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也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自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其内容侧重研讨针灸,而于中医理论,亦多精辟阐述。
此次再版,编排上稍做调整,原文、校、注、语译,皆在同一页内,以利阅读。
图书 |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上下)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也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自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其内容侧重研讨针灸,而于中医理论,亦多精辟阐述。 此次再版,编排上稍做调整,原文、校、注、语译,皆在同一页内,以利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文医会通一代宗师郭霭春所著,被学界公认为诠释《黄帝内经》权威读本,并被卫生部作为标准版本推行全国。全书分原文、校勘、注释和语译四项内容。本书中,著者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考据方面的专长,选取医史、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诸多善本,精思博考,探究厘正。校勘时为确保每一判断都有文献为据,并择其善者,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注释不避难就易,凡疑必注,凡注必确;语译力求精准的同时,更将经文直译为浅显语言,以使读者读通为要旨,并“不夹杂所谓有所阐发”。 目录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上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霭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贵州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6012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20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21.2 |
丛书名 | |
印张 | 46.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贵州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