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根、梁伟编著的《京派文学群落研究》运用群落这个别于流派的视角,从两个方面来对京派文学展开研究,即:从京派的政治语境、美学语境和文化语境,来剖析京派文学群落的总体生态特征,以及从评奖、雅集、同仁报刊、互作序跋、论争等微观角度,钩沉并彰显其错综斑斓的历史风貌。
图书 | 京派文学群落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泉根、梁伟编著的《京派文学群落研究》运用群落这个别于流派的视角,从两个方面来对京派文学展开研究,即:从京派的政治语境、美学语境和文化语境,来剖析京派文学群落的总体生态特征,以及从评奖、雅集、同仁报刊、互作序跋、论争等微观角度,钩沉并彰显其错综斑斓的历史风貌。 内容推荐 《京派文学群落研究》通过梳理歧出并行的京派观念,揭示当事人和研究者审视京派的几个不同立场,即:审美的、地域的、阶级的、文化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从“文学流派”角度立论是造成诸多认识相扦格的方法论原因。突破“流派”的视角,作者周泉根、梁伟借用生态学中“群落”的概念解决了京派之派的尴尬和京派之京的含糊等问题。在文学群落的视角下,作者从群落生存语境和历史原生形态两个角度透视还原异质共生、多元统一的京派。前者从历史语境、美学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角度剖析京派文学群落的总体生态特征;后者从评奖、雅集、同仁报刊、互作序跋、论争等京派文学群落的肌理细节处,钩沉并彰显其错综斑斓的历史风貌。 《京派文学群落研究》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目录 绪论 文学群落:一种文学史的新视角 第一章 观念与史实:京派之派 第一节 概述歧出的“京派”观念 第二节 透视歧出的“京派”观念 第三节 还原“京派”的史实 第二章 无常与传统:京派的生存语境 第一节 历史语境——启蒙与救亡之间的二难 第二节 美学语境——西方审美本位主义的濡染 第三节 文化语境——乡土牧歌与历史挽歌的混响 第三章 京派活动的阵地(上):报刊 第一节 《骆驼草》 第二节 《大公报·文艺》 第三节 《文学季刊》 第四节 《水星》 第五节 《学文》 第六节 《文学杂志》 第四章 京派活动的阵地(下):沙龙 第一节 周作人苦雨斋群落 第二节 林徽因“太太的客厅” 第三节 朱光潜慈慧殿三号读诗会 第四节 《大公报》来今雨轩茶会和丰泽园聚餐会 第五章 在发行和奖掖中大售其道:作品出版与文学评奖 第一节 京派文集 第二节 “大公报文艺奖金”与《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第六章 桴鼓的应和与鸣击:序跋与论争 第一节 序跋中的京派 第二节 京海之争 第三节 “文人相轻”之争 第四节 “差不多”与“反差不多”之争 第五节 “第三种力量”之争 结语 汪曾祺的意义:归去来兮朝花夕拾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京派文学群落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泉根//梁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371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5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91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