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和典故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汉语言历史中的两朵奇葩。它们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风俗和道德风尚等浓缩成一个个简洁生动、深刻隽永的片段。这些片段或庄重凝练,或机智幽默,集中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生存智慧和丰富的思想光芒。读之,不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还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为人际交往时增加一份谈资。
这本《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由王珂主编,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典故,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版式设计精美,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纷纷呈现给读者。
本书共收录了近六百条人们耳熟能详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成语典故,并根据不同的含义将其分门别类,注明词义、出处等,不仅能让读者直观而全面地了解每一条成语,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习和运用成语的兴趣。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由王珂主编,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版式设计精美,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纷纷呈现给读者。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共收录了近六百条成语典故,根据各个成语所包含的不同含义将其分门别类,并注明其词义、出处等,不仅能使读者直观而全面地了解每一条成语,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读者学习和运用成语的兴趣。
枕戈待旦
晋朝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刘琨的英雄。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年轻人结交,讨论天下大事,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博得个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经当上了朝廷的官员,心里着急起来,就给亲属写信说: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为朝廷出力,杀退贼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业了!”
刘琨到了二十六岁的时候,也被朝廷委任为官员,为司隶从事,一直做到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
在刘琨担任并州刺史的时候,晋阳闹起了灾荒,很多老百姓因为找不到吃的,活活饿死了。灾民没有办法,只得携儿带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两万户。贼寇也趁机作乱,百姓们吓得不敢出门。
刘琨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带领他们去晋阳平乱。平乱之后,刘琨派人将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门、庙宇,让百姓耕种土地,派军队对他们进行保护。不久,灾区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听到鸡鸣狗叫之声了。
不料,胡人想到晋阳劫掠财富,派兵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城内只有很少的一点儿军队,没有力量杀退贼兵。大家非常焦急,刘琨表现得非常镇静。到了夜间,他趁着月光,在城楼上吹起箫来。刘琨的箫声悲切凄凉,如泣如诉,城外的胡兵听了,一个个凄然长叹。
到了半夜,刘琨又吹起了胡笳,那乐声使胡人暗生思乡之念。其实,胡兵来打仗实在是身不由己,他们之中,哪一个不想念亲人呢?他们想着家乡,全都流下了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刘琨又吹起了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纷纷骑上战马,回家乡了。
◎成语释义
头枕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报国的心情非常迫切,一刻也不懈怠。
◎故事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出处译文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为朝廷出力,杀退贼兵。
百折不挠
东汉灵帝时期,有一位叫乔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刚毅,疾恶如仇。
乔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三个强盗在他府门外转悠,看见乔玄十岁的小儿子正在门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为人质,想狠狠地敲诈乔玄一笔。校尉阳球得知消息后,与河南府尹、洛阳县令统率军队,将乔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不敢进攻,害怕强盗狗急跳墙杀害了孩子。
乔玄赶到自己的府第,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我会为了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乔玄还催促阳球立刻进攻。结果强盗全部被抓获,他的小儿子也因此遇害。
乔玄担任尚书令时,发现同僚盖升有经济问题。盖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灵帝私交甚好,就仗着这层关系,毫无顾忌地收受贿赂,搜刮民财。
乔玄非常气愤,就给汉灵帝上奏章,要求将盖升罢官,将他的家产抄没。可是,汉灵帝庇护盖升,不但不对盖升进行处罚,反而升了他的官。乔玄便以生病为由,辞职还乡。
人们非常佩服乔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为他写下了《太尉乔玄碑》,对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成语释义
多用来形容意志坚强,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屈服。挠:弯曲,比喻屈服。
◎故事出处
汉代蔡邕的《蔡中郎集·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出处译文
他的性格严正,痛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转变自己意志的风范。
闻鸡起舞
晋代祖逖是个胸怀坦荡、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祖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他们还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建功立业,振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祖逖半夜里听到公鸡的鸣叫声,就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开始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都成了能文能武的将才,既能写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祖逖之后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理想;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韬武略。
◎成语释义
形容奋发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出处译文
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呜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认为。”两人就起来开始练剑。
威武不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强有弱,强国想争霸天下,弱国则想自保,于是,说客应运而生。他们到各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众多说客中,公孙衍、张仪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代表着强国,所以弱小国家的国君看到他们两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们发动战争攻打自己的国家。
有一个说客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说:“他们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为一个大丈夫,应该懂得礼仪法度,把仁义看得至高无上。得志的时候不脱离百姓;失意的时候也不屈从世俗,学习阿谀奉承之术。不能因为富贵而迷惑,也不能因为贫贱而失志,更不能因为受到暴力的威吓而丧失了气节。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成语释义 不为权势、武力的胁迫而屈服。
◎故事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译文
不因富贵而迷惑,也不因贫贱而失志,更不能因受到暴力的威吓而丧失了气节,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一夜十往
在东汉时期,有个人叫第五伦,他为人非常正直,当官的时候办事认真,廉洁清正,经常亲自喂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厨房做饭,做家务。当地的人对他十分敬重。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人们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说你完全无私,没有将一点儿私心用于公务呢?”
第五伦回答道:“不是这样。以前有个朋友,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举荐的事情我都会想着他。这难道不是私心吗?还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病了,我同样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却无法入睡,这也说明我存有私心啊!”
◎成语释义
形容体贴周到地服侍病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第五伦传》:“五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出处译文
我的侄子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著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夜宿城门客栈。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由于没有房钱,她从后门溜进了柳下惠的房间。
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瑟瑟发抖,担心那女子受冻而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其他的举动。由于他为人正派,没有人怀疑他有淫乱行为。
◎成语释义
形容男子在两性方面作风正派。
◎故事出处
《荀子·大略》:“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 ◎出处译文
柳下惠怕从后门进来的女子受冻,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怀里。由于他为人正派,没有人怀疑他有淫乱行为。P1-4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历来为人们所习用。在中华民族无比璀璨的文化瑰宝中,成语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内涵深远的独特价值,跨越了几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传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逐步凝练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精髓。
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则成语都是历史的缩影,凝聚了古人高超的生存智慧,闪烁着永恒的思想光芒。每一则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饱含哲理的故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些成语故事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述,有的是传说故事的精华,有的则是诗词文章的摘取和节录,还有一些成语来自民间口头流传,这些鲜活精彩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经典文字,引领着广大读者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成语,不仅能达到言简意赅、喻微意广的语言功效,同时也是衡量每个人自身素质、文化修养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标尺。许多入学习成语,是从读成语故事开始的。成语的精炼和精辟与故事的生动和形象是统一的。我们只有了解了成语故事产生的时代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故事中概括出来的成语的真正含义。
因此,学习成语最忌讳的是单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它的意思。为此,我们组织语言专家编撰了这本《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本书取材广泛,体例新颖,编排独特,注重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条目方面,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在内容上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理解与记忆,同时配以形象的插图,通过文字、图片、版式的有机结合,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呈现给读者。
本书根据各个成语所包含的不同含义,将其分为道德修养、人格人性、国运盛衰、战争博弈、生活认知、权智谋略、慧言妙语、士林雅趣、神话传奇、事物规律十个篇章,共收录了近六百则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成语,并注明其词义与出处。每条成语,我们都竭力追本溯源,对于起源较晚的,也在故事中说明其演变过程,不仅让读者对每一则成语形成直观而全面的了解,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大家学习和运用成语的兴趣。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和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生动地再现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探究中国历史上一段段传奇轶事和典故故事。拥有此书,无疑能丰富您的历史知识,增进您的文化修养,有助于提高您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