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来自中东和印度的“第三世界”写作在北美主流学术界的“区域研究”中搅动了一池春水,让这一传统研究焕发出异样的生机,一时间,散居族裔作为写作的主体,其叙事性文本和理论文本备受关注,颇有成为主流话语的势头。在这一潮流的催动之下,华裔学者也挟持着“第三世界”的身份在北美学界登堂入室,其影响虽远不及赛义德或斯皮瓦克,却也为中国研究开启了全新的气象。《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的作者周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书 |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人文科学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末,来自中东和印度的“第三世界”写作在北美主流学术界的“区域研究”中搅动了一池春水,让这一传统研究焕发出异样的生机,一时间,散居族裔作为写作的主体,其叙事性文本和理论文本备受关注,颇有成为主流话语的势头。在这一潮流的催动之下,华裔学者也挟持着“第三世界”的身份在北美学界登堂入室,其影响虽远不及赛义德或斯皮瓦克,却也为中国研究开启了全新的气象。《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的作者周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内容推荐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是华裔文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周蕾的论文选集,所选篇目既有对跨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探讨,也有对中国和西方电影的文本分析,还有关于香港的身份研究。虽然是论文集,但周蕾的《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仍有其贯穿的主线——跨文化交流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可以说,这个主线既是全书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作者进行文本阅读和文化阐释的基本角度,尤其是作者的文本阅读技术和问题视域对于推进我们的文化研究将可以带来新的启示。 目录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理论·区域研究·文化研究:多元文化主义中的教育学问题 第二章 我们心中的法西斯主义渴念 第三章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 第四章 准入的政治:弗朗兹·法依笔下的女性性欲、混血化与共同体的构成 第五章 蝴蝶梦 第六章 全新世的女人:民族性、幻象与电影《喜福会》 第七章 活着即是忍耐:生存、管治与张艺谋的《活着》 第八章 爱的信物 第九章 殖民者与殖民者之间:20世纪90年代香港的后殖民自我书写 第十章 海港城市的物、共/处之地及通道:香港及香港作家梁秉钧 原文人名和书名索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人文科学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周蕾 |
译者 | 吴琼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9115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7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2013049627 |
中图分类号 | B82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41 |
宽 | 16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