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优质教养(如何做i时代的好父母)
内容
编辑推荐

格洛里亚·德加埃塔诺所著的《寻找优质教养——如何做i时代的好父母》是一本极富启发性的书籍,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了媒体在儿童生活中的角色。作者概述了家长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介绍了克服这些挑战的创造性建议,包括:将家庭环境从“高科技型”转化为“高接触型”。本书教你摆脱妖魔化的媒体,就像它们从未出现一样;阐述了在当今传媒时代社会的教养困难。此外,作者还为父母们提供了方案,保护孩子远离不良媒体的影响。

内容推荐

因为我们生活在产业文化之中——这种文化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商业文明,儿童真正的人性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格洛里亚·德加埃塔诺所著的《寻找优质教养——如何做i时代的好父母》跟我们以前见过的图书可不一样,它阐述了在忽视人性的社会中亲子教育面临的挑战。《寻找优质教养——如何做i时代的好父母》有助于激发广大父母的教育智慧,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教育决策建议,支持他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人性化需求和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目录

第一章 i时代父母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重新强调父母的角色定位

第三章 最重要的需要:爱意融融的亲子关系

第四章 基本需求之二:丰富的精神生活

第五章 第三种基本需求:积极想象的能力

第六章 第四种关键需求: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第七章 第五种基本需要:乐于付出和奉献

第八章 追求源自人性的文化

试读章节

i父母角色的转变

20世纪上半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可谓千篇一律,无非就是教孩子干这干那,让孩子怀揣父母教给的“本事”从家庭走向社会。“亲子教育”的概念还未提出,当父母的也没有可参考的亲子教育图书,更不用说那些可以传授亲子教育技能的家长培训机构了。尽管工业化的浪潮开始呈现猛涨趋势,有关亲子教育的新技术也初露锋芒,但父母们依然坚持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20世纪早期的父母最主要的育儿工作就是保证孩子们吃饱穿暖,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直到他们开始自力更生,结婚生子,才会离开父母的庇护伞。“雏燕”终于长成了“雄鹰”,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展翅翱翔了。那个时代的父母首先要为了生计奔波,繁重的体力劳动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家庭生活的欢乐时光少得可怜。家庭主妇们整日为芜杂的家务劳动所累,身边永远少不了叽叽喳喳要这要那的孩子们。据我的母亲回忆,1920年,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每个周日去教堂就是全家集体活动的时候,一大家人共进午餐,真是无比的欢乐啊。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除了周日以外,她放学回到家就是做作业和帮着干各种杂活。我的外祖父母当然更是忙碌不堪,外公是一名煤矿工,长时间的辛苦作业自不必说,外婆则在家里为七个孩子操劳,大大小小的家务事也常常让她忙得晕头转向。

我母亲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7她的记忆中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兄弟姐妹的身影,大家经常在饭桌前谈笑风生,边吃边聊,心情无比的畅快。虽然我的母亲没有电视和电脑的陪伴,也没有电子游戏可玩,但是在她周围总是不乏关爱她的大人们,良好的人际互动对母亲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对于成人和儿童都不无裨益。这说明单纯依靠父母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孩子在与其他成人的互动中更能获取有益的技能。

20世纪早期,心理学领域中还出现了一种关注人的发展的新理论。作为行为主义的先驱者约翰·B.沃森,在1928年就对父母朋友们提出了下列建议:

“最明智的儿童教养方式就是要把孩子当成小大人。父母要耐心细心地看护孩子,照顾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并且要在孩子面前时刻保持理性和谨慎的行为态度。千万不要拥抱和亲吻孩子,也不要让孩子在父母的臂弯中酣睡。最多可以在跟孩子说‘晚安’的时候轻轻亲一下他的额头,在清晨摇一摇他的小手。尽量让孩子长时间待在后院里玩耍,当然不要忘记在后院竖起一圈围墙,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如果还是不太放心,那么父母可以在院墙上安装一个偷窥镜,或者拿望远镜偷偷观察孩子们的举动。父母要从孩子出生之时就要时刻保持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这样才能克服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大西洋月刊》将上述建议称为“上帝对父母的恩赐”。可是我想起了生活在旧时代的祖母和外祖母,她们一个在意大利,一个在波兰,要是她们听到这个建议肯定会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这简直太荒谬了!”其实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父母们都会对沃森的教育建议嗤之以鼻。不过没关系,在那个年代电视机还没有进入家庭,收音机也是个新鲜玩意儿,所以这些不靠谱的教育建议根本就没几个父母知道,而且父母们也根本没有去寻求外部教育建议的需要,结果就是父母们对所谓的“专家建议”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

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无数个美国家庭承受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沮丧难过的消极情绪成了美国家庭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在战争期间,美国妇女从家庭走向了工厂,在更广阔的职业天地里对“独立”和“能力”作了新的诠释。而一批从战场上走下来的男人们则受益于美国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他们走向学校,被输入新鲜的思想。在战后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显露,开始了对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狂热追求。美国的家庭慢慢向郊区迁移,原来的大家庭模式已不复存在,人们曾经固有的社会关系被陌生的人际关系所取代。因此,到了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父母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育儿工作,于是开始寻求外界的支持,他们做好了倾听外部意见的准备。

本杰明·斯波克博士倡导父母要向教育专家学习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而不要再依赖于身边的亲戚朋友,从而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亲子教育模式。斯波克的观点是希望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尽量采取“不干涉”的政策,最好把孩子的活动控制得像钟摆一样有规律,要让孩子们成为父母的“朋友”。而与之相悖的观点和理论也不断涌现,结果导致了父母愈加迷惑,不得不应对新的挑战。父母们希望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希望孩子们不用承担父母一辈所承担的压力和重任,他们认为要当好父母就必须要溺爱溺爱再溺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十年间,亲子教育又出现了重要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我们的现代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9年,“亲子教育”这个词汇开始出现在字典中,这意味着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儿童。而1856年诞生的词汇“父母身份”则一直是用来定义那个时代的父母角色的。

P2-5

序言

美国是一个站在梦想之上的民族——美国人民的民主梦想从多年前的《独立宣言》中生发出来,包括了诸如民族解放、争取妇女选举权以及人权运动等丰富的内涵。美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人权看得无比重要,总是积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以这种态度教育影响着下一代,这也是托马斯·杰斐逊(美国前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所认可的“美国民主精神”的基石。然而当今时代的技术革命已经戏剧性地改变了我们对待家庭和自我的态度。在利益驱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最终结果而轻视积极参与的过程,从而导致“人”成为了“消费者”。

本书作者德加埃塔诺把当今的社会文化称为“产业文化”,书中主要阐述了父母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德加埃塔诺首先是一名热爱孩子的母亲,同时又是一位研究基于民族认同感的媒体文化的专家。她创立了家长培训中心,将其多年来的经历化为生动的文字。为广大的父母朋友和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铿锵有力的建设性意见。她在书中陈述了在“产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系统已经被打破,困扰人们的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她将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呈现给大家:当青少年儿童沉湎于电视等媒体当中不能自拔,他们的大脑发育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在校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尽管我们的国家生产出了无数有用的消费品,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产品说明来势汹汹,已经侵占了孩子们的梦想,绑架了他们的想象力。本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令人感到悲哀的例子,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说他们的学生已经不会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了,也不会自己编故事,更不会勾画出自己未来的蓝图,他们只会重复卡通片里的故事,模仿最近热播的武打片里的英雄……这样下去,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将不再有梦想,国家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走出产业文化的背景,强调我们的生存价值,必须依靠亲子教育来积极转变我们被消费主义搅乱的生活。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简化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便给自己留出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互动的时间,也给自己留出反省的空间。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有很多实用的办法都来自科学研究的结果,还有很多是父母朋友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总结出来的,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性。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如何摆脱从众心理,触摸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彰显我们深刻的自我价值。我们要对孩子们大声宣告“我爱你们”,从而推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转变到积极的发展轨道上来。

要抵制当今产业文化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要拿出勇气来。对于亲子教育,德加埃塔诺向我们展示了怎样才能活得更勇敢,怎样才能活得更有趣味,怎样才能让各种创造性的行为充盈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那些已经影响了社会文化的虚伪的价值观,为父母朋友们重新输入鲜活的思想,进而帮助孩子们发展成为富有创造力的身心健康之人。我们只有坚持强调人性的真实价值,摒弃虚伪的产业文化,才能真正诠释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恢复我们日常家庭生活及人类未来的和谐平衡状态。

黛安·德勒埃博士

书评(媒体评论)

格洛里亚·德加埃塔诺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涉及媒体泛滥成灾而导致的长期影响;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了问题的可操作性答案。她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亲子教育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家庭都在努力避免发生这些教育问题。

——迈克尔·梅德韦季,国家电台主持人,《好菜坞与美利坚》的作者

相信格洛里亚·德加埃塔诺在本书中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了清楚的教育建议,鼓励父母主动抵制媒体和商业集团给孩子们施加的消极影响。只要听从她的建议,你们的孩子肯定会赢在起跑线上!

——简·M·希利博士,教育心理学家,《濒临灭绝的精神》的作者

不管你是—位年轻的家长,还是—位年老的家长,或者你还没有孩子,只要你关注现代社会中的不文明行为、消费主义和暴力问题,你就需要仔细阅读本书。如果你还没有关注上述问题,那么你更需要好好阅读本书了。

——克里格勒·安德森博士,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系主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优质教养(如何做i时代的好父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格洛里亚·德加埃塔诺
译者 谭苗苗//闫国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42095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成都锐拓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