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晋唐楷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史论丛书 |
内容 |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史论丛书·文集:晋唐楷书研究》由楷书这一书体在传统书法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是书法发展流变中的一个重要关捩,对它的研究也是书法史研究中应有的大问题,从魏晋至唐代是楷书艺术由发展到成熟并达到高峰的主要历史时段,由无数书法名家和普通写手创造了丰富的书法资源,它们以刻石与墨迹形式构成了主要的两个大类。其中,既有唐宋以来代代相传的经典范本,也有自明清、近代以来被发现的新材料。这些资料远未被当代书法界充分利用和研究,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楷书这一书体,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诸如楷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独特审美性、楷书种类的划分与梳理、楷书风格的类型与流派、楷书与其他书体的区别与相互影响、楷书创作在新时代书法创作中的意义等问题,我们希望这些有意义的课题能通过这次展览与学术研究取得有益的进展。 目录 梁培先“笔阵”之殇——“笔阵”一说的观念来源、变迁以及历史中可能失却的记忆 梁少膺《曹娥碑》考 王晓光从新出简牍墨书看魏晋楷书的形成--兼论六朝楷书在唐铭石书上的确立 姚宇亮古老的楷书--兼论锺繇书艺 冉令江汉末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发生及其流变考论 王广瑞试论晋代楷书的特点及其成因 王祥北“触笔”在楷书中的体现--以《吐鲁番墓砖》和褚遂良楷书为例 王菡薇南朝写经之于楷书研究——以三本宋、梁、陈写经为例 王连富苏晓敏北派书法与颜体形成 蔡显良对唐代楷书笔法渊源与传承的再认识 孙鹤论楷书在唐朝繁盛的原因 翁志飞瑶台婵娟不胜绮罗--略论褚遂良的楷书 王守民唐李邕在滑州前后期书法审美转变 庄辉颜楷成因探寻辨 蒋培友徐浩楷书地位:盛、中唐楷书的开拓者 李惠斌北宋“颜体”书风考论 崔伟论何绍基对晋唐楷书的取法与 张鹏楷书结构体式的演变 附录 西川宁文姚字亮译“诣鄯善王”墨书--现存古老的楷书 西川宁文姚宇亮译楷书的形成 一据敦煌、楼兰、吐鲁番出土文书对4至6世纪书法的解明 西川宁文姚字亮译有关北魏天安元年曹天度造塔铭的研究 精彩书摘 具备了前人铺垫下来的基础,后代在形一势问题上的具体阐释就得心应手许多了。及于隋唐时代,中国书法关于形一势问题的论述已趋于完整配套。隋代智果《心成颂》这篇比较可信的隋唐书论明确表现出对于点画形体的注意。如“潜虚半腹”条目:“画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见罔’‘月’字是”;“覃精一字,功归自得盈虚。向背、仰覆、垂缩、回互不失也”;“分若抵背”条目:“谓纵也,‘卅一册’之类,皆须自立其抵背,锺、王、欧、虞皆守之。”一般认为,《心成颂》主要讨论汉字的结构问题,但仔细阅读原文则不难发现,它所讨论的是点画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组织造型问题。并且,如“向背、仰覆、垂缩、回互”等词汇既可理解为点画的“形”,也可理解为点画的“势”。这说明,及于隋唐时代,“势”与“形”的偏重现象得到了纠正,“形‘势”并提或直接以“形势”连称的形式讨论书法中的相应问题已成为了事实。从古代书论的历史展开来看,《心成颂》-文有两点值得特别重视:其一,用以描绘书法之形一势问题的专业语汇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书论。如开合、仰覆、留放、向背、垂缩等词汇的使用,使得具体可证地描绘书法中的相关问题成为了可能。其二,文中所言“锺、王、欧、虞皆守之”,则告诉后人,及于隋唐之际的欧阳询、虞世南书法中已明确地体现了这种将“形”与“势”集中讨论并付诸实践的倾向。 隋唐之前的书论虽然常以“两仪生四象”“人文本乎天文”等笼统性的概论打头,但论及书法中具体的事项总离不开形和势。而这两个概念的运用,应是“势”早于“形”。今天我们确信的隋唐之前的书论,在讨论“势”的问题时呈现出二种情况:一是以“势”为名,主要讨论书体的历史沿革、变迁,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序》。在此“势”可以理解为趋势,即字体变革的趋势。与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二是主要讨论书法中的“势”,也触及到“形”的问题,但“形”附庸于“势”、无独立的阐释意义。如东汉蔡邕《篆势》、崔瑗《书势》,侧重点在于书法中的“势”的问题。比如《篆势》中“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书势》中“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类似的语句主要描绘的是篆、两种字体“势”的处理问题,意象性的描绘说明的还是“势”。不过,其间已经蕴含着以意象指代书法点画形体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其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得到了延续,如《四体书势》讲隶书:“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卫恒的描述固然也谈到了隶书中“形”的问题,但比喻粗廓、语言模糊,难辨其具体所状之形。一般的书史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汉晋时代四六文比况奇巧的文体所致,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应该与当时书法概念、语言系统的不够完备有关。因为,撇开那些意象性的词汇,这个时候用来描绘书法点画形体的只有方圆、规矩、短长、纡放等几组有限的专业词汇;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的书家和书法研究者对于“势”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形”。而离开具体可征的“形”,只谈论那个不容易捕捉的“势”,其结果只能是越谈越虚、越谈越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晋唐楷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史论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书法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荣宝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312093 |
开本 | 18开 |
页数 | 4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3.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8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