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我们飞得更高--新西兰留学生活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里所有文章的作者们都曾经在新西兰这个安静的小岛上生活过,各自有过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奋斗历程。每个作者都有着不同的经验,读者们会通过这一篇篇文章读到各种各样的新西兰,从而更加了解这个白云下的小岛。本书亦可给那些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们做个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留学生们把不太平凡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翻翻看或许还能想起这青涩时代的种种。

本书里所有文章的作者们都曾经在新西兰这个安静的小岛上生活过,各自有过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奋斗历程。

目录

这个国家 这段旅程

十年 无关风月

开放在冬天的蔷薇

对话,诗,我的那几年

漂在新西兰的岁月

逆潮

太平洋南丁格尔的日记

那些朋友、那些花

采撷生活琐碎的贝壳

梦与千帆之都

尾迹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平淡

新西兰的另一端,在北帕市

我的留学生活随笔

寄宿家庭生活里的二三事

生活在NZ

那些不同肤色的男孩女孩

我在新西兰玩摄影

宅在新西兰

我佩服的孤胆枪手

8个关于死亡的小故事——在基督城养老院的工作感悟

试读章节

十年 无关风月

孙朕邦

你梦想中的海外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答案。但是直到你真正收拾起行囊,乘着离开家乡的班机,在所谓的异乡海外扎根下来之前,一切都只是幻想。

2000年10月14日,我乘坐的国际航班降落在奥克兰国际机场,自此,我在新西兰这个地处南太平洋的国家居住了近十年。

“十月女泽,十一月乘衣归,十二月风雪客。”

2009年8月,在我庆祝21岁生日这个在西方被特别重视的成人礼的年龄之时,我曾计划过,在我来到新西兰十年的那天写点什么,留下一些文字,送给自己作为礼物。而现在我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可以写出一篇作品与大家分享。但是我却卡壳了,我仿佛成了那位在齐桓公堂下削车轮的轮扁师父,身怀绝技却无法传授心得于后人,我则是空有内心无数的感触和故事,却无法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供大家一览,正所谓“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我咬着迟迟码不出字的手指头,愁得双眉陡立。我问过许多国内的朋友:“关于在国外生活,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我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问我在海外的名牌奢侈品的价格,有的关心eBay购物渠道是否比国内便捷,有的咨询大学信息专业课程移民政策,等等。我无奈地关掉了聊天窗口,管中窥豹也好,盲人摸象也罢,这些问题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或者说,这些他们眼中所谓的海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都是我所不曾经历过的。

想到这里,我释然了些许,我要做的也许远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复杂,那么充满包袱。我要做的,只是通过我的叙述,向大家描述一个和其他处在同一年龄层的年轻人类似,却有着无数不同特点的自己的生活。从最琐碎的日常起居,到新西兰雪山下汩汩涌出、由清澈的雪水构成的溪水,湖面涟漪波光闪的斜阳,三两只结伴低飞的红嘴海燕,再到我在这山水间的成长中所汲取的真实感受。

你看我的故事,以为我要写的是一本留学生活指南,或者海外定居交流这样在论坛里网络上被大肆分享、点击率超高、却不见得有多少人耐心看完的工具帖。其实不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东北辽宁人,男生,“80后”大学生,商学院和文学院本科,我与所有这个时代的青年人一样,贴着这些似曾相识的社会标签,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历着相同的一件大事——成长。只不过我的成长是在一个与中国社会生活迥异的遥远国度,就好像一朵蒲公英被吹散出的无数种子,我飞越了四个时区,一万两千公里,到了另一片土地发芽。

巴金老人在《激流》的序言中与我们讨论生活的本质,他说生活是悲剧,又说是搏斗。再借罗曼·罗兰的话转述是一次征服的过程。不论生活究竟是什么,它都需要上演它的舞台,角斗场和可供攀爬的山崖。新西兰就如此成了我去饰演自己、搏击和征服生活的场地。上文提到了风吹何处萧索的蒲公英种子,可是我愿意用另一种比喻起来更为恰当的植物来形容自己,我是一株复苏蕨,它是我在偶然间发现的一种植物,关于这种奇特的纽带,在接下来的文中会有更多的解释,这里先卖个关子。

在新西兰十年,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大的小的,国家的、个人的,欢乐的痛苦的,难忘的和已经忘却的,比如说出国前去机场的路上,看着曾经只有两条车道的浑河桥架通了浑河两岸,而再回国时,那老旧的桥只剩下河中央一段被保留作为纪念的桥墩,而旁边就是飞架起来的更宽更气派的浑河新桥。而国内的家也搬到了浑河的南岸,那片早先是芦苇和鱼蛙深爱的低洼河滩地,现在早已是别墅和高层公寓林立的住宅区,不远处则可以望见为2008年奥运会修建的奥体中心。

在奥克兰,最著名的风景之一是一树山上的那株老树,但最终没能经得起各种动机复杂的人为伤害,成全了伐木人的电锯,让一树山从此名不副实。

奥克兰大学的两间老教室悄然无息地被夷平成了一块幽幽泛绿的草皮,而阶梯上的扶手最近从绿色被漆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浅蓝色。

毕业四年都很少再回到高中,不知道那里变成什么样子了,更不知道曾经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上生长着的那些夹竹桃,都开了多少朵花儿,又败了多少次。

身边的朋友换了几拨,有些很早就离开了,有些毕业后又选择了新的道路,有的留在这里,却鲜有联系了,而剩下的朋友,在学习和考试之余,则在火锅和烧烤炉前,觥筹交错,嬉笑怒骂,大口大杯地喝,我们也曾哭过,也曾笑过,但大多数的时候都醉了,醉到不知秦汉,不论魏晋,不知身边拥抱着风歌高唱的朋友们是谁。也曾聚过,也曾散过,酒席间没有计藏暗算和逢场作戏,我们只是在通过一种形式,震荡着青春在平时不屑表达或羞于表达的那些心情。

爸爸妈妈衰老了,但我长高了。

是的,十年里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这些生活中的改变,特殊的经历造就了我“旁观者”的性格和视角,让我得以站在局外去记录我所见识过的、经历过的不同的故事。我接下来要讲述的不只是一段他乡的日志、异国的游记,而是作为所有同年龄阶段的朋友们,不论是在国内的,还是在他国的,可以与我分享的一份共鸣。也许读过我的故事之后,你有机会来到新西兰亲身体验,或者仅仅只是从旅行杂志上对这个国家多了一份关注,但是我想不管我的故事能给你们带去怎样的思考,这都是一件有意义并且好玩的事儿。

这本书里的其他作者,都是从我们身边的朋友圈子里择选出的一些有趣的人。虽然同在一个国家生活,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是千篇一律的简单重复,每个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坎坷和艰难,但是最终却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出了极富个性和成功的成果。而且这只是一个你可以了解到新西兰,以及在新西兰奋斗生存的中国青年的极其狭小和不完全的切人点,还有大批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囊括的优秀的故事和人物。我们不能完全地代表全体在新西兰的中国青年,但是通过我们,希望并相信大家可以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有更真实贴切的了解。

说到对我们的了解,在新西兰这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话题。在半球的另一端,新西兰的留学生和华侨也被笼罩在澳大利亚以及欧美的阴影下。因为遥远,因为缺乏了解和沟通,在有限和偏颇的报道下,负面的主观歧视就劈头盖脸地扣将过来。夸大少数负面新闻的结果就是衍生出了诸如“留学垃圾”这样羞辱我们的奇谈怪论。

“垃圾”?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只能无奈地笑笑。当然,用争吵和辩解只会唧唧喳喳炒热这无聊的口水战。

P13-15

序言

在如今这个什么都在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出国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留学生和海归们也不再是像以往那样的“稀有物种”。每一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到国外深造。以前可能十里八村也找不到一个留学生,现在多到随便在大街上扔块石头都能砸在一个留学生的脑袋上。可是即使留学生人数变多了,国内人们对留学生和留学生活还是不太了解。

我们留学生们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有过很多不同于国内的经历,有甜的,有酸的,有苦的,有辣的,有让我们痛哭流涕的,也有让我们许久不能忘怀的。本书出版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我们把这些不太平凡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翻翻看或许还能想起这青涩时代的我们和我们经历过的种种。

国内升学压力的迅速增加和对国外留学带来的美好未来的憧憬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求学。往往从国内人们看留学生的角度,看到的只是各种轻松和各种“high”。这些错误的印象往往会让一些家长很草率地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国外,孩子到了国外才发现其实有很多困难和艰苦,随之而来就后悔当初的决定。因此,本书出版的另一目的就是给那些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们做个参考,希望他们在读完我们这群留学生的经历后能更好地权衡利弊,然后做出最有益的决定。

这本书里所有文章的作者们都曾经在新西兰这个安静的小岛上生活过,各自有过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奋斗历程。虽然现在有些已经分布世界各地,但在新西兰留学的经历已成为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作者都有着不同的经验,读者们会通过这一篇篇文章读到各种各样的新西兰,从而更加了解这个白云下的小岛。

在这里,我们深深地感谢我们的父母。遇到挫折时,你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我们继续向前走的勇气。取得成就的时候,你们可能比我们还要兴奋。父母的支持很多时候是无形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谢谢你们!还要特别感谢孙朕邦同学对本书做出的巨大贡献,没有你的努力,本书不可能这么快地问世。最后还要谢谢所有在我们出国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你们让我们成长得更快,飞得更高!

郝运

2010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我们飞得更高--新西兰留学生活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061732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9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24:49