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旧踪
内容
编辑推荐

樊洪业所著的《科学旧踪》主要内容包括:从“格致”到“科学”;“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罗振玉十年《农学报》;蔡翰林与严校长;汉字“横行”第一刊等。这本小册子能从历史的角度有助于人们对于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理解。

内容推荐

樊洪业所著的《科学旧踪》内容简介:中国现代科学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而是西方科学传播的结果。因此,溯源寻踪,要先从科学传播入手。从科学出版、科学教育到科学组织,寸累尺进,次第发展为一种社会事业。在这长长的历史链条中,最先编织出某些重要“环节”的人,往往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即便是在科学家队伍形成之后,科学的发展,仍然需要教育事业的深厚基础,需要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因此应该说,科学,是“社会”的科学。科学的旧踪,也首先存在于社会之中。这是《科学旧踪》选材的视角之一。

由于持久的漠视,以及不可否认的专业性障碍,20世纪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依然是个盲区。基于此,介绍若干研究机构、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就作为《科学旧踪》选材的第二个视角。

目录

前言

从“格致”到“科学”

“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

罗振玉十年《农学报》

蔡翰林与严校长

辫子充作圆规用

“以日为师”与新词引入

旧瓶装新酒的“进士”

詹天佑说“做官”

那“詹”不是这一“詹”

亚泉——先觉者的名字与悲歌

梁启超译介科学史

青年鲁迅写科普

伍连德“主席”国际学术会议

革命党人与“科学”

马相伯的一张画饼

李石曾与豆腐公司

李国钦首创“钨”字

李仪祉修渠“惠”民

章鸿钊的石、史、诗

丁文江考察西南行

录取庚款留美学生的金榜

“稽勋生”与“甄别生”的聚合

从《科学》到《青年》

汉字“横行”第一刊

早年《科学》的拮据

桑格夫人与杨步伟

张謇的眼光

“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

侯德榜的“红三角”

“科学破产”与“为科学作战”

“开路小工”胡明复

毛泽东读过的汉译《科学大纲》

编辑部的故事:发现华罗庚

一枝独秀生物所

静生生物调查所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走出国门的第一个科学代表团

“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

裴文中手中的“接力棒”

日本庚款的别样企图

蔡元培筹建中央研究院

余郎风韵留紫台

李四光的“名”

物理学家旁骛写剧本

竺可桢“拾级上天枢”

南蔡北李分道时

竭庐老人李书华

北京动物园之旁的“陆谟克堂”

选举院长起风波

中国历史上的首批“院士”

试读章节

“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

梁启超把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中国人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因而有洋务运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因而有维新运动;第三期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因而有新文化运动。梁启超本人是第二期立在阵头前排的勇士,当他评价第一期的历史时惟对当初有启蒙之功的上海译书情有独钟,他说:

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这些书现在看起来虽然很陈旧、很肤浅,但那群翻译的人,有几位颇忠实于学问。他们在那个时代,能够有这样的作品,其实是亏他。因为那时读书人都不会说外国话,说外国话的都不读书,所以这几部译本书,实在是替那第二期“不懂外国话的西学家”开出一条血路了。(《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都不是科学家,却在中国近代科学事业发展的洪荒时期起过特殊的作用。他们推崇西方科学,是事先经历过“启蒙”的。康有为从1879年接触西学,1882年在上海“大购西书”,回家后“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学及各国史志、诸人游记皆涉焉”,由此认识到“泰西特以器艺震天下”(《康南海自编年谱》)。

梁启超于1890年经过上海时接触西学,意识到中西强弱差异之大,受了很大刺激。两年后又到上海买了一批书,回家后关门苦读,获得启示,与朋友讨论中提出“今日时事,非俟铁路大兴之后,则凡百无可言者。奚以明之?中国人士寡闻浅见,专己守残,数百年若坐暗室之中,一无知觉。创一新学,则阻挠不遗余力;见一通人,则诋排有如仇雠。此其故,皆坐不兴铁路。铁路既兴之后,耳目一新,故见廓请,人人有海若望洋之思,恍然知经国之道之所在”(《致汪康年书》)。

依现在观点看,他们当时的议论很肤浅,但须知当时的社会中,一般是“耻言”西学西艺的,康、梁也是刚刚在启蒙。为他们启蒙的书,又都是购自于上海。

当时所说的“西书”,并非西文的原版书,而是指介绍西学的中文书。在洋务运动以前,上海已是翻译科技书籍的中心。英国传教士麦都思,早年曾在东南亚经营过出版印刷业,1843年又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组织中西人士合作译书。起初都是传教用书,从1850年起开始翻译出版一部分科技书籍,如《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植物学》等等,其中多数是第一次把西方科学的成果介绍到中国。另外,各国传教士为了满足教会学校对教科书的需求,于1877年在上海成立了“益智书会”,编辑出版了许多属于中国近代早期的自然科学课本,如《笔算数学》、《格致须知》、《三角数理》等。

从中国政府方面说,作为洋务运动骨干企业的上海江南制造局,从1868年起附设翻译馆,聘请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专办译书之事”。傅兰雅由此至1896年离华为止,与中国学者徐寿、华衡芳等合作,翻译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书籍。据1879年6月的统计,该馆刊印之书已售出3万余部,共8万余本。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绝不是个小数字。

翻译馆出书多,难以一一列举,仅从《代数术》、《决疑数学》、《电学大全》、《光学图说》、《化学鉴原》、《风雨表说》、《测地绘图》、《内科理法》、《植物利用》、《虫学论略》、《井矿工程》、《开煤要法》、《汽机新制》等书名,即可见其广泛。

百多年前的中国,北京、广州等地也译西书,但成绩远不能与上海相比。显赫的京师同文馆,到1888年仅译书10种,其他机构自不必说。这就难怪站在革旧趋新前列的康有为、梁启超辈,要跑到上海去购买科学启蒙读物了。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旧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樊洪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35387
开本 24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0-09-01
首版时间 2000-09-01
印刷时间 200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09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7
16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6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