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
内容
试读章节

商人/郭敬明

2008年5月,郭敬明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的确,按照“一切向钱看”的衡量标准来计算,郭敬明获得这一桂冠实至名归,他的确是当代中国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作家,他已经连续两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位。但无论是从本质、表现还是从个人意愿来看,郭敬明都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而已。郭敬明本人也不屑“作家”很久了,他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坦言,“企业家、商人都是我努力的方向”。“人不可貌相”,身材精干面容娇美的郭敬明其实有着雄伟的志向,他不仅要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他还要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甚至“中国最成功的人”。郭敬明实乃郭精明是也。

我曾经在前文《“先锋”韩寒》中写过,80后的第三大特点就是比较功利、“物质”。追物逐利本无可厚非,但如果非常功利、“物质”就过犹不及啦,既危害自己又殃及社会。这其实不能完全怪80后自己,这是时代所赐。他们生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活在消费社会的汪洋中,怎么可能“出淤泥而不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唯有物质才是客观实在的,“拜金主义”成了很多人唯一的信仰。

“商人”的看家功夫便是“商功”,我们且看郭敬明的绝世商功是如何练成的。练就绝世商功的首要条件是天资非凡。郭敬明自己说过,“因为母亲在当地银行工作的缘故,自己很小就对钱很有概念,从小家里人就希望他能够经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便充分证明了郭敬明的商业天赋。郭敬明当时的语文老师陈泽林说“他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这奖去的”。初赛投稿,别人一般只写一两篇,但郭敬明写了五六篇,只要觉得完成的作品还不错,就投过去,一直持续到截稿。投稿前,他会把每篇文章拿给语文老师陈泽林批改,陈老师则帮他把前两届作文的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告诉郭敬明“所谓新概念,就是千万不要用传统的方法来写作,一定要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方法”。陈老师还和郭敬明商讨构思和选材,仔细修改郭敬明参赛的每一篇文章。

可既使郭敬明获得了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既使他在获奖后马上推出了散文集,但都不幸“石沉大海”了,郭敬明没有立马获得他想要的名声,他只能在“爱与痛的边缘”继续徘徊,只能像我辈一样“呕心沥血”准备高考。直到他《幻城》的出版。成功总是来得太过突然,郭敬明凭借《幻城》之热一飞冲天,和韩寒并驾齐驱,成为80后的又一风向标。

在其他80后作家还陶醉于名气的“美轮美奂”中时,郭敬明又一次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他另一只脚踏上了创业之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推出了《岛》系列图书。化虚名为实利,独立门户“自成一家”,这是郭敬明练就绝世商功的第一步。

练就绝世商功的第二大条件是脸皮要厚。郭敬明出版的第三本书《梦里花落知多少》在销量猛于虎的同时碰上了“拦路虎”。该书涉嫌抄袭作家庄羽的《圈里圈外》,被庄羽告上了法庭。白纸黑字,一看便知,虽然郭敬明及其众粉丝“熟视无睹”,但法律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后,法庭判决郭敬明赔偿庄羽损失21万元及要求郭敬明向庄羽道歉。郭敬明虽然赔了钱却拒不道歉,他公然声称“不会道歉!金钱、名声,这些东西,真不是那么重要,我都可以给予,唯独道歉,哪怕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决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曾经创作时的辛苦,放弃了所有依然喜欢着我的文字的人的希望”。这下可闹腾大了,全国上下立马分裂出了两个阵营展开了持久的混战,一边鄙视痛斥郭敬明的不道德不要脸,另一边便是他的粉丝誓死效忠捍卫“小四”(郭敬明的网名是“第四维”,因此他被称为“四维”或“小四”),公然宣称“读书人的事情,能算偷吗”,“就算抄袭是真的,也要四有才华才行啊!”“大家为什么不想象如果是抄袭的话,原著怎么会没红呢?”……郭敬明的脸皮为何如此之厚,冒天下之大不韪连法律之剑都敢碰呢?这无非是郭敬明的商业本性使然,他很清楚经此一战,他将名扬天下妇孺皆知,他的商业价值将更大,这其实是一场免费的效果绝佳的广告,何乐不为也。名不在好,响亮就行,管它黑名声白名声,只要逮住眼球就是好名声。果不其然,此后他“芳名远播”“教威大增”,浑身上下都是名牌的他自身也成了名牌。把牌子竖起来打出去,这是郭敬明练就绝世商功的第二步。

敏锐准确的判断力是练就绝世商功的第三大条件。郭敬明对于把握商机对于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向“胜券在握”了如指掌。就在郭敬明名震天下的时候,他迈出了第三大步,“机不可失”地成立了文化公司,“趁热打铁”地连推“自己”的作品,“火上浇油”地出版了杂志《最小说》,将目标读者锁定于那些懵懂热情且出手大方的青少年,将文学生产的“单兵作战”升级为“流水线作业”,将满足作者自己表达需求的作品转化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并利用自身这个品牌利用美丽的包装、到位的宣传来吸引读者。郭敬明认为写书的意义就在于销量,而写作正类似于一种工业生产,当写作成为事业,就务必努力经营。

但仅有技巧是不够的,练商功和练其他功夫一样最根本的还在于你付出的心血、汗水有多少。郭敬明也许不是最精明的,但一定是最勤奋的,这一点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和赞赏。郭敬明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说自己是工作狂。“比如,礼拜五,我飞出去,礼拜六在北京,做三个活动,礼拜天在保定,下午到晚上再回北京开一个会,开完会回到上海9点多,也没有回家,我是直接来公司加班加到12点,然后把工作带回家做,做到4点睡觉,早晨8点多起来,到外面跟别人去谈合作,前后谈了两拨人,回来之后又接受媒体采访。专访做完,我有一个全公司一起开的会,开完之后还约了另外一个人谈事情,这差不多就是我平时的状态。记得有一个星期,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敬明的小说每本都登上畅销榜首位,杂志《最小说》销量超过50万册,他的公司已签下40多个文学写手并发行了十多部作品。经过华丽的三级跳,郭敬明一跃登上富豪榜首位。“80后最成功者,舍我其谁,他韩寒有啥好狂的,一年收入不顶我一个月的。”

“利无止境”,追逐更大的利润永远是商人的本性。郭敬明没有“善罢甘休”贪图享乐,而是不断进军多个领域,不断开疆拓土,大有“一统江湖”之势。他“领衔”天娱公司的文学总监和影视制作部创作总监,挂职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率先加入作协,举办文学大赛,还要拍《流行花园》……郭敬明充分利用了自己“教主”的资源,将“郭敬明”这个品牌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大限度地扩张着自己的消费符号价值,不断实现着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郭敬明如此急功近利非“最成功不可”?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郭敬明内心深处的自卑作崇。身高一米五出头的郭敬明要想出人头地被人瞧得起,只能像拿破仑一样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证明自己。而在如今这个镀金时代,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用“钱”来说话,有钱就是老大,有钱才叫成功。郭敬明的成功是80后一代的成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成功。其实,这种对成功的理解是狭隘的。成功的含义并非是赚多少钱、获多大名、成就多大功业,而是仅指实现目标。当你实现了目标,你就成功了,无论这个目标是腰缠万贯权倾天下还是腰缠书袋桃李天下,抑或腰缠饭碗乞遍天下。且成功不是万能的,那些不择手段、不计代价、不是你想要的成功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吗?人生本身是段旅程,成功不过是一个个目的地,如果你只一味地赶路,那很有可能就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和路上的收获,赶到路的尽头,你会发现那里只是万劫不复的悬崖。再多的名和钱,你都带不走;再多的成功,也救不了你。

为什么郭敬明粉丝如云人气冲天?据调查,郭敬明读者群中青少年占到了80%,郭敬明的作品的确击中了我们青少年“明媚而忧伤”的青春,“郭敬明的书讲的就是青少年的事情,他书中的语言又正好是青少年喜欢的在青春、叛逆、忧伤中又带一点点阳光的色彩。这种东西是其他作家不具备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说。我向来45度仰望郭敬明,相信他会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奋,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乃至“最成功的人”。“小四小四,我爱你,就像大米爱老鼠。”“你是最美的,我永远支持你,咩咩咩。”

P16-21

后记

这是周六的一个上午,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品着清茶阅读着一本杂志。忽然,我“醒悟”到,我已经有一年半多的时间没有享受过这般清闲了。自2009年5月以来,上班之外,我一直在闷头写着这本书。

为了此书,我付出了很多,也获得了很多。晚上我常常“忍”着白天工作的劳累准备资料至九十点,周末我往往写作起来就是一整天。写作期间,我光阅读的相关书籍就达一百多本,书中每位名家的代表作几乎都拜读过。因此,也和很多朋友少了联系,耽误了不少其他事情。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收获的更多。这次写作是一场满载而归并精彩难忘的旅程。我“结识”了那么多名人,了解了他们的真正“面目”,并走进他们内心世界。他们每个人(无论是我批评的还是赞扬的)都是我的老师,都让我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道理,丰富了学识,锻炼了思考,又好又快地认识了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的精神、品格、志向等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让我逐渐成熟,我已经不再是一年半前那个“单纯”的年轻人了。最重要的是,在这次旅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即心系自己、胸怀天下,既拥抱生活又高于生活,既享受权利又要尽责任,做一个“学贯中西古今、理通文史哲政、具有公共情怀和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很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人生道路,唯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写作的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位朋友好心地对我说:“你写的这些,没有人会看的,这个年代谁还关心文化?”中途我也曾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如自序中所言,这本书的初衷是为自己写的,不管有没有别人看,我要对得起自己。在我28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终于把这本“处女作”写完了,就算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吧,祝福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未来都更加美好。

当然,这本书的“大功告成”绝非我一人之力,有很多很多人需要感谢。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养育了我,当知道我在写书时,他们一再劝我不要太过辛苦,“不要累着脑子”,要“多吃点好的,休息好”。我想通过此书证明我已长大,没有辜负他们的培养。还要郑重感谢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没有他三年的言传身教以及其他许多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的思想、学问、风范等都已内化为我的一部分,本书有些章节更是直接引用了他的著作《现代性的谱系》。当然,我没有“吸收”到的东西还有更多,我会更加努力的。还须特别感谢我的女朋友和我妹妹,这一年半正是我和女朋友恋爱、妹妹来我身边上学的时间,我却忙于写作而没有怎么照顾、陪伴她们,她们不但没有抱怨,反而给了我不少支持。在我最灰心沮丧的时候,是我女朋友的安慰、鼓励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她对我说:“这些‘旗手’以前也都曾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甚至被生活逼到背水一战的境地。还望你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能量,坚持不懈,总有双手在背后支持你。”

也要感谢周国平、茅于轼、许知远、熊培云等“主人公”,我将有关文章发给他们请教,得到他们不吝赐教,让我备受感动和鼓励。还非常感谢王实先生、容敬先生以及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阎海文、魏东等编辑,没有你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本书的完善及出版。另外,还要感谢邱方明、何晓进、李艳辉、金马洛、丁俊峰、孙钦浩等朋友,他们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我不少帮助。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在此一并致谢,谢谢你们,这本书献给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以及我所敬仰的人。当然,还要谢谢读者您,但愿拙作没有让您失望。

2011年5月15日

目录

自序

先锋/韩寒

商人/郭敬明

守望者/周国平

祭司/贾平凹

病人/阎连科

大师/余秋雨

秦人/张艺谋

骑士/贾樟柯

娱乐大王/赵本山

现代人/芙蓉姐姐

独立者/连岳

观察者/许知远

俊杰/熊培云

啄木鸟/胡舒立

侠客/方舟子

红娘/于丹

智者/朱大可

知识分子/贺卫方

思想家/秦晖

战士/吴敬琏

完人/茅于轼

后记

序言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难免感到迷茫、困惑。究竟何去何从,路似乎很多,但都不清楚。而找到自己道路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跟对“旗帜”,跟着“旗帜”走既不会迷路,也不会孤独。这便是本书写作的初衷,寻找属于我的“旗帜”,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那我的“旗帜”何在?因为我本“百无一用”书生也,又比较“爱国”、“实际”,所以决定拿我所熟悉的当下中国内地的文化名人“开刀是问”。这既容易出成果,也比较安全。于是,从同龄的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到熊培云、许知远等兄长,再到父辈的张艺谋、秦晖等,最后到爷爷辈的吴敬琏、茅于轼,我试图把我所了解的老中青少各代的文化名人都“一网打尽”,从中“筛选”出我的“旗帜”。

如何“筛选”呢?开始的“研究”思路比较模糊,几乎是顺着感觉走。但渐渐地,我发现这些文化名人和时代的关系甚大。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反作用于时代。于是,后来我注重把握他们与时代的关系,时代是如何成就他们的,他们又如何影响时代,具备怎样的时代品质,富有哪些时代价值。我“悟到”他们之所以成名成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都站在时代前列,都顺应时代潮流,都是时代之子。但在这个共同点后,他们的分野也很明显,一部分人在完全迎合时代“满足”时代,另一部分人则在“激浊扬清”引领时代。我把后一种人称为“文化旗手”,是他们在张扬旗帜,引领一种文化潮流。而前一部分人只能算是文化“棋手”,以文化为棋追名逐利,他们的“旗帜”只会随风飘摇,他们空有知识而非“分子”。

因此,我的探寻之旅其实也就是验明这些文化名人“正身”的过程,把握他们的“本质面貌”,“检索”究竟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文化旗手,以找到旗帜确定道路。同时,揭露那些“棋手”的真面目,防止大家“上错花轿嫁错郎”。另外,我试图不止于仅仅就人论人,而是更想挖掘出人物背后的时代真相、时代精神,进而更好地认识我们这个时代,探寻社会发展的道路。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意图和“亮点”,希望读者朋友能够“明察”。

在写作风格上,我对自己文章向来的要求是“有思想、有学理、有文采、有感情、有幽默”,因为本书内容和时代密切相关,所以我又加了一项要求“有时代气息”。

当然,除了本书所“快照”出来的文化“旗手”外,限于个人阅历被“过滤”掉的文化“旗手”其实还有很多,如陈丹青、王克勤、于建嵘、沙叶新、林贤治等等。事实上,正如傅国涌先生所指出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类型的知识分子已在稳步成长当中。“一个精神上相对独立的知识分子群体渐渐浮现出来,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被物质的喧嚣完全淹没,只是需要人们仔细地去聆听、去鉴别,与上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壮怀激烈、满腔热忱相比,现在的知识分子可能变得冷静多了,对自己的定位更准确一些,思考的问题也更为深入、更为清晰了,他们中许多人已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知道自身在推动社会进步时的位置,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转型的艰难,不再有那种舍我其谁的夸张和豪情,不再有包打天下、担当救世主角色的幻觉,他们深知自己‘生活在此处’,不逃避,不苟且,直面现实,从容笃定地向前迈进,进得一步就是一步,不指望一步登天,不幻想天上掉个大馅饼,不怀抱毕其功于一役的宏图大愿。”知识分子的队伍在壮大,作为他们领头羊的文化“旗手”自然也水涨船高地声名鹊起。当然,所谓的真伪,所作的评论,都不过是我的一家之言而已,我只是找到了自己的“旗帜”而已。在如今这个年代,每个人选择的旗帜都可能不同,只要不逆势而动都无可厚非。但我相信,我所做的选择,至少也能给您一些启迪。因为,我们的困惑与迷茫,我们的爱与恨很多是相同的。

我始终坚信爱因斯坦所言的:“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最后,我想借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的最后一段话来结束本次“探寻”,来与读者朋友共勉:“年轻的知识分子响应了他们的时代,正如他们必须要做的那样,而他们也屈从了他们的时代,这却不是必需的。人性并不要顺从历史,而要创造历史。通过这道人性之门,选择的权利进入了历史的大厦。”

内容推荐

张守涛编著的《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着力评述了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化界的20多位文化名人,如韩寒、郭敬明、余秋雨、张艺谋、赵本山、许知远、胡舒立、方舟子、于丹、秦晖、茅于轼,介绍了其主要经历、成就、个性和各方评议等,重点分析了他们的“本质面目”及其时代价值,借此略窥我们的时代真相、时代精神,探寻我们个人、社会的发展道路。在写作风格上,《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力求做到“有思想、有学理、有文采、有感情、有幽默及有时代气息”。

编辑推荐

《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是一个年轻人对各类知识分子或意见领袖的打量,借以认识我们的时代,探寻我们的道路。

作者张守涛文笔率真,有见地,显示了新一代青年的承担意识和人文情怀。不止于仅仅就人论人,而是更想挖掘出人物背后的时代真相、时代精神,进而更好地认识我们这个时代,探寻社会发展的道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守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10146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76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