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骨干力量,由杜石然先生领衔用三年时间编写的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经典著作。数十位中国科学史界的顶级人物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或为本书编写提供了资料和修改意见。本书是集体智慧结晶,由名家执笔、精心雕琢,书中内容详而不繁,约而不漏,论述严谨。本书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以来一直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指定教材和优秀普及读物。本书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由东京大学出版部出版发行。现在重新出版这部著作,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科技文化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选修课“中国科技史”的教材,也可作为科技史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普及读物。

内容推荐

杜石然和范楚玉等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时代先后顺序综合论述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专著。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给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体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发展自身内在规律的分期阐述。对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农、医药、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地图、建筑、机械、制瓷、造纸、桥梁……)各个方面的杰出成就,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比较文化史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说。对我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滞后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目录

第一章 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一 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 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三 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四 原始工艺技术

 五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六 原始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一 奴隶制度的出现与科学技术

 二 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 农业生产技术

 四 手工业技术

 五 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六 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七 初期的医药学

 八 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一 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 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三 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四 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始兴建

 五 《考工记》——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

 六 《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七 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八 地学著作的出现

 九 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十 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一 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 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三 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术的成熟

 四 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五 数学体系的形成

 六 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

 七 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

 八 造纸术与漆器工艺

 九 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

 十 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

 十一 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一 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二 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三 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

 四 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五 地学的新进展

 六 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七 炼丹术和化学

 八 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

 九 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十 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

 一 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三 冶金和纺织技术

 四 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

 五 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

 六 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

 七 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

 八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

 九 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十 中医药学的进步

 十一 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

 十二 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一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 火药和兵器的进步

 三 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

 四 雕版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五 卓越的科学家沈括

 六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七 数学的辉煌成就

 八 天文学发展的高峰和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

 九 地学与水利建设

 十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十一 瓷器和冶金的进展

 十二 建筑与桥梁技术

 十三 纺织技术

 十四 中外科技交流

 十五 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一 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二 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

 三 先进的冶金技术

 四 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

 五 “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引进

 六 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

 七 商业数学与珠算

 八 声学知识的新发展

 九 传染病学和外科的成就

 十 地方志的科学价值

 十一 明末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

 十二 “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一 没落中的封建社会

 二 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影响

 三 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人的政策和态度

 四 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五 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人后取得的成就

 六 其他科技成就

 七 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近代的科学技术

 一 近代中国的社会

 二 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人

 三 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人

 四 各种技术知识的传人

 五 西方医学知识的传人

 六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

 四 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后记

修订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金秋鹏//周世德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00018
开本 16开
页数 4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092
丛书名
印张 3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