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程红兵教育教学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校长应该是不甘寂寞的思想者、探索者!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作序并强力推荐!

感受精彩语文课堂,领悟现代教学理念,倾听激情思辨声音!本书汇集了顶尖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红兵30年教育教学精华,凝结了程红兵卓越的管理智慧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是一本具有全面参考价值的素质教育实录。

内容推荐

成就精彩课堂,关键在于提升教师修养;怎样造就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管德育;培养理想的学生:合格加特长;像做船长一样做校长;语文命题求实,学生写作才能真实……

程红兵,从书生型的知识分子到全国著名学校——建平中学的校长,从精彩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到对现代化学校的管理,从丰富的教学理论到深入的教学实践,从加深教师的职业素养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无不突显出程红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本书凝结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卓越的管理智慧、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从校园应该成为怎样的校园,校长应该如何当,教师的课应该如何上,考试应该怎样考,以及如何培养学者型教师,如何使教师在文化修养中提升自己,濡染学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是一本具有全面参考价值的素质教育实录,充分体现出他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

本书为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学校长等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专业能力之教材首选。

目录

序:程红兵的意义  李镇西/001

第一章 爱满天下——教师的职业修养/001

“为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002

找到理想和激情这扇门/005

理想的教师是充满诗意的/009

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012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人格/014

怎样造就教师的人格魅力/017

写给青年教师/022

如何上好公开课/023

我的语文自留地/025

第二章 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031

爱心,有时是张网/032

尊重选择与放任不管/033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管德育/034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生/036

我们要不要英才教育?/038

民主教育: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040

现代教师观,新型学生观/042

第三章 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045

构建学校文化,形成核心优势/046

我心中梦想的学校/048

塑造属于自己学校的独特个性/051

培养理想的学生:合格加特长/054

像做船长一样做校长/056

学校应该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058

第四章 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061

以人为本——我的语文教学理念/062

语文教师应该补钙/067

与于漪老师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074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挑战/080

回归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082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085

语文命题求实,学生写作才能真实/087

语文教学呼唤有价值的思想/089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及课例/091

第五章 语文教学——精彩课堂实录/109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110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实录/115

《易水送别》教学实录/120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127

《雨霖铃》教学实录/134

第六章 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141

想象作文·教学实录/142

原点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146

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167

求异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176

求同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205

横向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237

纵向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252

静态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258

动态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269

后馈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280

超前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291

试读章节

写给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热心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发表了几篇文章,就很想让别人承认自己,承认的标准实际上就是看评职称,没有中级的想中级,不是高级的望高级。一旦不能如愿,则一肚子怀才不遇,或心灰意冷,对酒当歌,得混且混;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拔腿走路,跳槽专业。笔者也还算是青年教师,首批评上中级教师,似无遗憾;然评高级教师却多不顺,教学成绩突出,发了许多文章,又是“封面人物”,全国青语会常务理事。自视颇高,为何他人能评高级,自己不能?心怀不平,抑郁不乐。现在想来,其实浮躁,急功近利乃为学之大忌,把自己放在时空的天平上称一称,量一量,自己知道自己的轻重,他人如何,无须多管,重要的是自己要名实相符,于是埋头苦干,只问耕耘,体会颇多。

(一)投身教研,别无选择。社会发展,机会增加,诱惑也多了,然书生意气,大多成不了富商大贾,顾影自怜,三尺讲台方是我成才之地,“孩子王”乃我最佳职衔。而投身教研教改是教师创造成才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选择。君不见古今中外教育名家谁人不是这样?因为教学研究是高质量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的职责之一。

(二)既饱尝辛苦,又享受欢乐。既然选择了教师,你就等于选择了辛苦;然而选择了教研,你就等于选择了欢乐。教师本来就很辛苦,教学研究又使你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量,然而乐就在奋斗之中,而且从此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寂寞书桌不再寂寞,黑白世界不再单调,此时此刻你会觉得淡泊也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耐心地读书,你能品出书的芳香;耐心地干下去,你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近些年来笔者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论坛》《山东师大学报》《教育论丛》《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等。20多家刊物发表了50多篇论文,一些论文还曾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教育文摘周报》转载或转摘,每当接到样刊时,那淡淡的油墨香简直令人陶醉,因为其中浸渍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三)把握规律,提高质量。全面深入地研究,你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我曾发表了一篇题为“高考语文测试的反思与前瞻”的论文,从宏观上预测未来语文测试的发展趋向。有朋友激我:“文章虽好,但能预测今年(1995年)的语文高考吗?”我说:“试试吧。”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之友》11995年第2期发了一篇预测1995年高考语文测试的文章,7月高考试卷出来,居然许多地方不幸被我言中,以作文为例,我说考议论文,果然以考议论文为主;我说考材料作文,果然考材料作文;我说材料作文很可能是给一段文学作品,果然是给一段文学作品。这件事令我自己也很惊讶,这个例子说明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训练、复习、迎考,每个环节悉心研究,自然事半功倍。

(四)高屋建瓴,明察秋毫。深入研究,反复自审,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产生许多困惑,能使自己进入更高层次的思索。以往研究,先是就事论事,虽具体却狭隘;虽实用却肤浅。于是追求理论,虽概括却空泛,虽抽象却不实用。现在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不是体现在某一篇文章之中,而是自己的思维结构,既要会思辨,也要会描述,这与自己时下的角色是相应的,因为我们既是诗人,又是农夫。高屋建瓴,明察秋毫二者不可偏废,否则难有所成。或者这样说,高屋建瓴与明察秋毫有内在联系,高屋建瓴是为了明察秋毫,只有真正的高屋建瓴方能做到真正的明察秋毫。

面包会有的。人们常以此话安慰他人或自我安慰,我亦不能免俗。我常常想:申报职称是我的事,批不批是人家的事,管他呢。新年伊始,忽传佳音,我已被评为高级教师,心里淡淡一笑,但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如愿。  如何上好公开课

听课听得多了,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

我以为此类课应该分级,根据上课教师的不同,起码分两大类。一类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沿用现在流行的方式,反复备课,反复试教,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修改意见,最后上台表演。这一系列反复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掌握规范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明确如何上好课的过程,是激发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过程,使青年教师学会上课。

另一类是已经工作好几年的教师,则绝对不能采用上述形式,在掌握规范多年之后,再来表演规范,则明显让人感到做作,是在演戏,而不是教学实验。在掌握规范之后,应该超越规范。

听课与看戏不同,教师听课是明显地带着学习的目的性而来,一般观众看戏则以观赏为主要目的,观赏就是看你的表演,你就应该表演得非常漂亮、圆满,具有可观赏性。听课是学习,就应该具有可学性,因此它必须在常态下进行,这是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要求。观摩课虽不拒绝漂亮,但绝对应该拒绝为表演而表演,拒绝为刻意追求漂亮完美而失常,失去常态,就失去真实,就失去、其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失去‘可学性。虽然我们并不拒绝漂亮,但在目前观摩课更多地追求表演性的时候,为力纠时弊,我倒觉得现在有必要提倡否定表演,杜绝表演。说到这里,我想到为什么我们语文教学上了这么多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我敢说在众多学科中公开课之多没有超过语文的),而语文课依然问题很多(是不是最多不敢说,但受到抨击、批判最厉害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总体上看,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大,甚至一些学生讨厌语文(有调查表明语文课仅好于政治课),也是事实。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这种观摩课没有可学性,仅有表演性,没有学习意义,仅有欣赏价值,没有学习价值,甚至于执教者本人平常教学也不这么上,可见其假到什么程度,虚到什么程度,脱离实际到什么程度。

观摩课到底观摩什么,示范课到底示范什么,听课到底听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听课的目的在于学习交流。因此我们就应该考虑实验的目的、学习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验无非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种新的教学课型,一种新的反馈系统,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常态下呈现(这里用“呈现”,而不用“展示”,“展示”很容易走向表演)。

正因为是新的探索,才能给人以新的启发、新的思索。

正因为是常态下的呈现,它就能给人以学习借鉴的意义。

正因为是探索,‘所以无须圆满,也不求十全十美,一扫表演的痕迹,即使是不成功的地方,也能从反面给人启迪和教训。

如果这个观点能够得到认可,进而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那么结果和意义是显然的。

第一,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就会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而不像今天的各种观摩课给人以千人一面、千课一味的感觉。

第二,语文教学的实验探索就会逐步推向深入,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就会逐步走向科学化,而不是像今天的公开课徘徊在原有层面上,始终脱不了分析的路子。形式或许有些变化,但始终总在分析,很大程度上是分析肢解了一篇篇美文,是分析使许多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甚至讨厌语文。语文课为什么一定要分析?不分析难道就不行吗?我并不绝对反对分析,而是反对分析一统天下。正是因为缺乏逐步深入的科学探索,所以我们语文教学总是止步不前,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的语文课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多大的发展,而且旧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越来越多,愈演愈烈。我们期待真正科学的探索能一点点地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第三,常态下的实验可学习、可借鉴的实践意义,就会逐步影响一些人。影响慢慢扩大,最终渐成气候。而不像现在的表演观摩课,听完以后,许多人觉得漂亮是漂亮,但根本无法学习,于是教师们依然故我,还是老一套。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我们绝不是忽略教师个性风格,而是尊重教师个性。

我们总在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教师自己是不是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语文课堂正是语文教师创新的一块田地。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那么将在人格上给学生以极大的正面影响。

P22-25

序言

程红兵的意义

李镇西

在我的记忆中,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界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可谓“群星璀璨”。其中,“程红兵”这个名字格外耀眼。

“我把做人和做学问分开。做人要真诚,与人为善,尊重他人;但做学问,我却从不讲情’面,勇于怀疑,敢于批评,只认真理,不看任何人的脸色!”这是程红兵对我说过的话,也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可贵的品质。

如果不谈学问,生活中的程红兵低调而淳朴,甚至还有几分非常本真的憨厚——以至常常成为我调侃甚至“欺负”的对象。每当我以他为素材说笑话“取笑”他,他总是嘿嘿嘿地傻笑。他的可爱让我开心极了!顿时,“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其实,红兵智商出众,智慧过人,能力超群。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不显山不露水的,可一站到演讲席上,便如同换了一个人——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意气风发,语言极富穿透力。因此我早就觉得苏轼所谓“大智如愚”,说的就是一千年后的程红兵。

红兵待人特别诚恳。每次我到上海,他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我。我在华东师大学习期间,他一有空就来陪我。得知我房间里没网线,上网不方便,他立马请学校一位师傅特意把网线送到我房间。我的电脑有点小问题,他也派师傅专门开车送我去专卖惦修理。他就是这样,生怕我有半点不方便。

不只是对我,他对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程红兵为人真好”。冯恩洪做校长的时候,红兵非常尊重他,但从不去冯家串门。然而冯校长退下来后,每年春节,红兵都要登门看望。切不要认为他对领导才如此。不,在红兵心中,尊重是没有高低等级的,因为,他是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对职位均尊重。他出国学习考察,自然要带一些礼物回来。朋友那么多,不可能都照顾到,但他给司机的礼物是一定不会少的。所以,师傅在我面前提起“程校长”总是很感动。

十多年前,我曾问作为建平中学常务副校长的红兵:“你这个常务副校长最多的时候是在做什么?”他苦笑着说:“我相当多的时间都在听老师们诉说。也许我脾气好,他们愿意找我倾诉。有的老师在我面前一边说一边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虽然耗去我大量时间,但我想,人家信任我嘛!”

本来,为人善良,待人真诚,是做人的根本。但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这种情怀这种品质,已经越来越“古典”了。

在圈子内,红兵是公认的好人。但“好人”一词有时候往往是能力平常学术平庸的同义语——有时候我们要夸一个人,可他专业能力方面无可恭维,于是我们便说“他是个好人”。然而红兵不是这样的“好人”。一旦进入专业学术领域,红兵便显示出他智慧_的魅力和思想的锐气,而且从来只认真理不认人——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好朋友。

我第一次知道“程红兵”这个名字,是和一篇文章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当时,魏书生的名气如日中天,而程红兵基本上无人知晓。但他站在人性的高度,直率而理性地对魏书生老师关于“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等一整套“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提出了质疑。

当我为这位素不相识的青年教师叫好的时候,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几年后已经成了我的朋友的程红兵会对我也说“不”。1999年5月6日,成都市教科所为我组织了一个“李镇西语文素质教育观摹会”,红兵特意从上海赶到成都。那天上午,我上了。两节作文评讲课和一节阅读教学课(讲《拿来主义》),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但红兵发言时,在对我的课进行了积极的评价之后,直率地提出了批评,说我在阅读教学时为了“教学进度”便扑灭学生已经燃烧起来的思想火焰,说我在作文教学中,侵犯了学生的“隐私”,云云。他说:“李镇西老师是一个革命者,但还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我当然并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但他有的观点确实击中了我这几堂课的某些要害,而且我特别钦佩他公开质疑的勇气。于是,我即兴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程红兵老师的直言,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与他的关系达到了一种境界!”

是的,从他当面对我说“不”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把红兵当作我肝胆相照的朋友了。思想的碰撞,使我们互相都为拥有对方的真诚而自豪。我们都认为,只有能够与自己碰撞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后来我陪红兵在成都玩了两天。在当年的一篇短文中,我这样写道——

在都江堰,我们冒着蒙蒙细雨站在宝瓶口,望着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思绪万千;在杜甫草堂,我们漫步在曲折的小径上,阳光透过竹林斑斑点点地洒在我们的脸上、肩上和心上……那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时光!心灵的翅膀在心灵的晴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思想的清泉在思想的绿野无拘无束地流淌:人生、事业、使命感、批判性、知识分子、人文精神、语文教育、人的解放……或者是共同的话题把两双探寻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社会乃至遥远的将来;或者是不同的观点使两块思考的燧石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或者是漫无边际的语言挥洒,收获的却是感情滋润心田的惬意;或者是默默无语的小径漫步,两支思考的火炬在无声中汇聚……

当今社会,学术争论很容易变为人际关系之争,最后往往各拉一派而自任“盟主“,双方势不两立,但红兵不是这样。无论是魏书生还是我,包括他还曾经“质疑”“。商榷”过的钱梦龙,都和红兵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那年红兵陪我去看望钱梦龙,在钱老师面前,红兵也是十分尊敬,这份尊敬不是装出来的,也装不出来。

还需特别强调的是,红兵的批评或争鸣,无论多么直率和尖锐,都从不损害对方的尊严与人格。在《语文教学呼唤有价值的思想》中,红兵写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个语文特级教师先在网上,后来又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21日)上,批评我,批评我在《中国教育报》一篇访谈文章中提到对《教师之友》刊发“那一代”三篇文章的看法。我觉得那三篇文章有点“损”,而且是组织进行的“集束”炸弹,有炒作的特征。这位老师对此颇有不同意见,其立意主要是批评有作用,组织的批评有作用,程红兵失去了批评的锐气,很让他失望,等等。对此我不想与之争辩,因为与之争辩,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与之在同一个层面绕圈子,毫无意义。其实他基本上是站在工具的层面上谈问题,谈批评的作用,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批评也是要讲究价值的,更高层次的批评必然要进入价值理性的层面思考。其实我所说的“损”,就是基于价值理性的思考,批评应该尊重人,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批评不能有损于他人的人格。“那一代”系列,其中批评魏书生的那篇文章,似乎在揭他的老底,说他学术修养太低,有点说他“欺世盗名”的意思。这样的文章非常典型地超越了学术批评的范畴,置被批评者的人格于不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赞成,我主张批评严格限制在学术的范畴内,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批评,也包含着一种对人的尊重。哪怕是“不讲情面”的文字,也流露出与人为善的真诚。在程红兵这里,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的尊重得到了统一。

红兵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但他决不仅仅是一个批判者,他更是一个建设者。我甚至认为,他是最具有教育家气质的教育者。近几年,从总理温家宝到地方官员,都喜欢谈论“教育家办学”,我曾专门撰文说我不认为当代有真正的一流教育家,但我从不否认,的确有为数不多的教育人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红兵当之无愧是其中之一。

他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在语文教育方面,他是目前中国顶尖级的语文特级教师。所谓“顶尖级”,并不是说他有多少荣誉、学术兼职和社会活动,而首先是因为他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语文教育成绩。他所追求的语文教育理想和所倡导的语文教育理念,都不是停留在,论文和演讲中,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当代中国貌似高深的“专家”不少,“语文专家”尤其不少——谁都可以对语文教育指手画脚,“语文新课改专家”更是如过江之鲫活蹦乱跳,但他们当中有几个能够像红兵一样,一直站在教室里用行动实践着——而非站在报告厅里用激情的演说或枯燥的说教去空谈——自己所说的理念?说到理念,其实红兵的语文教育理念很朴实的,甚至很“土”,比如他主张“回归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他认为:“学生要广泛阅读,有了大量的阅读,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这就为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他还说:“语文学习其实是很朴实的,熟读成诵是基本功。”哎哟哟,怎么一个时髦词都没有哇!但红兵说出了语文教育规律性的东西。他不但这样说,而且这样做。高一高二,他不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题,而是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有品位有思想有文化的阅读;到了高三,他和学生一起研究高考题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考试训练。结果,他担任校长时所带的高三毕业班,语文高考成绩从来都名列第一。请问,当今中国还能找到第二个吗?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是富有思想含量的行动的影响。

在学校管理方面,红兵和我敬佩的李希贵、卢志文等人一样,属于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红兵性格温和,心地善良,但他富有智慧,更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他靠“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三大法宝,在前任校长冯恩洪已经取得治校成就的基础上,把建平中学继续推向前进。所谓“科学管理”,就是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校管理机制,讲究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照章办事,遵循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其特点就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所谓“民主决策”,就是学校的大事小事都让老师们商量,让老师们的智慧成为学校发展的资源。所谓“人文关怀”,就是给予师生员工生命与事业的双重关怀,把老师们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师们的合理需。求。这里举一个我刚刚听到的例子。2009年建平中学老师中有四位申报特级教;师,在写材料阶段红兵就给他们出谋划策提建议,给他们修改甚至重写申报材料,然后还给他们搞一“模拟答辩”……最后,这四位老师均通过答辩,并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这在上海市中小学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红兵的人文关怀,实在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红兵更是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作为冯恩洪的继任者,红兵初任校长时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因为冯校长交给他的上海建平中学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校了,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标志性符号。但红兵以他的思想、智。慧和胆略,勇敢而稳健地超越前人,几年时间,让建平中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说,冯恩洪校长治下的建平中学更多的是在德育方面产生影响,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理念;那么红兵则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建平中学培养目标的内涵:“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这些内涵可不是耸人所闻的“时尚说法”,而是已经体现于学校的课程设置里。是的,红兵超越的突破口是“课程改革”,以及由此自然引发的“课程文化建设”乃’至“学校文化建设”。去年我在报上看到某校长“豪迈”地宣称要“领衔”全国高中课改,建立中国第一所“学术性高中”,当时我就笑了:人家程红兵早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了!只要到过建平中学的人,无不被该校琳琅满目的课程设置赞叹不绝,乃至目瞪口呆。心理健康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一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民族精神),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世界眼光),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习领域——侧重于领袖气质的培养,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侧重于兴趣特长的培养……课程文化带来的是学。校文;化的整体提升。这种“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直接融入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教学与课堂,这自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直白地说吧,就是高考成绩——的飙升。建平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已连续好几年稳居上海市前五、六名。恳请某些专家别一听说高考升学率就大摇其“深刻”的头,斥之为“应试教育”。我认为对于建平中学这样的名校来说,离开了较高的升学率,所谓“素质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而优异的高考成绩,将使建平中学的素质教育更加丰满而真实,也让建平人倍感光荣因而扬眉吐气。

在教师培养方面,红兵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并同样: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他把教师专业化视为品牌学校建设的关键,并把重点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红兵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他培养教师不是简单地组织读书或听讲座,而是把教师成长同学校改革结合在一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培育特色学科。通过校本培训,培养一批在全国各学科领域中有较大知名度的教师,培育若干在上海市、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科,形成一支人格魅力足、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具体的业务指导上,红兵特别注重营造思想自由的氛围,用思想点燃思想,让观点碰撞观点,同时大胆提拔使用年轻人,让他们在重压下得以锻炼。现在,建平中学拥有一大批名师,有的名师还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这当然不全是红兵的功劳,但红兵绝对功不可没。

红兵三十多岁便担任学校管理者,四十多岁便独当一面成为著名的建平中学的“船长。”。有的人“一阔脸就变”,当了校长就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举手投足都很有“范儿”,把自己当总统(听说某中学校长还煞有介事给自己配英文秘书),可红兵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我不仅指他身为校长一直没放弃教学,更是指校长这个“正处级”并没有磨灭他的书生气质,没有锈蚀他的善良天性,没有麻木他的思想触觉,没有挫损他的批判锋芒……

红兵,是一名纯粹、纯真、纯正的教育者。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红兵无疑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他以自己的智慧与胆略,在建平中学这个舞台上,将“舞”跳得如此优雅,如此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程红兵的意义,在于他用自己的行为与业绩告诉我们,不要动辄就埋怨社会,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给“体制”。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拒绝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还可以走得足够远。

他永远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我的不足,催我奋进——不过这一辈子我也赶不上啦!我就认命吧,呵呵!

去年二月的一天,我和红兵通电话,谈到很多话题,其间还就吴非的杂文争论了几句。晚上我给红兵去了一封信——

红兵:  最近几年和一些老知识分子交流比较多,谈的都不是语文,而是中国的时政和未来。说真话,和他们比,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苟活者。我真的想早点退休,做一个自由人,让灵魂飞翔。

今天早晨给于漪老师打电话,想问她生日哪一天,因为我只知道她生于1929年。结果,她说她生日刚过。我真诚祝她健康,接着我们聊了几句。放下电话,我想,于漪等被某些年轻人看不起的“那一代”标志着一种风范一种境界,但愿这种风范和境界不会成为绝唱。

下午和你说吴非,我之所以现在到处推荐吴非,是因为他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常态”中揭露出了病态,他说的不过是常识,但在一个互相欺骗的社会,说出常识便是深刻,更是勇气!因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胆识,比胆识更重要的是常识。读他的文章,我好多时候感到惭愧,因为从中读到了我的庸俗和苟且。

写到这里,我把你作为最好的朋友,想给你提个建议:我们一起来抵制“公开课”,怎样?这里说的“抵制”,不是说我们要去“做”什么,而是我们可以“不做”什么——这里的“什么”,就是指到处借班上课。十年前,我们讨论过公开课的弊端,可是你我一样到处“献课”。相信你和我一样,有着许多无奈。但是,凭着一堂上得极为熟练的课走遍天下,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我越来越觉得不好意思了。而且,这种做法,也不符合语文教学常态。于漪就是不上公开课的。所以,现在别人请我讲学,我说作报告可以,但课坚决不上,我不想演戏。

前年在一次讲学的时候,谈到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说:“在我有限的视野中,我最敬佩的两位语文老师是上海的程红兵和南京的王栋生。”常常有了什么想法我自然会想,如果红兵在我身边,多好!

好了,不写了。下次到上海,如果你也在,我们聚聚。

镇西

2009年2月24日

这封信,不过是我和红兵一次真诚的交流,但它最自然地体现了我俩的“君子之交”。

2010年9月24日

书评(媒体评论)

红兵是一名纯粹、纯真、纯正的教育者。

红兵的意义,在于他用自己的行为与业绩告诉我们,不要动辄就埋怨社会,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给“体制”,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拒绝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还可以走得足够远。

他永远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我的不足,催我奋进——不过这一辈子我也赶不上啦!我就认命吧,呵呵!

——著名教育家,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李镇西

看他那些质疑文章,你会发现他对批判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用他自己的话说:“发现问题就不吐不快。”说起初当教师的成功感,说起学生因读书而思考、因思考而成熟,说起自己管理学校时产生的好想法,他都爱用“有味道”来形容。将表面的“温”和内里的“辣”不动声色地集于一身,这就是这位书生校长的独特“味道”吧。

——《中国教育报》记者 王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程红兵教育教学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红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47605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19.2-5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