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
内容
编辑推荐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作者舌战八方)后盗墓小说时代的终结之作!

在中国,只有两部同类小说可以和《古墓惊魂》相媲美:一是《鬼吹灯》;二是《盗墓笔记》。这三部小说最大的区别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在于作者的想象力,而《古墓惊魂之鬼跳崖》在于极强的真实感!

史上最真实的盗墓小说!

亲历者向我们讲述一个盗墓村的惊悚成长。

离奇的场景与疯狂的悬念让你我在阅读的瞬间战栗起来。

哝哝姐、竹筒鬼、割脸葬,地下转动迷宫,匪夷所思的鬼婚;杨秀清秘密银库,南陈龙虎奇穴。

内容推荐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讲述了在粤北一个被称作“盗墓村”的地方土生土长的“我”,与老千接了某个神秘老板的“单子”。“我”找到天生第三只“鬼手”的“公子寻”,路遇我的其他几位师兄妹、没有耳朵的神秘男人、离奇道人。在与其他人合作、斗争的同时,我们遭遇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奇毒无比的人面蜘蛛、可怕的竹筒怪、吃人的哝哝姐;见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离奇场景:“鬼”新娘、“鬼”跳崖、龙口衔棺、地底水车、割脸葬等。在目睹师兄、朋友离奇死亡的过程中,“我”开始怀疑这到底是活人的诡计还是死人的阴谋?这次非比寻常的行动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使者?这个惊悚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我们看到的苏轼的《地狱在人间》为什么会出现在墓穴里?我们的去路到底又在哪里?

离奇的场景与疯狂的悬念让你我在阅读的瞬间战栗起来!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的作者是舌战八方。

目录

序 被称为“鬼娃子”的公子寻

一 捡金

二 哝哝姐

三 挖出石棺的大学

四 竹筒怪

五 老A之死

六 鬼新娘

七 千鬼跳崖

八 千年鬼鮀

试读章节

我们村里的风俗流行二次葬,所谓二次葬就是分两次葬的意思。第一次葬,是在村里有人过世后,先是按一般做法用棺材装殓好,然后按风水先生的指示,找个地方挖一个九尺九寸深的水平地洞(风水上的说法是凡事不能做满,所以只挖九尺九寸,不能挖十尺),找八个身强体壮的汉子(这八个汉子合称八仙,但更多的叫八脚),取八仙抬棺的意思,把棺材抬到挖好的洞处,头朝内脚朝外推进去,再用青砖封好洞口,立上墓碑。至此第一次葬就算完成了。

第二次葬就多了讲究。第一是要一次葬满三年以上,不然吵着死人,不但不吉利,而且容易出事;第二是地方要相隔三里以上,否则碰上生前不安分的死人容易出事;第三就是时辰,这里面的学问就更多,一时难以讲清,反正时辰选好了可能就造福后世,时辰要是选得不对,那后果就麻烦了。

第二次葬的形式也比第一次葬要复杂。第二次葬又叫“捡金”,这个过程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专业的捡金师傅来操作。捡金师傅要把第一次葬的坟头挖开,不过得小心不能碰坏了墓碑,据说死人极重视这玩意儿,死也要有名节。然后打开棺材,用一种我们当地特有的手掌大小有香味的叶子贴在自己手掌上,隔着叶子把死人的尸骨一根一根捡起,放到一个特制的陶罐里。放的顺序也有讲究:放在陶罐最底的,是脚,然后依次是腿、髋、腰、胸、手、手臂、脖子,最后是头。如果碰到没有腐化的尸体,则要再给捡金师傅包个红包,然后烧香打醮,之后从主人家屋顶拆两片瓦下来,用瓦片把各部分的尸骨割开,再按照原来的顺序把尸骨放好。第二次葬里面学问太多,绝不是这么简简单单一段话就能说完的,这里不便详述。

因为二次葬极重视时间(包括日子和时辰),而村里看日子的泰斗麻子哥又说这天是千载难逢的好日子,于是便有四家人决定在这一天给自己家已经一次葬的先人进行二次葬。其中有一家的先人其实一次葬完才两年多,并不够三年,为了赶这个黄道吉日,不顾规矩也要在这一天蹚这趟浑水。加上捡金师傅这种行业平时需求量并不大,两三个村子一个就够了,所以整个镇子也只有三个捡金师傅。这三个捡金师傅都怕出事,不愿接这一家人的生意,去了另外三家人那里。这一家人无奈,自己商量了一下,便作出一个铤而走险的决定——他们不信这邪,要自己动手“捡金”。

这家人此前并没有捡过金,所以对捡金这门学问简直是一窍不通。加上这种东西也不可能从捡金师傅那里问到什么——人家吃饭的东西,当然不可能轻易就传给你。

这家的家长是个五十来岁的秃子。执意要在这天冒险捡金的就是这秃子,决意要自己动手捡金的,也是这秃子。秃子早看出来家里其他人都没这胆量,就打算自己扮捡金师傅,动死人的事,全由他自己负责。他的想法很简单:管你什么妖魔鬼怪,老子掀了你天灵盖,还怕对付不了你。

他的开土计划充满新意,要从上面把坟洞挖穿,然后当着青天白日,把先人尸骨收进陶罐里。

可惜天公不作美,那天,一大早就满天黑压压的乌云,看样子像是有一场暴风雨。不过也没个准,七月里的天气,说不定过一会儿又来一阵风把那些乌云全吹走了,又是一个艳阳天。

秃子家长决定,早上吃完饭就动手。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决定是他那天犯的一系列错误中的第一个。

一大早,当然也是凶时。这家人准备的工具比较现代化。陶罐不必说肯定有,铲子、铁锹、锄头也算常规,其他的就很不专业了,比如准备捡金用的劳动手套,既然准备掀天灵盖,当然还有少量的土制炸药,另外一样,是砍柴的柴刀,至于这东西是万一遇到尸变时用来防身,还是尸骨没腐化时用来分尸,那就很难说得准了。

总之一大早,这家人就顶着满天乌云,毅然决然浩浩荡荡奔赴村后的乱葬岗。

忘了介绍一下,我们那里管坟叫“地”。因为这缘故,我还曾经怀疑“下地”这话是不是从我们这一带传出去的。

山村里的乱葬岗当然不同于城里的,这种乱葬岗坟地其实非常稀疏,隔很远才有相邻的两座坟。或者说叫两座地。

这家的第一次葬葬得还算不错,位置是在一个山尖上,头顶有一棵大树遮阴,因为位置高的缘故,前面是一片空旷的山野,朝向远处我们这个镇子里最高的一座山峰。

秃子是个急性子,喜欢玩雷厉风行。他一到坟头,放下身上的东西,抄起一柄锄头就爬到坟顶上,往手上吐了两口唾沫,搓搓手就开始往下挖。其他人见状也不敢闲着,拿着工具走到他旁边挖坟的挖坟,运泥的运泥。

才挖了没一会儿,就有人发现了一个洞。

这顶上离葬洞少说也有一米五的距离,不可能这么几锄头就到。

秃子俯上前一看,果然有个洞,而且洞还不小。这是一个扁平的洞,大概有半米宽,高却只有十多厘米,很明显不是葬洞。

那就可能是什么动物的洞穴也不一定。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里,秃子将要犯下他这一天之中的第二个错误,而且这个错误比第一个严重得多。

秃子犯的错误很简单,也很致命。

作为家长,在这群人里,秃子绝对是一言九鼎,他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就命令刚刚发现这个洞的男人:“挖下去看看!一点儿屁事就紧张得蛋都缩了,哪有那么多鬼鬼神神的?”

男人挨了一顿骂,却不敢表现出丝毫的犹豫,举起锄头闭着眼睛就猛挖。挖了十几锄头果然平安无事,大家就都相信那秃子说的了,这破洞没什么稀奇的。

大家都放松了警惕,那男人又一次猛地把锄头挖下之后,感觉到下面似乎有些不对劲儿。隔着一条木柄他感觉到,似乎锄头挖到了什么软绵绵的东西,而且那东西还在蠕动。他想把情况告诉秃子,但已经太迟了。

他还没来得及把锄头拔出来,就见一个黑影从洞里飞蹿出来,像一只拉满弓后放开的箭,“嗖”的一声射向他的脚脖子。那黑影在他脚脖子上咬了一口,接着落到地上溜进了旁边的杂树林里消失了。P7-10

序言

序被称为“鬼娃子”的公子寻

公子寻的父亲公子龙蹲过一段时间号子,从号子里出来后,就操上了杀猪这个行当。

那年他也就二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如果把男人比做公牛,那么那个时候无疑就是最亢奋的发情期。所以出来半年后,公子龙就用一屁股的债从公子寻外公家里换回了公子寻妈。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再加上几间空荡荡的土坯房和一把祖上留下的寒光闪闪的杀猪刀,一个家就组成了。

1989年秋,天刚破晓,公子寻出生。

据公子寻妈说,公子寻出生后动也不动,哭也不哭,全身憋成青紫色。

公子寻奶奶看着一怔,会不会又是死胎?

这时公子龙刚好杀完一头猪闻讯赶来,见状就用他那还沾着鲜红的猪血的手把公子寻捧起来,瞪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果然又是一块除了不停颤抖外没一点儿动静的血肉疙瘩。他无奈地摇摇头,就那么捧着公子寻,一步一步缓缓走向屋角的尿缸。

公子寻奶奶和公子寻妈都注视着公子龙,屋子里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这将是他和公子寻妈扔进尿缸的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刚出生就夭折了的死胎。

尿缸离床还有一段距离,在走过去的过程中,公子龙痛心地摸了摸孩子的脸。孩子在他手心里微微痉挛,公子龙轻轻闭上眼睛,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手松开。

那一刻,屋子里充满了坚硬又沉重的寂静。

突然,嗷——

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屋子里的死寂。

孩子还活着!所有人先是一惊,接着又面露喜色。

公子龙正准备将公子寻抱回床上,抬脚时却大吃一惊,不知何时脚下竟然盘着一条蛇。

一条鸡脖子粗的蛇昂着头,眼睛幽幽地看着终于开始放声大哭的公子寻,身体盘成一个凌乱的图案,一截尾巴还留在土墙的壁洞里。

奇怪的是蛇的眼神,不是恶毒,也不是嫉妒,但是又比恶毒和嫉妒更让人感到邪恶。

公子龙看了那条蛇一眼,便觉得手足冰凉,赶紧把公子寻抱回孩子妈身边。再回过头去望时,那条蛇却踪影全无。

多年以后,公子龙才找到一个最贴切的词来形容那种眼神:恐怖。

关于公子寻出生时的神奇情形,总共有好几个版本,这些传说都神乎其神,一个比一个玄,上面这个应该是我听过的最靠谱的。

这个版本出自公子龙本人口中,公子龙说这么一大通,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相信他儿子公子寻绝不是个寻常的角儿。之所以要我们相信他儿子不简单,理由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希望我们能带上他儿子一起去下地。

下地是行话,说白了就是盗墓。我所在的村子地处粤北湘南交界的地方,山旮旯里一山一水一分田,耕地面积本来就少。加上村里彩色电视机普及得相对较晚,人民群众创造革命后代充满激情,导致地少人多的矛盾极其尖锐。

这种矛盾在公子龙家里体现得尤为突出,公子龙的家庭结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上头有一爹一妈,合计两个;下头有两男两女,合计四个;再加上公子龙和他老婆,全家共八口人。八张嘴巴吃饭,两双手种田,那处境确实要命。更要命的是他家薄田三亩。靠着这么三亩地,填饱肚子勉强还行,但要支持个孩子去上学,那可是拼了老命也不济事。

公子龙家二儿子公子问正上初三,幺妹子公子柳正上初一,都是烧钱的青春年华。大儿子公子寻和大女儿公子花虽然已经初中毕业,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就留在家里给爹妈打个下手,但是家里田地有限,也没什么活儿要他们俩帮忙的。

说点儿题外话,公子家这四个娃子名字取得真是巧夺天工,从大儿子公子寻到幺妹子公子柳都是单名,依次是“寻花问柳”。公子龙说当时他给娃子们取名字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寻花问柳”完全是巧合,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

公子龙本来打算让“寻花”兄妹到广州去打工的,因为听说这两年那地方闹民工荒,紧缺工人。后来又听说去外面打工太累,小孩去了十个有八个性功能发育不良,而且活儿干完了城里人还拖着不给发工资,就又怕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后面那说法有道理,要是广州城里钱那么好挣,干吗还会缺工呢?

于是公子龙就想到了我和老千。

他虽然知道我们干的不是正经活儿,但一来我们都是家乡人,自然不会亏待公子寻,二来看我们俩在村里花钱大方,而且都在两年前就建起了红砖小平楼,于是知道干我们这行风险是有,但收入也不低。基于这两点,把儿子交给我们绝对没错。

我开玩笑:“龙哥,要不你把你家公子花也送我们这儿来吧,‘寻花’组合一起打包交给我们。”

公子龙这人平素精打细算,也是个认真得要命的耕田汉子,开不得这种玩笑,唯唯诺诺地连连摆手:“这可不行,女孩怎么能送到你们男人堆里?”

其实我早就听说过他家老大公子寻的一些传奇事迹,对那孩子也有点儿意思,就不再为难公子龙:“算了,龙哥,你家那枝花还是留给你钓金龟婿去吧。回去告诉寻子收拾收拾东西,我们这几天说不定就要出发。”

公子龙走后,我跟老千就聊起了公子寻。

不用公子龙给我们说那一通,我们也知道,公子寻真不是个寻常男孩。那些事迹暂且撇开不管,光那身体构造就够吓人的了。

公子寻的身体最不同寻常的地方是他的手。

公子寻一共有十二个手指。然而他的双手却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左手是五个手指,右手也是五个手指。那剩下的两个手指长在哪里呢?

长在他的第三只手上。

也就是说公子寻一共有三只手。第三只手只有两个手指。因为这个缘故,公子寻在村里孩子中一直有个绰号,就叫“三只手”。

开始我也觉得一个人长三只手确实是匪夷所思,后来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之后才知道,这种情况,和被叫做“连体婴儿”的现象其实是同一回事。公子寻在娘胎里时本来还有个和他长在一起的兄弟,不过这兄弟因为营养抢不过公子寻,最后发育不良,只剩下一只发育得不太完善的手。这位兄弟的这只手和公子寻一起出生,一起长大,已经变成了公子寻身上的一个零部件(用官话说,就是有机组成部分),让这孩子看上去居然有三只手。

唯一可能让医学专家也难以解释的是,公子寻可以将这第三只手运用得灵活自如。能够完全控制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身体部分,这是公子寻和其他连体婴儿的一个巨大差别。

关于公子寻的第三只手究竟如何运用自如,我只能这样去说明:我曾经亲眼看见他用那仅有两个手指的第三只手,轻松写意地将一只正在嗡嗡乱飞的蜜蜂猛地捏住,而自己却不被蜜蜂蜇到。用三个字形容,那就是稳、准、狠!  村里的老人有这样一个说法:公子寻就是一个鬼娃子。他们说公子寻投胎的时候还在和鬼打架,打得他娘肚子疼,以为要生了,就躺到床上叉开大腿等着他出来。公子寻和那鬼在肚子里打得天翻地覆,撕扯间那鬼猛地踹了他一脚,他一不留神扯着那鬼就从他娘下面掉了出来。那鬼缩手不及,一只手还留在他身上,于是他就有了三只手。而他之所以出生时不出气也不出声,就是因为被鬼给踹背过气了,一时缓不过劲来。他那只多出来的手是鬼手。

这个说法和他爹公子龙说的他出生时的情景配合起来,倒确实是天衣无缝。不过太吻合了,反而不像是真的。更可能的是,这两个说法都出自公子龙一个人,或者说是公子龙听到后面那个说法后,才根据里面的情节,编了那“公子寻诞生记”来说服我跟老千把他儿子带上。

关于公子寻的那些故事,村子里老老少少都在乐此不疲地争相传诵着。毕竟在这样一个偏远闭塞的山村里,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的事情从来都少得可怜。而且公子寻的那些事也确实称得上是传奇。

公子寻的众多事迹有真有假,很多已经被传得变形了。我所知道的最有代表性的,有一个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墓惊魂之鬼跳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舌战八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25455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