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狄更斯评传/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狄更斯评传》由赖干坚著,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之一,记述了英国文学大师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评价了他的文学成就、艺术品格。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具体包括:拼搏奋进、悲欣交集的多彩人生;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艺术品格与艺术个性。

内容推荐

《狄更斯评传》由赖干坚著,全书记录了狄更斯的生平,尤其是他的成长道路和带有悲喜剧色彩的恋爱和婚姻。关于狄更斯的创作,作者觉得必须弄清楚它的发展脉络,揭示狄更斯的创作风格的变化与他的心路历程之间的关系。

《狄更斯评传》适合狄更斯文学研究者阅读。

目录

上篇 拼搏奋进、悲欣交集的多彩人生

 第一章 在磨难中成长

一 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

二 初尝人生苦果

三 走向社会

四 从记者成长为作家

 第二章 情感世界的悲喜剧

一 甜蜜与苦涩参半的初恋

二 与凯瑟琳·霍格思的结合

三 玛丽·霍格思:狄更斯心中永恒的天使

四 破镜难以重圆:狄更斯与初恋情人玛丽亚·贝德奈尔的短暂重逢

五 亦明亦暗、亦甜亦苦的黄昏恋

 ——狄更斯与爱伦·特南的恋情

六 与凯瑟琳·霍格思的离异

中篇 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

 第一章 早期(1836—1841)创作的传奇色彩与作者的浪漫情怀

一 概述

二 《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

 ——匹克威克与他的喜剧世界

三 《雾都孤儿》(1837—1838)

 ——奥利弗·退斯特命运的传奇性与悲喜剧色彩

四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8—1839)

 ——一部风格卓异的浪漫传奇

五 《老古玩店》(1840—1841)

 ——现实与幻想融合、喜剧与悲剧交织的寓言

六 《巴纳比·鲁吉》(1841)

 ——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小说

 第二章 转折时期(184l—1850)创作思想艺术的更新与作者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冷静分析

一 概述

二 《马丁·瞿述伟》(1843—1844)

 ——世界的混沌与利己主义的猖獗

三 《圣诞颂歌》(1843)

 ——一个蕴含现实批判与理想展现的寓言

四 《董贝父子》(1846—1848)

 ——金钱世界与情感世界的较量

五 《大卫·科波菲尔》(1849—1850)

 ——一部富于艺术特色的自传性小说

 第三章 高峰时期(1850—1859)创作思想艺术的成熟与作者对现实的极度失望、不满。内心的焦虑不安

一 概述

二 《荒凉山庄》(1852—1853)

 ——法网下的混沌世界

三 《艰难时世》(1854)

 ——对功利主义哲学的致命一击

四 《小杜丽》(1855—1857)

 ——世界是一座监狱

五 《双城记》(1859)

 ——一部历史寓言

 第四章 晚期(1859—1870)创作的悲喜剧色彩与作者的幻灭感、苍凉情怀

一 概述

二 《远大前程》(1860—1861)

 ——一部没有英雄的小说

三 《我们共同的朋友》(1864—1865)

 ——拜金主义阴影下情感世界的悲喜剧

四 《德鲁德疑案》(1870.4—1870.6)

 ——“疑案”迷雾后的真相与深意

下篇 艺术品格与艺术个性

 第一章 直面社会、关爱人生、心系大众的艺术品格

一 黑暗社会的激烈抗议者,邪恶势力的鞭挞者

二 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忠诚卫士

三 精神家园的探寻者、缔造者

四 社会福音的传播者

五 时代的预言家

六 大众娱乐的提供者

七 英国民族精神的表现者、重塑者

 第二章 融合浪漫与写实特征的艺术个性

一 倡导对现实的想象性的模仿:动因和背景

二 对现实的想象性的模仿的几种形态

狄更斯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

查尔斯·狄更斯的祖父威廉·狄更斯原是仆人,娶了布兰福德夫人的侍女伊丽莎白·波尔之后,成为克鲁爵士的管家。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威廉,小的叫约翰;约翰出生那年(1785),老威廉去世了。此后,他的妻子一直守寡,在克鲁爵士家当了35年管家。1820年她退休,从克鲁爵士那里获得一笔养老金,住在牛津街。在那里,就像在克鲁爵士庄园的仆人住房里一样,这个天性活泼、聪慧慈祥、风韵犹存的老妇人常常给来访的孩子们讲故事。在这些小孩当中,便有她的孙子——老二约翰的儿子查尔斯。后来,查尔斯·狄更斯在创作《荒凉山庄》时,把他的老祖母的鲜活的印象融入到切斯尼山庄的女管家——聪明、慈祥的朗斯威尔太太的形象里去。

约翰·克鲁爵士是个慷慨的人,他设法让他的女管家的儿子接受教育,并且通过他的影响,让他们在生活上有个良好的开端。约翰·狄更斯长大后,在他母亲眼里,是个懒散、依赖性强的人。他母亲老责备他懒惰,抱怨他常在屋子里转悠,伸手向她要钱。不过,约翰不是个窝囊废,当他愿意拼搏时,他还是有所作为的。克鲁爵士帮助约翰在海军军需处谋到秘书的职位。这是个文职,年薪70镑。正当约翰走马上任时,另一位年轻人托马斯·卡利福德·巴罗也在其父——军需处资深主管查尔斯·巴罗的张罗下,被任命为这个单位的秘书。这两个年轻人成了朋友。约翰·狄更斯常常接爱邀请到托马斯·巴罗家做客,不久便爱上了他的妹妹伊丽莎白。追求了两年,他们终于在1809年结为伉俪。人们的印象是,巴罗家的人不大计较这两家联姻,可能认为尽管约翰出身低微,但毕竟已成为英国官僚机构的一个成员;当然巴罗家的人也并没有忘记,他们是比管家的儿子地位更高的人。

这对年轻夫妇看起来还是很般配的。伊丽莎白·巴罗是个娇小、标致的女子,结婚时才20岁。她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心肠好,为人随和,又多才多艺,特别擅长模拟表演。她和丈夫约翰一样爱好唱歌、讲故事,也同样是懒散的脾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懒散作风变得越发明显。她生性喜欢嚼舌根,有点娇生惯养,虚荣心和势利心比较突出。以她有限的经济来源,虚荣心无疑成为她理家的一个障碍。

刚结婚时,他们的经济状况还好,因为约翰-狄更斯已在朴茨茅斯的军舰修造所被提升到一个更好的职位,年薪已升至180镑。如果小两口能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话,他们的生活还是会过得挺舒服的。但是,约翰是个热情好客的人,平日挥霍无度,因此总是人不敷出,不时要告贷举债。他们结婚一年后,女儿范妮出世,家里不仅添了一口人,还要请保姆,负担自然重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显得拮据的经济,由于巴罗家降临的灾难变得越发严重了。1810年2月,伊丽莎白的父亲盗用公款的事被揭露出来。他在军需处位居要津,可以凭自己的签名支取大笔现金。待到东窗事发时,当局发现,他从1803年起就造收支平衡的假账,已经盗用公款5689镑。巴罗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以他健康状况不佳、家庭负担沉重作为他盗用公款的托词,同时请求上级宽限时问,让他前往布里斯托尔去向他兄弟借钱偿还公款。结果他没借到钱,就在将被逮捕时逃往国外,从此再没回来。但是,不管是约翰·狄更斯,还是托马斯·巴罗,都没有因这事受到牵连。他们依旧在军需处工作。

一年过后,伊丽莎白又怀孕了。她是个好交际、爱寻欢作乐的女人,在怀孕期间,依旧四处活动。就在1812年2月6日晚间她的分娩阵痛开始时,她还在交际场所跳舞跳得正欢。2月7日凌晨,她产下一个男婴。3月9日婴儿受洗,取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ekens)。他的教父是克里斯托弗·赫法姆。  这时候,约翰·狄更斯正陷于财务混乱之中,这一困境一直贻害他的后半辈子。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结束时,朴茨茅斯军舰修建厂的工作减少了,约翰-狄更斯还算幸运,保住了军需处的工作岗位。当时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困难,物价上涨,工作难找,整个国家受到暴乱和政治骚动的困扰。工业发展改变了英国社会,战争促进了这一变化进程,社会两极分化明显:一些人富裕了,大多数人却贫穷了。像狄更斯家庭一样的人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勉强度日到穷困潦倒只有一步之遥。

约翰·狄更斯总算度过了难关,从1817年迁到查塔姆之后的头四年,他的经济状况稍好了些。他的新岗位一年多挣20镑,好像从他母亲那里借了点钱,还向一个友好的邻居、退休的裁缝师傅借了好几笔款子。这段时间是这一家子相对兴盛的时期。当查尔斯·狄更斯回首往事时,总把这段时光看作他的童年的黄金时代。他们的家在这个时期显得欢欣和谐。约翰·狄更斯本是个快活的男人,在生活光景好的时候,他鼓励孩子们享受生活的乐趣。每逢节日,他们家常常举行聚会,有时候去观看马戏或哑剧表演。查尔斯稍大以后,步行到乡下去,一路上听他父亲讲故事;其间还在沼泽地边沿的酒店停下来休息,吃点心。

他们家的保姆玛丽·韦勒常给他讲故事。这个做过接生婆与丧事承办人的女人喜欢讲恐怖故事,她讲的故事总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狄更斯说,她开始讲故事时,总要富于戏剧性地举起双手在空中乱抓一气,并且发出长长的低沉而空洞的呻吟。在这阴森的序幕之后,她搬出储存的种种角色——用妻子的肉做包子馅的船长;把自己卖给魔鬼的造船匠;打不垮的老鼠以及其他可怕的形象。它们拥塞在孩子的心灵的阴暗角落,触动病态的恐惧的神经,成为永志不忘的梦魇的源泉。当查尔斯长得更大的时候,他开始自己编造故事,把它们讲给他的姐妹和朋友们听。他是个有惊人的记忆力、极其聪慧的孩子,承继了他的母亲在模拟表演和音乐方面的天才。和他的擅长弹钢琴的姐姐范妮在一起,他很快培养起讲滑稽故事、唱滑稽小调的技能;这种赢得别人奉承的技能造成一个早熟孩子的虚荣心。在约翰·狄更斯家里常常有些戏剧活动,他总是鼓励这类在客厅里举行的演出活动。他不仅在家里向客人炫耀他的孩子们的技能,而且还把他们领到附近的旅馆,用一张桌子当作临时的舞台,让他们站在上面唱通俗歌曲的二重唱或水手的号子。表演结束后,他们通常都能获得一份鲑鱼肉或家禽肉作为报酬,还获得一些小费。

小小的皇家剧院耸立在罗彻斯特的明星山上。从8岁开始,狄更斯经常跟着他的亲戚詹姆士·拉摩特去看戏。狄更斯的父母对孩子照顾不周,管束不严。毫无疑问,狄更斯是带着感情上变化无常和一种被疏忽的感觉长大的。更有甚者,在他成长期间,还有其他让人陷入迷茫的缘由。约翰·狄更斯把自己看作他无法控制的环境的牺牲品。在他的流浪生涯中,毫无理由地一件事紧接着另一件事,幸运的巧合就像命运的逆转一样出乎主观的意料。这种情况具有难以言说的魔力,使孩子深感困惑。年复一年,狄更斯夫妇的实际生活情景与他们盼望的生活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一种使人深感不安的矛盾心理是,生活穷困,却死要命子;过着寒酸的日子,却硬要去迎合上流社会的标准。

查尔斯在6岁时被送进一个性情古怪的老妇人办的学校,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大概在这之后,他们全家迁往布鲁克。查尔斯和他的姐姐范妮进了一所由浸礼会长老威廉·吉尔斯的儿子创办的“人文科学、数学和商业学校”。据吉尔斯小姐回忆,查尔斯是个瘦小的、漂亮的男孩,披着一头浅色的长发,待人和蔼可亲,这些使他在那时候成为一流的伙伴。小吉尔斯毕业于牛津大学,很有学问,他极其赏识狄更斯非凡的才华,特意培养他的心智和趣味。P002-005

后记

书稿完成时,了却了一桩心愿之后的轻松感、愉快感油然浮上心头。同时,我也为能在古稀之年为读者献上这本小书,深感欣慰。

早在年轻时我就萌发了写一部狄更斯研究专著的意愿,可是当时因为缺乏资料,我的愿望落空了。20世纪80年代初,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获得了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系访问进修的机会。在这宝贵的一年时间里,我在波尔特·G·抗伯克(Bert G.Hornback)教授指导下,研读了狄更斯的重要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并且完成了一篇论述狄更斯创作方法的万余字英文论文,还搜集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可是,回国后,因教学科研需要,我转向搞更带前卫性的课题去了,除了90年代初在《厦大学报》发表过一篇论述狄更斯创作方法特点的论文之外,直到退休,我都没再碰狄更斯研究课题。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可惜。其实,那时候我若抓紧时间,趁热打铁,把狄更斯研究继读搞下去,在90年代初推出一部狄更斯研究专著是不成问题的。

刚退休的时候,我还为完成任上遗留的科研课题忙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着,又应朋友的约请,为一套外国文学丛书翻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足足花了一年时间。可是等我把书译完时,那套丛书却因销售情况不佳垮了,我的译稿便一直束之高阁。那时,我告诫自己,不能再这样蹉跎岁月了,必须抓紧时间,把中断了的狄更斯研究搞下去,争取在有生之年拿出像样的研究成果来。于是,趁到上海出差的机会,我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复印了一批新的研究资料。随后,又请厦大图书馆负责资料讯息搜集的工作人员为我在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图书馆搜寻、复印了一些资料。这样,我手头的资料比原先的增加了一倍多,而且新搜集的资料中有一些是近几年才出版的,这无疑对扩大我的研究视野大有裨益。

正当我要继续搞狄更斯研究时,患了一场病,不得不休息了一段时间,随后一边治病一边从事研究工作。因为这项研究中断了20多年,我不得不从头开始,连狄更斯的作品也得重新一本一本仔细阅读。研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自然更费时间和精力。重要的英文资料,我几乎都做了摘译,以备写作时查阅、引用。这些年来,平常我一忙完日常事务,便像上班一样,赶快坐下来读书、写作,连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几年下来,我的读书笔记和卡片塞满了一个小书柜。我常常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狄更斯的“人格”和“文格”。我打算写一部“狄更斯评传”。关于他的生平,我觉得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成长道路和带有悲喜剧色彩的恋爱和婚姻。关于他的创作,我觉得必须弄清楚它的发展脉络,揭示他的创作风格的变化与他的心路历程之间的关系。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对狄更斯创作的意义、价值和特点加以周密思考,给予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评价,力求对狄更斯其人其作能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从再度着手研究到书稿写成,已过了八个寒暑;若加上以前花在这项研究的时间,那么,可以说,这本小书是我十年辛劳的结晶。真有点“十年磨一剑”的意味。我这话与其说是对自己做学问稳健、细致的自夸,倒不如说是对自己工作效率低下的自嘲。年轻时的愿望实现了,固然值得庆幸欣慰,但不免也有些许迟暮的遗憾。

在书稿付梓时,我衷心感谢慷慨让我借阅、复印资料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和为我辛勤搜寻资料的厦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尤其要对为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巨大支持、帮助的亲人和挚友,从心坎里说声谢谢。

谨以这本小书作为狄更斯200周年诞辰的纪念,聊以表达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景仰和敬意。

2011年11月14日

于厦门大学北村蜗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狄更斯评传/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赖干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03351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5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15.6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