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勋编写的《义正词严: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该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图书 | 义正词严(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共和国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曾勋编写的《义正词严: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该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义正词严: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为该套丛书之一,它汇集了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20个。如:中国将美国告上联合国;周恩来任命伍修权任团长;伍修权辛辣嘲讽蒋廷黻;中国代表团惹恼杜鲁门等。 《义正词严: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由曾勋编写。 目录 一、中国严正控诉美国暴行 毛泽东说:别了,司徒雷登/002 周恩来严正警告美国政府/010 周恩来致电赖伊控诉美国暴行/015 中国将美国告上联合国/022 中国民主党派谴责美国暴行/027 二、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任命伍修权任团长/034 周恩来设宴为代表团饯行/039 代表团赴布拉格办理签证/044 伍修权在纽约机场慷慨陈词/049 代表团正义凛然步入联合国会场/053 三、安理会响起新中国声音 伍修权在安理会上控诉美帝暴行/058 伍修权辛辣嘲讽蒋廷黻/068 伍修权再次怒斥美国暴行/072 中国代表团会外摆战场/077 国内各界声援中国代表团/082 四、中国代表团震撼全世界 伍修权在北京机场发表演说/090 代表团回国受到热烈欢迎/097 中国代表团惹恼杜鲁门/102 毛泽东说不惧美国核威胁/108 联大印发伍修权发言稿/113 试读章节 1950年11月16日下午,燕京大学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工会分会举办教员座谈会,大家交换对于美国的认识意见。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教授、讲师、助教60多人,会议气氛非常活跃。 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都根据亲身的体会,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尤其着重讨论了美国对华的文化侵略问题。 美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问题,在燕大是个比较模糊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在座谈会上,一位名叫聂崇歧的教授说,既然美国人来中国传教、办学校是出于好意,为什么还要强迫中国人把这些写在不平等条约上呢?而且中国人也很难断定哪一个来中国的传教士或“教育家”跟美国国务院不勾勾搭搭。 接着,座谈的中心很快转到司徒雷登身上,大家认为只要把司徒雷登的真面目弄清楚,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我们认识美国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本质。 在这次座谈会上,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司徒雷登表面上道貌岸然,看起来虽不像歪戴帽子,屁股上插只手枪那种特务匪徒,实质上他不但是美国文化侵略的先锋,而且还是美国对华政治、经济侵略的参加者。 座谈会提到的司徒雷登不是别人,正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曾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美国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于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他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 抗战期间,司徒雷登十分敬仰毛泽东。从一些参观延安归来的美国人口中,他了解并赞赏共产党的民主、廉洁和勤奋。 194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对南京解放后将面临的诸多涉外问题给予明确指示: 对驻在南京的原各国大使馆、公使馆,军 管会及市政府要以双方没有外交关系为理由, 不承认他们的外交地位,不和他们发生正式的 外交往来。对他们的馆舍和人员安全,要给予 保护,不得侮辱。 考虑到外交的敏感性,中央军委随即指示,南京现为各国大使馆、公使馆所在地区,一切有关外侨事情的处理必须事先请示,不得擅自行动,严防敌特和外国间谍的挑拨。 当时,黄华被派到南京市任军管会外事处主任。黄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义正词严(新中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共和国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曾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26566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9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24 |
宽 | 153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