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学与人生(受用终生的实用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心理学与人生》探讨的是一些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或者说,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了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你此刻经受贫穷,那你知道为什么贫穷吗?如果你此刻自卑怯懦,那你知道为何如此吗?如果你怨恨父母,无法爱人也不曾被爱,你知道症结在哪里吗?《心理学与人生》这本书并没有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罗列出所有的既成答案,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便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本书由隋岩著。

内容推荐

在心理学看来,生命的起源便是“生”,生命的终结便是“死”,在这中间的几十年间,称其为生命的过程。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年轻到年老,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物质重组的过程,更是数集交替的过程。

心理学可以成为任何一段人生的良师益友,每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有心理上的发展变化提供见证。《心理学与人生》探讨的就是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当你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定会经历一次从生到死的深刻思考。

《心理学与人生》并没有承袭某一个心理学派的观点,甚至各个章节之间彼此联系不大。于是,作为读者的你可以随意翻到第34页,或者第85页,在一篇短小文章的导引下,开始回看自己的生活。本书由隋岩著。

目录

第一章 脆弱不安的生命——人生的开端

 进化论撞上心理学——进化心理学

 天各一方的双生子——行为遗传

 葡萄成熟时——早熟

 从小吃到大——营养与饮食

 无人能长生不老——身体、健康与衰老

 人可以活过120岁吗——长寿村的秘诀

 十月怀胎——妊娠的文化信念

 人之初,性本穷——为什么贫穷?

第二章 还我本来面目——自我、同一性和人格

 变相的金·凯瑞——人格面具

 找到你的OCEAN——人格特质

 腼腆的瑞典人——人格中的文化因素

 神秘九角星——九型人格

 我是谁——自尊和自我概念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我同一性

 成为内心的观察者——自卑与超越

 每个人都有吸引力——测评你的人格

 一人分饰几角——角色冲突

第三章 人生的三路向——道德、价值观和宗教

 海因茨难题——儿童道德观的发展

 非理性选择——道德的起源

 道德文化之对比——美国与印度

 波士顿爆炸案——炸毁的是美国价值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困境·信仰

 宗教之神秘——祈祷仪式的意义

 温暖自己一点点——宗教与心理慰藉

第四章 成长的烦恼——童年、生活方式和父母教养

 三岁看八十——童年的终身作用

 美好之外还有规则——孩子的睡前故事

 不再让你哭泣——情绪与亲子关系

 对话心中的小孩——为什么你没有同理心

 你个没出息的东西——隐形的精神虐待

 最爱的人已远走——隔代教养

 我是老大我怕谁——兄弟姐妹关系与出生顺序

第五章 发现另—个世界——个体与社会文化

 F与M之外——伪娘与假小子

 脆弱,你的名字是女人——性别歧视

 大陆人与海洋人——人格的文化差异

 从奋斗到蜗居——态度和社会认知

 做淑女还是做妖精——他人印象的影响

 转角遇到达西先生——傲慢与偏见

 一种思维战胜另一种思维——骗子

 爆肝!爆肝!——社会压力与应对方式

 心灵强健日记——服从与反抗

第六章 与你同在的日子——隐匿的个人成长

 你其实不懂孩子——情绪的发展

 亲密关系的未来式——依恋与回避

 今夜无人入眠——失眠症

 “木有工作状态”——选择生活

 朋友说,你又胖了——胖子的苦恼

 谁都不和我聊天——人际沟通

 给你一个熊抱——非言语沟通

第七章 无处安放的内心——身份与灵魂

 你是正常人吗——何谓正常

 遗落的天使——梦旅人

 疯狂的天才——得失只在一线之问

 “啊——呜——”——愤怒的小鸟

 人人如热锅上的蚂蚁——社会焦虑

第八章 深知身在情长在——友谊、爱情、幸福

 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亲密关系

 和sheldon成为朋友——交友策略

 剪不断,理还乱——理性爱情

 幸福的拾荒者——何以幸福

 寻找幸福坐标——比较与幸福

第九章 当死神渐渐走近——死亡与悲痛

 临其穴惴惴其栗——死是生命的一环

 你怕死吗——不同年龄对死亡的态度

 羽化、升天、驾鹤西游——不同文化中的死亡

 刺猬的优雅——死亡也是偶然

 拒斥毫无意义——直面死亡,而不是逃避

 极端的死亡方式——自杀

 入殓师——死亡的仪式与哀思

试读章节

早在1859年,达尔文就提出了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的过程使得最适应环境的物种个体得以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并且将环境塑造的特征继续传递给下一代。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鹰的爪子——锋利而尖锐的爪利于其进行捕食。人类世界中的亲子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抚养者和婴儿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保障婴儿更偏爱留在抚养者身边,从而使其远离危险,增加了婴儿的存活率。妇女在怀孕初期的妊娠反应,无法食用某些食物以及极容易出现呕吐现象,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进化行为。

达尔文的思想初次问世之时,便在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造成了轰动,在科学界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论。科学界内部并没有质疑进化论的成立与否,因为进化的事实已经确凿地证明了进化理论的合理性。但是,科学家们在进化速度、人类进化历程等方面依然存在分歧。

在科学界外部,则是宗教与科学的争论。宗教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领域,也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在民众知识贫乏的时代,神学向来是统治社会的根基,达尔文的科学知识打开了人们思想的大门,也惹怒了教会,因此,进化论一度被宗教人士污蔑为“亵渎圣灵”的邪说。

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的思想愈加开化,达尔文的观点逐渐为科学界和全社会所接受,进化论也成为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甚至发展出生态遗传学、人类进化论、分子进化等多个研究领域。心理学的新分支——进化心理学则在进化论的基础上研究心理学,强调适应、繁殖和“适者生存”等概念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进化心理学近似“心理学”和“进化论”的杂交产品,在原本两个赫赫有名的学科领域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从诞生之日起,进化心理学就有些像“星二代”,顶着巨大的光环,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到了21世纪,进化心理学的热度似乎降了下来,却尚未完全变成“过气的明星”。因为,它确实解释了诸多生活中常见又难解的问题。

进化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进化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心理。比如说,人为什么怕蛇?人紧张时为什么出汗?女人为什么挑剔配偶?男人为什么喜欢妻妾成群?在生存、繁殖、亲密关系和性行为方面,进化心理学都可以给出相应的解释。很早以前,这些领域还是人迹罕至,到了进化心理学这里,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进化塑造了人类的身体,也塑造了人类的大脑和意识,包括进取心、恐惧表现甚至择偶方式。当我们的祖先还在草原上或者森林里捕猎时,男人通常都要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奔跑、跳跃的能力和一定的空间辨识度,具备这些素质的个体更容易在野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能够带回更多的食物,当然,也更能够吸引配偶。这样一来,这些优秀的身体、心理特征就更容易传递给下一代。这也是人类一夫多妻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进化心理学开始涉及人类发展的领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进化心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个体发展中的变化。比如人类拥有—个比任何灵长类动物都要长的青少年期,为什么呢?因为人类需要时问不断地完善大脑,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学前的男孩子喜欢参加混战的游戏,女孩子则喜欢玩娃娃、过家家,这些都是进化的趋势。混战游戏为男孩子成年后参与打仗和捕猎做准备,女孩子成年后则成为下一代的主要抚养者。

有时候,进化的机制也变得和社会发展不太适宜。早期的食物匮乏导致人类习惯食用高热量的食物,甚至有暴食倾向。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这样的习惯保证了个体存活;在食物充盈的时代,这却变成了肥胖症普遍发生的原因。此外,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进化的优势也在逐渐变小。

自然选择为生存、繁衍这些行为提供了便利,却没有照顾到成年中期、成年后期和老年期的人类行为。个体在老年期往往会遇到许多疾病和非适应的情况,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等。毕生发展心理学家巴尔斯特给出的解释是,自然选择只对人类的前半生起作用,如果阿尔茨海默症多以20岁的年轻人为侵袭对象,进化早就将其消灭掉了。

当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者对人类行为提出各种基于自然选择的猜测和设想时,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人类行为的遗传性。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意识、思想和语言,生理基础的进化都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因为如此,任何人都不可武断地推论:人类的社会行为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为了调和两方面的对立,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交互作用”的观点,承认个体的发展来自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双重影响。P8-10

序言

一位著名的主持人曾经在节目中笑言道:“我家小区的保安每天都在和我探讨哲学的原始命题——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虽是笑谈,却也中肯。的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中的重大命题,同时也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质问自己的问题。

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生物学家,他应该会从海洋出现生命讲起,从东非大裂谷一直讲到《物种起源》;抛给物理学家呢,他可能会说,生命不过是物质的组合;抛给数学家呢,他会说生命是一种特殊的数字集合,而人类的代号是250;如果抛给心理学家呢,他大概会说,我同意他们的意见,但是……心理学也有一种独特的看待生命的角度。

在心理学看来,生命的起源便是“生”,生命的终结便是“死”,在这中间的几十年间,称其为生命的过程。然而,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年轻到年老,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物质重组的过程,更是数集交替的过程。心理学可以成为任何一段人生的良师益友,每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有心理上的发展变化提供见证。

人类的生命开端,往往带着太多的脆弱和不安,为此,人类需要比马多花费15倍的时间、比猴子多花费上百倍的精力,才能进入成熟阶段。在此期间,身体、健康是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开端就被命运将了一军,生命过程也会变得异常艰难。

当然,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的我们,自然不会让生命停留在吃喝拉撒这种低等动物的生存状态。个体的人格得到发展之后,不管是什么人格类型的人,总要面对相同的问题:成长的烦恼、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生的方向、内心情感等,当生命之光黯淡下去,死亡也是任何人都无法躲避的关卡。

这本《心理学与人生》探讨的就是这些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或者说,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了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你此刻经受贫穷,那你知道为什么贫穷吗?如果你此刻自卑怯懦,那你知道为何如此吗?如果你怨恨父母,无法爱人也不曾被爱,你知道症结在哪里吗?

说实话,即使在最新的研究中,这些问题依然是心理学界难解的谜题,即使层出不穷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也都只是众多争论声中的一个。《心理学与人生》这本书并没有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罗列出所有的既成答案,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便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如果说笔者也曾试图援引些许观点,来表达自己的思考,那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就像心理学存在的意义一样,心理学家或许无法解答人类心理的所有疑惑,却往往会将心理世界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部分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在这些问题中映射出自己的内心。

《心理学与人生》并没有承袭某一个心理学派的观点,甚至各个章节之间彼此联系不大。于是,作为读者的你可以随意翻到第34页,或者第85页,在一篇短小文章的导引下,开始回看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中规中矩地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的话,定会经历一次从生到死的深刻思考,而这,便是笔者的意图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学与人生(受用终生的实用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隋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46792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3145634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