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
内容
编辑推荐

眼见一定为实吗?精神控制是怎么发生的?精神控制的类型有哪些?哪些人容易成为精神控制俘获的对象?

李胜先、刘玉新所著的《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对精神控制、邪教精神控制作了描述性定义,对邪教事件作了分析界定。

识别精神控制已成为一门生活学问!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随时有可能发生在你的身边!

内容推荐

《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简介:精神控制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跨文化的病态社会文化现象,由三个要素(施控者、中介者和受控者)构成。精神控制有许多类型,例如,如果按极化团体的社会属性归类,有极端教派精神控制、巫术迷信—会道门精神控制、伪气功式的精神控制、非法传销精神控制,等等;还有短程心理—行为控制,如电信诈骗精神控制。

中国已经进入精神控制现象多发时代,精神控制随时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因为,精神控制是一类涉及心智健康的社会文化问题。所以,识别精神控制是一门与千家万户密切关联的生活学问。

《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作者李胜先、刘玉新提出先见性地关怀和提升潜在的精神控制易感者的心智健康水平,补救性地帮助精神控制受害者恢复心智健康状态,建议构建以人为本的三级预防和以管理为纲的三级防范机制,以遏制精神控制;并希望通过开展心智健康研究形成长效机制来推动反精神控制事业。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精神控制和心理学滥用

 一 什么是精神控制

如何辨别精神控制

电信诈骗中的“洗脑”

精神控制下的极化团体

精神控制的常见类型

 二 精神控制是怎样发生的

中国进入精神控制现象多发时代

实施精神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三 为什么会被精神控制

生理一心理学原因

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不健康和不切实际的心理需求

心理素质问题

自身的境遇

不良的社会诱导与造势

 四 什么是心理学滥用

认知心理学滥用

滋生心理学滥用的温床

心理学滥用就像鸦片

第二篇 宗教、科学无神论及异端

 一 认识“异端”

《戴尼提》是鸦片还是科学——从一本书说起

统一教已经潜入中国——从_个网站说起

反思气功教运动

 二 透视末日论

末日论的源头

极端教派末日论的主要特征

末日故事与预言失灵

传统宗教末日论整体功能的嬗变

 三 宗教信仰自由代表着世界潮流

宗教信仰自由的真谛

几个值得澄清的问题

 四 此消彼长——宗教与科学互动的总态势

揭开宗教那朦胧的神圣面纱

走向理性走近科学

 五 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与现状

是神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神?

在发达国家,无神论在不断壮大

在中国,无神论陷入悖论怪圈

第三篇 精神控制易感人群的研究与对策

 一 哪些人容易成为精神控制俘获的对象

探寻易感人群的基本特征

三大类社会人群

对精神控制易感者群体的分析

研究精神控制易感人群的意义

 二 心理效应与助推极端教派精神控制的“气候条件”

权威效应——把施骗者送上神坛

情绪认同——催肥了歪理邪说

执著与迷信——引发和诱发精神异常

条件强化——反社会侵犯行为逐步升级

 三 保护和帮助精神控制易感人群、“前”受害者和受害者

保护易感人群,从武装一般人群开始

辅导那些处在心理弱势状态的人

向躁动中的“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认真对待“情绪认同者”为虎作伥式的影响

转化沟通和心理沟通技能

四跨文化跨学科交流与合作问题

第四篇 引发心灵的革命

 一 易地相处:脱离极端教派是一种艰难和痛苦的再选择

关于极端教派痴迷者的社会角色错位

和噩梦决裂及否定自我需要勇气和决心

自尊和自信以及生活的重建需要时间

 二 帮扶重点:关键是促成态度的转变

 三 理性升华:构建抵制极端教派的“认知路线图”

 四 化解精神控制的战略思考

必需的战略调整

政府主导下的全程心智健康教育

五创建一门边缘学科——健康心智学

两类三个层面的健康问题

对健康心智活动的简要描述

寻找和发现心智活动的规律

后记

试读章节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每个成人的思想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独立自主的。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愿相信或不敢相信: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怎么会被他人控制?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确实被他人所控制,这就是人们并不那么熟悉的“精神控制”现象。

在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看来(特别是在研究者眼里),在日常生活中,精神控制现象是十分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例如,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境内以及周边国家盛行的电信诈骗,就是一种短程的精神控制;在全国各地不断被揭露出来的传销案件,是一种时程稍长的精神控制;极端教派的精神控制属于长程的精神控制;还有经常散发于各地的巫术迷信的精神控制事件,等等。

各种类型的精神控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常常给个人、家庭、社会团体带来非常巨大的伤害,例如电信诈骗让许多人一生的积蓄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甚至让有的家庭债台高筑;传销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带有黑社会的性质,不仅让许多陷入其中的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夺去了那些不愿或欲脱离其控制的人的宝贵生命;极端教派或邪教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人们记忆犹新,但仍有极少数痴迷者还没有彻底走出其罪恶的阴影。可见,讨论精神控制是一种社会性的迫切需要,也是一种常识性的需要。

还有一种大家不太熟悉的社会文化现象——心理学滥用,虽然这种现象越来越司空见惯,甚至已经有点泛滥成灾,但目前国内仅仅停留在心理学研究者的呼吁中或电脑里。这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社会危害的不良社会文化现象,它与精神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滥用心理学为的就是实施或强化精神控制,以获取更多更大的商业利益,甚至政治利益。

人们为什么会陷入精神被控制状态?社会为什么对心理学滥用视而不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大家习惯于用“那是心理问题”来解释。如果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研究,不难发现,那些因进入精神被控制状态而出现明显的社会角色错位和非适应性行为的人们,并不是思维过程、认知过程和思维操作过程有什么异常,主要是一些观念和行为明显偏离了社会常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科学观方面出现了偏差,是思维活动的更高级阶段即智慧活动方面出了毛病。换句话说,是他们的智慧活动不那么健康了。那些盲信和自我失范行为就是心智活动不健康的表征。本书将引入“心智健康”的概念,希望通过讨论健康心智活动来探寻防范和化解精神控制的办法,来提升识别和抵御心理学滥用的水平。

一 什么是精神控制

大多数中国人对“精神控制”一词比较陌生,一般说来,人们不大相信自己的精神会受到别人的控制,也不大相信会出现精神被控制状态。有一些悲惨事件催化了人们对“精神控制”一词的了解。其实,精神控制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近来很多网站都在使用“洗脑”一词,有很多网文或视频都在揭露传销组织的四大洗脑术。2011年6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的标题是《“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告破:伪装公权机关集中洗脑》。“洗脑”是精神控制的另一种通俗表述。大众传媒广泛使用“洗脑”这类词汇,说明人们特别是传媒对频繁出现的精神控制现象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

然而,公众对精神控制的认识还很欠缺,我们曾以“你知道什么叫精神控制吗?”对身边的熟人和在公共场合遇到的陌生人作简单的询问调查,有的人回答说“知道这种现象,但不能作更具体的描述”;有的人说“听说过这个词”;有的干脆说“不知道”,甚至说“没有听说过”。

本书第一作者曾经跟同事在深圳福田某社区的一次小型集会上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是平均年龄50岁、高中以上文化的中老年人,回答“精神控制很少见”的为41.5%,“说不清”的占21.9%,认为“并不少见”的为36.6%。这表明只有少于3/8(3/8=37.5%)的受访者认为精神控制并不少见,多数人对精神控制还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大多数人缺乏必要的觉察,以及必要的了解。这是为什么呢?总的说来,我们对这类现象宣传的力度很不够,那些身在其外的人不会去主动了解;那些身陷其中的人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很难做出真切的判断;大多数走出精神控制的前受害者多不愿意再提及,甚至不愿再去回忆既往的那段不幸经历。所以,绝大多数人对精神控制并不那么了解。综观世界范围内的精神控制现象,其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诸多的社会负面影响甚至严重的社会危害。任何一个希望免受其害的公民都不得不提高警惕,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研究者和社会组织都不得不认真研究,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得不认真对待。所以,如何认识精神控制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问题,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P2-4

序言

李胜先是个医生,记得1988年在《人民日报》第二十三期《群众来信摘编》看到过他的一篇调查报告,题目好像是《关于巫医及其他迷信活动的调查和建议》。真正认识他,是在1995年以后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论坛》上。此后逐渐得知,从1984年2月起他一直自发地追踪研究流行于民间的巫医问题,并有一定的收获。他是反对伪气功、特异功能和所谓“人体科学”的,曾和114位精神病学家一道撰文说,“人体特异功能本来是不存在的”。他主动收集一些气功组织的资料,认为所谓的气功大师是现代版的巫医,有些是会道门的变种。曾经因为大胆直率地揭露“元极功”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

他退休的第二年(2001年)受聘到深圳市南山医院工作,2003年3月他来北京,说一些事件的发生对他冲击很大,想写一本关于精神控制的书,给我一份《解读精神控制》的书稿提纲,希望我能给他写序。我说,等你书稿写好了再说吧。2004年3月18日,深圳市关爱协会召开成立大会,他出任会长,我和何祚庥、郭正谊、司马南一道到深圳祝贺。

2010年6月23日,他来北京说书稿初稿基本完成,请我审阅,请我写序,我说“可以”。看到这个书稿,让我想起1999年4月20日在中国科协纪念“五四”80周年研讨会上我的一个讲话(《极严重的现象 极严重的责任》)。胜先同志也出席了那次会议。我在那次发言中指出,从1979年四川出现谎称“耳朵认字”的少年,到1999年已经进入第七个阶段,即反科学反社会的邪恶活动已经发展到走上街头显示力量的阶段。十多年过去了,反科学反社会的邪恶势力日渐势微,但我坚持认为,反对伪科学的斗争,防范邪教精神控制的工作至少还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战斗一百年。胜先同志是关心祖国历史命运的有心人,这些年来,他坚持把反精神控制作为一门学问、一项事业在做,一直默默无闻地研究精神控制问题,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难能可贵,我愿意为他的这本书写序。

在这本书里他对精神控制、邪教精神控制作了描述性定义,对邪教事件作了分析界定,虽然属于一家之言,但或许为今后讨论精神控制和邪教精神控制提出了一个可供讨论的范式。

在这本书中他有一些新的提法,如:两种类型三个层面的健康问题,前一类是同生命活动相关联的,与人体器官系统功能完好程度相联系的身体健康;及与个体自我内心感受的优劣相联系的心理健康;后一类是同社会活动相关联的,与实现自我价值、能否良好适应社会变化的观念指向和行为决策相关联的心智健康。他认为,精神被控制状态是心智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他以邪教精神控制为主线,还讨论了非法传销、电信诈骗等其他类型的精神控制。还提出了心理弱势群体、心智弱势群体这样的概念。这,些提法,值得继续深入讨论研究。

他提出先见性地关怀和提升潜在的精神控制易感者的心智健康水平,补救性地帮助精神控制受害者恢复心智健康状态,建议构建以人为本的三级预防和以管理为纲的三级防范机制,以遏制精神控制;并希望通过开展心智健康研究形成长效机制来推动反精神控制事业。这都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我以为,对于一切主张反精神控制的朋友,这本书值得一看:对于一些研究者,这是一本有意义的参考书;对于担负着防范和处理邪教任务的工作者,这是一本有价值的工作手册;对于精神控制的受害者及其亲朋好友,这是一本很好的治疗指导手册。

于光远

2011年11月1日

后记

本书原名《解读精神控制》,初稿分为《识别篇》、《警觉篇》、《防范篇》、《化解篇》四个部分,接近60万字。其中《识别篇》约20万字,是与刘玉新同志合作完成的。我们俩很投缘,当时他对研究邪教精神控制也很有兴趣,也可拿出一些时间一起讨论。2007年我们将《识别篇》的内容出版了一个内部资料,叫作《破解邪教迷局(识别篇)》,受到理论界的一些朋友的好评。可惜后来他回教育系统任职,没有时间再参与讨论,只能我一个人独自完成。

如果没有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图书策划中心的编辑的真诚努力和有效工作,这本书不会这么快就面世。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对本书的初稿提出了中肯的提纲建议。没有他们的慧眼,指望我自己是很难对初稿予以“瘦身”的。——自己砍自己的稿子有点像给自己开刀,确实很难下手。

于老为这本书写序是我们的荣幸。于老的秘书告诉我,本来于老要在打印好的序言上做亲笔签名,尝试了三次,都不理想,最终改为签章。2010年6月我去北京看望他时,他送我和我太太一本他写的书,并在上面亲笔签名,那时他的手已经抖动非常厉害,字迹已经远不同以前了。2011年11月,他97岁高龄,又是出院不久,还要为我们做亲笔签名,这种认真和真情让我非常感动,让我倍感亲切。

我在学生时代读的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于老和苏星同志编写的,当时就非常崇敬他们,没想到后来因为自己的研究被卷入反对伪科学的争论之中,也因此能经常聆听于老的教诲,真乃一生的缘分!于老是一个非常严谨、敢于直言和敢于自我揭短的大学者。有一次我们在闲聊时说到在大学里读的政治经济学课本是于老编写的,于老马上打断我们说,那是抄人家的!在一次大会上,他说自己在做中宣部科技处处长时做了一件尴尬事:头晚接到一个上报“大跃进”的材料,说是将苹果嫁接到南瓜上,苹果长得像南瓜那样大,第二天一早被通知去向毛主席汇报,本打算压下来,考虑到上报材料的是一级省委组织,还是顺便向毛主席汇报了,毛主席没有理会。当时于老觉得自己没有把好关,至今仍然很是后悔。他让大家汲取他的这次失误,要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本书是反伪科学、反人体特异功能激烈争论过后,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认真思考的作品,于老能为本书作序,真是明如秦镜,适如其分。

李胜先

2011年11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胜先//刘玉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95045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88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