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人类/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这套关于古代生命的丛书,以新奇有趣的分类方式,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繁荣、灭绝、再繁荣的历程进行了再现,用通俗易懂的优美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非常适合于那些想了解地球生命历史的读者阅读,各个年龄段都很适合。

吴磊编著的《古人类》为丛书之一,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推荐

《古人类》是“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系列之一,由吴磊编著。

我们是谁?来自哪里?这是自人类脱离蛮荒摆脱愚昧后开始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曾经认为人类是泥土堆的、树上长的、神灵创造的。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诞生的传说与神话,这些神话就是人类开始思考自我,探索未知的伟大证明。关于人类起源的话题总是让人感到伟大又带有几分沉重,让我们伴随着《古人类》滴滴答答的时钟,穿越时光的隧道,重新回到那片孕育人类的神奇大地。

目录

第1章 天堂之路——人类出现之前的地球/2

 1.1 从神到人/2

1.1.1  万能之神——人类起源的远古神话/4

1.1.2 历史的转折——进化论的诞生/7

1.1.3 针锋相对——曲折的自我认识之路/9

 1.2 非洲,故乡/11

1.2.1 非洲?欧洲?亚洲?——人类起源地之争/14

1.2.2 从森林到草原——新生代非洲的自然条件/17

1.2.3 同步而来——非洲大地的真正霸主/20

第2章 从天堂到人间——人类的产生/22

 2.1 住在树上的祖先/22

2.1.1 森林里的精灵——最初的灵长类/24

2.1.2 共同的祖先——猿类/26

2.1.3 危险无处不在——早期猿类的天敌/30

 2.2 历史性的进化/33

2.2.1 从树上到树下——猿类的分离/34

2.2.2 分水岭——人猿和猿人/36

2.2.3 敌人也在进化——250万~600万年前人类的天敌/39

 2.3 制造工具/41

2.3.1 与众不同的南方古猿——能人/41

2.3.2 用武装对付牙齿——人类开始制造工具/46

 2.4 走出非洲/50

2.4.1 站起身来——直立人/51

2.4.2 神的礼物——火/54

2.4.3 稳定的生活地——家/57

2.4.4 小试牛刀——猎手出击/58

 2.5 我们的祖先/61

2.5.1 北京人——名气最大的中国古人类/64

2.5.2 蓝田人——真正的直立行走/65

2.5.3 元谋人——中国直立人的最早代表/67

第3章 修成正果——现代人类的产生/70

 3.1 从猎物到猎手/70

3.1.1 大大的脑袋——早期智人/70

3.1.2 大地的捕猎能手——现代人类/74

 3.2 走向世界/76

3.2.1 北进,顶风冒雪——现代人类向欧洲迁徙/77

3.2.2 横跨大陆——现代人类向亚洲的迁徙/79

3.2.3 泛舟——现代人类向大洋洲的迁徙/82

3.2.4 跨越最伟大的桥——现代人类向美洲的迁徙/84

 3.3 冷酷杀手/86

3.3.1 无人能敌——5万年前的狩猎/88

3.3.2 狩猎女神的赠品——语言与美术/90

3.3.3 新一代天敌——人/93

试读章节

2.1.1 森林里的精灵——最初的灵长类

早在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灵长类动物,20世纪初人们在非洲法雍发现了大量早期灵长类的化石,其中1993年在我国常州发现了生存年代更为久远的灵长类动物,并将其命名中华曙猿,这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灵长类动物。

与今天的灵长类相比,早期灵长类有着极大的不同。早期灵长类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种类,其中一类是兔猴科,今天的狐猴类与它们类似;另一类是始镜猴类,今天的眼镜猴从形态上与这种原始的猴类相近。

兔猴身材不大,只有人的手掌般大小。它们没有灵活与敏捷的反应,倒与獭猴的树獭一样行动迟缓,与现代大部分狐猴类不同;兔猴没有大大的眼眶,所以它并不是夜间活跃的夜猫子。

始镜猴科的德氏猴身长只有不到3厘米,比昆虫大不了多少,现代最小的灵长类侏儒绒猴也有10厘米长,但它却是人类已经发现的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对于进化理论的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德氏猴相比现代的鼠猴类要小得多,这也体现了早期灵长类是经过逐步演化才成为夜行性动物的。

四肢的变化

对森林地面的竞争是激烈的,灵长类的祖先为了逃避掠食者与其他物种的竞争而爬到了树上来,在树上攀援跳跃要比在地面上行走安全便捷得多。为了适应树栖的生活,爪子进化成了更加适应抓握树枝的手掌,当前肢进化成抓握的手时,爪子就显得累赘了,指甲代替了爪子。后肢变得更加修长,这样使得灵长类非常地灵活,同时这也为灵长类可以直立行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视力发达起来

早期灵长类身材很小,运动机能也非常迟钝,但是危险而复杂的森林促使灵长类的视觉机能正在不断地进化中。树栖生活拥有良好的视力比陆栖更为重要,森林的环境要比陆地复杂得多,由于空间感的增强,为判断一只昆虫或一根树枝的准确位置和距离,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立体视觉。眼眶的加大使灵长类在弱光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发现危险与食物的存在,而在夜间寻找食物无疑可以避免更多掠食者与竞争者的冲突。

运动力增强

视力的进化刺激着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的灰质层开始极大地扩充,肌肉运动的控制更加精准,运动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中。这些进化改善了早期灵长类在树枝上进行迅速和突然运动的应变能力,它们可以良好地控制自己在树上身体平衡的同时,抓获到虫子或者摘取树上的果实。

2.1.2 共同的祖先——猿类

猿类是由何而来的?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这些动物在人们的印象中,聪明的大脑是它们最大的共同特点,除了人类之外,恐怕没有其他生物比它们聪明。

猿类是更高等级的灵长类动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物种,达尔文在非洲观察大猩猩的行为时,就注意到了它们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与低等灵长类相比,有许多不同的部分。

它们没有尾巴,人类也是如此;

它们前肢演化得更长且有力,修长的前肢可以让它们在茂密森林中的树枝与藤蔓间悬荡,这样的运动方式使它们更加灵活,现代的长臂猿是猿类家族中这一运动的冠军;

猿类的牙齿有着更显著的区别,猿类的犬齿虻大,臼齿扁平,与人类更相似,牙齿的进化也使猿类更善于在地面寻找食物;

由于具有了除了善于爬树外的另一生存本领,猿类的生存空间范围也更加多样;

由于大脑的发达与群居的需要,猿类的社会行为极其丰富,种群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表达更加复杂,大猩猩和黑猩猩的社会与我们人类一样都具有秩序等级严密、分工明确的特征。

猿类同样也是带给人类最多关于自身想象的动物,它们带来了电影中无敌的金刚,它们带来了传说中的野人,它们带来了最早的关于生物进化的思考,它们就是高级灵长类中的佼佼者——猿类。

猿类究竟是由何而来的?由于化石发掘得稀少,探索由猴到猿的道路同样艰难而曲折,上猿类曾被认为是由猴类进化到猿类的过渡物种,但是化石证据表明年代久远的上猿类是猿类与猴类的共同祖先。早期科学家还曾经认为猿类有可能是通过原始的兔猴科进化而来的,但是随着化石证据的不断丰富,特别是1994年通过我国发现的中华曙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猿等高级灵长类动物并不是早期所猜测的兔猴类,而是由原始灵长类中的另一支——始镜猴类进化而来的。

1994年,在中国上黄发掘出的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后来被命名为“中华曙猿”,这种猿类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而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前,世界上高级灵长类动物仅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有发现,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源自北非。上黄的中华曙猿要比在北非发现的猿类化石早800万年到1000万年,因此,有些专家认为,中华曙猿是世界上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灵长类动物的发源地在中国的僳阳,不在北非。

虽然中华曙猿的发现至关重要,但是中华曙猿仍然是猴类家族中的一员,关于猿类的起源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去填补这一长长的历史空白。

到目前为止,原康修尔猿是科学界普遍认可的最早的猿类之一,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支,人们甚至曾经认为现代的大猩猩与黑猩猩是它的后代,但是从化石我们可以看出,原康修尔猿是一种更加原始的猿类,而更加晚期的先进的猿类才是黑猩猩与大猩猩的祖先。它们与低等的灵长类动物相比体型更大,活动范围也更广,运动方式与食性也更加多样。但同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与现代猿类相比,它们不能主要以后肢行走,四肢行走依然是它们运动的主要方式,四肢较短,因此也不可能像今天的猿类一样在林间荡来荡去。通过原康修尔猿保留的猴类的原始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猴到猿的进化痕迹。

P24-27

序言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地质历史在前进,环境在转变,导致地球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生物面貌具有千变万化的差别。据科学家研究,曾在地球出现过而最终灭绝了的生物种类则远远超过现生生物的种类。可生命正是经过这种不断演化、繁衍、绝灭与复苏的循环,才形成今天这一千姿百态、繁花似锦的生物界。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类开始按自己的意识改造世界,致使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研究表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而引起的生存环境恶化,造成了物种的加速灭绝。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由于人类的因素,地球已经开始进入第六次生命灭绝的进程之中。

这套关于古代生命的丛书,以新奇有趣的分类方式,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繁荣、灭绝、再繁荣的历程进行了再现,用通俗易懂的优美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非常适合于那些想了解地球生命历史的读者阅读,各个年龄段都很适合。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北疆博物院 天津自然博物馆主任 匡学文

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是北方地区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在1922年由法国友人桑志华一手筹办的,旧址位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内。

到1952年,北疆博物院馆藏标本达20万件,为现在的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藏品基础。1952年更名为天津人民科学馆。1956年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1997年又新建了规模宏大、馆藏达40万件的大型现代博物馆,1998年竣工并向世人开放。

从桑志华来华到如今的近百年间,北疆博物院经历了西学东渐、中国近代考古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也经历了泥河湾遗址重大科学发现的历程,她将作为中西科学文化交融的结晶永世长存。

本书由吴磊著,参与本书创作的人员还有王梓宇、石磊、杨学亮、李媛、周冠琳、刘慧儒、周鹏、沙树强、杨桂英、孟旭、阎明、杨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人类/探索消失的生物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65894
开本 16开
页数 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