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用透乾隆管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乾隆大帝管理天下,就像一个统筹家、指挥家一样,对于各级官吏的调度使用,既采用定位法,也采用移位法,阵型变换,能把每一枚棋子都下到最有效的位置上,而且善于从实际出发,随时都能找到问题的根,不让问题成为问题。他的管理之道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参考的案例和经验。

现在,不论什么行业的领导人、管理者及其他执行者,只要你用透乾隆的管理学,就可以把最棘手的问题处理妥当,不出什么岔子,让你的团队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

《用透乾隆管理学》由北史著作。

内容推荐

乾隆执政的63年,是清朝的一个关键阶段。在他长期的执政生涯中,他有着过人的领导智慧和圆熟的管理艺术,给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参考案例和经验。《用透乾隆管理学》立足真相,不避讳崇高,不躲闪卑劣,把历史人物放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立体展现,从性格、命运、心态及处世法则的大视角,深入历史文化骨髓,去发现、去实践两百多年前的乾隆如何做人做事做领导。

《用透乾隆管理学》由北史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磨砺自我:为成大事做好各种准备

 1.想得人赏识,必须练就过人的本领

 2.赢得众人的爰心很关键  

 3.身肩大任者,要一辈子不断学习 

 4.始终拜天下名儒为师  

 5.勤奋敬业,凡事做在前头 

第二章 大格局:要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

 l.以德治国,最好的计谋是无计谋

 2.治人当以宽仁为上,严苛居次

 3.凡改朝换代,必先开言路,掌握舆情

 4.要想否定前任,最好借助前任的名义

 5.宽严相济可主退进,柔刚兼施天下归心

 6.过错之人尚能原谅,何愁人心不齐

 7.化敌为友:肯定敌方忠烈,展示胸怀

 8.大事以亲躬为好

 9.依靠力量,抓住根本问题

 10.管理不能松,须狠抓一个“严”字

 11.注意节俭,反对奢侈之风

第三章 打出重拳,就像利剑飞出鞘

 1.远征需精兵,万事想周全

 2.凡用兵贵在神速,要的是出其不意

 3.借番治番,省掉出兵最是一件好事

 4.遇顽劣之徒,不打不足以慑敌

 5.能不动武就不动武,以忍为上,见好就收

 6.大举兴兵,必作完善准备;面对求和,汲取农夫教训 

 7.面对恫吓,你硬他就软

 8.相融才称一家   

 9.蒙羞撤兵,长痛不如短痛

 10.顺坡下驴,变尴尬为雄威 

第四章 决策究本:掌握无处而不胜的法则

 1.治本治标顺应民心,达到边域繁荣

 2.兵屯边疆,守卫和建设结合的用兵思想

 3.轻徭薄赋富裕一方,边民自会怀安

 4.因俗而治,凡事打个颠倒 

 5.名正则言顺,整饬隶属关系

 6.携眷驻防屯田长守,节省开支强化主权

第五章 凡事都要能从大处下手

 1.真诚相助,主动替别人着想

 2.秉公持正,让人合理赚钱,自会有朋万里来

 3.弱国无外交,增强国力是硬道理

 4.事关主权,该拒绝的自不相让

 5.强化边防,严格边贸,该还牙的就还牙 

 6.热情过分反会招人小看,必要的矜持可维护自尊

第六章 生力军:人才是力量,积极发挥潜能和长处

 1.为政之道,在得有用的人才

 2.把举荐人才列入政绩,同时防止滥举之风

 3.功过分明用人,铁打的职位流水的官

 4.受冤官员如能复用,你会换得百倍忠诫

 5.门族里挑人也可取,惟以才德论

 6.善于夸赞官员有功就奖赏

 7.驾驭属下,要敏锐地察其功过

 8.用人之难,难在知人

 9.精通业务才能搞好管理,千万别做门外汉

 10.将才是在失误中摔打出来的

 11.以才德方正论人,父子可以同为朝臣

 12.战败乃兵家之常,可追其责,但不可以成见用人

 13.对才干突出骁将,其缺陷虽多,姑且依然用之 

 14.尊重识大体、持正义、性情温厚、办事明练之人

 15.别抓小辫子用臣不求无过,但求功大于过 

第七章 擒住法:收拾朋党和贪官,最厉害的是治住人心

 1.互相抑制,巧用手下两派

 2.惩治害群之马,须抓牢把柄狠狠一击

 3.铲除内患乏据,必要时找个借口

 4.坐收渔翁之利,彼此抑制,以讹制讹

 5.怒发冲冠时,当手下留情 

 6.涉及原则问题,亲兄弟也要较真

 7.无毒不丈夫,摒除威胁下手要狠

 8.集中权力于一身,广布耳目搞管理

 9.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是吏治的大敌

 10.励精图治,先从整顿内部机制入手

 11.欲正视听,先抓典型,惩一才能做百

 12.何愁吏治不整:务实求效,以身作则

 13.毫不悯异地拿身边人开刀

 14.肃贪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5.打击把权力当买卖的恶习 

 16.煞住索贿之风,一并收入法网

第八章 官吏标准:是不是好官,百姓的一票很重要

 1.政情了然于心,才能在文件中发现问题

 2.视察基层,尽量少搅扰百姓

 3.让百姓有饭吃:措施是死的,人是活的

 4.好好问一问老百姓的抱怨在哪里

 5.让百姓吃饱饭,这是老道理

 6.凡于国计民生有利的事,要舍得花钱

 7.民生关系国计,水灾尤其关紧

 8.国库有粮,能救灾荒;手中有粮,腰板儿硬朗

 9.搞一点只进不出的“市场经济” 

 10.为了老百姓饭碗,办法越多越好 

 11.没有民,哪有家国,民富则报国

 12.救人性命最要紧,坐视行私要不得

 13.时时不忘农耕,关心百姓生计

 14.引进品种,推广技术,多种经济齐头并进

 15.采取举措,以恤贫民,缩小贫富差别

第九章 “和”字好:搞好文化思想、生活环境

 1.治国如治艺,皆须精益求精

 2.高品位的艺术鉴赏力,是高品位施政风格的表现

 3.将人的意识统一到标准上来,借此达到天下一统和大治

 4.民族传统是文化之根

 5.教训:文字狱,为失人心之举

 6.学术不能制造冤假错案

 7.优待知识分子,兴国必推崇学士

 8.编(四库全书>两大用处:网罗天下古今图书,又网罗天下学人

 9.注重文化品位,讲究园林的诗化情趣

 10.画龙点睛,以水为灵,帝都容颜由此生辉

 11.治理源流,美化都城,君王臣民均得益

试读章节

乾隆为何能在12岁时,就得皇祖康熙和皇父雍正的宠爱和独钟?他虽出生在太平之世、安逸之朝,为何能克己励精,文治武功双全,带领大清臣民共创“康乾盛世”呢?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乾隆为何能维大清于不衰,造清朝之全盛呢?这自然与他自小机警聪明、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勤奋上进分不开。

由于子孙众多,当乾隆在雍亲王府长到12岁时。他的祖父康熙竟还不知道有这个孙子,这对于平民百姓之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皇帝来说并不足为怪。

康熙的孙子就有97个,另外还有一大批孙女,这么多人各居一处,终日忙于政务的康熙别说都见到,有的连名字都不曾听说过。乾隆在12岁之前就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幼名弘历,当时虽有几个哥哥先他而生,但都早殇,在世的仅有弘时一人。因此,弘历虽排行第四,实为次子。在他后面又有诸多弟弟出生,但也大多夭折,长大成人的只有弘昼、弘瞻二人。

弘昼与弘历同岁,弘瞻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出生的,雍正死时,他还在襁褓之中。因此,在政治生活中雍正诸子可能发挥影响作用的仅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人,也就是说,未来的皇帝只可能从这三人中产生。并且由于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被父亲深恶痛绝,在雍正五年(1727)即被削除宗籍,这时,只有弘历、弘昼二人是皇位继承人了。

乾隆弘历在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未被重视,然而其父雍正早已看出年少的弘历将来必大有作为,他相信皇父康熙也一定会喜欢这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雍正邀请皇父康熙到御赐的圆明园游赏,对弘历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时刻于此到来。

雍正在康熙赏花的间歇里,请奏四子弘历见驾,康熙看到弘历时,发现他容貌俊秀,聪慧出众,便异常喜欢他。接着,康熙又向雍正了解弘历各方面的表现,并把弘历的生辰八字要去。在当年的万寿节剐过完时,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宣谕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抚视”。在宫中,康熙亲命孝懿仁皇后之妹、贵妃佟佳氏和妃瓜尔佳氏精心抚育。如此优遇,大大超过了其他皇孙。试想乾隆若不是短短的时间内在康熙面前表现得聪明绝顶,应对得体,乖巧可人,一世英明的康熙怎么会这样垂青于一个十一岁的孩童呢?乾隆见祖父康熙第一面,竞能获得如此深刻的惜爱之情。可见乾隆少年时已颇识大体,知道在老皇帝面前的一番表现对自己的前途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其悟性可见一斑。

有的人由此推说,乾隆是凭这一面之缘而博得了康熙的宠幸,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夸张和浅薄。让我们来看看在乾隆与康熙相处的短短半年之中,他是怎样凭着自己的乖巧机灵,得到康熙赏识的吧。

一次,在陪康熙去观莲所内赏莲时,康熙让幼年的乾隆,即弘历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并且让他解释其中含义,年仅十二岁的弘历毫无惧色,不仅背诵流利,还能融会贯通,解释透彻。祖父康熙听了频频点头,赞不绝口,从而对弘历更加喜爱和看重。更让其他皇孙艳羡的是。年已六十九岁的康熙还亲自为弘历讲课,“亲授书课,教牖有加”,“朝夕训迪。过子诸皇孙”。

康熙喜欢弘历,因他不仅文才过人,而且娴熟武事,小小年纪已能挽弓射箭驰马,“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由于喜爱他,康熙还亲自向弘历传授射箭要领,并夸他多有祖风。为了让这个可爱的皇孙得到全面培养,康熙让弘历向善用火枪的皇十六子允禄学习火器,初次练习,允禄在一百步外缚一羊,弘历一枪毙羊,康熙得知后,十分高兴。康熙还让弘历向皇十二子允学骑射,乾隆勤学苦练,技艺日增,不管是在圆明园练射,还是在南苑行围,常屡发屡中。这个垂髫的男孩如此英武,周围的人没有不称赞的。一次去南苑狩猎,康熙亲自在南衙门官门口考试弘历的枪法。弘历还是个孩子,抬不动沉重的火枪,枪中放置的弹药较少,因药力弱,并未打到靶子,却似有神助,弹药落地后反弹,仍打到靶子上。康熙对此大加赞赏,还赐他一支“旧准神枪”,弘历一生把它视为至宝珍存。

弘历时常跟康熙去围场狩猎,行围前,先竖靶子,康熙让他表演给侍臣们看,十二岁的弘历左右开弓,连发五箭都中了靶,使得祖父康熙高兴极了,赐给他黄马褂,以示鼓励。在行围开始时,康熙用枪射到了一只熊,熊倒地久久不起,他以为熊已被打死,命侍卫带弘历去射熊,本意是让他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和吉兆,有意对他特别培养,不料当弘历刚上马欲行,熊突然起来奔走。身为孩童的弘历面临险境,毫不惊慌,“控辔自若”。康熙赶忙再发一枪,将熊击毙。回到帐中,一场虚惊之后,康熙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温惠皇贵太妃说,“此子诚为有福”并且“福将过予”,意思是,这孩子很有福,命很贵重,他的福泽恐怕还要超过我呢。

祖父康熙对弘历的宠爱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为他将来荣登皇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先声。在如此多的子孙中,康熙对弘历“恩逾常格,情有独钟”。日后亲政的乾隆为此曾作诗回忆祖父的恩宠,说:“当年诸孙行,惟我承恩最。赐居亭畔室,虬枝森一带。盛夏如秋深,日夕静相对。稷稷吹衣襟,各种守清泰。转瞬成夕游,感企瞻图画。”

康熙六十一年(1722)秋天,弘历随侍康熙到避暑山庄,住在万壑松风轩内。弘历在其中读书,朝夕接受康熙教诲。虽然他和祖父在一起生活仅半年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祖孙感情十分融洽。康熙读书写字、批答奏章、接见官员、传膳设宴,弘历都不离左右,甚至讨论军国大事也都不用回避。弘历曾写道:“日觐天颜。绨几翻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奏章,屏息侍旁;引见官吏,承颜立侧。”

P3-5

序言

嘴上说得再好,不如脚踏实地做起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大做事法则一换句话,领导课程、管理规章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会用且用得透的人,才是最能的人。用透就是做透,做透就是高峰。我们可以在历史中找到能用智慧做透管理经的高手,提高我们的真本领,无疑,乾隆就是最好的一个人选。

提到乾隆,当是清帝中除康熙外在政治方面大有成就、知名度最高的,几乎家喻户晓;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执政最久的一代君主。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传奇不断,在民间文学中被戏称“乾隆爷”,如今电视剧中的出境率很高,演绎出一个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很有滋味。

历史归历史,演绎归演绎。乾隆执政的六十三年(年号六十年,实际执政期为六十三年),是清朝的一个关键阶段,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的“全盛”时代,他本人也以此为荣,很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喜欢的两个字“繁荣”。在这样长的执政生涯中,自称“十全十能”,几乎无所不能,可以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帝王,政绩出众,生活有趣,在诗文、画作、玉器、园林等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帝王中无人匹敌。单看他的政治作为,就很了不起,不负全盛之誉。

乾隆最拿手的一项,还包括他的管理经,给人留下许多参考的案例和经验。他就像一个统筹家、指挥家一样,调度各级官吏的位置、行动,既有定位法,也有移动法,阵形变换,手段更是花样翻新,要什么就有什么,能把每一枚棋子布到最厉害的位置上。这就叫管理的功力!

管理学的第一要义是统筹规划,着眼整体与细节完美结合,每一个从事者都是运转机器中的重要一分子。通俗讲,全国一盘棋——就是一张东西南北中构成的政权结构、军事状况、经济发展、民族分布、人口结构等。如果脑中没有全面智能、胸中没有大局观,不能站在高处放眼观望,不能仔细与团队抓住细节,是很难完成这部内涵丰富的管理经。乾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用力:

一是把父皇雍正打下的基业,盘得更大,拓得更宽,使清王朝真正在他的手上成为“大清国”。他制定一项项措施,拿捏准确,江山围着他转;二是深晓兵法,要求将领与对手该打就打,该谈就谈,只要回心转意就好,如果对手一味横下去,那就是亮出重拳;三是抓住问题就治问题,创造大胜局,必须靠好的决策;四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敢于拍板拿主意,拿准就做不犹豫,这样的领导才是定天下的一把好手;五是为巩固手中权力的刚硬程度,让有能耐的冒头,以为忠诚就好。踏实做事就行,不善用人者就是平庸;六是对贪官污吏下决心擒住要害,打击再打击,警示其余,做法是彻底除掉官吏心中的“贪”字,才能治本;八是力戒官吏不顾百姓利益而只顾头上的乌纱帽大小.要求把体察民情、解决民困作为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九是抓文化建设.搞好环境建设,《四库全书》、颐和园等成为代表。

不难看出,乾隆管理天下,善于从实际出发,抓好全国一盘棋,随时都能找到问题的根,不让问题成为问题。他多次用兵,创造了“十全武功”,征剿黔苗,平定苗疆;二征佥川,先败后胜;一征准部,生擒达瓦齐;再征准部,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追讨叛汗,统一回疆;错攻缅甸·败而后和;误剿安南,先战后和;抵御外侵,安定西藏;二征廓尔喀,二封廓尔喀王……;多次下达抚爱百姓的谕旨,励精图治,革弊兴利。乾隆认为,要想使邦土安宁,就必须使民有恒产,有了恒产,便能产生恒心;仓有余粮,有吃有穿,百娃才能知礼仪;民心顺,而四海自然宁。否则,若民贫如洗,饥无食,寒无衣,自然起而反抗,天下难以太平。这些都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大举措,在惩治贪官污吏方面也是出重拳,严厉打击,取得一定成效。

乾隆作为清朝第六个皇帝,不愧为管理高手,否则上述政绩以及“全盛之势”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官吏是个群体、集合概念,是权力机器的各种部件的组合体。既然是机器,维修自然是少不了的。机器运转的优劣与保养、维修很有关系,经常敲打,就会良性互动;如吏治松懈,朝纲废弛,正如一部机器的某个局部部件因不及时维修和更换,就会造成其他部件一起损坏一祥,机器报废也就为时不远了。乾隆就是这部机器的工程师,他戴着眼镜,手握着螺丝刀和扳手,时时不停地听异音,观异象,扳扳拧拧,让这部机器高效运转起来。…扳扳拧拧”就是乾隆管理的代名词。

“乾隆爷”不好当,当了就要立大志、担责任、拿决策、用准人、抓绩效。纵观乾隆的管理经,要仔细考察他所采取的重大行动,所制定的重要政策,最重要的启示是兵法上讲的“连环计”——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所不攻,这个“计”就是管理智慧,这个“敌”就是要战胜的困难。乾隆的管理经,包含了许多值得后人思考的历史经验教训,但有时盲目自大,乾纲独断,搞“文字狱”,是不足取的,这正是我们要吸取其长、去除其短,对于搞好管理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大智慧产生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管理是保证不倒的基石,大家应该做得更好才是最好,所以有时需要拜“乾隆爷”为师,也是有必要的。把乾隆积累六十多年的成功管理经借鉴过来,在一项项明明暗暗的实战中用透、做透,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用透乾隆管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36229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4
CIP核字 2013176828
中图分类号 C93-4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