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内容
编辑推荐

神话到底是什么?神话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故事?现代社会又需要创造怎样的神话?我们又如何通过神话解读社会与自我?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宗教等多种主题,完整呈现坎贝尔神话学理念。此外,《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作者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更是一本充满了机智、犀利与睿智的精彩问答录,为贫血与平庸的现代人,赋予另一种思维与超越。

内容推荐

我们生活的时代很神奇也很伟大,然而没有哪个时代会像今天这样,带给我无比强烈的撕裂感与无助。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某种信仰与力量来支撑自我。坎贝尔便是那个可以带给我们生存智慧的智者。尽管《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作者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是理解世界神话的问答集,但是字里行间浮现的语句会让每个找寻生命意义与自我价值的人豁然开朗、获得开悟。正如坎贝尔曾经说过的那样,“令人难忘的不是追寻过程的痛苦,而是获得开悟时的狂喜。”也许你对神话学并不感兴趣,也许你只是不经意间翻开了《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但请相信,《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可以改变你很多关于人生的看法,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目录

序曲:坎贝尔的神话世界

1 神话与现代世界

2 神话与内在的旅程

3 第一个说故事的人

4 牺牲与喜悦

5 英雄的冒险

6 女神的赠礼

7 爱情与婚姻的故事

8 永恒的面具

试读章节

莫:那么婚姻的必要作用,也就是将自己投射在小孩身上,便不是一个主要功能了。

坎贝尔:不,那只是婚姻最基本的层面。婚姻生活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青春期婚姻”,那是两性互动中,伴随着本能的美妙冲动而来的,主要是为了生小孩繁衍后代。但是小孩会长大,会离开家庭,会离开原先为制造小孩而结合的男女。我很讶异地发现许多朋友在他们四五十岁时都分开了。他们婚姻生活中有小孩时都过得很好,但他们认为结合是通过与孩子的关系而来的,而不是经由彼此的关系。 婚姻是一种人际关系,如果你曾经为婚姻牺牲了什么,你并不是为对方牺牲,而是为一种关系的结合而牺牲。中国道家的阴阳图,是黑暗与光明交互影响的意象——那就是阴和阳、男和女的关系,也就是婚姻,也就是结婚后必须面对的。结婚后你不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在一种关系中认同自己。婚姻不单只是谈恋爱,它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一种牺牲自我的痛苦体验,为的是维持两者合一的关系。

莫:这么说来,婚姻不完全是我自己的事。

坎贝尔:婚姻不单纯只是我自己的事。它是我自己的事,没错。但是这个“自己”,并不只有你自己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合二为一之后的自己。那是一个全然的神话意象,意味着牺牲一个看得见的实体,以求得超越的善。这是在婚姻的第二阶段中,双方都要很艺术地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我所谓的“炼金术婚姻”,也就是婚姻中的两个人共同体会到他们其实是一体的经验。如果两个人这时仍活在青春期婚姻中,这个爸爸便会爱上另一个更年轻貌美的女子,再结婚去了,妈妈则被迫单独留下来,面对一个空巢和空虚的心,不得不以自己的方式安排一个人的生活。

莫: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婚姻有两个阶段。

坎贝尔:那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对婚姻有所承诺。

莫:我们自以为已做了承诺一对一个更好或更糟的未来有所承诺了。

坎贝尔:那只是仪式的残骸。

莫:仪式已经失去了它的威力。过去能够传递内在世界真相的仪式,现在只是徒具形式。这种情况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的仪式,也可用来解释个人的婚姻与宗教仪式。

坎贝尔: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结婚前能得到精神上的指引,告诉他们婚姻的意义呢?现在只需要10分钟,便可以在法官面前完成公证结婚。而在印度结婚仪式要举行三天,这三天,新娘和新郎要形影不离。

莫:你是说婚姻不只是一种社会的安排,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学习。

坎贝尔:婚姻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学习,社会应该帮助个人意识到婚姻的这一层面。不应该由个人来配合社会,相反,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这项服务。如果由个人来迎合社会,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怪物,这也是目前威胁世界稳定的因素。

莫:如果社会不再拥有震撼力的神话,会变成什么样呢?

坎贝尔:就是像我们今天所见的情况。如果要了解什么是没有仪式的社会,只要读读《纽约时报》就好了。

莫:在《纽约时报》中你看到了什么?

坎贝尔:就是每天发生的新闻,包括年轻人的破坏举动和暴力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举止合宜。

莫:年轻人要借着仪式成为部落的一员,成为社区的一员,但现代社会并没有发挥这一功能。所有儿童都必须二度出生,学习如何理性地在现代社会中度过童年。我想到《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中的一段,“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情感像孩子,现在我已长大成人,我把孩子气的事都抛弃了。”

坎贝尔:就是那样。这就是成人仪式的重要性。原始社会的成人礼包括打落牙齿、奉献祭品、割包皮及各式各样的典礼。典礼要在成人之前完成。借此你可以脱去小孩子的躯壳,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大人。

当我是小男孩的时候,大家都穿着及膝的短裤。当你换上长裤时,那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因为要变成大人了。现在的小男孩不会再经历这种过程,我甚至看过五岁的小男孩穿着长裤跑来跑去。没有经过这些,他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能再有孩子气的行为呢?

莫:以今天一个在纽约市215街和百老汇大道附近长大的男孩为例,他们要去哪里找寻神话呢?

坎贝尔:他们只有自己去创造了。这就是城市涂鸦的由来。这些青少年组成自己的帮派,创造自己的入会仪式及道德标准,他们极尽所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但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自己的法律和社会公认的不同,也没有被纳入社会中。

莫:罗洛·梅(Rollo May)旨出,当今美国社会充斥暴力的原因在于,可以帮助年轻人和这个世界联结的伟大神话已不覆存在,也没有神话帮助他们去了解表象之外的世界。

坎贝尔:这是没错,但造成美国社会充斥暴力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美国缺乏社会规范。

莫:请解释。

坎贝尔:以美式足球为例,它的游戏规则严格而复杂。如果你去英格兰,你会发现那里橄榄球的规则并不那么严格。在20世纪20年代我还是学生时,同校的两位同学是美式足球比赛时,向前传球的一对绝佳进攻搭档。毕业之后二人都拿到奖学金到英国留学,并在那里加入英式橄榄球队,有一天他们想把向前进攻的玩法介绍给英国人,英国球员说,“我们没有针对这种玩法的规则,请不要这么做,我们不这样玩的。”

在一个已经达到一致性的文化中,存在着身在其中的人们共同接受的不成文规定,这就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种风格,一种对“我们不这样做”的共同理解。

莫:一种神话。

坎贝尔: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没有明文定义的神话。比方说,我们就是这样使用刀,我们就是这样和别人打交道等。这些都没有明文规定。然而美国人民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聚集在同一片土地上,因此,法律在这个国家就变得非常重要。律师和法律是凝聚美国国民的要素,但是美国并没有社会规范。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莫:我明白。这就是为什么160年前托克维尔(De Tocqueville)来到美洲大陆时,说自己发现了两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坎贝尔:现代社会是一个解构神话的社会。因为这个缘故,我教过的学生都很喜欢神话,因为神话带给他们信息。我不知道神话带给今天的年轻人什么信息,但我知道神话带给了我什么,也可以确定神话在年轻人身上会发生作用。不论我到哪一所大学演讲,每次都是大爆满。通常学校会安排一间比实际需要小的房间来做演讲,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神话在听讲的学生中会造成多大震撼。P19-22

序言

约瑟夫·坎贝尔逝世后的几个星期,我不论走到哪儿都会想起他。

从时代广场的地铁站走出来,我不由得感到拥挤人潮散发出的那股令人窒息的压力。我在心底笑了笑,忽然想起坎贝尔曾在这里体验到的一种意象:“最新轮回转世的俄狄浦斯,是接续上演的美女与野兽的罗曼史。他正站在42街与第五大道的街角,等待着交通信号灯的变换。”

……

博学,他确实如此。对那些少有人知道的素材,他却能知晓经那千万变化之过去的全貌。且还不止于此。

故事是要用讲的。他是个有成千故事的人,以下是他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在日本参加一次宗教国际会议时,坎贝尔听到另一位从纽约来的美国社会哲学家对一位日本神道教的神职人员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观摩过许多典礼,也参观了许多神庙。但我不了解你们的意识形态,不了解你们的神学。”日本人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深思,然后摇了摇头,“我想我们没有意识形态,”他说,“我们没有神学,我们跳舞。”

坎贝尔也是一样,在天籁伴奏下起舞。

比尔·莫耶斯

书评(媒体评论)

神话是人类的梦,神话中那些样貌各异的男神、女神、英雄、仙子、幽灵、野兽、怪物、巫师、恶魔,体现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欲望和恐惧。神话中英雄冒险的历程,恰恰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的内在生命历程。本书引你发现神话的力量,进而洞悉自己的力量所在。

——刘宗迪 山东大学 文史哲研究院 教授

写《星球大战》剧本时,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带给我很深的影响,我据此创造出绝地武士的形象。后来看到坎贝尔的演讲录像,我非常震惊,原来他的演讲比他的文字更有力量。此后,我们成为朋友,直到他去世。在过去的时间里,他是神奇的学者和人物,也是我的精神导师。我很幸运可以和他在一起。

——乔治?卢卡斯 美国知名电影人,《星球大战》导演、制片人、编剧

书籍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很难从中挑选出一本最喜欢的,但如果一定要选出一本的话,那就是《神话的力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探讨平凡生命旅途的部分,正如坎贝尔所说,生活就是努力前行、永无止境的过程。登山不是为了欣赏到达山顶时的风景,而是因为喜欢登山的过程,前行的过程。

——罗伯特?巴拉德 “最伟大的海底探险家”之一,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现者

“每件事都是一个故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借鉴坎贝尔的理论便可以写出更好的、更具影响力的新闻通稿、营销软文、博客文章以及微博体,而我们的英雄,就是读者。

美通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
译者 朱侃如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17111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1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06—2011年第213号
版权提供者 The Doubleday Broadway Publishing Group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