他们已经到了广州,便于13日下午分散上了去广州的火车。15日早上,他们到达广州。但到处打听不到林立果等人的消息。傍晚,他们得知部队要抓他们的消息,便到一个基层单位躲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弄到空白介绍信,伪造姓名、身份,准备乘火车到上海。在广州源潭车站,他们被抓获了。

几天时间里,“联合舰队”成员、空军政治部党委书记江腾蛟、空军副参谋长王飞、空军副参谋长胡萍、空军作战部长鲁珉、空军情报部长贺德全、空军司令部二处处长朱铁铮、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刘世英、空军司令部军务部装备处副处长郑兴和、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程和珍等相继被收审。13日,组织上找江腾蛟谈话,他在还不知道林彪逃跑机毁人亡的情况下,就交代了谋害毛泽东的阴谋罪行,写了《谋害毛主席阴谋事件的经过》等书面材料。同日,鲁珉等人也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们12日深夜开会商定的南逃编组名单被查获。

9月20日,空四军政委王维国、空五军政委陈励耘被收审。9月25日,南京空军副司令员周建平被收审。9月30日,国防科委第一副主任兼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民航总局政委刘锦平被收审。

九一三事件后,中央没有立即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采取措施。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看他们10天,叫他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老同志,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交代了就行。”

10天来,这些与林彪关系极不寻常的将领们,既没有揭发林彪的罪行,也没有交代自己的问题,反而加紧防范串联,偷偷销毁与林彪密切往来的证据。黄永胜焚烧材料,把烧纸用的磁缸都烧裂成两半。

10天后,毛泽东让汪东兴找来周恩来,问对黄永胜他们的处理情况。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他们在拼命烧材料。毛泽东说:“是啊,那是在毁灭证据嘛。这些人在活动,是要顽抗到底了!”周恩来说:“我马上办,今天晚上办不成,明天早上一定办成。”

从毛泽东处出来后,周恩来对汪东兴说:“你不能离开中南海,要严加保卫主席的安全。”

24日上午,周恩来把黄、吴、李、邱召集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开会,向他们宣布中央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当他们进门时警卫进行检查,看他们是否带有武器。周恩来对他们说:“出事10天了,你们几个一言不发、一字不写,不知是为了什么?”“今天早晨3点钟,主席最后下了决心,你们几个暂时离开工作,给你们找了几个住的地方,你们分别去写材料。军委办事组的工作,由叶帅暂时负责。”

不久,10月6日,空军学院小楼里的一份最关键的罪证材料被清查出来,送达周恩来的手中。这就是1971年3月22日至24日,林立果、于新野等人搞的《“571工程”纪要》。这份由于新野潦草地记在一本小活页本上的阴谋政变计划,同林彪的“九八手令”、给黄永胜的亲笔信等罪证材料一起,给林彪集团反革命政变罪行的定性砸下了最后的一根钉子。

P227-234

序言

1971年9月13日凌晨1时55分,忙碌了一天“斗、批、改”的中国人大都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为被阶级斗争折腾疲惫的心灵祈祷安宁。正在这时,一架喷气式飞机悄然越过中蒙边境,从中国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在茫茫的夜幕里。

半个小时以后,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现办蒙古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西北70公里处,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飞机坠落时的爆炸,烧燃了荒野上没膝深的茅草,引起草原大火,照亮了半个天空,机上9名人员无一生还。

不久,一个举世震惊的消息传开了,乘这架飞机出逃的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副主席、列入九大党章的“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林彪。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政治局委员叶群,他的儿子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等。中共中央于9月18日正式通知:“林彪一伙企图谋害毛泽东主席,阴谋败露后,仓皇出逃,机毁人亡。”

“文化大革命”的那几年,人们太熟悉这位“副统帅”了,每天都要例行地敬祝他“身体永远健康”,背诵他“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立竿见影”的警句。林彪事件的突然爆发,不仅使亿万中国人陷入惊愕、愤怒、困惑不解的巨大疑团之中,而且也引起了外界种种猜测,被外电称为20世纪“最大的谜团之一”。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竞要谋害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最高的“好学生”竞走上了叛国之路,这本身就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巨大矛盾。

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与中国官方不同的各种说法,更给林彪事件增添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有的称林彪的飞机是被中国军队的导弹击落的,有的称林彪的飞机上早就被毛泽东、周恩来装上了定时炸弹,还有的称飞机上曾经发生了搏斗。这些流传的种种臆想之说,已被披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史实证明是伪说。但事件本身所引发的思考,却是意味深长的。

林彪是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为中国革命曾立下过显赫的功勋。他是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他为什么要叛国出逃,落到身败名裂的如此下场?这一连串的问号,构成了那个荒唐岁月中出现的耐人寻味的“林彪现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海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4051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39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