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
内容
目录

关于“知域”的思考:对话“知域”和“地域” 滨下武志教授序

绪论

第一辑 问题意识

 华语比较文学: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

 华语语系的话语建构及其问题

 术语的暖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

——论华文文学研究中常用宏大术语的适用度

 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

 从概念缠绕到本土演进

——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第二辑 纵横捭阖

 文学空间诗学与区域特质论纲

——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

 “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

 想象中国的吊诡:暴力再现与身份认同

——以高行健、李碧华、张贵兴的小说书写为中心

 谁的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

——命名的后殖民主义批判

 面具叙事与主体游移

——高行健、英培安小说叙事人称比较论

第三辑 个案精读

 刘以鬯自娱小说中的香港性呈现

 破解另类与吊诡:看长袖如何善舞?

——李碧华《青蛇》的N种读法

 身体、身份与“身影”(再现):重读张爱玲《色,戒》

 后殖民老舍:洞见或偏执?

——以《二马》和《小坡的生日》为中心

 文本精读七则:多元文体的实践

第四辑 他山之石

 纪恶的吊诡:叙述暴力与历史

——评王德威《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

 诗学抵抗:悲壮而沉重的文学肉身

——评许文荣《南方喧哗——马华文学的政治抵抗诗学》

 发异声于“新”邦

——读冼文光《柔佛海峡》

 看鱼尾狮如何性别

——读胡月宝《鱼尾狮与鱼尾狮旁的花木兰》

 为马新史学立言

——序廖文辉《马新史学80年》

 林文庆如何对接厦大认同

——评李元瑾编著《林文庆的厦大情缘》

附录

 A 空间形式与香港虚构

——试论刘以鬯实验小说的叙事创新

 B 边缘童话:谏言(建言)香港

——论西西的故事新编小说

 C 定理日常:凌空与务实

——以《只是蝴蝶不愿意》为中心浅议李碧华的散文

 D 论华文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架构的内在楔人

 E To See and to Be Seen:Mutual Reflections between

Chinese Women and Singapore

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这本《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由朱崇科著,从1999年发表第一篇华文文学论文开始迄今,笔者从事相关研究也已十余年了,在此其间,虽略有成绩,但教训多于经验,之所以不揣浅陋献丑自剖,原因在于:无论如何,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缕述思考的过程并加以深切反思,或许对于后来者不无裨益,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但如果对同行和更年轻的朋友有所启发,则更是言有所值了。本文主要从两大层面展开:一、为何以及如何发现华文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二、如何展开可能行之有效的实践。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华语比较文学: 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华语语系的话语建构及其问题、术语的暧昧: “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崇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7581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00.65
丛书名
印张 13.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