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
内容
编辑推荐

王静,崔红编著的这本《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在新课改创新教育的前提下,介绍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实施的策略,并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所以这也是教师创新实践策略实施的主要环节;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开展,才能使得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在改革中创新。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辛勤的教师们有所帮助,能对教育创新实践策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内容推荐

现代教育需要创新,时代呼唤我们的教育要创新,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们理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实践教育中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并创新。《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中的30个策略围绕新课改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释。

《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由王静,崔红编著。

目录

策略一:确定研究课题策略

策略二:确立研究变量

策略三:提高研究效度

策略四:创新教育目标

策略五:灵活把握教材

策略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策略七: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策略八:以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策略九: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策略十:把评价融于教学过程策略

策略十一:综合评价学生发展

策略十二:课堂教学要灵活

策略十三:教学方式要独特

策略十四: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

策略十五:课堂教学要创新

策略十六:课堂教学要和谐

策略十七:开拓知识视野

策略十八:勇于发现新事物

策略十九: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策略二十:激发学生的渴望心理

策略二十一:关注课间文化

策略二十二:注重学习疏导

策略二十三: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

策略二十四:教育学生方法要灵活

策略二十五:关爱学生

策略二十六:发现学生的亮点

策略二十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策略二十八:“启发式”教学

策略二十九:在游戏中教学

策略三十:付诸行动,探索教育

试读章节

一、意义

(一)教育目标及其创新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的统称,是教育行为所预期的结果。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即任何教育活动都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而展开。

教育目标创新是指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21世纪变革的需要,结合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对教育现行目标进行检查、反思、加以革新,使它更加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为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提供正确的导向。根据这一认识,教育目标创新应该把握好如下几点:

1.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目标的确定必然反映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时代不同,教育目标就会不同。现代教育目标,必然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知识产业在经济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日益广泛、深人。这样一个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什么要求呢?概括一句话,那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造素质。这是最为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要肩负起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特殊使命。这些要求,反映了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应该成为教育目标创新的主要内容。

2.结合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教育目标的确定,还必须反映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与个性发展的要求。研究表明,个人之间在身心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上有差异。例如,能力、创造力的表现类型不同,兴趣、爱好、专长不同,气质、个性的特点不同,等等。由于这些差异,使个人在反映社会要求和实现自身发展上表现出多样性,因而,个人在教育目标上也反映出多样性。所以,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重视结合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如果忽视和轻视了这一点,教育目标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最终落空。

结合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承认和尊重个别差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目标定位和实现要求上打破整齐划一、模式一律的格局,鼓励多样性,支持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的倾向。不准别人脱颖而出,谁一冒尖、一先进,就孤立人家,把人家挤压下来,以为这样大家都“公平”了、舒服了,殊不知这是扼杀优秀人才、否定先进事物的极其错误的行为。如果让这种现象泛滥作祟,还谈什么创新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要求完全切中了教育的时弊,切中了教育目标定位和实现要求上的时弊,是合乎教育目标及其创新规律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中的重要一条就是不搞“一刀切”,不搞“模式化”,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选择和确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要求。如有的可以成为科技方面的人才,有的可以成为文艺方面的人才,有的可以成为管理方面的人才,还有的可以成为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有的可以发展快一些,早日成才,早为社会做出贡献,而有的可能发展慢一些,大器晚成。   总之,在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研究和结合好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目标创新的一项主要任务。

3.对现行教育目标进行革新

关于教育目标,党的教育方针及各种有关的教科书,都有一定的、一致的规范表述。总的来看,是合理的、全面的,特别是“四有”和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反映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存在着不可小视的不足,那就是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忽视。从现实教育的结果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全面、系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不差,在国际教育评价中位居先进。明显的不足是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不足,使我们的教育质量在总体上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严重影响着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影响着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民族能否尽快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教育目标的创新中,必须重视这一不足,努力从革除这一不足开始,加强和重视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在这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为我们提供了依据,那就是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重点。所以,一定要找准教育目标中存在的不足,革旧图新,把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P18-20

序言

卢梭说:“有些事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事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面对新课程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首先应成为研究者,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转变教育思想,突出教师发展,使教师步入与新课改一起成长的快车道,让教师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与科学发展。同时让新课改走进教学工作和生活,不断深入地体味育人真谛,谋课改策略,抓创新实践,促实验成效,相信我们的学校工作也会因课改的探索实践而显得更精彩。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树立科学的教研观,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教学问题,课题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正所谓“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教师要排除“课题研究高不可攀、不知从何下手”的模糊认识,从而对课题研究以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带动课题研究,为教育的创新实践工作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另外,教师还要树立新的评价观,真正明确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即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与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把“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要点。解决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原则、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和怎么评等相关问题,使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互相推进,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编者王静与崔红在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与看法,因此共同合编了《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

王静2008年荣获“中国民办教育管理杰出人物”;2010年荣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所在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学研究,已成为全国特色学校,荣获“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及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文学社”。学校范仲淹文学社社刊2009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最佳电子校刊一等奖”;2010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最佳社报刊特等奖”。文学社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曾与孙荣先一起创作了《范仲淹与现代学子》(中国文联出版社)、《保护绿色家园》(原子能出版社)、《平民哲学家王艮》(天津教育出版社)、《盐民诗人吴嘉纪》(中国文联出版社);准备编辑出版《学生高考心理指南》、《王艮吴嘉纪诗文选读》等校本教材。还和王田永合编了《给学生的100个经典故事》;和王昭珺合编《教师应避免十大教学误区》;自己编写了《春风化雨润心田——让学生信服自己》、《怎样开发校本教材》等书籍。

崔红,中共党员,2011年任范仲淹文学社社长,第8、9届“叶圣陶杯”均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催开学生心花》在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曾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奖。

本书在新课改创新教育的前提下,介绍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实施的策略,并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所以这也是教师创新实践策略实施的主要环节;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开展,才能使得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在改革中创新。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辛勤的教师们有所帮助,能对教育创新实践策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全社会呼唤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创新实践的策略,培养创新型的专业化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编者

后记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日趋明显。在这个新时代,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现代教师和现代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现代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只有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高的国情,必须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精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精神。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并超越,只有善于创新的国家、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作为教师创新实践的技能修炼,不但阐述了课题研究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而且也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也很重要;希望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此一并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本书编写和出版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师创新实践的30个策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静//崔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437212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5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8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