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突围--拯救纸醉金迷的世界货币体系
内容
试读章节

第六章 为什么发明纸币却瘦了自己肥了外人

在纸币发明国发生的纸币亡国和弃纸币兴国的故事证明了什么?是否可以证明纸币是没有必要的呢?但是,为什么纸币在中国失败之后,却在全世界兴起,以致在20世纪把铜铁等贱金属彻底驱逐到辅币地位,更把金银等贵金属干脆剥夺了货币资格呢?而在征服全世界之后,纸币最终又回到中国成为了主币,为什么非要“出国镀金”才能“回国效力”呢?官府是扼杀中国纸币的凶手

我们在讨论明朝选择白银作为主币的原因时,提到白银适应了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货币需求。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认为纸币在中国出现得太超前了呢?事实上不应该这么认为,因为纸币在中国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北宋时期领先全世界应该是公认的,而当时的西欧还在中世纪的漫漫长夜里挣扎。中国的城市里手工业发达,像四川成都的蜀锦织造业从汉朝开始就十分兴盛,以致政府在成都设有专门官员管理这一产业,成都因此被称为“锦官城”。三国时,蜀国的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蜀锦贸易。唐代以后,蜀锦远销海外,到北宋则建立成都锦院。不仅如此,四川还盛产盐、茶,并且都销往全国乃至出口。手工业中心加上鱼米之乡,经济繁荣程度可想而知。在这个中心城市里,商务往来必定频繁,投资机会必然众多,投资者融资需求一定旺盛,内部因素使交子的产生变得顺理成章。更有外部因素成为诱因。当时四川通用铁钱,铁钱价值低,因此同样金额重量更大,导致商旅极其不便。市场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就会有头脑灵活的投资者想出办法满足需求以便从中得利,于是促成交子产生。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符合经济规律的。

如果要说哪里不对,那一定是政府的问题。本来,私交子的流通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偶有准备金率过低的交子铺户因为无力承兑而倒闭,但是波及范围并不大,通常仅限于工商业者群体。在受到市场惩罚之后,剩下的交子铺户势必更加谨慎经营,这实际上是一种市场机制的自然调节作用。市场经济从来都不保证所有人都会盈利,正如它从来都不保证所有人都会亏损,否则就不能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正是用奖优罚劣的方式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比如倒闭交子铺户的店铺、员工等经济资源一定会通过市场转移给其他人,其他人会继续经营,而破产者可能会以打工仔身份就业,其才能也不会被浪费掉。这些可以由市场调节的事情,不用政府介入,除非当事人提出诉讼,那就依法裁决。欠债就还钱,资不抵债就破产,恶意欺诈就罚款坐牢,如此而已。更进一步,如果确有加强监管的必要,应该是强行要求交子铺户有充足数量的准备金,同时限制他们从事高风险投资,这样政府就始终是一个裁判的角色。

问题在于,当时北宋政府目的不纯,他们嫉妒民间金融业者的高利润,于是滥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与民争利。也就是说,政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最后的混乱和崩溃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官交子取代私交子之后,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不再是建立在当事人自愿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带有了强制性,具有了无限法偿性质。所谓无限法偿就是指一国货币在国内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任何时间任何人用任何大小的金额进行交易支付,任何国民都不得拒绝接受。因此官交子不是市场机制的产物,而纯粹是行政命令的结果。

更为致命的是,北宋政府人为扩大了交子的流通范围,把仅主要在工商业者之中流通扩大为在全社会流通。我们特别要看清一点,交子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经济的产物,如果仅仅在工商业者或城市之中流通,就没有大问题,因为工商业经济并不是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  一旦把流通范围扩大到全社会,事实上就把交子这种只适合于工商业经济的新事物强加给了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而在当时中国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然农业经济并不需要交子这种纸币。换言之,私交子并不超前,但是北宋政府强行发行官交子就大大超前了,这是一个揠苗助长的弥天大错。正是由于政府纸币超越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所以它必然失败。

中国历史之中恰好有一个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可以证明以上观点。在清朝初年顺治皇帝终止短暂的纸币发行之后,有190多年没有发行纸币。清朝的社会经济就像历次改朝换代之后一样,经历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人口回升、重新繁荣等过程,与北宋自然产生交子之前别无二致。只是清朝由于白银丰富,抵消了纸币的部分优势,使得清朝民间纸币姗姗来迟,但该来的一定会来。清朝初年,经济恢复不久,即有当铺、钱庄等发行的银票,不过这还只是本票性质的,即由出票人自己承兑的票据,承兑机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直到19世纪20年代,由于贸易金额增大,白银也越来越显得笨重,加上长途运输被抢劫的风险很大,雇请镖局成本巨大且也不保险。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民间应运而生一种叫做票号的金融机构,经营汇兑业务,其中山西票号天下驰名。票号发行会票,这就与唐朝的飞钱和北宋的早期交子类似了。然后,又经过与交子类似的发展历程,会票逐渐进入流通领域,成为部分信用纸币,就像私交子一样。票号的会票加上钱庄等其他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银票和钱票形成了清朝的民间纸币。我们看到,在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朝政府发行官方纸币以前,民间纸币的流通对中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危害,更多的是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没有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这就是因为民间纸币的流通范围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自然而然地限制在了工商业者和部分城市居民之中,只有他们才便于经常与金融机构打交道,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自给自足的农民不会经常与设在城市里的金融机构打交道。

这种和谐状态随着1853年清朝政府发行官方纸币而骤然改变。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而后迅速向北发展。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队伍壮大至50万人。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更名“天京”,定为国都。随即太平军展开北伐和西征,其中北伐军一度杀进直隶,威胁北京。而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黄淮一带又爆发了捻军起义。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清王朝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镇压南北呼应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朝政府发行了“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从而突破了世世代代坚守了190多年的纸币禁条。而且,由于军情紧急,所需军费甚巨,发行量很大,三四个月之间就发行了一百多万串,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虽说这些纸币不是无限法偿,但是由于老百姓很难兑现,所以几乎就成了事实上的无限法偿。但是,纸币的市场购买力是无限法偿管不住的。咸丰六年,“户部官票”贬值到只值铜钱八九百文,咸丰九年则大幅贬值到二三百文。这还是在政府强制力最强的北京,出了城就更低了。北京城外的农民由于害怕被强制接受纸币而不愿意把粮食运进城里贩卖,结果城里的粮价比城外高出一倍,一墙之隔恍如隔世。(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农民宁肯放弃庞大的城市市场,也不愿意接受纸币,是因为害怕收到的纸币贬值。但是,他们却乐于接受规范的铜钱,事实上当时以铜钱计算的粮价并无多大变化。这就说明农民不愿把自己创造的实物产品用来交换信用度不高的、自身没有价值的纸币,只愿意交换货真价实的金属货币。这等于说,如果非要农民接受纸币,他们一定会索取非常高的价格,那是他们在吃过纸币苦头之后的必然选择。换言之,农村市场上的纸币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

P58-62

目录

第一篇 看清“纸”醉金迷的当今世界 / 001

第一章 为什么世界经济繁荣是虚假的 / 003

 印钞机的驱动力来自政治 004

 尴尬的比较优势教条 009

第二章 滴血的西方金融“纸”霸权 / 012

 殖民主义的血腥“奋斗” 013

 空前的全方位征服 015

 霸气是怎样炼成的 017

第二篇 “纸”从哪里来 / 023

第三章 纸币是民间谋利者的创造 / 025

 纸币是民间谋利者的创造 025

 假公济私的纸币国有化 028

第四章 多少王朝为“纸”而亡 / 032

 纸币亡国的奥秘 032

 纸币亡国古今同理 037

第五章 长寿王朝的“纸”纠结 / 043

 明朝长寿在于弃“纸” 043

 明朝之亡与纸币无关 050

 大清兴亡纸币有责 053

第六章 为什么发明纸币却瘦了自己肥了外人 / 058

 官府是扼杀中国纸币的凶手 058

 东方不亮西方亮 064

第三篇 热战和冷战轮回的“纸”时代 / 071

第七章 金本位制一失足成千古恨 / 073

 蛮不讲理的无限法偿 074

 经济危机驱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077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是“纸”危机 080

 西方纸币泡沫摧毁圆明园 085

 “纸”仗人势,喧宾夺主 088

第八章 战争是金本位制的命运主宰 / 090

 和平让国际金本位制苟延 090

 战争令国际金本位制雪崩 096

 短命的国际金本位制打折复辟 100

第九章 为什么二战是一场货币热战 / 106

 祸起纸币的二战 106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10

 来得容易去得轻松 114

第四篇 拿什么消弭中国和世界的“纸”祸 / 117

第十章 为什么纸币能夺了黄金的王位 / 119

 致命的魅惑 120

 支撑纸币的真正力量是什么 123

第十一章 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什么 / 126

 金融危机那点秘密 126

 房市是股市的风向标 129

第十二章 凯恩斯主义为什么出了大问题 / 132

 击中凯恩斯主义的要害 133

 谁才是消弭金融危机的真正救世主 139

 重整河山靠生产 142

第十三章 为什么我们的工资涨得慢 / 145

 “慢涨”怪象是“挤”出来的 145

 “挤”不动的大自然 148

 数字里的来龙去脉 151

第十四章 中国崩溃论为什么总是落空 / 158

 “不要白不要”的西方大礼 159

 投自己的资,让洋人说去吧 163

第十五章 中国接手金融霸权就将衰落 / 167

 最后的疯狂 168

 美元崩溃的风险和人民币所谓的“机遇” 176

 一张纸压垮超级大国 179

第十六章 让世界货币体系脱胎换骨 / 186

 货币体系灵魂的涅槃 186

 让黄金制约政府 191

 砸碎无限法偿特权 195

 创建世界元 199

结语 从欧元命运看世界向何处去 / 205

参考文献 / 211

序言

在2010年6月写成的《富国阳谋——看穿中国与西方经济比拼之迷局》一书中,我谈到:“欧洲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主权债务危机,这一危机就像是更大的灾难,也就是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热身运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根导火索,引爆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因为人们会想,既然欧洲国家债务过多就会出现违约风险,甚至导致欧元崩溃,美国就会例外吗?虽然美国坐拥美元发行权,似乎可以随便印刷,但这种做法对美国经济来说也是毁灭性的……回想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前,人们不也是歌舞升平的吗?人类就是这样,只有当灾难真正降临之时,才相信现实,并开始逃命,但往往却为时已晚。”

 而今看来,事实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2011年4月1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政府债务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为“负面”,这是自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的第一次。这表明二战以来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动摇了,美元信用出现破产苗头。

2011年8月6日,就在美国国会两党在国债破限问题上为了党派政治私利而上演惊险闹剧之后,标准普尔公司宣布下调美国国债信用评级,从AAA评级下调至AA+,同时把美国信用前景维持在“负面”,这是自1917年评级机构诞生以来美国国债信用等级首次被调降。这一爆炸性事件意味着美国目前国债信用水平长期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其他发达国家,而且在未来两年内信用评级还可能会再次下调。

评级信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袭击了全球资本市场。2011年8月9日,新的一周伊始,全球股市集体高台跳水,酿成股灾,又一个“黑色星期一”诞生。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3%,连经常独善其身的中国A股市场此次也随波逐流跟着一起狂泻,上证综指跌幅达3.79%。与此同时,与经济预期息息相关的纽约油价也暴跌3.81%。关键是从此以后,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变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任何风吹草动,例如传闻法国信用评级被下调、高盛下调美国经济增长率等利空消息都导致暴跌,动辄几百点。大相径庭的是,避险资产黄金的价格开始暴涨,从8月9日股灾前的1650美元左右,到8月22日已经飙升至接近2000美元。种种迹象表明,灾难性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拉开序幕。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投资者的反应过于敏感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似乎不太正常,美国评级虽然是第一次调低,但美国国债总额逼近GDP已经早就被投资者看在眼里,评级降低并不出乎意料之外。况且美国已经上调了国债上限,并没有违约风险。其实,怪不得投资者神经脆弱,因为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做了美国债务危机的“热身运动”和“导火索”。正是投资者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长期担惊受怕使他们对于更具毁灭性的美国债务危机十分恐惧,一旦出现危机爆发的一点点苗头,他们就会作出激烈反应,以便在第一时间逃离资本市场,涌入黄金市场,从而保证自己的财富安全。这其中,最为坚决的毫无疑问是那些大机构投资者,因为他们对于美国债务危机的灾难性后果最为心知肚明。也正因为做空主力是大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的震荡才会变得如此的疯狂。

不过,到目前为止,许多人还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并不认为会有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大的经济灾难即将来临。可能是因为世界上还有格林斯潘和伯南克这类高居经济学名人堂的印钞机万能论信仰者,许多所谓的经济学家也变成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乐观派,因为他们觉得金融危机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各国开动印钞机就轻而易举地“战胜”了2008年那一次,再来几次,也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主权债务危机也并不可怕,政治家们总会在最后关头想出办法化险为夷。普通人特别是大多数中国人更是觉得金融危机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中国经济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也十枝独秀。  然而,这种局面正是促使我写作这本书的原因,因为任何灾难都会由于人们的麻木不仁而变得更加危险,破坏力更大。在动笔写这本书的时候,美国债务危机还不见踪迹,而在书稿即将杀青之际,美国债务危机的阴影已经逐渐显露端倪。

当务之急,人们迫切需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即将面临一场大灾难,这场大灾难是由于人类误入了一条依靠排斥金属货币、滥发信用纸币来追求经济发展的货币歧途,换言之,现行的世界货币体系根本是错误的,正在滑向巨大的灾难。为了避免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灾难,最终的世界货币体系必须要经历_场熊熊烈火的痛苦煎熬,才能够浴火重生,踏上新的健康发展之路。

本书首先从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虚假繁荣状态切入,剖析这种虚假繁荣的本质和它之所以能够长期苟延残喘的根源。然后,为了让读者能够洞悉人类误人货币歧途的来龙去脉,我们将一起穿越历史,回到纸币诞生之初的北宋王朝。我们将从那里开始,展开世界货币发展的千年画卷,以全球化的视角,不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史实进行综合解析,从中寻找导致货币歧途的蛛丝马迹。

我们还将对一系列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纸币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失败?纸币为什么能够在西方站稳脚跟?凯恩斯主义的致命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说纸币超发使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为什么不灵?中国为什么出现国富民穷的经济怪象?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总是失败?为什么美国如果QE3只会把自己的坟墓挖得更深?等等。

当然,我们还将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命运作出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预测,并对美元体系崩溃之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构建提出系统的建议方案。最后,我们还将从欧元的前途命运问题人手展望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谨以此书献给先父黄道举先生(1939~2010),一位公认的“老好人”,在与癌魔顽强搏斗整整一年之后逝世。父亲在弥留之际告诉我“只有全力以赴不怕失败勇敢去闯出一条路才能成功”,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宝贵遗产,我将永远以此为座右铭。

内容推荐

黄伟编著的《货币突围——拯救“纸”醉金迷的世界货币体系》首先从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虚假繁荣状态切入,剖析这种虚假繁荣的本质和它之所以能够长期苟延残喘的根源。为了让读者能够洞悉人类走入货币歧途的来龙去脉,本书从北宋王朝纸币诞生之初开始论述。同时以全球化的视角,不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史实进行综合解析,从中寻找导致货币歧途的蛛丝马迹。

《货币突围——拯救“纸”醉金迷的世界货币体系》还对当下读者一直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例如:纸币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失败?纸币为什么能够在西方站稳脚跟?凯恩斯主义的致命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说纸币超发使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为什么不灵?中国为什么出现工资涨幅远远落后于GDP涨幅的经济怪象?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总是失败?为什么美国如果QE3只会把自己的坟墓挖得更深?为什么中国获得金融霸权反而会走向衰落?等等。

本书还将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命运作出合乎逻辑的解析和预测,并对美元体系崩溃之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构建提出系统的建议方案。最后,本书将从欧元的前途命运问题入手展望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

你是否想过,现在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可能是一种虚假繁荣?你是否发现,世界经济的泡沫,与现行世界货币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我们回到中国最早纸币“交子”诞生的年代,同作者一起拨开这重重迷雾。

凯恩斯主义的致命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说纸币超发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隐因之一?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为什么不灵?为什么中国出现工资涨幅远远落后于GDP涨幅的经济怪象?

所有灾难都会由于人们的麻木不仁而变得更加危险。现行的世界货币体系正在滑向巨大的灾难边缘。世界货币体系只有经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够浴火重生。

货币发明之初对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究竟是什么导致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黄伟编著的《货币突围——拯救“纸”醉金迷的世界货币体系》敢于指出现行的世界货币体系的错误,点明了形成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并且依据这一观点对纸币诞生以来,世界经济史以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最后大胆提出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变革方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突围--拯救纸醉金迷的世界货币体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0616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1.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