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为中国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正因为他毕生都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和最高价值。这正是孙中山思想家独特性之所在。《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以“天下为公”为书名,立意的根据就在这里。孙中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遗产,本书只能算是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一个片段的剪影。本书由姜义华著。
图书 |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为中国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正因为他毕生都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和最高价值。这正是孙中山思想家独特性之所在。《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以“天下为公”为书名,立意的根据就在这里。孙中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遗产,本书只能算是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一个片段的剪影。本书由姜义华著。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孙中山西学的知识构成 第一节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西学渊源——上海孙中山故居西文藏书的一项审视 一 西学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主要思想资源 二 孙中山宏大世界意识的西学基础 三 孙中山对现代性自觉认同的西学准备 四 孙中山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西学资源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思想发展学理上的重要准备——新发现的一份孙中山购书清单 第三节 民权主义学理准备——上海孙中山故居部分藏书疏记 一 政治学概论 二 政治民主与政治自由 三 各国宪法与宪政 四 政党政治 五 联邦制与地方自治 六 各国政治制度与各国政府 七 法与法治 第二章 孙中山的儒学认同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新诠释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唤 一 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演进 二 民族主义内涵的新阐释 三 对固有家族和宗族共同体及固有道德的呼唤 第二节 孙中山晚年对生存斗争社会哲学的批判——孙中山褒扬儒家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试析 一 “雅癖达文之道” 二 “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三 “政治哲学的真谛” 四 两种社会哲学的世纪重评 第三节 对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的接续与超越——孙中山晚年褒扬儒学理路试释 一 东西文明论战:孙中山儒学认同的背景 二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对儒家道德的独特关怀 三 儒学认同:接续辜鸿铭又超越辜鸿铭 第三章 孙中山: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行探索者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1915年11月10日《致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函》 一 一封值得给予高度重视的信函 二 孙中山真诚地计划以社会主义的理想来建设中国 三 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系统解读 四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渊源 第二节 孙中山同民粹主义的原则区别 一 列宁论断的由来及其影响 二 学界对孙中山为中国民粹主义者的异议 三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与民粹主义的原则区别 四 具有强烈民粹主义色彩的是光复会系统代表人物 第三节 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孙中山《实业计划》战略构想析评 一 孙中山“物质建设”的主要战略构思 二 孙中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思考 三 制定《实业计划》的思想资源与知识准备 四 《实业计划》战略构想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孙中山:中国政治革命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第一节 孙中山政治革命方略与大一统国家体系再造 一 汉族单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统一国家 二 联邦制国家与单一制国家 三 分权制与集权制 四 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 五 多党制与一党制 六 以个人为本位与以家国共同体为本位 七 草根主义与精英主义 八 结语:大一统国家体制再造中王朝体系的艰难终结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党作业:权威转换与政治造型 一 权威转换与革命政党的历史使命 二 从两党制到一党制的政治造型 三 民主制与集中制中的两难抉择 第五章 孙文学说的伟大人文关怀 第一节 孙中山与中国启蒙运动的困境 一 革命权威与理性权威的错位 二 三民主义体系的“理性缺位” 三 “先知先觉”在启蒙中的越位 四 结束“独尊”:启蒙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论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 一 欧洲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观的批判者 二 孙中山自由平等观是中外长期争论的总结 三 孙中山自由平等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三节 论《孙文学说》人文精神的新构建 一 撰写《孙文学说》的知识准备 二 心性说、生元说溯源 三 孙中山人文主义与叔本华等人文说的歧异 四 心性文明建设之途 第六章 孙中山革命生涯与日本 第一节 日本朝野右翼的侵华权谋与孙中山对日战略的变迁——以孙中山与内田良平关系为视角 一 兴中会时期 二 同盟会时期 三 武昌起义爆发至护国战争时期 四 护法战争至国民革命时期 第二节 同仁——孙中山与日本挚友梅屋庄吉 第三节 重现“历史真实”——评段云章(孙文与日本史事编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义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720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5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3.0 |
丛书名 |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9 |
宽 | 15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