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航所著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史为线索,来重新思考学术史的问题,希望能从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探讨当中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本书通过抓住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发展史当中的一条主线来展示这些学科的发展历程,力图展示在中国几代学者的努力之下,如何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学术传统结合起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并以此揭示出中国学者对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贡献。
图书 |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孟航所著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史为线索,来重新思考学术史的问题,希望能从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探讨当中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本书通过抓住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发展史当中的一条主线来展示这些学科的发展历程,力图展示在中国几代学者的努力之下,如何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学术传统结合起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并以此揭示出中国学者对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贡献。 内容推荐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实?古老的东方文明国家在近代与西方的相遇当中,被卷入了一个世界性的漩涡。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传播,引发了激烈的碰撞。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当中关于家、群、族、国、天下、人性等原有传统思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张力?文化的移植和对接背后隐藏着不同行动者怎样的目的和心态? 面对外来的冲击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一批中国人接触到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其中一些将其作为人生的事业和理想;在狂风暴雨般的时事格局中,他们如何焦虑、呐喊?在对学术的探索和追求当中,他们遭遇到怎样的挫折?一些人做出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与功能主义、社区研究等又是什么关系?在历史转折关头,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者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孟航所著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从把握历史脉络着眼,从观察生活入手,从看似平常、琐碎、熟悉的社会文化表象中挖掘出背后深层的信息;书中将学科史、学术机构史、人物史、研究成果的评介、学术思想的变化等放置在多维的社会场景之下,通过把学科发展的诸多细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进行有机整合和巧妙构架,从而揭示学术与政治、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阅读《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历史的深厚,触摸文化的魅力,辨析观点的争鸣,体会思想的交锋,而且还能分享作者在反思西方思想史、融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东方意境的“意化理论”,为读者理解当今世界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碎片化等复杂现象提供强有力的思维引擎!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在场的熟悉与陌生 第一节 学科史的一条主线 第二节 反思的建构 第三节 文化·社会·行动者 第四节 结构与各章提要 第二章 来源审视:学术域与知识传播 第一节 重新审视历史 第二节 西方的“近代”兴起与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三节 社会学与芝加哥学派 第四节 民族学、人类学与功能主义 第五节 有机体·区位学·功能主义 第六节 历史的启示 第三章 背景与媒介:进人中国的条件 第一节 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二节 学术背景 第三节 学科背景 第四节 引人者吴文藻的早年生活 第五节 主要学习和实践者的早年 第六节 文化传播与行动者 第四章 山雨欲来:机构与行动者的结合 第一节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第二节 吴文藻到燕京 第三节 帕克来华 第四节 对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早期印象 第五节 酝酿之中 第六节 矛盾中的转换 第五章 初步实践:走向田野和克服困难 第一节 学科“中国化”的主张 第二节 社会研究社与林耀华义序宗族调查 第三节 选择功能主义与拉德克利夫-布朗访华 第四节 大瑶山调查与《花兰瑶社会组织》 第五节 探索中的障碍 第六节 行动者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向外与向内:拓展交流和本土调查成果 第一节 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 费孝通留学英国 第三节 内部交流与外部应对 第四节 从江村调查到《江村经济》 第五节 林耀华留美与《金翼》 第六节 方向性问题 第七章 边疆研究:战争影响下的学术转移 第一节 初到云南 第二节 “云南三村”调查 第三节 从农村到都市 第四节 “魁阁”时期的内地研究 第五节 边疆与少数民族研究 第六节 中国特色学术发展模式与战争的影响 第八章 海外与海内:文化比较和成果转化 第一节 海外的整体性印象 第二节 抗战后的发展 第三节 费孝通的理论化思考 第四节 相关的社区研究 第五节 研究成果·反思·评论 第六节 对于学者分化的疑问 第九章 多维透视:学术与政治、社会、生活 第一节 政府任职 第二节 社会参与 第三节 个人生活 第四节 学术争鸣 第五节 天各一方 第六节 互动选择 第十章 结论:从意化理论看问题 第一节 对“社区研究”和“功能主义”在中国结合的总体性认识 第二节 传播·行动·社会结构 第三节 理论的创新——意化理论 第四节 未尽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1900-1949)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孟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023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5-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