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天读懂中国经济(最新升级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没错,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既是后金融危机、经济开始复苏的时代,又是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动荡不明的时代;这既是资本趋向集中的垄断时代,又是国力逐渐增强的绎济大发展时代。

《三天读懂中国经济(最新升级版)》是一本紧跟经济热点全面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财经读物,从金融危机到低碳生活,从楼市到股市,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将这些热门话题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中国对策向读者朋友解释透彻。本书由卢利娟著。

内容推荐

中国楼市价格何时见底?股市是在底部游走还是即将转牛?投资。还是捂紧你的钱袋子?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为何物价上涨?为什么贫富差距会扩大?外资并购“洗牌”,本土企业如何应招?除了GDP。我们还应做点什么?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国经济如何抵御危机?后危机时代,如何抢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点?中间阶层萎缩。谁来撑起发展大旗?产业突围。中国经济未来在何方?

这本《三天读懂中国经济(最新升级版)》就是在无数人认为中国经济读不懂的情况下诞生的,简单明了、条理清晰,编者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读懂。

《三天读懂中国经济(最新升级版)》从金融危机到低碳生活,从楼市到股市,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将这些热门话题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中国对策向读者朋友解释透彻。本书由卢利娟著。

目录

第一章 读懂中国楼市: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

 中国楼市的泡沫

 中国楼市价格何时见底?

 政府的这一次调控力度到底有多大?

 保障房的供应必将加大

 中国房地产业路在何方?

第二章 读懂中国股市:绝望中或将孕育生机

 股市谜局:底部游走还是即将转牛?

 中国股市的硬伤

 巴菲特跑输大盘,“股神”还灵不灵?

 对股市说:“不买不买啦”

 后股改时代:中国股市能否再度雄起?

 拐点在哪里?

第三章 读懂通货膨胀:CH的脚步何时慢下来

 越来越强的通货膨胀?

 警惕你的收入隐形缩水

 投资,还是捂紧你的钱袋子?

 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为何物价上涨?

第四章 读懂个人收人:为什么贫富差距会扩大

 贫富差距会拉到多大?

 基尼系数、马太效应与“二八法则”

 工资上涨额度VS物价上升指数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底是否合理?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吗?

 低学历者致富将越来越难

 分配制度改革能否抑制贫富差距扩大?

第五章 读懂中国金融:狼烟四起,透视热钱“迷局"

 险象环生,中国银行业财富大量流失

 警惕美国转嫁危机

 热钱幽灵,凶猛的“经济杀手”

 国际货币多元化:人民币的博弈之道

 全球金融震荡使我国出口压力增大

 中国不能为全世界“埋单”

第六章 读懂中国外汇: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定位

 喜忧参半:庞大的外汇储备

 人民币到底是升还是降?

 经济增长放缓:都是升值惹的祸?

 黄金价格能否冲到2000美元/盎司?

 持有哪国货币最保险?

第七章 读懂本土产业:谁来主导未来中国经济

 外资能否吞并中国,掀起并购狂潮?

 外资并购“洗牌”,本土企业如何应招?

 “世界工厂”的痛楚

 透视外资、国企和民企的竞争格局

 如何看待金融风暴下的外资撤离?

 转型升级,企业存活之道

第八章 读懂能源问题:中国能源的近忧与远虑

 高能耗:中国经济发展的隐患

 危机:中国资源瓶颈亟待突围

 命脉:不能忽视的水资源匮乏

 石油:箭在弦上的“能源安全”

 垃圾资源化:中国在路上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杂音

 未来几十年能源仍是首要的挑战

第九章 读懂低碳经济:中国经济的绿色引擎

 中国的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除了GDP,我们还应做点什么?

 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否有补贴?

 “碳金融”市场,未来谁煮酒?

第十章 读懂中国大势:中国经济走势大预测

 后危机时代,如何抢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点?

 中问阶层萎缩,谁来撑起发展大旗?

 产业突围,中国经济未来在何方?

后记

试读章节

成交量萎缩,价格停涨乃至下降。对照2011年各地制订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一些城市甚至包括房地产热点城市,已经实现了目标。但从温总理最近提出“价格下降到合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来看,远未到政策预期目标。此时此刻这种“半渡”局势,如果受某些因素影响而松懈调控决心,反倒可能造成难以预估的被动。

比如,多地释放“可售住宅存量创历史新高”、“土地招拍挂流拍”等消息,一些舆论宣称房价的拐点已经到来,某些专家频频质疑调控政策。从以往的调控历程来看,这是各利益方激烈博弈的表现,也是调控最容易夭折的艰难时刻。面对于眼下复杂而敏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深入,直至取得预期的成功,有赖于以下问题的解决。

面对房地产业的动荡,许多人看不到一个稳定的态势,于是许多人都把注意放在政府调控的力度上。“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可是怎样判断政府这次的宏观调控力度呢?政府未来的调控方法到底还有多少呢?

提一个概念大家都会很清楚:次贷。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人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账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美国人问什么要发展次级贷款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吗?

当然美国人明白,他们对自己的经济体有信心;虽然事实不是如此,最后也有美国政府绑架全世界人买单了。

究其原因这是美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方面保证了美国上升中的中产阶级对住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在房地产生产中追求高效益、高收人。

归结到这一点,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节方法就很明白了。

首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房地产调控的方向,笔者认为不会改变。不能用价格的指标来权衡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应该用实际的需要来权衡我们产业的发展。

其次,从制度上人手,对房地产进行大动刀。现在的中国经济结构出了问题以后,就只能依靠房地产。房地产一旦出问题以后,你依靠什么?所以整个是一个局,这个局纠结的关键有体制问题,分税制即使改变,假定五五开,这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这个套越结越紧,很难打开。我们就要学习美国的房产改革,从制度上人手,把“济富”变成“济贫”。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个人信用贷款来刺激消费,虽然国家可能要冒着为他们承担违约的风险。

再次就是,依靠市场,做好环节细节。国内外理想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就是这个国家或城市的平均家庭收入6~7年能买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要实现这个目标,总体上要抓好“供求平衡、土地价格、税收分量、金融杠杆、配置格局”等五个房地产调控的关键环节。

例如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保障房建设。政府就是要采取五个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一是公事公办公建公管;二是服务对象明确;三是开工率、竣工率和配套率同步推进;四是避免两个“黑洞”;五是实现投融资平衡。

总之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只要做,办法总会有的。

最后就是在开放房地产风险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出现重蹈前人覆辙。监管机构要站在市场身边。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目前,银行监管机构不仅要加强国内监管,还要根据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新情况,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共同的监管框架和共同的风险处置方法,通过国际合作,来防范一国出现的金融问题和危机扩散到其他国家的危险。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监管机构必须要站在市场的身边。

在金融安全和开放速度之间进行权衡,把握好资本市场的开放速度,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资本项目的放开一定要慎之又慎。这对面临转型的中国房地产,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事实上,美国的解放次贷人民之路,还真是不得不走,不能不走。我们就是要做好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但不能因噎废食,耽误了我们房地产业的远大前程。P10-12

序言

一场席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关注经济,不论是“次贷危机”、“债务危机”还是“通货膨胀”,抑或是“加息”,凡是和经济相关的词语,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2012年已经到来,金融危机也早已在2009年的时候走向了终点,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就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说夸张一点就是全球经济像是被“小男孩”肆虐过的广岛一样,虽然所有的国家和政府都在努力,但是想要短时间内恢复甚至是有一个大的发展,很明显是不现实的。记得在20lO年的时候,世界经济之所以还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和印度这些新经济体在发挥作用,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似乎也陷入了众多的麻烦之中,股市大跌、外贸企业频频倒闭、温州信贷危机、通货膨胀……无数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想要了解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读懂经济。许多人说经济就像政治一样是读不懂的,尤其是中国经济,因为股神巴菲特就曾经说过自己读不懂中国股市。难道中国经济真的就这样难懂吗?绝对不是,这本《三天读懂中国经济》就是在无数人认为中国经济读不懂的情况下诞生的,简单明了、条理清晰,编者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读懂。

既然是要解读中国经济,当然不能直白的说教,估计除了专门做研究的,没有人会喜欢一本专门说教的书,所以这本书在最初的定位上,就是直白易懂。当然,直白易懂还不够,还需要案例,而这些案例就是时下所有人都关心的经济生活的热门话题,将这些热门话题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然后再逐层分析,抽丝剥茧。

当然,一本书不是在一天两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的,中国的经济也不会因为编者在编写书籍就停滞不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和经济数据的时刻刷新,出版单位编校、印刷需要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本书的时效性。时效性的缺憾在所难免,有鉴于此,出版单位邀请笔者持续关注中国经济,希望编者持续修订改版这本书,以保持本书的与时俱进。编者欣然应允,也乐于看到本书每年都能修订出版,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对于经济学来说,环境永远是在变化的,不变的只是那些可以讲得明白的基本道理和分析模式。假设,当读者朋友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对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个算得上是清晰明朗的认识,尤其是如果能受益于本书中这些道理和分析方法,在面对时刻刷新的经济数据和接踵而来的经济事件的时候,能够透过抽象的数据看清实质,再结合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判断,那么作为编者,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本书我编得很成功,因为读者学到东西了。

这样一本涉及范围如此广泛的经济类通俗读物,要说一点缺陷没有,必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中国经济,同样如此。最后,我们欢迎读者对书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指正和批评。

卢利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天读懂中国经济(最新升级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利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33099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