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乔布斯为什么能(16岁少年兰星宇如是说)
内容
试读章节

感受完美精神

谈了环境对乔布斯的影响,我们不能不谈谈乔布斯的家庭熏陶。

乔布斯的家庭熏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从父亲保罗·乔布斯那里感受到什么是完美精神。

乔布斯一生下来就离开亲生父母,这反倒成为他的幸运。因为在他失去了亲生父母的同时,上帝又给了他一对超越血缘关系的完美的父母——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

保罗·乔布斯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总是让儿子从他那里感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一些东西。比如,保罗·乔布斯一生追求完美,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他让儿子也从他那里感受到了完美,而且是润物无声式的。

他一做机械活时就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操作手上的机件,直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每当这个时候,天性好动的小乔布斯总是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地盯着工作台前如变戏法般的父亲。

儿子的状态立刻引起保罗·乔布斯的注意。他看到了儿子身上有种难得的灵性,这种灵性,老乔布斯认为就是他骨子里的那股子劲在儿子身上的最初萌动,他引导儿子充分地发挥这种与生俱来的美好的天性……举家迁到加利福尼亚州后,安置新家的第一桩事,就是制作新家的栅栏。老乔布斯特地让儿子给他当下手,意在让儿子在制作栅栏的过程中深刻地体验一把完美的感受。

保罗·乔布斯是制作栅栏的好手。他制作的栅栏特别牢固、别致。他仔细地按标准比例给栅栏取好料,把料的正面整治得平滑、光鲜、均等,几天忙碌下来,一面崭新的栅栏在阳光下闪亮入眼。儿子乐了,对新家的栅栏满意得不行。老乔布斯却意外地告诉他:咱家的栅栏才完成了一半。明天咱爷俩还得在栅栏的内侧上下一番工夫。

乔布斯感到困惑,满脸诧异地说:挺好的栅栏干吗还要在背面上下工夫?再说背面人家也看不到呀,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劲吗?父亲肯定地告诉儿子:有必要!因为一个完美的栅栏是从里到外的完美。

老乔布斯的完美的精神就这样植入了儿子的心里,父亲这种完美的精神一直伴随着儿子人牛的脚步走到今天——不,是今后。因为在我们眼前每一件完美的苹果产品里,始终流淌着老乔布斯的那股完美劲儿……

感悟买卖诀窍

乔布斯受到的家庭熏陶之二是从父亲那里感悟到做买卖的诀窍。这种独一无二的感悟,让日后的乔布斯在强手如云的商场中获得了无限的商机和成功。

保罗夫妇领养小乔布斯三年后,他们又领养了一个女儿,这样,家里的经济开支也就增加了不少。保罗·乔布斯的肩上扛着养活四个人的担子。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能干的保罗做完公司的活后,还利用闲暇时间给人修理汽车。因为给人修理汽车要比光捣鼓机械赚钱多啦。P22-24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只有一个乔布斯,苹果属于全人类。兰星宇解读乔布斯:努力并坚持,成功不是梦。  ——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教授

来江西拍摄《一个人的课堂》,碰巧认识了兰星宇,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16岁少年透析“苹果教父”乔布斯,向所有的青少年朋友传递一种精神:要谋划在先,大胆尝试,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孙海英好学+专注+善于合作+追求完美,这些个人特质的拥有可能都源于你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个人习惯,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这样,兰星宇如是说。不得不赞叹这位16岁少年于不平凡处见平凡的独到眼光和较强的思考能力。  ——中国著名母亲教育研究专家、《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教授

乔布斯为什么能?本书不宣乔布斯“能”,只论乔布斯之所以“能”。它让当下追梦的读者豁然开朗:只要我们像乔布斯那样的远足,一样也能感动世界,引领世界前行。

——著名传媒策划人王天化

后记

后记

我的教授梦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画家或工程师什么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授。

我的教授梦得来偶然。小学毕业那年暑假,一次看电视时,我无意调到了《百家讲坛》节目,节目里的学者、教授,一个个自信潇洒,谈吐非凡,深深地吸引了我。能当个教授多好啊,我可不可以像他们一样登上讲堂,当一个教授来传播文化知识,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父亲那时正巧看了《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和我一起探讨将来想做什么。见我对当教授感兴趣,就说:当教授可不简单,而且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父亲提议:从现在开始就付诸行动,不要耽于幻想。

要成为教授,必须要擅长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第一堂“课”,只有两爪“学生”——我的爸爸妈妈。那时对《百家讲坛》着迷的我,很想尝试着讲一堂类似的课,同时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此,我详细记录《百家讲坛》的纲要,然后再以学者的“姿态”讲给父母听。一开始,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两个星期后,我己能流畅给我的两位“学生”讲课了。

于是,我和我父亲约定,每晚十点,是我在家里的讲座时间,雷打不动。为了让家里的讲座像那么回事,父亲还托人做了一个小讲台。要求我讲课时注意模仿《百家讲坛》上老师的教态和语言风格。每次我讲完以后,父母给出点评。为了鼓励我,父亲时不时对我说:嗯,又有了一点小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自己也感觉讲得越来越流畅,找到了一些自信。

有一天,父亲对我说:“光给爸妈两个人讲这也不够啊,要多叫几个人听你讲。”于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他们也加入了我的听众队伍。没想到,人数一多,我又要经历一个从紧张到适应的过程。

然而,真正“登台”做老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入初中学文言文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做一回老师,给同学们讲一堂文言文课?语文课伍老师说,她教书十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幸运的是,她很欣赏我的勇气,给了我两节课的时间,让我有了第一次“做老师”的机会。

为了上好课,我找来大量资料,编写教案。正式登台那天,我的腿一直在打抖,说不出是因为紧张还是害怕讲不好。最终,我并没有按计划上完那两堂课。

为了训练我的胆识,父亲要我勇敢地走出家门和校门。有一次,父亲带我到他上班的地方,在一间会议室里,父亲叫了他的十几位同事过来听我讲课。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讲课,我心里有些忐忑,仿佛要接受大家的面试。我那天准备了好几个主题,都是关于《孙子兵法》的内容,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趁火打劫、声东击两等小故事。我问父亲的同事愿意听哪几个故事,他们选了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三个。因为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心想总算通过了“面试”吧。讲完后,父亲的同事还对我的讲课进行了点评,当然更多的是鼓励。

暑去秋来,我的教授梦在父母亲的督促下一刻也没有放弃。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想成为一个教授,需要好口才,但更重要的是有真才实学,潇洒纵论天下事的背后,是胸中自有通古晓今的学识。

读初三年级时,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到南昌陆军学院当一回老师,给300多名新录用的公务员讲课。

我原本跟父亲说,到一个四五十人的班上讲一下,以后再逐步增加听课的人数。可父亲说,老师是不能挑剔学生的,只有学生挑剔老师。我害怕自己可能会太紧张,到时难以控制局面,毕竟第一次观众达到百人以上。可是,我该讲什么内容昵?父亲在这方面比我有经验。他说,要讲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当时卡扎菲刚被俘,我想针对卡扎菲的个人经历、得失做一番论述,这个大家应该感兴趣吧。确定好的主题,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一一分析,疏理出讲课提纲。然后,我一遍遍面对镜子演练,希望能对得住我的“学生”们。

我记得,那天坐去陆院的路上,我心里还是紧张得打鼓。“要跟300多名学员讲呢!”我自言自语,想像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下车后,在洗手间,我最后一次拿出讲稿温习。当我从侧门走进报告厅的主席台,我忘记主持人是怎样介绍我的,只觉得现场黑压压一片,被他们整齐统一的制服晃了眼,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对着我,在我脸上聚焦。我想,他们的眼光里,应该有质疑,有新奇……也许一个小朋友站在讲台是不常有的吧。

我把思绪收回来,我向大家鞠了躬。腿有:发抖,我想下台。“难道精心准备是为了退场吗?”我问自己。我往后挺直膝盖,开始发声了。镇定,介绍自己、表示感谢,再切入丰题。我默记讲课开好头三步曲。慢慢地,我的紧张情绪消除了,按照我事先备好的课进行。我一边讲着,一边用眼神扫视同学们。现场鸦雀无声,大家专注地看着我,我忽然间很喜欢这种感觉。为了调动现场的气氛,我特意安排了一次互动。

“为什么外界称卡扎菲为上校?请问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

现场“轰”地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变得活泼了一些。

幸好我在讲的过程中没有卡磕,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讲完后,父亲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有了这次讲课经历,今后再也不会紧张了。

教授们都会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想成为教授,也需要有自己的专著。“著书立说?”当我的脑中闪过这一念头,有点兴奋,又有点不安,担心自己根本没这个能力。我知道韩寒17岁时就出了一本书,也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我想挑战一下。

乔布斯是我很崇拜的人物,当《乔布斯传》出版后,我细细阅读一番,却并不认同该书的完全按时间记叙的方式。我何不做点研究,重新组合乔布斯的精彩人生,总结一些对我们这代人值得借鉴的地方?

利用暑假时间,我开始了自己的“著书”工作。归纳原作内容,寻找相应的人物实例,总结归纳要点……每天做完一章节的内容,我就累瘫在桌上了。

经过研究,我把乔布斯的特质分为几个方面:家庭熏陶及环境影响、专注、善于学习、追求完善、善于合作。这些研究成果汇编成十几万字的著作——《乔布斯为什么能》。令人高兴的是,我的著作不久就要正式出版发行了。

2013年1月6日,我受邀来到江两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大学生举行讲座。有趣的是,面对200多个人哥哥、火姐姐,我与他们之间的年龄界限消失了,师生互动感应的状态真实地出现在课堂。我成了课堂上真正的掌控者,五十分钟的时间,我轻松畅谈,巧妙互动,仿佛有了个“教授”的模样。

乔布斯曾说过:“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我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我会尽我所能,像雪莱诗中的传道士一样去追逐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有一天,我也能真正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别人眼中的“知名教授”吧。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环境造就良习

 一 老乔布斯上演“孟母三迁”

 搬家硅谷

 艰难抉择

 埃其勒房子

 二 言传身教胜于苦口婆心

 感受完美精神

 感悟买卖诀窍

 体会工作激情

 三 见贤思齐的乔布斯

 “圣地”硅谷的魔力

 探索者俱乐部的机缘

第二章 学习创造机会—

 一 向强者学习

 最初的精神导师

 最初的商业导师

 最初的合伙人

 回归苹果巧遇零售大王

 二 向同事学习

 无可替代的乔尼与独一无二的苹果

 化解IPhone 4危机于无形的麦肯纳

 三 向潮流学习

 包豪斯潮流

 艺术潮流

 四 向对手学习

 施乐公司PARC中心“偷技”

 以索尼公司“短板”为戒

 没有音乐热情的微软公司

 五 向失败学习

 从Apple I之败到狠抓外观设计

 从RORK之败到拒绝简单拼凑

第三章 合作才能成功————

 一 乔布斯的合作精神

 苹果的生命之源

 龟兔精神

 二 1+1>2的产品合作

 苹果与微软合作

 苹果与英特尔合作

 合作需要妥协

 三 神奇的渠道合作

 海尔与三洋的经典案例

 一次划时代的渠道合作

 四 务实的品牌合作

 迪士尼的品牌效应

 新兴品牌皮克斯

 五 高效的团队合作

 办公空间设计促合作

 管理制度设计促合作

第四章 奇迹源于专注

 一 至简至诚即专注

 科学的专注精神

 专注传递专注

 二 专注于动画

 精准定位皮克斯

 《海底总动员》

 三 专注于苹果

 苹果只有四个项目

 坚持研发数字中枢

 iPad 2创造的新纪录

 四 专注于利润

 乔布斯归来!

 “还有一件事”

第五章 坚持缔造完美…一

 一 乔布斯的完美之源

 勃勃的野心

 澎湃的激情

 二 追求产品完美

 完美电影《玩具总动员》

 iMac的蓝色魅惑

 引领世界的iPhone

 完美传递完美

 三 追求产品发布完美

 麦金塔电脑发布会

 会讲故事的幻灯片

 敦促员工追求完美

 四 追求宣传完美

 麦金塔电脑与《1984》

 至简至纯的iPad系列广告

后记

序言

作者的话

乔布斯的成功之因

近来,我一直深读着一本书,我的思绪也一直萦绕在这本书里。它就是——《史蒂夫·乔布斯传》。

随着苹果产品在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乔布斯也被国人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尊重……

乔布斯的成功,在于他的产品感动了这个世界,改变了这个世界,并且引领着这个世界走向一个缤纷而且烂漫的未来……

然而我们往往对苹果产品发出惊叹,却很少想过乔布斯的成功究竟是天意暗合,还是人力使然?我们能否从乔布斯的传奇一生中获得宝贵的借鉴?

我觉得乔布斯的成功有规律可循,就是独特良好的家庭熏陶和环境影响、多样有效的学习方法、欲取先予的合作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专注定力、追求完美的做事精神成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于是我把乔布斯这五个方面的成功规律合成五章,称之为《乔布斯为什么能——16岁少年兰星宇如是说》。

内容推荐

兰星宇著的《乔布斯为什么能》是中国青少年版史蒂夫·乔布斯传。《乔布斯为什么能》集中分析了乔布斯为什么成功缔造了苹果公司,并取得巨大商业成就。16的兰星宇从乔布斯的成长、性格品性的养成、事业中的追求与奋争发现缘由,最终得出乔布斯能收获苹果事业的伟大成功在于他有着良好的环境熏陶、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做事专注、追求完美五个方面。

《乔布斯为什么能》最大的魅力在于兰星宇的写作,在整本书的写作中作者始终运用一种跳跃性思维,看似不能联系的经典案例都被作者用一根根思维的线串起来,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各路经脉被一一打通的别样体验。

编辑推荐

乔布斯为什么成功缔造了苹果公司?他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他以怎样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界的瞩目?16岁的少年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灵动的思维、纯熟的写作,从乔布斯的成长、性格品性的养成、事业中的追求与奋争发现缘由,为我们打开一扇别样的门。

《乔布斯为什么能》作者兰星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乔布斯为什么能(16岁少年兰星宇如是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兰星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60765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3177589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8=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